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师: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
2、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雉兔同笼”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让学生尝试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教学例1师:我们先来研究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的问题。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2理解题意: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题中数量关系。3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列表法师引导学生猜一猜有多少鸡和兔?完成课本中的
3、表格,求出合适的答案,并进行验证。(2)假设法A、假设全都是鸡:28=16(条),2616=10条。引导学生想为什么脚的只数比实际少10只?因每只兔少算(42)只。B、少算的脚的只数里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子。102=5(只)师:假设全是兔又该怎样解决?师:还可以用别的方法吗?能否列方程解?(3)方程解法A、引导学生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B、让学生合作讨论试做。4、师生小结解题方法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师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
4、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和代数法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两种方法。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让学生用假设法或者是代数法来解答“孙子算经”里的问题。(交流订正,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2学生阅读古人在解答这道题时是怎么做的。(看课本第页的“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四、课时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五、巩固作业第115页第1题至第3题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