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_龙其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41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_龙其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_龙其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_龙其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2DOI:10 16614/j gznuj skb 2023 04 013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龙其林(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已有 40 多年历史,对于工业化书写形成了相应模式。生态作家秉持人文立场,批评工业化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对于淳朴人性的影响。因此,工业化生产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多以负面形象出现。部分作家采取了简单的批判式写作,将生态破坏的矛头指向了工业化本身,却忽略了工业化本身具有正面价值的事实。对于工业化之于环境的影响,中国当代生态作家们应理性看待,既看到其破坏作用,也应重视其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关键词:

2、中国生态文学;工业化书写;批判与反思;辩证思考中图分类号:I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733X(2023)04 0152 09The Industrial Writing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 ChinaLONG Qi lin(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Contemporary ecological literature in China has a history of over 40

3、years and has formed corresponding modelsfor industrial writing Ecological writers uphold a humanistic stance and criticize the enormous damage caused by industrialproduc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rofound impact on simp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refore,industri-al production

4、often appears in negative images in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literature works in China Some writers adopt asimple critical approach to writing,pointing the finger of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t industrialization itself,but ignoring thefact that industrialization itself has positive value Chinese contem

5、porary ecological writers should rationally view the impactof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not only recognizing its destructive effects,but also valuing its practical value forsocial valu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industrial writing;criticism and re

6、flect;dialectical thinking如果将 1981 年 10 月张长发表的 希望的绿叶 作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起点的话,那么它至今已有 40 多年历史。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出现在中国确立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因此它既见证了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发展成果,又目睹了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型至现代化工业国家的生态问题。中国当代生态作家对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多有书写,作家们秉持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了揭示,向民众发出了生态预警。学术界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中的工业污染问题多有关注,正如有学者所言:“生态文学作家不仅觉察到

7、了当下生态危机的紧迫现状,而且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原因所在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经济主义价值观和自私动力观指导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认为,这*收稿日期:2023 05 15基金项目: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研究”(22FZWB084);2020 年度广州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史稿”(YM202000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龙其林(1981),男,湖南祁东人,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大学生态人文学研究团队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153种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后劲,不具

8、备可持续性,同时指出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严重危害。”1 中国生态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面对自然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进程中遭遇的破坏问题,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批判工业化便成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的应有之义。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界极少注意的是,中国作家对于工业化几乎采取一边倒的态度进行批判,将工业化视为洪水猛兽,使之与河流剧毒、大气污染、癌症盛行等关联起来,从而在生态文学界形成了刻板、单一的工业化印象。理性认识却告诉人们,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并非一无是处,反而是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必然阶段。但在中国当代生态作家笔下,工业化常常被

9、描绘为破坏海陆空生态平衡、灭绝物种甚至危害自身生存等负面形象,何以出现如此剧烈的反差?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生产除了伴随重大污染之外,是否还具有其他的正面价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生态作家对于工业化的负面化书写,看不到工业化的不可替代性和历史进步性?一些作家出于对城市化及工业化的不满,纷纷表达了追求简单生活、皈依自然的理想,他们的这种看似政治正确的观点却远离民众的日常生活,只能停留在精神的遥想层面。一、中国生态文学对于工业化污染的书写从历史上看,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卷入了全球近代化浪潮,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如果说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自然山水作为

10、个人闲情逸致的载体的话,那么到了近代社会之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逐渐解体,学习西方和救亡图存逐渐成了主调,表现在文学领域便是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的消失。沈金浩指出:“中国乾隆时期人口就已达到四亿,而此后的中国经济和国力也每况愈下。每逢水旱灾难,流民如蝗,草根树皮皆尽(张应昌清诗铎卷十七所收诗言之甚详)。所以,清代中期以后,山水田园诗人基本上淡出了诗坛。此后,政治的腐败、列强的压迫更使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国一直处于救亡图存的奋斗中,即使救亡完成了,国家仍处于被亡的余悸中,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生态美学呢!所以,20 世纪的生态美梦的失落,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2 近

11、代以来中国文学与山水田园逐渐远离,与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解体、中华民族陷入生存危机密切相关。生态问题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呈现,一定是在民族危机解除、社会经济提升的背景下才有作为症候出现的可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危机能够作为一个社会重要问题得到作家书写和社会关注,显示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追求更高标准的生态要求时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裂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而且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分阶段实施。早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首

