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37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52沈晓鸣:中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沈晓鸣(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澳门,9 9 9 0 7 8)摘要 印信在人类文明中普遍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中国社会的典型标识,起源于商业活动,发展于行政管理和社会文化,逐渐形成商业印信、行政印信和文化印学三大领域,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与行政印信和文化印学取得丰富成果相比,中国商业印信领域尚无系统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是不正常也不符合事实的现象。回顾中国商业印信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学术研究的成绩、不足和发展趋势,是学界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新方向。关键词 商业印信;商业文书;商帮中图分类号:G

2、122印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大文明中。在我国,它是中国社会的典型标识,起源于商业活动,发展于行政管理和社会文化,逐渐形成商业印信、行政印信和文化印学三大领域。三者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作用。中国印信数量庞大、重量繁多,其隐含的大量历史信息,使其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商业印信是支撑中国古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其开展研究有利于揭示和补充中国古代商业运作的更多细节,深化学界对中国古代商业运行体系、中外商贸运转模式及中国各区域商帮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标志码:A一、2 0 世纪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文章编号

3、:10 0 8-7 3 54(2 0 2 3)0 1-0 0 52-0 820世纪以来,大批学者长期致力于印章研究,但由于研究基础、资料积累和研究兴趣的影响,逐渐造成了商业印信、行政印信、文化印学三个领域研究不平衡的情况。后两者特别是文化印学领域硕果累累,而商业印信领域的研究则十分薄弱。行政印信领域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已有较为丰硕的成果,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黄六鸿福惠全书,胡忠良清代公务印章图说,王俊明民国公务印章图说,郭福祥明清帝后玺印,王日根、徐婧宜清代封印制度的经与权,杜家骥清代官印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职官制度变化,吴佩林、李晋清代文书“预印空白”制度考,孟杰档案中的清代职官印章,李琳乾隆

4、作者简介:沈晓鸣(19 8 7 一),广东广州人,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候选人,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方印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澳门史、广州十三行等。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3 年度嘉应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近代客家商业文书用印研究”(项目编号:2 0 2 3 SKZ04)阶段性研究成果。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 7 6 年。黄六鸿:福惠全书,合肥:黄山书社,19 9 7 年。胡忠良:清代公务印章图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4 年。王俊明:民国公务印章图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6 年。郭福祥:明清帝后玺印,

5、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0 0 2 年。王日根,徐婧宜:清代封印制度的经与权,历史研究2 0 2 1年第2 期。杜家骥:清代官印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职官制度变化,历史教学(高校版)2 0 0 9 年第11期。吴佩林,李晋:清代文书“预印空白制度考,档案学通讯2 0 14 年第3 期。孟杰:档案中的清代职官印章,兰台世界2 0 11年第11期。时期官印文字研究,林勃清代州县印信制度浅析一一以南部档案)为中心,任万平清代官印制度综论,Mark McNicholas 的 Forgery and Impersonation in Imperial China:Popular Deceptions

6、and the High Qing State,等等。文化印学领域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成果更是浩如烟海,如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黄中国古代印论史,陈振濂中国书画篆刻品鉴,林文彦印章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博物馆藏印选,方去疾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马国权广东印人传,洗玉清广东印谱考,沙孟海印学史,沈宽印学概要,梁晓庄岭南篆刻史,赵昌智、祝竹中国篆刻史,居蜜、梁绍杰、王粹人、杨文信编著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古籍藏书铃记选萃等不胜枚举,学术交流非常活跃,文博展览日新月异。反观起源最早的商业印信,其在2 0 世纪百年间处于沉寂阶段,与行政印信和文化印学的蓬勃发展形成强烈反差。2 0 世纪的相关

7、成果,如卫聚贤山西票号史一书曾提及宋代在钱币上使用印章一事:“宋时,四川商人王昌懿等十六家,设交子铺,凡商人以现钱交给交子铺,交子铺用同一色纸上印树木人物,以无记名式填入钱数,押字盖章,交给付钱人,远近使用,成为纸币。”何义成提到印章在经贸领域做为信验的凭据和权力的象征。罗莉则介绍了古代民间工商业使用印章的多种名称,如印信、信印、章、图章、图书、图记、铃印、戳记、戳子、手戳等。文献领域所涉及的商业印信,则如“吐鲁番文书”里面的一些涉及田产、物资、人口买卖和举债的民间文书,虽然较多残破,但所见多有各种签名,而签名的字迹不但大于文书常规字迹,更带有变形的符号性意蕴,体现出一种由常规的文字签名(签押

