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需要几个轮子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好品质。
2. 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
学习能力。
2. 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三、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2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师:你们能在这张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师:“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活动3
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教学活动4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