12、次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是四个现代化的雏形,后来经过演变,四个现代化逐渐被明确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但诡异的是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当代生态作家秉持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借助文学作品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污染水质和大气环境、灭绝生物、破坏生态多样性等诸多问题,批评工业化生产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对于人们健康的负面影响。在华海的工厂,踞坐在河对岸 中,企业排放的工业粉尘、烟雾和废Journ

13、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154渣侵入了周围的大气、水源,这与老三爹的肺癌构成了密切关系:“踞坐在河对岸的工厂/喝一口饮马河水/吐一嘴粉尘和烟/黑的怪味的烟弥漫在水面/死去的老三爹/抽水烟的老三爹 蹲在青石上的/老三爹 朝对岸瞪着红红的眼/恼怒的风 吹荡河水。”3作品通过老三爹之口说出了水质污染与工厂排放的关联:“老三爹说这水不能喝了/这水像他的两叶肺/熏满了黑斑/这是 X 光片里的黑斑/这繁殖癌细胞的毒窝/让老三爹陷入最后的弥留。”3在离开人世前,老三爹对于盘踞在河对岸的钢铁厂充满了困惑与不甘:“抬起双眼 看看灰的山/黑的河

14、和河的对岸/终于离开了这个 /住了七十年却已不认识的/村寨/那钢铁的工厂,黑着一张脸/踞坐在饮马河边/夜色里,看不清它的表情。”3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老三爹之死与河对岸工厂的排放废气、粉尘有必然关系,但从老人的生活环境、其临终之前不甘的眼神,诗人却分明告诉读者工业化对于老百姓健康和生命权的漠视,其批判意味不可谓不强烈。“正是直面生态危机、展开犀利的生态批判使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现实感、悲剧感、使命感。这构成了当代生态诗歌的精神底色。这使得当代生态诗歌与那些沉湎于自然山水、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山水田园诗歌迥然有别,也与那些只关注人间纷争、善恶人性、冷暖人情的社会诗歌泾渭分明”4。乡村

15、里如此,城市里也不见得能够避免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城市由于交通便利、物资交汇、人员聚集,更有利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因而很多工厂选择在城市、郊区或周边建设厂房。如此一来,城市必然承受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更强的环境压力。事实上,城市的生态条件经常会比乡村更加糟糕。在杨文丰的 雾霾批判书 中,我们看到了致病雾霾的无孔不入:“PM2 5 这自然形成,被现代工业排入空气,经由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细颗粒物,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你的庐山真面目,居然周身都朝四面八方挺着尖刺。你一进入人们的身体,就不客气地插在鼻黏膜上、气管壁上”5 城市的工矿企业、往来车流,不可避免地向大气中排放废气、粉尘、废渣,并演变为致病的

16、雾霾。城市中的人们不仅面临着饮水、呼吸的挑战,而且食品被工业化污染也难以避免,这将对整个人类的种族繁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翟永明在拿什么来关爱婴儿?中,描写了一幅工业毒素进入人类食物生产链条,并最终聚集在人体内的恐怖场景:“我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也不知道该给婴儿吃什么/有时候 我们吃一些毒素/吃一些铁锈/也吃一些敌敌畏/我们嘴边流动着/一些工业的符咒/我们拿什么来关爱婴儿?当他站起身来/当他长到一米零五高/他已吃掉一千种细菌/一百斤粗制纤维/十公斤重的灰沙入鼻/一吨的工业烟雾/如果是女孩 她还得/吃掉一磅口红。”6 作家哲夫在长篇小说 极乐 中以科幻的方式,预言人类将在 21 世纪末期走向没落

17、,原因就是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请注意二十一世纪末期,那是人类走向没落和新生的开始,黄河是中国的象征,是黄种人集聚的群落,一个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你可以比较一下城市崛起的速率和绿色植被锐减的速率是多么惊人,随着一次一次的工业革命兴起,绿色植被和自然消失得多么惊人”7 中国当代生态作家大多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努力书写遭受破坏的生态现实,希望以此为社会进行生态预警,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民众的关注。作家们不仅描写了工业化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而且还对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及其危害进行了书写。徐刚的 飘逝备忘录 对于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之于饮用水安全带来的威胁进行了描述:“有

