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醉翁亭记(学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89060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翁亭记(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正确翻译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法、学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2遍,简介作者。 2. 给加粗字注音或据音写汉字并抄写2遍。 环滁( )皆山 林hè( )尤美 琅琊( )(   )水声潺潺( )  饮少辄( )醉 林霏( )开 岩穴暝( )   晦( )明变化者 山肴野蔌( ) 宴酣(  )之乐  觥(  )筹交错   树林阴翳(   ) 伛( )偻( )提xié(  ) 3.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饮少辄醉( ) 醉翁之意( ) 日出而林霏开( )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 ) 伛偻提携( ) 杂然而前陈( ) 宴酣之乐(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颓然乎其间者 ( ) 树林阴翳( ) 已而夕阳在山( ) 太守谓谁?( ) 林壑尤美 ( ) 教师 评价 4.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成果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师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学生读第一段,对照注释翻译。 3. 讨论交流: (1)醉翁亭具体的位置在哪?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这段按什么顺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样?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 (4)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4.学习第2段,借助书下注释翻译。 讨论交流: (1)第2段主要写什么? (2)朝暮之景的特点是什么?四时之景的特点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 (4)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和散句。体会偶散结合的抑扬顿挫之美。 三、课堂巩固 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7.概括本段的大意。 四、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佳木秀而繁阴 (3)野芳发而幽香 (4)云归而岩穴暝 2.翻译下面的语句。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课堂助学 1.学习第3段,结合注释疏通课文。质疑。 2.讨论交流: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来。 (2)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学习第4段,结合注释疏通课文。质疑。 4.讨论交流: (1)本段点出了三种“乐”,分别是什么? 这些乐中谁的“乐”境界最高?为什么?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5.小结: 三、课堂巩固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泉香而酒冽 (2)伛偻提携 (3)临溪而渔 (4)觥筹交错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4.宴酣之乐表现在哪里?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6.对本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感情是(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四、 课后作业 (一)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太守谓谁 (2)树林阴翳 (3)已而夕阳在山 (4)太守归而宾客从 2.翻译句子。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4.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5.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6.“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2.翻译句子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2.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 评价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