8、)向符号性签押转变的迹象。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收录的明洪武时期的民间商业文书中,也介绍了此类形式的花押。关于商业印信的研究寒寒无几,仅在少数论著中简要介绍。综上可见,尽管中国古代商贸活动很早就开始使用印章,并在各种商业文书上多有遗存,但相关资料淹没于浩瀚文献之中,研究成果近乎空白,没有一篇专题学术论文,更湟论系统的文献整理和学术专著,与行政印信和文化印学的蓬勃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界不应对商业印信研究熟视无睹。53地方文化研究202323年第1期(总第6 1期)李琳:乾隆时期官印文字研究,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 0 19 年。林勃:清代州县印信制度浅析一一以 南部档案)为中心,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

9、0 18 年第2 期。任万平:清代官印制度综论,明清论丛,19 9 9 年第1辑。Mark McNicholas.Forgery and Impersonation in Imperial China:Popular Deceptions and the High Qing State,Seatle:University ofWashington Press,2017.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北京:文物出版社,19 8 2 年。黄停:中国古代印论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 9 4 年。陈振濂:中国书画篆刻品鉴,北京:中华书局,19 9 7 年。林文彦:印章艺术,屏东:台湾屏东县立

10、文化中心,19 9 9 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 7 9 年。方去疾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 8 0 年。马国权:广东印人传,香港:香港南通图书公司,19 7 4 年。洗玉清:广东印谱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10 年。沙孟海:印学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17 年。沈宽:印学概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17 年。梁晓庄:岭南篆刻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17 年。赵昌智,祝竹:中国篆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居蜜,梁绍杰,王粹人,杨文信编著: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古籍藏书铃记选萃,

11、杭州:西冷印社,2 0 17 年。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南京: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19 4 4 年,第2 页。何义成:古代的印章与印章印文检验,警学研究19 8 7 年第2 期。罗莉:我国古代印章名称小考,湖南档案19 9 9 年第5期。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1),北京:文物出版社,19 9 2 年。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1卷,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 9 4 年。54沈晓鸣:二、2 1世纪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兴起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21世纪以来,地方文献的大量披露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为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促使商业印信研究兴起,学术论文大量涌现。从区域社会角度

12、来看,地方文献中遗存的印信既存在着中国传统文书的普遍共性,也包含着不同地区的鲜明个性。这一情况造成了各地商业印信研究既包含同类型研究,又各有其特色和侧重点。晋商领域,周亚、李善靖论票号账簿的归户、特征与价值一一以恒隆光票号账簿身份考证为例认为孔祥毅总结晋商汇票中加盖抬头章、押款章、落地章、骑缝章、防伪章、套字章等六枚印章的规定,实际也流行于票号账簿,不过在使用数量和类型上有所差异。曾旭清代晋商用印研究以民间商业文书票据为例通过梳理晋商的合同、汇票、借据、清单、账册、书信、运单、钱帖、当票及广告包装等商业文书,结合印章的使用来分析其功能及目的,厘清晋商用印的规范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透视清代商人的

13、商业运营管理方式。杨波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商人货运票单印章印迹研究一一以 晋商史料集成)为例提出山西商人原始经营文书中有大量印章印迹留存,而货运票单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类型,货运票单上印章的形状主要有菱形、方形、椭圆形、异形等几种,文字内容、纹饰、印迹颜色、盖印方式均各有特点;山西商人货运票单印章主要在以下几种场景下使用:数字加盖印章、需要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文字上使用印章、商号落款盖章、印花税票盖骑缝章等。姚美玲清代山西土地契约印章之研究总结山西民间清代土地契约反映了清代土地交易过程中印章的基本加盖规则,对研究清代土地契约的缀合、辨伪和整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徽商领域,阿风明末清初田宅交易税契制度的

