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物理上期末复习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_的物体叫做声源.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刚接通电源时,能够听到电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时,铃声会逐渐_,最后_。说明声音在没有空气的空间(即真空)是_传播的,即声音的传播_介质。除了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外,水、钢铁、木棒等都可以传递声音。(2)传递声音的波动叫做_,声音是以_形式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就听到了声音。3. 声速:声音_叫做声速.在15的空气中,声速约为_米/秒。声速受介质和温度的影响。二.声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声音的
2、_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_.频率的单位是:赫兹(_)。(1)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_;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就_。注意:音调的高低,跟习惯上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是不一样的。(2)弦乐器的音调和频率: 弦乐器的音调由弦的材料、_、_和_决定。弦越长、越粗、越松,弦的音调就越低;反之,就越高。(3)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赫之间.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_。一般人是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的。2. 响度(音量、声量):物理学中,把_叫做响度。(1)响度与声源振动的_和距声源的远近程度有关。(2)响度的量度: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d
3、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把人耳听见的最小声音的大小定为0分贝,它是听觉的下限。(3)音色(音质、音品):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_,人耳能分辨不同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 根据就是它们的_不同。 三.乐音和噪声1.乐音与噪声的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的波形_;而噪声的波形却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什么规律可循。(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_和_有损害的声音都叫做噪声。2.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控制减弱噪声的三个方面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其中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噪声源的噪声。第二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1. 温度的概念:物
4、体的_用温度表示.物体越热,其温度越高;物体越冷,其温度越低。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_首先制定的。单位名称是:摄氏度,符号是:_。0的规定,在_下_的温度作为0度;100的规定,在 下水_的温度作为100度。2. 温度计测量_的仪器。(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_范围的温度;b. 温度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的_上(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_;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_.二.熔化和凝固1. 固体、液体、气体是自然界中一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同种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5、以相互转化。这种物质状态间的转化叫做_。2. 熔化和凝固:物质由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_态变为_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 晶体和非晶体:_的固体叫做晶体,如硫代硫酸钠(海波)、冰、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_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松香、玻璃、柏油等。4. 熔点和凝固点:物理学中,把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每种物质从液态_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其数值跟晶体的熔点相同。5. 固体熔化为液体时要_热;液体凝固为固体时要_热。 三.汽化和液化1. 物质由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2. 沸腾是在液体_和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物理学
6、中,把液体_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是_的,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_,随气压的减小而_。3. 蒸发只在液体_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的快慢跟液体_的高低、_的大小、_的快慢等因素有关。4. 物质由_态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使其液化。液化的方法有:_、_ 。5. 液体汽化成气体时要_热;气体液化成液化时要_热。四.升华和凝华1. 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_态直接变成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 固体升华时要_热;气体凝华时要_热。第三章 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例:太阳、激光、点燃的蜡烛、舞台灯光、萤火虫
7、、闪电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光源人选光源:激光、点燃的蜡烛、舞台灯光2、光的色散:分解太阳光太阳光是白色的。经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光的色散现象吗?例如:肥皂泡、有油的柏油马路上泛出的光猜想: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 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 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对比色光和颜料重叠区域的颜色,结论是: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情况不同。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8、沿直线传播。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和不透明障碍物后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4、 光速:真空中光速是3108m/s,其他介质中的光速都小于真空中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或c=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地等于真空中的速度。由于光的速度远大于声的速度,所以,打雷时,雷声和闪电虽然同时发生,但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5、 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时,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
9、便,假想的理想模型。6、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一个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左右相反。7、 平面镜中像的形成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8、平面镜的应用 形成清晰的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9、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反射是指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
10、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由此决定了反射光线的位置。注意: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10、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物体表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不同,但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于每一条反射线与入射线之间的关系,同样遵守反射定律。(注意: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
11、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没有反射光线,从而看不见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一节透镜1、透镜有两类:一类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如放大镜;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如近视眼镜。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作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所以又称它为发散透镜。3、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这点称为该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f来表示。一个透镜有两个焦点。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调整烛焰、透镜、光屏
12、,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3、实像是指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4、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应用:物 距(u) 像的性质 像 距( v ) 像物位置关系 应用举例u 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像物异侧 照相机u =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 像的大小转折点,像物异侧 -f u 2f 像物异侧 幻灯机u = f 不成像 / 像的虚/实、正/倒立、像物同/异侧转
13、折点u u 像物同侧 放大镜第三节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片后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人眼中所成的像相对于景物来说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眼和远视眼,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引起的。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凹透镜。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要戴凸透镜。3、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 0.1s左右,眼睛这种特
14、征叫作视觉暂留。第四节望远镜与显微镜1、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显微镜的物镜是 凸透镜 ,它的物镜焦距 很短 ,目镜是 凸透镜 ,它的焦距 较长 。3、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这种望远镜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第五节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
15、法线偏折,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偏折;在这些现象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硬币“向右移,产生这种现象的是光的折射。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 长度的单位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2.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换算关系是: 1千米=_米,1分米=_米,1厘米=_米,1毫米=_
16、米,1微米=_米,1纳米= 米。 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1.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具体有,直尺和卷尺两种,较精密的还有_卡尺和 器。2. 使用刻度尺,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1)使_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3)读数时,视线应_刻度线,不可_;(4)记录时,既要记录数值,又要注明_。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_位数值。3. 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工具的选择跟_有关,测量要求越是精确,测量工具越要_。
17、三. 误差1. 定义: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叫做测量误差。2. 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总是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3.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四. 速度1.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用符号_表示.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公式:v=_,其中,v表示_,s表示_,t表示_.变形公式:路程-s=_, 时间t=_.3. 单位: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的还有千米/小时、厘米/秒和千米/秒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米/秒(m/s)=_千米/小时(k
18、m/h),由此可知:米/秒比千米/小时_。当由米/秒换算为千米/小时时,在变换单位的同时应将数值_。 五. 直线运动1. 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 匀速直线运动_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_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3.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_,这种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4. 平均速度:(1)定义: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或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_.(2)注意:a.在计算平均速度时,不同的时间间隔(或不同的路程内),平均速度是_的. b.一般地,平均速度: _(v1+v2)/2 (填“=”、“”). 六. 世界是运动的1. 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_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它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的。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常会_,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