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凤祥小学导学案
年级
四
科目
语文
编案人
郭芳平
定案人
课题
生命生命
课时
课型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 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难 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学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
〈〈问题导读单 〉〉〈〈 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
学生
完成三单 搜集杏林子的资料
导读问题设计
1、 搜集杏林子的资料。
2、 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次词。
3、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生命的哪三个事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生成问题预设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1、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事例。
2、读课文。
3、抓重点词句体会。
4、借助资料理解。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图
片
导
入
引
出
课
题
1、出示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填空。
2、动物、植物、人都是有生命的。那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生命 生命〉〉
1、生1:动物有(生命)
生2:植物有(生命)
生3:人有(生命)
2、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图片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生命。
教学环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检
查
自
学
情
况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次词。
2、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生命的哪三个事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有限 动弹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鼓动 跃动 冲破 坚硬 沉稳短暂 珍惜
2、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
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事件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环节
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合
作
学
习
“飞
蛾
求
生”
的
事
例
1、出示合作学习的内容。
2、请同学们自由读“ 飞蛾求生 ”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思考:你感悟到了什么?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3、“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
4、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
1、出示:“但它挣扎着——我忍不住放了它!”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挣扎、极力、鼓动、跃动)
(3)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2、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生:再加把劲,我马上要逃脱了!我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生: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香瓜子生长、静听心跳”的事例。
1、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2、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生1:掉、竟然、冒出
生2: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3、出示杏林子的资料:
教学环节
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设计理念
回
归
课
题
拓
展
升
华
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
2.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1、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3、3.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将“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珍爱生命
静听心跳 价值无限
训练问题设计
1、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浪费它。“它”指______ “好好使用”就是_______“糟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从( )、( )、( )三个例子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从3个故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同时能赏析重点词语。由于3个故事都很平凡,只要细心观察,留心感悟,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画好词,再到品味含义深刻的词句,最后感悟作者的情感,让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并总结出四步学习法,“读——画——说——悟”。这就教给了学生们阅读的方法。在找好词的环节中跃踊积极发言,基本上说出词语的好处。有了上面的四步学习方法,另外两个故事,学生们能够很好地自学并讨论,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很积极。老师只是适当点播,让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