14、演变一一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研究了明清两代日趋严格的印章骑缝契尾制度。康健明代徽商的山场经营纠纷一一以文书防伪为中心关注到了徽州山场经营中“斧号”标记在解决山林木材砍伐纠纷中的作用,认为这种产权的记号可以视为“商印”的拓展,为徽州商印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个案。董乾坤在徽州民间账簿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一一以“胡廷卿账簿”为例一文中,对民间账簿的用印现象也有所提及。冀商领域,隋杰、王艳云清代天津商号印章艺术形式探析关注商号印章的艺术形式与雕版印刷技艺。蔡建忠早期开滦集团印章考述提出在一百四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开滦曾使用过规格不同、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的印章,这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印记广泛存在于数量众多的历史档案

15、中,是研究那段尘封历史不可多得的钥匙和密码。闽商领域,蔡耿新、金娜商业印信的功用与审美关注印章在商业领域的作用,雕版技术对其的影响以及印章的审美旨趣等。粤商领域,依托近年不断发掘出来的大量遗存有印章印迹的原始文献,在多方面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冷东、梁承邺、潘剑芬主编,叶霭云、邢思琳副主编广州十三行天宝行海外珍稀文献汇编精李善靖:论票号账簿的归户、特征与价值一一以恒隆光票号账簿身份考证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2 2 年第4 期。曾旭:清代晋商用印研究一一以民间商业文书票据为例,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1期。杨波: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商人货运票单印章印迹研究一以 晋商史料集成为例,地方文化

16、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姚美玲:清代山西土地契约印章之研究,榆林学院学报2 0 2 1年第3 期。阿风:明末清初田宅交易税契制度的演变一一以徽州文书为中心,江海学刊2 0 2 1年第3 期。?康健:明代徽商的山场经营纠纷一一以文书防伪为中心,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1期。徽州民间账簿及其产生的社会机制一一以“胡廷卿账簿”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7 年第6 期。隋杰,王艳云:清代天津商号印章艺术形式探析,设计艺术(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 0 12 年第5期。蔡建忠:早期开滦集团印章考述,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蔡耿新,金娜:商业印信的功用

17、与审美,闽商文化研究2 0 2 0 年第1期。冷东,梁承邺,潘剑芬主编;叶霭云,邢思琳副主编:广州十三行天宝行海外珍稀文献汇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19 年。选海外原始档案中与天宝行有关的两百余份档案,是在印章印迹基础上研究天宝行存世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成果,其第一编即“天宝行印章画押”。诚如中山大学黄启臣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这批首次发掘和首次影印出版的档案文献,对于进一步深化广州十三行特别是天宝行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重新检阅之前研究出版有关天宝行的论著,就算是天宝行行主梁经国的第四代孙梁嘉彬所著的广东十三行考,也未曾利用过这批文献。所以这批档案文献的

18、出版,对于天宝行的创立、商行地址、商行与外商贸易运作、商行与清朝官府的关系、商行与外商的关系等等问题,都会提供新的史料证据,有些文献还具填补空白的价值。”冷东、罗章鑫“外洋会馆图记”之发现暨“十三行”正名考考证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多份档案上的“外洋会馆图记印迹即广州十三行商会印章。“外洋”意指17 6 0 年成立专管欧洲贸易的“外洋行”,“会馆”代表当时的商会建筑“公所”,“图记”是区别于玺、印、关防等公务印章的民间商会印信规制。本文是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研究的关键性成果,对考证十三行起源、十三行命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冷东、潘剑芬、沈晓鸣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怡和洋行中文商业

19、档案辑考(全二册)对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怡和洋行档案”资料室中收藏的7 3 6 件中文档案,在彩色影印基础上进行了考证注释,这些印章集大成者的商业文书,是研究清代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的关键性文献成果。2021年广州大典研究第8 辑开设“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研究专栏”,集中发表五篇文章:沈晓鸣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整理研究评析梳理了这一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冷东广州十三行怡和行印章印迹研究收集研究了伍氏家族印章印迹,邢思琳鸦片走私文献的铁证揭示了19 世纪国际鸦片走私贸易使用印章及文书格式,吴东艳飘扬的印记:广州十三行与中西旗帜文化交流研究了影响深远的“旗帜印迹”,肖楚熊广州十三行之东裕行发掘考证

