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课堂生成 收获精彩课堂 发动式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课改极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不是“教”。导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但导不能放任学生漫无目标地学。杜郎口中学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任务是活动的平台,也是活动的目标,教学各个环节中任务都应该是明确的。我在处理韩麦尔先生形象分析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并且指出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这些语句能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展现了他怎样的品质?我设计这个主问题发动学生有目的
2、的阅读文本。因为在讲小弗郎士的时候已经和学生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再来找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既是复习也是巩固。韩麦尔先生思想的把握学生可能一开始挖掘不深,但没关系,正是要这样有一个初期认识,再经过深入分析学习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还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一名学生找到第十八段的语言描写,学生发现其中有两处单引号,所引内容不能用同一种语气来读。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发现啊!我适时请学生读出两种不同语气。又有同学觉得加上韩麦尔先生,应该用三种语气来读。于是,我们再读三种语气,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悟出亡国恨。第十一段也是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我先请学生自读,给自己觉得应该重读的词语加上重音符号,再注意提示语“又柔和又严肃”所包含的感情,即对祖国、对同胞,对学生的无限深情和对亡国的深沉悲痛。 以此明确语调语速,然后请学生个别读,由学生来评价,再进一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