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由跳动的浪漫心脏——评《寻觅肖邦》_罗竑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061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由跳动的浪漫心脏——评《寻觅肖邦》_罗竑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由跳动的浪漫心脏——评《寻觅肖邦》_罗竑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由跳动的浪漫心脏——评《寻觅肖邦》_罗竑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著名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Cortot)于1951年出版的著作寻觅肖邦(In Search Of Chopin)是20世纪50年代肖邦研究领域中的一座标杆。2013年,多佛出版社(Dover Publications)将这部著作重新整理后再次出版。不同的是,2013年版对原著中存在的大量史料与信息进行了校对整理和重新排版,使这部重新问世的重要著作大大增强了其可信度。该书丰富的史料、多元的视角,以及新颖的研究方法,为20世纪50年代的肖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可惜的是,国内暂未出版中文译本,因此笔者撰写书评,一是希望促使国内学术界对此书有一定的了解;二

2、是尝试对此著作做出适度评价。一、寻觅肖邦的基本内容在20世纪50年代,寻觅肖邦一书的作者科尔托不仅在国际上以对肖邦作品的演绎、作品注释与教学著称,更在对肖邦的各项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写作该书的目的在于从钢琴家的视角出发,重新对肖邦本人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寻觅真正的肖邦之魂,以更好地认识与阐释肖邦的独特文化。寻觅肖邦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在第一部分“肖邦的肖像”中,作者对肖邦的几幅著名画像进行了外貌、体态、神态、气质等方面的分析,其中包括路易加拉特、欧仁德拉克洛瓦等著名画家所作的肖邦肖像。科尔托从画像入手,对肖邦的外在及其艺术风格之间的联系做了分析与定位。第二部分是“肖邦之手”,科尔托从钢琴

3、家的视角出发,结合肖邦手部的石膏塑像,从生理部分、演奏部分和艺术生涯部分对肖邦的手进行了解读与论述。强调了肖邦的手与键盘、手与演奏技巧,以及手与肖邦音乐生涯的关系。第三部分结合了肖邦的教师身份讲述了“作为教师的肖邦”,对肖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生涯进行了还自由跳动的浪漫心脏评寻觅肖邦文/罗竑昆Comment on Cortots in Search of Chopin502023/3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原与论述,阐述了科尔托本人对肖邦教学理念的一些看法。值得一提的是,科尔托在书中将自己于伦敦拍卖会上获得的肖邦教学手稿进行了全文公开,这是研究肖邦钢琴教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

4、。在第四部分“肖邦的作品根据肖邦的信件”中,科尔托基于肖邦与好友、家人的重要往来信件,对肖邦作品的创作缘由、背景、过程进行论述。第五部分“肖邦欠法国什么”(肖邦与法国的文化历史渊源),是科尔托从法国文化视角入手,论述了肖邦的创作风格、肖邦本人,以及肖邦的生活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在第六部分“肖邦的音乐会”中,作者通过对当时的音乐会节目单、音乐会评论,以及肖邦个人言论中对演出曲目的选择等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第七部分“他不像其他男人”(对肖邦的精神分析)是科尔托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从肖邦的人生、情感和遭遇等方面出发,进行了精神层面的分析,说明其精神状态与其音乐艺术生涯之间的关系等。二、自

5、由与浪漫的“肖邦之魂”科尔托撰写该书不仅是为了再度刻画肖邦的历史面貌,更是为了寻觅属于肖邦自己的独特文化,也就是“肖邦之魂”。“肖邦之魂”是科尔托寻觅的对象,也是该书的核心内涵与意义。但在著作中,科尔托并未直接对“肖邦之魂”进行总结与论述,而是将其散布在了各个章节之中。在科尔托看来,肖邦音乐的核心内涵(肖邦之魂)即“自由与浪漫”。肖邦之魂中的“自由”是一位祖国正在遭受殖民侵略的年轻人,离开祖国远赴异国他乡的人身自由,这既是一位年轻人在艺术上不拘一格、勇敢超越的自由,也是他灵魂的傲慢与不羁。自由的精神在该书中有着非常全面的体现:从第一章与第二章对肖邦的外在论述中可以得出肖邦的自由与高雅深入骨髓的