20、了东裕行印章印迹。此外邢思琳、冷东广州十三行之西成行补遗探析了西成行印章规制;潘剑芬剑桥大学怡和洋行档案中的十三行潘宅买卖契约考释研究了房屋买卖契约中的相关印章印迹;冷东、邢思琳罕见广州十三行商签字画押的发现考证了签字签押也是广州十三行商和外商的文书形式;冷东、邢思琳清代广州十三行之福隆行考证了福隆行的印章印迹;冷东、潘剑芬英国怡和洋行中文档案价值初探梳理介绍了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档案对古代商务印信的文献价值;冷东海内外中文文献发掘与天宝行印章印记研究收集考证了天宝行印章印迹,获广东省方志办公室颁发“2 0 2 0 年广东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征文一等奖;邢思琳、冷东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

21、示考释对清代县衙公务印章使用有了新的研究;沈晓鸣、冷东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对长洲怡生源记印章和商贸进行了研究;邢思琳广州十三行同文(孚)行印章印迹研究收集考证了同文(孚)行印章印迹;卢敏智广州十三行行商后裔伍德彝印章查考结合相关的藏品与文献材55地方文化研究202323年第一期(总第6 1期)冷东,罗章鑫:“外洋会馆图记”之发现暨“十三行”正名考,古代文明2 0 18 年第3 期。冷东,潘剑芬,沈晓鸣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辑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2 年。刘平清主编:广州大典研究第8 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0 2 1年。邢思琳,冷东:广州十三

22、行之西成行补遗,暨南史学第17 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8 年。潘剑芬:剑桥大学怡和洋行档案中的十三行潘宅买卖契约考释,暨南史学第18 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9 年。冷东,邢思琳:罕见广州十三行商签字画押的发现,当代广州学评论第5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9 年。冷东,邢思琳:清代广州十三行之福隆行,中国经济史评论2 0 19 年第1期。冷东,潘剑芬:英国怡和洋行中文档案价值初探,历史档案2 0 19 年第4 期。冷东:海内外中文文献发掘与天宝行印章印记研究,2 0 2 0 年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邢思琳,冷东: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

23、释,广州文博第14 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2 1年。沈晓鸣,冷东: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广州文博第15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2 3 年。邢思琳:广州十三行同文(孚)行印章印迹研究,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2 期。卢敏智:广州十三行行商后裔伍德彝印章查考,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4 期。56料,钩稽伍德彝印章;何爱民清代广州十三行之同泰行考略收集考证了同泰行印章印迹;曾旭沈晓鸣:梅州客家民间商业文书用印议梳理和解读客家民间文献中的商印,对于深化理解文献系统本身以及文献所对应区域社会的经济面相,有着积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三、2 1世纪中国商

24、业印信学科发展商业印信研究的兴起有赖于大量文献文物的整理和刊布,大量研究成果的发表也推进了该领域在科研立项、专题研讨会等方面取得进展,增进了商业印信领域的学科发展。1.文献文物整理21世纪以来,中国各地的地方文献不断被发掘出来,其中的商业文书已成为重新探研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商业历史的重要史料。公藏的商业文书经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收藏单位的不懈努力,从开放阅读到整理出版,成绩斐然;私藏的商业文书经过学者和当地政府的通力合作,深入田野调查,也有了井喷式的涌现。在此背景下,大量商业印信也随着商业文书的公布而披露。相关商业文书整理成果如李锦彰编晋商老账,李锦彰、曹树基主编晋商珍稀文书整理与研究

25、丛刊(全50 卷),刘建民编晋商史料集成,王振忠主编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朱忠飞、温春香主编赣南民间文书,冷东、潘剑芬、沈晓鸣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辑考,等等。这些商业文书整理成果多以文书原貌进行影印出版,部分还针结合文书中的印章进行分析说明,对于商业印章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此外,以商业印信为专题的文献整理成果也开始出现,如晋商印记将收集的晋商五百余枚印章实物按性质分类以拓印的方式进行辑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以商业印信为主题开展实物收集和文献建设,如北京“晋商博物馆”精选了馆藏的数千枚山西商人印章,陈列展出并开发为文创产品。福州“中国商印展览馆”汇集大量