18、水的地方同样也有问题:饮用水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滋养生命的水正在成为传播各种疾病的细菌的载体,而大口大口地被人吞人腹中。已经很难找到清澈的河流,流经城市的河段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污染,农药残留毒害了农村的小河溪流,工业废水以及工业和生活垃圾每时每刻龙其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155都在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患有与饮水有关的疾病,每天有 25000 人因此而死亡。发达国家的饮水安全威胁,更多来自工业污染,它们层层设防却又防不胜防。由于工业化学品产生的污染,美国 10%和 8%的婴儿都有轻度神经系统损伤和记忆力丧失等疾病”8 河流、小溪被工业废水和工业垃圾等污染,海洋也难逃厄运

19、,反而因其海纳百川而成为世界范围内各种工业废物和垃圾的集聚地。侯良学的生态歌剧 圆桌舞台 中描绘了一幅海洋被人类工业废物毒化、龙宫王后被折磨的惨状:“这海里的温度越来越高/毒气升起把你围在烟雾里/以毒攻毒 只有吸食可卡因/才能忘掉这不断升高的升温的海水他们往你的宫殿里堆放的垃圾越来越多/垃圾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情/废气、废液、废渣/罐头筒、碎玻璃、饮料瓶/鸡蛋皮、茶叶根、塑料袋/人畜粪便臭不可闻/熏得你夜夜失眠。”9 如果人类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解决污染物的排放,那么最终将导致自我生存空间的缩小与环境的继续恶化。冷先桥在尘土飞扬 中,为读者勾勒了这样一幅世界末日景象:“如果云层再厚实些/

20、我们就要窒息了/如果烟囱不停地喷黄的 蓝的 黑的烟雾/天空就真的变成七彩的了/如果污水不停地流入江河/也许我们再也喝不到干净的自然水了/我们不停地向自然界索取/不断改进索取的手段/甚至是不择手段/以至空灵的月光/老是躲藏在九霄云外/不甘洒下清辉/尘土飞扬的大地/整个儿在变成垃圾场/各种疫病乘机大举侵入/连禽类兽类也不得安宁了。”10 人类自进入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猛发展,面对外在环境时不再单纯地匍匐于自然力量之下,而是不断展现着自身的主观力量。人类历史早已说明,工业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民众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何在发展与生态、社会与自然之间保持一

21、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也是生态作家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苇岸看来,人类社会若要解决工业化发展中的生态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学会节制,主动降低自己的贪婪和消费欲望:“关于节制,这是现代文明进程中迟早会被提起的问题。历史研究 的著者汤因比即认为,工业革命以来被刺激的人类贪欲和消费主义,短短二三百年间,便导致了地球资源趋于枯竭和全面污染。面对未来,人类不能再心存科学无敌的幻觉,科学虽有消除灾害的一面,但(现实已经表明)一种新的科学本身又构成了一种新灾害的起因。人类长久生存下去的曙光在于:实现每一个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即厉行节俭,抑制贪欲。”11 178二、中国生态文学对于工业化污染的反思工业化是人类历史发

22、展的必然阶段,借助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类文明迅速提升到新的高度。但是工业化并非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万能钥匙,它在促进物质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作家林宋瑜在阅读珊瑚 中,对于发展这个概念进行了反思,认为人们对于工业化及其福利有着过高的期待:“人们将之神话化,这意味着人们相信进入工业化社会便可实现福利,缩小差别,获得更多的个人幸福,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相信经济增长是推动社会、精神、道德等诸方面发展所必需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为发展而不惜牺牲一切成为天经地义”,“站在这样的思维立场,发展的眼光就是认为尽可能地利用地球资源,物尽其用。效益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地球的资源是否都是人类可以

23、任意支配的?人们尚未意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连带性,也即所谓的生物圈效应。只有处境日益垂危,开始进入失控地带,人们才惊惶失措起来,仿佛被浓雾罩住,谁也看不透眼前的景象。发展问题显然遭遇到文化、文明和生态问题,发展 的含义也开始被质疑。”12 中国经济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逐渐步入快速轨道,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获得了更大发展动力,并在 2010 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腾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156飞,既是中国工业化巨大成就的体现,也是生态资源不断被破

