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17,18页。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四则运算,并对这些运算律有了感性的认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让学生列出两个不同的式子,组成等式,接着再让学生列举出几个相同的等式。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想想做做”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律的理解。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四则运算,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学生
2、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探索发现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朝三暮四。2,故事中运
3、含了数学知识,生活当中也有数学知识,这不李叔叔骑自行车去旅游,途中遇到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帮助李叔叔解决吗?二,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1) 生观察教科书17页例1,说出从图中收获到那些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决 师:能根据条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吗?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板书)56+40=96(千米)(2)发现规律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师继续板书:40+56=56+40这是一个等式,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同桌交流并汇报)
4、(3) 验证规律你们能够自己模仿举例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4) 总结规律我们刚才研究的就是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5) 用字母表示定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教师巡视、辅导,板书学生回答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你这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同学们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一般用字母表示,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7)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如:“师:25+65= (生:等于65+25)2加法结合律过程同加法交换律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1书中18页做一做2连一连,并说说连线的依据是什么?83+31564+(73+37)87+42+58315+83(64+73)+37 87+(42+58)56+78+4478+(56+44)3想一想课前讲的朝三暮四的故事渗透了哪个运算定律?四总结收获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么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五课后作业调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从中收获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