6、结论。从外表(肖像)和手就能看出肖邦深情与弱小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自由跳动的心脏,身体里流淌着炽热的浪漫血液。肖邦的自由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外在,更体现在创作、演奏、教学和他的艺术生命之中。在创作中,他对钢琴音乐创作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多元性发展,不仅在内容上给予钢琴音乐更多的自由意味,也在形式上将19世纪的钢琴音乐注入了更多的自由之魂。而在演奏与教学方面,肖邦对传统技巧的颠覆与新的创造内容,同样令人讶异。在教学上他反对高强度重复的机械手指训练,在演奏中更是以其“松散却精致”的触键与“轻得让人发慌”的独特音色,在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傲视群雄。而在生活方面,这样的自由是他不遵循医嘱按时吃药的随性,是在

7、感情上放弃玛利亚而选择孤独的无奈。肖邦的自由之魂建立在他感性的生命之中,他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自由理想下变得传奇多彩。因此,自由之魂是肖邦进行音乐艺术活动的第一推动力,这样的感性力量支配着肖邦的生命与行为,使得肖邦真正地进入到广博的自由世界,去寻找爱情、寻找音乐艺术与生命的真谛。对自由的追求使肖邦变得非常细腻、敏感,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情感,为这团自由的烈火注入了巨大的源动力。肖邦之魂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浪漫”,肖邦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浪漫精神,这种浪漫仿佛流入了他的血液,与他的音乐徜徉在一起。寻觅肖邦一书中的浪漫不仅是肖邦对于个人情感的艺术化表达,也是其固有的属性和天赋,与生俱来。肖邦灵魂中的浪漫

8、是多方位的,这种浪漫从他的人生经历出发,在对爱情、对生活,以及对祖国的强烈情感充分抒发出来,之后这种浪漫因素裂变为极大的悲剧性与悲情因素。与于润洋先生在悲情肖邦中所阐述的悲剧性内涵不同的是,肖邦的浪漫之魂是将其悲剧性力量进行艺术化转换时的调剂品。即使再强烈与悲壮的情感,他都用浪漫的灵魂辅之以浪漫的表达,使得抒发感情时具有了浪漫化。科尔托寻觅肖邦中的核心内涵“浪漫之魂”,正是于润洋先生在悲情肖邦中所寻找的51JOTTINGS AND COMPREHENSION 随笔感悟“悲剧性”与“戏剧性”的平衡点,正是这种浪漫,使得肖邦的音乐在戏剧性与悲剧性的对立与交融之间,变得自然、深刻,充满诗意。可以说,

9、自由之魂是肖邦音乐创造的第一推动力,也是于先生所述的“悲剧性”的先决条件,这是肖邦感性世界的动力源泉,也由此裂变出悲剧气质。而浪漫之魂创造了悲剧性与戏剧性之间的调和,以至于这对看似对立的哲学概念有了更好的交融。浪漫之魂在肖邦的音乐中虽然也具有感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一种理性、自律的浪漫式表达,使得肖邦的音乐张弛有度、圆润丰满。正是这理性的浪漫之魂与感性的自由之魂,构建了科尔托在书中想追寻的对象。科尔托对肖邦之魂的寻觅是由外及内的,将肖邦的形象,从外貌、身体特征(手)、职业、创作缘由、风格、演绎、文化、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展现。读者会发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于肖邦形象与手的描写是为第六部分“肖邦的

10、音乐会”与最后部分肖邦的精神分析所作的客观事实铺垫,而第四部分“肖邦的作品”和第五部分“肖邦与法国的文化历史渊源”却是在为最后部分所作的行为与文化层面的铺垫。而这一切最终支撑起最后一章对于弗洛伊德学说在肖邦身上的运用与分析。因此该书在内容的布局上有两条线,第一条基础物质、身份与客观事实线(外貌、手)与第二条文化、思想、行为线(创作、文化)共同塑造了一个饱满生动、立体鲜活的肖邦。每个章节之间看似独立但实则紧密联系。科尔托使用大量一手史料,将各个章节关联在一起。三、对该书研究方法的评价(一)传记式的阐述与实证性的史学还原全书的所有章节在方法论的构建上都以史学原则与实证精神作为出发点。从整体写作风格