24、坏、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趋于紧张的阶段。当代生态作家对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工业化对于中国和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于一味追求 GDP 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检讨。在余超然看来,地球已经发生了生态危机,人类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重大挑战,以往的工业化道路必须进行调整:“他们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掠夺索取地球资源,一方面又随心所欲地倾泄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的数以亿吨计的废气、废渣和废液,将蔚蓝色的天空涂抹成一片灰蒙,将明镜似的江河湖海搅得浑浊不堪,不仅使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物质 水资源遭到污染,同时还使许多不会叫苦的人类天然朋友 飞禽、走兽、鱼类、昆虫和植物含冤默默地过早消

25、亡。如今,自然界逐渐失去了平衡,大地上空披着的那层薄薄的纱衣 出现了黑洞,整个生物圈找不到应有的和谐。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了。”13 究其根源,就在于人们错误地将工业化等同于现代化、幸福生活,以为只要经济发展起来,社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前景画上等号还情有可原,那么到了 20 世纪80 年代后还停留于对于工业化的美好想象则是一种严重的认识错误。戴战军、徐永青在拯救与命运 中省思了中国在历史上盲目追求工业化而导致的污染问题,认为只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爱护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污染也随之而来。

26、起初,人们把烟囱林立、烟雾喷吐,当成社会主义建设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大好景象而加以描写、歌颂,但随着严重污染后果的出现,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一味地追求盲目发展而舍弃环境保护,是贻害自我、贻害子孙后代、贻害人类的大错误。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背弃和惩罚。污染,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它是全体人类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地球上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14 136苇岸则说得更为严厉,如果人类依然按照目前的工业化模式发展,那么几代人以后地球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绝境。因此,赞美工业化模式的观念必须得到扭转:“发展与进步已不是无止境的了,因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地球)并不是无限的,有

27、许多迹象已向人们预示,地球将会枯竭。几代人以后,未来 也许将不存在。在我短短的生命里程中,自然环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河水断流、水井干枯、鸟类稀少、冬天无雪、土地缩小、空气污浊。许多令人缅怀的事物永远消逝了,更长的时间还将发生什么变化?那些赞美发展与繁荣、工业与商品的人,实际是在赞美纵欲和掠夺,期望人类毁灭之日的到来。他们相信地球会取之不竭,他们的眼光从不关注自身之外的事物。”11 209 210生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问题,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念及其支配下的社会生产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生态灾难的频仍。只有合理地约束人类不断膨胀的支配自然的欲望,认识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尊重自然的客

28、观规律,人类才能从目前的生态窘境中解脱出来。一些当代生态作家对于中国的工业化持有强烈的批判、反思色彩,他们将工业化与中国的生态问题、城乡二元结构进行关联,认为都市化、工业反哺农业都是伪命题。在韩少功看来:“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都市化,是生产要素向核心地区不断集中。这一过程可以让一部分乡村搭车,比如让郊区农民受益。但大部分乡村在一般情况下只可能更边缘化和依附化,所谓走下坡路。这是一个繁荣伴随着衰败的过程,曾体现为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等等,即计划经济时代的榨取;也表现为农民工廉价出卖劳力等等,即市场时代的榨取。农村青年靠父母出钱读了高中,读了大学,但读完就被城市吸收了。这只是乡村的失血现象之一。眼下工

29、业反哺农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充其量只是抽血以后适度还血。更重要的止血之策,需要反思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和体制,但这样做可能要求过龙其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157高,现在也言之太早。”15 城市的工业化需要不断消耗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对于乡村自然生态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工业化也使得乡村丧失了年轻劳动力和经济活力,必然导致乡村的逐渐衰败。鲍尔吉原野在 大地的秩序 中,用一连串的反问质疑工业化对于自然环境、乡村传统的破坏:“庄稼、菜地、泥脚杆子、犁和农妇的毛巾帕和南方土地上的一切。在这样的土地上,你怎么舍得建工厂?南方人民几辈子耕过的地、流过的汗水可以攒成一条河,你们怎么能在上面建工厂?地

