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无声”处读出“心声”.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8603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无声”处读出“心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无声”处读出“心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在“无声”处读出“心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教学案例 浠水县实验小学 王丽 电话:15342437798 邮箱:1552091841@ 2013年4月份,我有幸聆听了浠水县师范附小优秀青年教师刘小燕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以文本为依托,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无声”处读出“心声”,形成言语能力,接受情感熏陶,读出真情实感,实现了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工具和人文的有机统一。 下面就刘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断进行赏析: 师:爱,往往在细节,在一颦一笑中,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里,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9~16自然段,看看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爱。 师:(巡视)这些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在文字里,要用心才能读出来。 生:“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里的“紧握着妈妈的手”表现了爸爸的细心。 师:如果你联系下文,还可以看到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 生:“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师:你很会读书,从这句话里你还可以看出爸爸为什么要紧握妈妈的手。 生:因为爸爸夜里睡得沉,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他。这样睡,妈妈一动他就惊醒了。 师:可见,这个“紧握”握出了爸爸的苦心。 生:“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师:这“紧握”,这“麻木”将一份爱融在生活的细微处,这份爱是平平淡淡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当时爸爸、妈妈心里可能全想些什么呢?请大家想象。 (出示填空) “映儿她妈,我夜里睡得沉,可你 ,我只好 ,这样 。” “映儿她爸,你白天为了我 ,夜里也 ,现在你伏在床边就睡着了,我知道你手紧握着我,那里 ,为了你多睡会,哪怕我 ,我也 。” 生:映儿她妈,我夜里睡得沉,可你有事又不肯叫我,我只好紧握着你的手,这样只要你一动,我就醒了,就可以照顾你了。 生:映儿她爸,你白天为了我辛苦奔波,吃不好,夜里也不能睡个安稳觉,现在你伏在床边就睡着了,多么的疲劳,我知道你手紧握着我,那是怕我有事不叫你,为了你多睡一会儿,哪怕我手脚都麻了木了,手脚不能动一点了,我也不动一下,不叫一声。 (赏析:文字无语却有声,那是作者的心声,文章主人公的心声。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善于倾听文本,巧妙发现,“于无声处听惊雷”;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深入作者内心,在文本“无声” 处读出“心声”。这样就能将文本读活、读实、读深、读透、从而使单薄的文本厚实起来,学生的语言实践扎实起来。) 反思:《爱如茉莉》一文中,“紧握”体现着爸爸的苦心,“麻木”传达者妈妈的甘心,这两处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那份“如茉莉”般的爱。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巧妙的填空,让学生换位体验,不仅读出了人物之言,更读出了人物之心,读出了人物之情;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也进行了思维的熏陶,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抓住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尊重语文的熏陶感情作用,注重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现。”但如果能在体会文本内容时,再能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父母的点滴之爱,教学内容会更丰满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