11、上看,寻觅肖邦的整体语言与构建视角都是以传记式的文字风格和阐述方式来进行构建的。但区别于普通传记的是,寻觅肖邦中不仅有肖邦翔实的经历与生平,更是构建了许多具有研究实质的内容对肖邦的文化与精神进行多方位的阐释。这些研究实质的内容更为生动、立体地塑造了肖邦的形象与精神,因此可以将其视为是一部“具有研究内容的立体传记”。全书在语言风格上之所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不仅离不开其传记式的语言风格,更离不开科尔托在书中补充的大量一手史料的佐证,这样丰富与翔实的史料内容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在书中,科尔托使用了历史学中史料的分类、辨伪、考证方法来处理书中所使用的大量史料,包括肖邦和友人的信件、同时

12、代音乐家的言论、同时代社会评论摘录、音乐会节目单,以及手稿等。同时更在其以文化阐释为目标的前提下,以历史叙事、历史解释、历史想象来丰富其内容与构想。正是其高度的史学价值与大量经过考证的一手史料的出现,使得该书不仅在学术意义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历史价值上也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音乐图像学式的解读与定位音乐图像学式的解读与定位主要在该书的第一与第二部分中体现。对于第一部分肖邦的肖像与第二部分肖邦的手中出现的图片,科尔托本人并没有像许多传记或研究论文那样仅仅将它们放在书中作为补充使用,而是构建了音乐图像学式的语境进行分析。科尔托将肖邦的肖像与手用音乐图像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图片进行了信息汇聚、信息

13、提炼、细节聚焦,以及整体宏观分析与客观解读。例如对肖邦手的解读十分具有钢琴家的独特思维,科尔托在书中对肖邦的手表述为:“如果这只手只是创造性思维和音乐之间不可缺少的联系,我会很满意,音乐是通过声音的实现来满足思想和灵感需求的手段。当然,并非只有这一只手,才产生了那些怀旧的、充满活力的旋律、英雄和反复无常的节奏,以及任何耳朵都闻所未闻的和声。在一个不断孕育音乐的人格深处,是灵魂决定了内在声音。这只手的使命只是将情感的表达转化为物理术语,并使其适应键盘。”而522023/3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在第一部分中对肖邦的肖像则是在外貌上做了图像层面的定位。科尔托在书中引入音乐图像学阐释

14、的意义不仅是音乐图像学本身对于文字本身的补充阐释与辅助说明,也是音乐图像学优势所在,能够解决作曲家特征、生平、表演方式与文化史等方面的问题。科尔托利用了音乐图像学的优势来对自己的书进行内容视角上的补充,但其根本意义依然需要上升至该书的核心思想寻找肖邦生命的独特文化意义上。(三)以文化阐释为目标的综合人文观该书具有很强的历史意识,以肖邦的文化阐释作为该书的目标,同时在广阔的人文立场和综合的人文观中来平衡过于历史化的问题。由于该书在每一个部分中都引用了大量具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史料来佐证,因此该书在阅读过程中会有非常高度的历史感,且在每一个部分中史料的引用与分析占据了很重的篇幅,因此读者会在阅读感受

15、上认为该书已不再是研究意义的著作而更偏向于史学类著作,但这并不影响在该书中对肖邦文化阐述的核心地位。科尔托为了使自己的写作真正变成一本具有研究和指导意义的专著,而并非仅仅是肖邦的一本“史书”,他将对史料的分析说明与考证等历史工作引向了对肖邦的文化阐释。可以说,史料与史学方法仅仅是科尔托在构建该书时的一种方法论和媒介,或是一种起点,而在广阔与综合的人文观中对肖邦文化的阐释才是科尔托想要追寻的真正目标。这一高明的做法不仅淡化了历史在该书中过于深刻的烙印,还使得肖邦的形象在更为广博的综合人文观中得到了拓展。综合人文观念的构书立场也使得科尔托真正跳出了其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的身份,而加入了研究者的视

16、角进入了广阔的人文世界去追寻肖邦的文化与肖邦的生命意义。正是由于科尔托需要这样广博的人文观念立场来认识肖邦,促使他开始在史学与演奏之外的学科中寻求跨学科的帮助,可以说,综合人文观是他跨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四)跨学科借鉴与时代性反思正是科尔托报以综合的人文观来认识肖邦,因此该书在方法论构建中积极突破,寻求其他学科的互助来补充自身内容。在方法论中使用了跨学科借鉴的方式,且在最后的结论中具有时代性反思精神。科尔托没有以自己演奏家和教育家的视野彻头彻尾撰写这部著作,而是积极在史学、社会学、图像学,以及心理学中寻求突破。上文已提到该书在史学与图像学上借鉴的方法论特点,除了史学以外,科尔托还在第五部分肖邦

