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谁来说说“发愤”是什么意思?(发愤:决心努力,由于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努力的决心)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是什么事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加上批注。交流:生:(1)、因为遭遇了一场飞来横祸(板书),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我想:他发愤写史记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2)、因为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这是父亲的临终嘱托(板书),他这样死了就是对父亲的不孝。于是就放弃了死的念头,把个人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发愤写史记。(3)、因为悲愤交加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
2、,有的轻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师:(1)遭“飞来横祸”师:谁来解释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这里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学生介绍)师: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在一篇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父母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望。过渡: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2)父亲临
3、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父亲是怎样嘱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B、他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声音比较小),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C、指导朗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3)立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A、出示(文字2)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读出司马迁坚定的决心)B、指导朗读,大声读,教师评点:读完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司马迁?我看到了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决心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C、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司马迁人生观,这样精辟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师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二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三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于是他把个人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发愤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