30、下有农人的祖先整整齐齐躺着,他们想听到蛙鸣,油菜花像花毯子盖在他们身上。他们的灵魂不愿被工厂的水泥地基压得翻不了身。被征地的农民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故土,给钱也不愿离开?他们嗫嚅说不出理由。我替他们说出来罢,他们祖先的灵魂暗中拉着他们的手,害怕孤单。农民们从来没听过如此粗暴的话语:城镇化、工业化,翻译过来是让他们离开锦绣河山。工业的毒水让石头都得病了,黑朽剥落,这些事跟谁去说呢?”16 44在此基础上,作家对于工业化发出了厉声批判:“有一个命题叫 工业反哺农业,农民离开土地、土地酸化、沙漠化,国家用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出口换汇买进粮食,工业反哺的农业在哪里?工业有乳汁吗?而农民已经进城,在城乡接合部

31、的杂乱地带租房住,打零工为主,谁反哺了谁?”16 44 45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自然写作传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作家的审美思维,加上西方生态文明的译介与传播,使作家们对于工业化生产持有批判和反思的立场。他们反思了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观念和措施,审视了生态破坏现象背后的 GDP 追求、人类贪欲、城乡二元对立结构,深化了作品对于中国生态问题严峻性和复杂性的思考。三、中国生态文学对于工业化生产的辩证思考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它赋予人类以更强的能力去认识自然和探索自然、利用环境,将从客观环境中获得的物质资源投入到企业生产,从而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

32、极大地满足了人类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中国当代生态作品在书写工业化时尽管经常以批判、反思的姿态出现,但这并不能否认工业化对于现代中国社会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王蒙、徐刚、邵燕祥、张炜、华海等作家在生态写作中遇到工业化内容时,坚持从辩证思维看待工业化,既看到其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威胁和破坏,又勇于承认工业化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重要价值。一些作家对于工业化持客观态度,在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威胁之间做出抉择时充满了矛盾心态。他们一方面从从理性上认识到,工业化对于传统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具有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工业化直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又给作家们以直接刺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召唤着他们对此作出文学反

33、应。华海的 窗外,飘来怪味 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窗外一股怪味袭来时的复杂心态,既本能地警惕空气怪味可能带来的健康损害,又认识到制药厂给当地带来的产值、税收和奖金:“窗外,有股怪味飘来/五岁小儿梦中醒来说臭/老婆清晨开窗说臭/我说:忍忍吧,它有产值、税收,还有奖金/怪味从不远处制药厂飘来/厂是好厂,谁都这么说/造药治病能不是好厂?”3 为了让心理能够接受,诗人自我安慰地说:“有点怪味嘛,譬如饱嗝、放屁/口臭、狐臭、脚气臭之类/厂从遥远大洋彼岸引进/听说人家娇气受不了这气味/咱从来吃苦耐劳,怪味也不怕。”3 诗人不仅写出了个人内心的矛盾,而且还刻画了政府部门和领导在经济与环保之间的两难抉择:“窗外,有

34、股怪味飘来/小区住户再不像当初/怒上心头拍案而起/日报上说工厂建立了治污机制/人大督查了,政协过问了/专家也论证怪味并无大害/还有啥好说,专家论证有益无害 我也信/只能怀疑自己的鼻子。”3 有的作家则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角色充满了矛盾心理,他们既意识到发展中国家以短时期的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迫切性:“长时间来,一些发达国家强烈地指责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158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并以此为由阻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而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得不以

35、暂时损失某些环境上的效益为代价,促动经济的起飞,”14 142又对发达国家有效地解决工业化污染难题持肯定态度:“从全球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已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许多污染难题,特别是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已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按 1980 年的统计情况,拿中国和美国比较,其工业排放占全部污染物排放量的比重分别是:污水:中国 74%,美国 45%;二氧化硫:中国 80%,美国 87%;颗粒物质:中国 88 4%,美国 56%;氮氧化物:中国 87 4%,美国 45%;一氧化碳:中国 72%,美国 11%。除一项之外,中国远远高于美国。从国家法定指标和实际排放总量上看,发达

36、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不在一个起跑线上。”14 142这种矛盾的心态,真实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按照 天赋人权,人类平等 的原则来看,发达国家的少数人实际上是占了人类大多数的便宜,因此,他们有责任在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生产的同时,帮助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4 142工业化与生态保护是否构成必然的矛盾关系?在很多生态作家笔下,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另一些作家则对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持乐观态度,认为二者并非水火不容的状态,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兼容。在徐刚看来,人类既然可以污染江河,那么同样可以治理好江河:“我们可以说世界上被称为母亲河流的江河无一不在污染之中。

