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

上传人:b****t 文档编号:60919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1∕T 720-2020(代替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2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202020 代替 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Drou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for soybean 2020 - 03 - 25 发布 2020 - 07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7202020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抗旱性鉴定 . 1 4 抗旱性评价 . 5 DB11/T 72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

2、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了DB11/T 7202010大豆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与DB11/T 720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种子芽期”的表述,改为“种子发芽期”(见 3.1,2010 年版的 3.1); 修改了“无离子水”的表述,改为“去离子水”(见 3.1.3,2010 年版的 3); 增加了“种子的消毒除菌”(见 3.1.3); 增加了“称重法”,补充去离子水以维持溶液渗透势恒定(见 3.1.4 和 3.1.5); 修改了样品准备种子的数量及种子预处理的次数(见 3.1.1 和 3.1.3,2010 年版的 3.1.1 和3.

3、1.3); 修改了 “密封发芽盒” 的表述, 改为 “培养皿” (见 3.1.4, 3.1.5 和 3.1.6, 2010 年版的 3.1.4和 3.1.5); 增加了“无光培养”(见 3.1.6); 修改了调查发芽率的时间,改为第 8 d 调查发芽率(见 3.1.6,2010 年版的 3.1.6); 修改了种子发芽期的培养温度,由 25 0.5 改为 20 0.5 (见 3.1.6,2010 年版的 3.1.6); 修改了种子发芽率计算公式(见 3.1.7,2010 年版的 3.1.7); 修改了苗期培养温度,由 22 2 改为 25 2 (见 3.2.1,2010 年版的 3.2.1);

4、修改了播种方法(见 3.2.3,2010 年版的 3.2.3); 修改了 “全部叶片为鲜绿色为存活苗” 的表述, 改为 “上部叶片为鲜绿色为存活苗” (见 3.2.4和 3.2.5,2010 年版的 3.2.5 和 3.2.6); 增加了“花荚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见 3.3); 修改了试验条件,改为“应在旱棚中进行”(见 3.4.1,2010 年版的 3.3.1); 修改了“全生育期抗旱性性状调查”(见 3.4.5,2010 年版的 3.3.4); 修改了抗旱系数法的算法,采用加权抗旱系数法取代平均抗旱系数法(见 3.4.6,2010 年版的3.3.5); 增加了“利用逐级分类法”,确定

5、品种加权抗旱系数的 5 个等级划分阈值,并评价材料的全生育期抗旱性(见 3.4.6); 修改了“种子芽期抗旱性判定”,将原 5 级“耐、较耐、中耐、较敏感、敏感”改为“极强、强、中等、弱、极弱”(见 4.1,2010 年版的 4.1); 增加了“极强、强、中等、弱、极弱”的英文说明及缩写(见 4.1)。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欣欣、刘章雄、黄少虹、邱丽娟、池秀蓉、王晓波、李香景、关荣霞、徐淑莲、赵兴震、金宝燕、王兴荣、邢蕾、邢燕霞、陈立军、叶翠玉、张连平、张

6、力、杨琳。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 7202010。 DB11/T 7202020 1 大豆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发芽期、苗期、花荚期和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大豆抗旱性的鉴定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校正品种 adjusting variety 经国家认定的抗旱性较强的大豆品种,用于校正非同批待测材料鉴定结果的标准品种。 3 抗旱性鉴定 3.1 种子发芽期 3.1.1 样品准备 将待测材料种子充分混匀后,随机取400粒。 3.1.2 高渗溶液配置 将192 g聚乙二醇-

7、6000(PEG- 6000)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 000 mL,即- 0.5MPa PEG- 6000高渗溶液。 3.1.3 种子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应按照如下步骤: a) 将供试种子用去离子水清洗 1 min,用 0.1%氯化汞溶液浸泡 1 min,再用 70%乙醇漂洗 3 次,用去离子水冲洗 3 遍后,放到滤纸上吸干; b) 将 400 粒待测种子分为胁迫和对照两个处理,每处理 4 次重复,每重复 50 粒。 3.1.4 胁迫培养 将每重复胁迫处理的种子置于放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d=18 cm)中,每皿加入15 mL的- 0.5MPa PEG- 6000高渗溶液,每隔一天以称重法补充

8、去离子水以维持溶液渗透势恒定。 3.1.5 对照培养 将每重复对照处理的种子置于放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d=18 cm)中,每皿加入15 mL去离子水,每隔一天以称重法补充去离子水。 DB11/T 7202020 2 3.1.6 性状调查 将胁迫和对照处理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20 0.5 且无光条件下培养,调查发芽种子数第5天初次计数,第8天末次计数。 3.1.7 计算种子相对发芽率 种子相对发芽率应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相对发芽率(%) ; 胁迫培养 4 次重复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胁迫培养 4 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对照培养 4 次重复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对照培养

9、4 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3.2 苗期 3.2.1 培养温度 鉴定应在25 2 条件下进行。 3.2.2 试验设计 以两次干旱胁迫处理后幼苗的存活率进行判定, 并利用校正品种的存活率对待测大豆实测的存活率进行校正。3次重复,每次重复用苗15株,塑料盆栽培。 3.2.3 播种 在上口径、下口径和高分别为16.5 cm10.0 cm12.0 cm的塑料盆中,装入田间持水量为85%5%的中等肥力耕层土,土壤厚8.5 cm,每盆播种3粒,播后覆土3 cm。待幼苗两片子叶完全展开后,每盆留苗长势一致植株1株。 3.2.4 第一次干旱胁迫- 复水处理 幼苗长至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停止供水, 开始进

