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学生的问答意识
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也比较复杂的技能。这一技能的运用既能反映教师个人的先天素质,也与后天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熟悉程度有关。因此,在通过提问调动学生思维方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教师有不同的表现。
1、自问自答
从提问技能所要实现的教育功能看: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出长短不一的独立思考时间。待学生发出思考完成的信息后,再让学生单独回答。因为学生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裕时间的独立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但是有的教师忽视这一点。常常在提出问题后,还未等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一看无人应答,就迫不及待地给出自己的答案。原因多为害怕冷场。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状态,不善于启发学生。殊不知,长此以往,不仅提问的各项功能无以实现,而且破坏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并造成思维的惰性,坐等教师的答案。
2、师生问答
这是最为常见的师生交流表现,也是实现提问功能、达成教学信息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底线要求。
3、生问生答
运用提问技能并不意味着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改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和研究如此让学生问。问是学的起点。只有会问,才能会学。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教学应暂时停止,直到他们能提出问题时再进行。学生不仅要成为知的识者,而且要成为文的化者。还应主动“识”知“化”文,成为发现知识,创造文化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教师提问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的“问学”并善于创设情境。学生只有领悟到提问的魅力,才能自觉主动地复杂的现象中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和思维。在问中学会学习、获取知识、提升智慧、实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