37、但,我们也应该知道,苏联花了 10 年时间耗资巨大终于治理好了莫斯科河,因为这个转机,莫斯科现在清水长流绿荫重重,是世界公认最好的生态城市之一。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也曾使世界瞩目,这些年的治理工程已大见成效,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啧啧称赞。”17 131不仅如此,在生态破坏与工业化之间,还可以出现并存、共赢的局面:“我们相邻的日本,在 60 年代公害不断,曾使日本的经济差一点陷于泥潭。日本人从改变整个生态环境着手,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上,不必说如今的工业之发达,光是森林葱郁覆盖率达 60%,还不够使我们反省再三吗?”17 131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不仅可能融合,而且社会应

38、该努力创造条件使二者和谐相处,因为这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需要和幸福指数,即现代社会应同时满足人民生活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要素。在邵燕祥看来,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无法避开工业化进程,而且拒绝工业化带来的福利也不现实,而是需要人们在工业化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这一块净土,连同清冽的空气,亘古如斯的原始森林,还有地上的景观和地下的矿藏,能够保持童贞到今天,是因为出奇险恶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阻挡了开发者的脚步,而以当地居民长久过着匮乏闭塞的生活为代价的。在内地,尽管我们诅咒现代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我们却也尝到现代科技带来的甜头;我们能够坐视藏胞被遗落在现代化的泽惠之外

39、吗?”18 在王蒙看来,工业化和现代技术并非导致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原因在于民众的文化素质尤其是生态意识亟待提高:“我们似乎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论文学与环保。许多令人痛心的破坏环境的事情的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并非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制剂,而是由于人们文化素质之低下,放火烧荒,捕食野生珍稀动物,破坏草原、污染水源的肇事者常常并不是化学工厂,恰恰是一些很普通的人,为了蝇头小利,竟可以做出破坏环境的大恶。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当然是文学最为关心的事情,当然是作家、知识分子、干部深有切肤之痛的事情。”19 张炜在欧洲游览莱茵河时发现,那里不仅工业发达、物质丰富,而且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和

40、谐,工业化不再是以污染、负面的面貌出现:“这儿物质丰富,工业发达,科技先进,很多人生活得又惬意又条理。龙其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工业化书写159可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无数法则、无数关系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这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其他所有方面的条理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如果人类文明与地球灾难一块儿发展和扩大,这种文明最终就会将世界引向死亡。也就是说,人们到了再一次调拨生活的罗盘的关键时刻了。你在这调拨中会进一步审视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行为,重新权衡与大千世界密切相关的所有事物。你会认识到,对大自然的绿色生命仅仅是一般的爱还远远不够,仅仅是一般的保护也无济于事。”20 只要民众有了自觉的生态保护意识

41、,人类完全可以在工业化与生态保护之间进行兼容。不仅欧美发达国家可以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兼容,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在工业化改造后实现生产的低污染、无污染处理,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互动。山西省太原市曾经是全世界城市中大气污染十分厉害的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中心、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清洁生产工作组于1999 年3 月确定将太原市列为中国第一个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哲夫在 黄河追踪:魂兮归来 中这样说明健康的工业化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太原市地处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治理环境的同时,经济发展的步子丝毫不能减慢。发展是硬道理,但一定要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是太原市的可

42、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在末端治理效果不持久、治标不治本的情况下,清洁生产更是惟一的选择。太原市计划到 2001 年 50%的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到 2005 年将清洁生产技术和制度在全市普遍推开,初步形成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到 2010 年真正把太原市建成全国清洁生产的示范城市。”21 不难发现,工业化不再被简单地等同于环境污染,它同样可以以清洁、多样的方式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中国当代生态作家对于工业化的负面化书写,可以从几个方面寻找原因。首先是工业化的兴起打破了中国作家对于环境的感知和想象,天人合一的审美惯性使得很多生态作家对于工业化表现出了抗拒、排斥的态度。中国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社会