17、的音乐会中以音乐社会学和音乐表演学的结合来综合阐述肖邦的音乐会与演出。在方法论上借鉴了社会学中的社会评价反应与社会作用阐释的方式,并结合史料(音乐会节目单、音乐会报道、音乐会评论)与肖邦的钢琴表演,综合、立体地说明肖邦的音乐会在其艺术生涯中的地位与影响。在最后一部分中,科尔托更是直接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肖邦展开深入的精神分析,主要涉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以下几个层面:1.意识和无意识部分。2.压抑和抵抗。3.快乐与现实原则。4.精神结构理论。科尔托运用弗洛伊德的以上四个层面的精神分析,对肖邦在意识层面、本能层面、欲望与现实的支配与调控层面,以及最后的精神结构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

18、。该部分同样包含大量史料来佐证。科尔托之所以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希望研究者能够对肖邦真正的精神世界作出客观认识与评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史料与传记层面对其精神世界的揣测与理解,更应该深入分析其精神世界与音乐行为之间的关系。科尔托在最后一部分对肖邦的精神分析中使得肖邦在该书中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与鲜活,也是科尔托在寻觅肖邦的生命之源中所做的切实努力。而在全书的最后,科尔托以时代性的反思来对他所在时代肖邦的认识层面与研究层面做了总结与53JOTTINGS AND COMPREHENSION 随笔感悟展望。这种时代性反思使科尔托反思自己所在时代对肖邦认识的片面性与自由性,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肖邦

19、主要以传记的视角和逸闻趣事等方式出现在大家眼中,这样的肖邦形象不够真实,不够立体也不够全面。科尔托正是在这种反思时代中萌发出了全面探索肖邦的冲动。时代性反思在全书中遍布各个细微的角落,正是抱着这种时代性的反思与对肖邦诠释和理解的展望,科尔托获得了对新视野、新研究方式和新学科交融的研究灵感,而寻觅肖邦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的灵感得以立足于肖邦研究学界。四、该书在肖邦研究中的意义、问题、反思与启示(一)寻觅肖邦在肖邦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寻觅肖邦写于20世纪50年代,科尔托作为钢琴家,能够积极垮身于演奏与教学以外的领域对肖邦进行更深层面的认识,精神可嘉。该书中大量实证性的史料与严密的逻辑论证符合20世纪上半叶

20、音乐研究的实证潮流。但在该书中,不仅可以看见20世纪上半叶对音乐研究的实证主义潮流,也能够感受到对传记式研究的狂热还在散发着些许余温。笔者认为该书是一部“具有研究内容的立体性传记”,不仅因为其写作的语言和风格是从传记角度出发,也是由于大量的史料铺垫具备了许多传记书籍的基本特性,但是其“立体”又体现在该书具备许多研究性质的内容科尔托对肖邦的多层次认识以及跨学科的文化阐释等,使之具备了研究性质。20世纪上半叶的肖邦研究总体而言以传记和史料工作为主导,不断挖掘肖邦去世几十年后所留下的珍贵遗产,其具体工作主要还在历史音乐学的系统之中。因此实证成为了20世纪上半叶肖邦研究的主要特征。而对肖邦音乐的解读和

21、阐释主要在演奏层面体现得较为集中,例如科尔托本人编订科尔托教学版系列乐谱并出版。对于科尔托而言,这是他平生撰写的唯一一部具有研究性质的肖邦著作,其余著作都在演奏与教学领域。因此,对于科尔托而言,寻觅肖邦是他晚年对肖邦进行的综合探索与尝试,也是他肖邦研究的综合性体现。寻觅肖邦对于20世纪上半叶的肖邦研究学界所带来的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以及从实证出发到对深层次内涵阐释的研究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书中借鉴的跨学科思维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先见性。也正是研究学者对作曲家本人研究的实证性工作不满足,希望在文化和阐释层面做出更多实质性的突破,才带来了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新音乐学家科尔曼和特莱特勒为代表的

