资源描述
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作者及
工作单位
李薇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荣和校区)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五课时的内容。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
《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三年级三个单元的科学学习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而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另外,三年级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加深对科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墨水、水杯、香水、泡泡水、蜡烛
学生分组准备: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吸管、无针头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内容提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魔术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有一张神奇的纸巾,放入水里能不湿,你们想看吗?表演纸杯压水。
2.提出疑问:纸巾为什么不湿?是什么没有让水进去?
了?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生: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若不能回答出示PPT过程图
通过魔术表演的,引起学生对“为什么纸巾放入水里还不湿”的思考和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空气特点
1.空气是什么样的呢?你能不能用塑料袋抓一袋空气,然后运用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它?
2. 出示气泡图,师生总结填写。
3. 关于空气你还了解什么?从其他方面说一说。
生抓空气观察实验,生汇报发现。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渗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证明空气存在吗?
1. 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 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3. 汇报:你用了什么方法?看到了什么说空气存在?
小结:“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板书)
4. 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研究空气的呢?了解拉瓦锡和空气的组成
学生合作实验:
①用注射器抽一管空气,然后在水里挤出气泡
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
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
④吹气球……)
小组代表汇报演示
让学生合作研究,利用各种材料证实空气的存在,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需要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突破难点
四、比较空气和水
过渡:经过同学们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空气,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1. 我们来看看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水比油重、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PPT出示)
我们已经发现空气与水相同的地方有:无色无味、透明
2. 问:那么水和空气比较,谁重谁轻呢?你打算怎么证明?(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3.小结:经过大家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比水轻(板书)
4. 学习那么久,让我们放松一下,进行几个小活动。提问:你有什么感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你能画一画风吗?并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5.总结:同学们都很棒,又发现了空气能流动形成风(板书)
6.空气的流动和水的流动有什么区别呢?想空气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我们管它叫气体。
学生实验:①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
②装一袋子空气和一袋子水来比较。
③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玻璃杯倒扣水中,倾斜杯子,可以看到气泡从杯口向上跑出。
④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用吸管往水里吹气,气泡向上冒。
⑤延伸“空气存在”的实验:把吹好气球压入水中,气球向上升……)
①请同学们闭上双眼,悄悄把香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③师生合作点燃生日蜡烛,观察火焰与烟的流动。
生:空气会流动,也就是风
展示两名生作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风?
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五、总结拓展
1. 今天我们证明了空气无处不在,也比较了与水的区别。它对于我们来说重要吗?
师:没有空气,你能行吗?我们试试看,请大家捂住嘴巴,捏紧鼻子。实在坚持不住了,请放开手。你有什么感受?
2. 出示PPT一些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图片。看后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3,总结:这节课我们证实了空气的存在,还比较了与水的异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感受:我们离不开空气。
PPT出示注意节电、节气、回收、低碳,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谈收获。
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空气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周围的空气质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
空气比水轻
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