10、行干旱胁迫, 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复水6 d后调查存活苗数,以上部叶片呈鲜绿色者为存活苗。 3.2.5 第二次干旱胁迫- 复水处理 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第二次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复水6 d后调查存活苗数,以上部叶片呈鲜绿色者为存活苗。 3.2.6 存活率实测 幼苗干旱存活率实测值的计算见公式(2)。 DB11/T 7202020 3 . (2) 式中: 干旱存活率实测值(%) ; 第一次干旱存活率(%) ; 第二次干旱存活率(%) ; 第

11、一次干旱处理前的总苗数,3 次重复的平均值; 第一次复水后存活苗数,3 次重复的平均值; 第二次复水后存活苗数,3 次重复的平均值。 3.2.7 存活率校正 应按照公式(3)计算校正品种幼苗干旱处理后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按公式(4)计算待测大豆材料幼苗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校正值。 . (3) . (4) 式中: 校正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即校正品种本次实测值与校正值偏差的百分率(%) ; 校正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实测值(%) ; 校正品种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校正值,即多次幼苗干旱存活率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 待测大豆材料干旱处理后存活率的校正值(%) ; 待测大豆材料干旱处理后存

12、活率的实测值(%)。 3.3 花荚期 3.3.1 试验设计 花荚期抗旱性鉴定应在旱棚中进行, 利用校正品种的产量对待测大豆产量进行校正。 试验设干旱胁迫和对照2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行区,3次重复,适期播种。春大豆种植密度为1.0 万株/667m21.2 万株/667m2,行长3 m,行距0.55 m;夏大豆种植密度为1.0 万株/667m21.5 万株/667m2,行长3 m,行距0.50m。 3.3.2 胁迫处理 播种前浇足底墒水,在鼓粒期浇水一次,使0 cm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 3.3.3 对照处理 播种前浇足底墒水,在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分别浇水一次,使0 c

13、m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 3.3.4 性状调查 成熟后测产。 DB11/T 7202020 4 3.3.5 抗旱指数 按照公式(5)计算大豆材料的抗旱指数: . (5) 式中: 抗旱指数; 待测材料干旱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待测材料正常浇水处理籽粒产量; 校正品种正常浇水处理籽粒产量; 校正品种干旱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3.4 全生育期 3.4.1 试验设计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应在旱棚中进行。试验设干旱胁迫和对照2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行区,3次重复,适期播种。春大豆种植密度为1.0 万株/667m21.2 万株/667m2,行长3 m,行距0.55 m;夏大豆种植密度为

14、1.0 万株/667m21.5 万株/667m2,行长3 m,行距0.50 m。 3.4.2 胁迫处理 播种前浇底墒水,使0 cm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全生育期不再浇水。 3.4.3 对照处理 播种前浇底墒水,使0 cm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5%,出苗后正常浇水,保证大豆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态。其它管理与胁迫处理一致。 3.4.4 性状调查 每个小区选取10个单株,调查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生物量。 3.4.5 加权抗旱系数 应按照公式(6)计算大豆材料干旱处理后性状相对值,按照公式(7)计算干旱处理后平均抗旱系数,按照公

15、式(8)计算干旱处理后加权抗旱系数。 . (6) . (7) . (8) 式中: 性状相对值; 干旱胁迫处理性状测定值; 正常浇水处理性状测定值; ADC 平均抗旱系数; DB11/T 7202020 5 WDC 加权抗旱系数; 为第 i 个性状相对值与平均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 n 样本容量。 3.4.6 加权抗旱系数分级 应采用逐级分类法,按照公式(9) 、 (10) 、 (11)和(12)确定大豆材料加权抗旱系数的5个等级划分阈值(Y1、Y2、Y3和Y4) 。 . (9) . (10) . (11) . (12) 式中: 、 划分材料抗旱等级的4个阈值; 所有大豆材料加权抗旱系数的平均值;

16、 所有大豆材料加权抗旱系数的标准差; 小于Y1且大于Y2材料加权抗旱系数的平均值; 小于Y1且大于Y2材料加权抗旱系数的标准差。 3.5 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旱性鉴定期间,应及时防治草、病、虫、鸟害,防止倒伏。 4 抗旱性评价 4.1 抗旱性分级 大豆抗旱性评价分为五级: 极强 (HR, highly resistant) 、 强 (R, resistant) 、 中等 (MR, moderately resistant)、弱(S,susceptible)、极弱(HS,highly susceptible)。 4.2 种子发芽期抗旱性评价 发芽期抗旱性评价见表1。 表1 发芽期抗旱性分级表 相对

17、发芽率(%) 抗旱性等级 相对发芽率95.0 极强(HR) 80.0相对发芽率95.0 强(R) 65.0相对发芽率80.0 中等(MR) 35.095.0 极强(HR) 75.0干旱存活率95.0 强(R) 55.0干旱存活率75.0 中等(MR) 35.0干旱存活率55.0 弱(S) 干旱存活率35.0 极弱(HS) 注:干旱存活率用校正值。 4.4 花荚期抗旱性评价 花荚期抗旱性评价见表3。 表3 花荚期抗旱性分级表 抗旱指数 抗旱性等级 抗旱指数0.63 极强(HR) 0.63抗旱指数0.49 强(R) 0.49抗旱指数0.25 中等(MR) 0.25抗旱指数0.18 弱(S) 抗旱指数0.18 极弱(HS) 4.5 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 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见表4。 表4 全生育期抗旱性分级表 加权抗旱系数 抗旱性等级 加权抗旱系数Y1 极强(HR) Y1加权抗旱系数Y3 强(R) Y3加权抗旱系数Y4 中等(MR) Y4加权抗旱系数Y2 弱(S) 加权抗旱系数Y2 极弱(HS)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