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_沈传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09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_沈传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_沈传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_沈传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4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沈传亮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发了“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两个结合”,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极大拓展了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才能在新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有必要在清晰马克思

2、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搞清楚“中国具体实际”究竟是什么。中国具体实际既是一个恒定的概念也是一个变动的概念。说其恒定主要是指定义本身,说它变动不居主要是指内容的动态性。从长时段看,中国具体实际可以包括 5000 年中华文明史,包括1840 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也可以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多年来的风云激荡。这些都已经深深熔铸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从短时段看或从当下看,具体实际至少应该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这些都可以纳入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到初级阶段的国情、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一

3、成不变而是不断随着实践变化而变化的。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判断,既要看到其中的不变,更要把握其中的变。就目前而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人民切身利益有关的各种问题。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一方面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一方面从问题导向出发,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

4、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笔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笔谈DOI:10.19861/ki.tqsjyll.2023.03.01515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导中国实践。问题作为实际的具体表现,不仅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助产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回应、回答、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如何推进国家强起来的过程中创立的。二坚持和发展马

5、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世界范围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这 10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保持常青,主要就是因为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有的国家“水土不服”,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有问题,而是没有一个由强有力的能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到中国后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主要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且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组织的持续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马克思

6、主义主张坚持人民立场、为绝大多数人求幸福谋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为政以德、任人唯贤、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马克思主义主张做纯粹的道德高尚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马克思主义主张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下大同,马克思主义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些在价值立场、人格追求、远大理想方面的高度契合,为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提供了畅通渠道,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华文明丰厚滋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和实际工作力度可谓空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结合路径,即“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

7、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意味着,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秉持既敬畏又科学的态度,决不能一丢了之、砸烂了之,而是应保持文化自信并进行深度挖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畅通接口。三理论创新没有止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党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付出艰苦的理论创新创造,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新的理论指引,不断谱写马克思

8、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前提,只有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真正做到“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多次讲我们要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就是深深植根人民的坚定立场,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品格。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牢牢掌握。立足中国强起来的光荣使命,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

9、要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强起来。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创新创造就要紧紧围绕党的使命任务展开,就要着眼于解决中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目标完成任务提供强大思想武器。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笔谈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二三年 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6明。中华优秀传

10、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继续释放强大能量,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年 6 月 2 日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学好用好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

11、根本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引。作者: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研究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三重魅力”曹天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还明确指明了三者统一的理论密码。正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才使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成立并成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原创性成果具有可敬、可信、可行三重魅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敬。人文关怀是习

13、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所谓人文关怀,也就是指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和一切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注以及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敬的情感魅力集中体现在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一是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4为人类谋进步和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己任,以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使命的担当精神和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笔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