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中国式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结合成果,其中蕴含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蕴含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观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观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世界和平的观点;蕴含了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系统思维的方法。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意蕴剖析;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14(2023)03-0001-0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
2、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中国式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结合成果,其中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
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1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坚持了这一基本立场,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谁实现现代化、靠谁实现现代化、谁来领导现代化,这三个方面分别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依靠力量、领导集体,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谁领导”的问题,体
4、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一)为谁实现现代化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阐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1.为全体中国人民而实现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收稿日期:2023-03-07作者简介:曲鑫锋(1994),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曲鑫锋专题研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2023 年 06 月第 40 卷第 3 期Jun.2023Vol.40.No.3长 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
5、angzhi University2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高达 18%。在 14 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人类迄今为止的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不掉队。2.以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两者层层递进,“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2,既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基础,也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6、。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3.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党和人民的时代重任,也贯通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实现个人现代化、实现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线,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理论的情感和温度,是人民立场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过相关阐释,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
7、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3从“一化”到“四化”,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四化同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不断丰富,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视。中国共产党不断改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二)靠谁实现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也应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依靠力量。“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8、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415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1.人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者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成果是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人民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者。“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
9、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6606。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因其意志的体现而发挥各自的力量,形成各人需求的满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致性,最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2.人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7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纸上谈兵谈来的,不是闭门造车造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总结升华而来的科学理论。实践,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实践主体同样是人民。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经济社
10、会各个发展环节的现代化,在这一实践中,务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使人民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三)谁来领导现代化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建国七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优势所在,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3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11、政治保证。2.中国共产党务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些论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党和人民是一体同心、不可分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党
12、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必须要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一部分,其内在的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长期以来,很多国家将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奉为圭臬,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致使发展不均衡,最终难以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汲取各国现代
13、化之长处、借鉴各国现代化之教训、总结中国现代化之经验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拓展、深化自身的内涵和战略框架。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因而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统筹协调、重点推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二)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独创性的两大发现之一,发现了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此不懈奋斗、为此流血牺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
14、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的凸显社会主义性质、彰显党的初心使命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三)坚持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观点,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个民族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15、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9,这一论断指出了物质文明的基础性作用,阐明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6691,这一论断阐明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反作用,因此我党十分重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化实践,充分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的重要组成部
16、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建设人4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揭示了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时代发展和中国化。(五)坚持世界和平的观点,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和殖民逻辑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破坏。针对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克思指出英国“虽然一直声称同中国
17、处于和平状态,却因此而不能不迫使中国偿付连英国现任大臣们都认为是由英国自己的海盗行为所造成的耗费”4816。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达到顶峰,“资产阶级时代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401两大敌对阵营的矛盾和斗争隐藏着战争的种子,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广大无产阶级才能迎来和平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的观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规律,为世界各民族和国家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和平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依据这一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和平共
18、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确立,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地践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理念,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也为世界带去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三、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其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
19、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0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基于两个大局、基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际情况而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第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建国伊始,中国共产党便开始了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一化三改”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新型工业化”再到“四化同步”,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1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的,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前提就是
2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做一切决策都坚持从现实情况出发。正因为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步调,不断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12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承启于列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借鉴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和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些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理论借鉴。然而适
21、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些许挫折,这些挫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坚持理论自觉联系实际,才能准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才能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第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理论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进步,才能形成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成果。“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134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
22、的唯一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也是在实践中铺陈开来的科学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基本原则和实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5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具体体现。(二)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就是要利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辩证分析的方法。第一,辩证处理中国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其特征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
23、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融合了“全体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要素,与西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化有本质不同。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其广泛吸收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有机营养,与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第二,辩证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与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对精神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的精神生活由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决定;另一方面,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精神
24、可以对物质生产活动产生支配、指导和促进作用,从而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因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发展的种种规律,剔除精神文明中不利于物质生产的消极因素,从而促进两者共同进步。第三,辩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特征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点的批判反思和扬弃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体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征服和支配自然、疯狂掠夺和消耗资源,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结果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急剧恶化,生态危机频发,进而威胁人类生存空间。中国式现代化以西方现代化道路
25、为借鉴,既吸收汲取了其有机营养,也扬弃超越了不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的糟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做到了去芜存菁。第四,辩证处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蕴藏在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液里,经过了近代以来百折不挠的救亡图存运动,接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火洗礼,我们更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有改革发展的国内空间。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进行对外侵略和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不可违背的世界历史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人民的联系前所未有的密切,人类愈加成为休戚与
26、共的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三)坚持系统思维的方法系统思维以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前提,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实现要求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囊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也坚持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互伴随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同样是实现中华民族
27、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深厚基础,汇聚了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坚持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既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集体,同时也回答了如何保持领导集体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与此同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坚持党的
28、领导的应有之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持党员6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既勾画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做出了具体部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基于我国国情而规划的现代化道路,既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是到 2035 年基本
2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参考文献:1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第 3 页。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0、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 66 页。3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150 页。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87 页。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 24-25 页。8习近平:在“
3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 4 页。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117 页。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278 页。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 年第 21 期。12崔耀中: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 50 页。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 3 页。(责任编辑张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