22、反实证主义研究。因此,总体而言,寻觅肖邦在七十年前能以如此开阔的视野、多元的方法和深刻的内涵来进行研究,对后来的研究流派及传统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预见性和启发性。(二)寻觅肖邦中的写作问题科尔托的寻觅肖邦是一部在史学、社会学、表演学,以及心理学等层面都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著作,也是科尔托晚年耗尽毕生心血对肖邦致以崇高敬意的著作。虽然该书在许多层面都十分具有价值与意义,但是其写作上依然存在几个值得提出的问题:首先是在章节内对写作内容与思维逻辑的跳跃性。作为法国人的科尔托的独特表达方式,导致其章节内对写作内容的逻辑把控并不严谨。经常会看到科尔托在论述某一问题的细节时对其展开后又跳至另一问题进行论述,最

23、后才返回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写作会干扰读者的思路,显得有些许杂乱。其次是科尔托本人的论述方式与写作习惯可能会使读者不够适应。科尔托在论述问题时,经常会使用反证法,但与常规反证法不同的是,他会在反证过程中先得到阶段性结论再继续论证,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使得读者在回溯整个问题的过程时会无法抓住主干,只能重新梳理思绪。(三)反思与启示最后谈谈对科尔托寻觅肖邦的反思与启示。542023/3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科尔托写作该书的意义是因为自己仅仅在演奏与教学层面对肖邦进行研究而感到不满足,所以想在多方位对肖邦的认识进行一次努力尝试与突破,可以说这样的突破是成功的。他客观、实证、严谨

24、与包容的态度影响了一代代肖邦的研究学者们,也正是科尔托对本人研究领域的不满足与反思,促成了寻觅肖邦的成功。而这样的跨学科实践与勇于开拓新思路新研究方法的精神,同样值得学习与借鉴。科尔托作为早期肖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肖邦研究的优秀道路站在历史角度客观、公正与理性地去认识肖邦的形象;以严谨、开拓与创新的思路去阐释肖邦的独特文化。我们作为当下的肖邦研究学者,可以继续站在科尔托的道路上对肖邦进行更加历史化、本真化与系统化地追溯。相信这一点也正是科尔托寻觅肖邦带给后人的遗产与意义,也相信肖邦的研究会带着科尔托的成果与希望继续走出新的道路,取得新的成果!注释: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

25、 Cortot,18771962),法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以肖邦作品的演奏与教学著称,代表著作肖邦钢琴练习曲演奏注释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等。AlfredCortot,In Search Of Chopin,contents,DoverEdition,2013.路易加拉特(LouisGallait,18181887),比利时画家。比利时历史绘画复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擅长肖像画,代表作有渔夫的家庭最后的荣誉。欧仁德拉克洛瓦(Eug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于润洋

26、,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诠释,上海音乐出版,2008年。于润洋先生对肖邦音乐的悲情内涵定义为“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具有广泛的含义,具有不同的层次:忧伤、惆怅、孤独、痛苦都属于这个范畴,当它发展到更为强烈、更为深刻的层次时,我便称它为悲剧性。”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诠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第2页。同注,第5页。科尔托编订的教学版乐谱包括肖邦的练习曲叙事曲波罗乃兹舞曲前奏曲谐谑曲。参考文献一、中文文献1.阿尔弗雷德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洪士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2.拉塔利诺皮耶罗,伟大钢琴家系列科尔托,李芙娜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3.A.索洛甫磋夫,肖邦

27、的创作,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4.塔德肖尔茨,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马永波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5.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诠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6.余志刚,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第247页。二、外文文献1.Cortot,Alfred,In Search Of Chopin,DoverEdition,2013.2.Eigeldinger,JeanJacques,Chopin:pianist and teacher as seen by his pupils,CambrigeUniversityp

28、ress,1986.3.LisztFranz,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Franz Liszt Volume 1 F.Chopin,EditedandTranslatedbyJanitaR.Hall-Swadley,TheScarecrowPress,2011.4.JimSamso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Of Chopi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5.AdamZamoyski,Chopin:Prince of the Romantics,HarperCollinsPublishers,2010.55JOTTINGS AND COMPREHENSION 随笔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