43、,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通过文学作品延续至今,并在审美情调中建立了一套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评价机制。只有符合道法自然的审美传统,中国作家才找到并确立了自身的审美优势,一旦这种审美惯性被打破,他们便自然表现出犹疑、拒斥的不适感。中国当代生态作家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审美传统和思想,依然追求亲近自然、皈依自然的审美理想。但这种审美理想,在工业化时代被彻底打破,人再也难以回到淳朴、和谐的自然生态,自然成为人类心心念念的遥远的回响。尽管当代生态作家中也有一些执著地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胜景,如沈河、华海、李少君等,但这种浪漫书写生态环境的风格在当代生态文学创作中只占很少的比例,更多的中国

44、生态作家还是秉持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引起社会共鸣,从而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赢得治理机会。其次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十分迅速,使得自然环境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屡屡出现的生态问题激发了生态作家的批判意识。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中国仅仅用了 40 多年的努力,就将西方社会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迅速地走了一遍。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后发的机遇,很多国家利用工业化契机实现了国家的振兴和社会发展。“人类自近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神性的自然逐渐丧失了主导地位,特别是资本利益驱动下的现代性进程,更使自然被祛魅,而且横遭破坏。”22

45、这种迅速工业化的经历,对于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也是自然生态不断遭受破坏、生态问题层出不穷的时期,这些问题加剧了中国作家对于环境问题严重性的思考,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于工业化的批判。第三是早期西方生态经典对于中国作家的启迪,他们借鉴西方经典生态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中国化的书写,但也在无意之中建构起中国工业化的负面形象。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是一部影响世界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160环保运动的著作,于 1979 年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但出版之后并未引起中国文化界的重视,这

46、与其在西方社会引发的思想风暴存在着剧烈的反差。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我国虽然摆脱了极左 政策的影响,但是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始终是勉强的、肤浅的,摆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所谓发展现代化,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3 中国经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环境破坏问题不断加重,中国作家在寻找文学启示时会将寂静的春天 当做范本,蕾切尔卡森勇于揭露问题、敢于批评社会的精神成为中国作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背景下,以寂静的春天 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生态问题的写作方式被作家们普遍认可与接受,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对于工业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传统”。寂静的春天 从 20 世纪 90 年代

47、后期不断受到中国读者追捧,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它契合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文化的需要。寂静的春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传播及其反响,见证了不同语境和文化氛围对于同一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不同态度。中国当代生态作家们对于工业化固然有长期批判、不断反思的一面,希望以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揭露引发社会关注,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解决;同时,他们对于工业化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工业化与生态保护的兼容性进行了书写,扩大了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表现范围,增进了人们对于工业化与生态保护二者关系的深入思考。参考文献:1丁明秀 中国生态文学的现实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02 2沈金浩 中

48、国生态美学的传统特性与现实难题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3):32 3华海 华海生态诗抄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84 85 4汪树东,贺潇雨 论当代生态诗歌的四个发展维度 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140 5雾霾批判书 M/杨文丰 病盆景 自然伦理与文学情怀 北京:西苑出版社,2017:54 55 6拿什么来关爱婴儿?M/翟永明 终于使我周转不灵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16 117 7题记M/哲夫 极乐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321 8飘逝备忘录 M/徐刚 我将飘逝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14 215 9

49、侯良学 圆桌舞台M 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30 10尘土飞扬 M/冷先桥 灵埃 冷先桥诗选(英汉对照)北塔,译 北京:线装书局,2016:38 11素食主义 M/苇岸 大地上的事情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2林宋瑜 阅读珊瑚M/陈力君,编选 中外生态文学作品选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130 13余超然 地球发生了危机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挑战 M/许正隆,主编 水啊!水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23 14戴战军,徐永青 拯救与命运 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15韩少功 山南水北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92 293

50、16大地的秩序M/鲍尔吉原野 草言草语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17江河并非万古流M/徐刚 伐木者,醒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8邵燕祥 最后的净土(外一篇)M/许正隆,主编 人类,你别毁灭自我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46 19王蒙 赞美绿叶(外二篇)M/许正隆,主编 人类,你别毁灭自我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6 20张炜 梦一样的莱茵河(外一篇)M/许正隆,主编 人类,你别毁灭自我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297 21哲夫 黄河追踪:魂兮归来M 北京:红旗出版社出版,2000:16 22 孙霄 儒家生态智慧的美国之旅及其精神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