26、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商业往来印章、刻版、票据等实物藏品,并定期开展文创设计等。上述这些文献、文物整理工作为中国商业印信进一步开展深人、全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科研立项随着商业印信研究的蓬勃发展,长期仅有公务印信和文化印学获得科研立项的局面也得到改变。2 0 19 年广州大典立项“广州十三行印章汇考”,2 0 2 1年嘉应学院立项“清代梅州商业用印何爱民:清代广州十三行之同泰行考略,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5期。曾旭:梅州客家民间商业文书用印台议,地方文化研究2 0 2 2 年第6 期。李锦彰编:晋商老账,北京:中华书局,2 0 12 年。李锦彰,曹树基主编:晋商珍稀文书整理与研究丛刊,广

27、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2 3 年。刘建民编:晋商史料集成,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8 年。王振忠主编: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18 年。朱忠飞,温春香主编:赣南民间文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2 年。冷东,潘剑芬,沈晓鸣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辑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2 年。以国家社科立项来看,公务印章立项有:施谢捷“先秦至南北朝官私玺印集存”(2 0 2 2 年国家重大课题招标项目)、朱德涛“西藏古代印章与汉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 0 2 1年一般项目)、张芳“汉晋边地印章与边疆治理研究”

28、(2 0 2 1年一般项目)、阿央章态“布达拉宫馆藏印章整理与研究”(2 0 2 1年一般项目)、李文亮新疆出土历代官玺汇考及所见中央王朝经略西域史”(2 0 2 1年一般项目)、石继承“新见新莽官印封泥汇考”(2 0 2 0 年后期资助项目)、李文学“战国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官印的整理与研究”(2 0 19 年一般项目)薛磊“元代官制研究:基于元代官方印章的考察”(2 0 18 年一般项目)、王伟“秦印集成暨新秦印文字编(官印篇)(2 0 16 年一般项目)。印学领域立项有:邱传亮“楚私玺吉语玺集释”(2 0 18 年后期资助项目)、施谢捷“战国古玺汇考”(2 0 18 年一般项目)、陈国成中

29、国印学理论体系”(2 0 17 年后期资助项目)、肖毅“古玺集释”(2 0 14 年重点项目)等。学科涉及中国历史、语言学、艺术学、民族学等。比较研究”,2 0 2 2 年山西省社科联立项“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原始图章图谱整理与当代拓印研究”,诸如这些科研项目的成功立项,皆表明商业印信学科逐渐得到学界重视,课题立项数量和级别都有所提升。201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冷门学科主要是指一些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研究群体小的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绝学学科是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甲骨学、简膜学、敦煌学、古文字

30、学、濒危语言(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历史研究(藏学、蒙古学、西夏学等)、特色地域文化研究、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均属于冷门绝学的范围。本研究专项旨在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但目前投人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呕需抢救的研究领域,侧重人文基础研究,鼓励学者根据学术兴趣和学术积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该专项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申报踊跃。自2 0 2 0 年起,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又分为两类,“学术团队项目”等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每年立项2 0 余项;“学者个人项目”等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每年立项5 0 余项。得益于较为丰

31、富的资料建设和前期研究成果,冷东教授领衔申报的学者个人项目“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整理研究”在2 0 2 0 年的申报中顺利通过,表明了以商业印章印迹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路径,已得到学界较高层面的认可。3.首届商务印章会议召开2021年11月6 日,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广州十三行印章印迹整理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广州十三行暨商务印章印迹学术研讨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7 0 余篇,对中国古代商帮印章印迹暨印学研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作为国内首次召开的商业印信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填补空白的有益尝试,汇集了当前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

32、成绩,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初步勾勒出中国特色商业印章体系的基本框架、话语方式和价值体系,在学界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其后中国史研究动态2 0 2 2 年第3 期发表沈晓鸣广州十三行暨商业印章印迹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文章,对会议进行了介绍评价。地方文化研究开设系列“地方印象”专栏,得以集中持续发表一批专题论文。还有多篇参会论文在其他刊物发表,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随着中国商业印信领域的研究热潮和学术成果,各地的学者有了交流和共识,不仅关注商务印信在微观层面上的文字与纹饰的规范性解读,积累了日益丰富的商务印信个案研究,为中国商业印信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而且逐渐清晰了中国商务印信的整体性、连贯性

33、和丰富性,中国历代商业皆以印章为信,在海内外贸易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数量丰富,内容宏博。57地方文化研究02323年第一期(总第6 1期)四、未来研究展望进2 1世纪后,中国商业文书整理成果的不断推出,为商业印信领域研究提供了丰富源泉,兴起了一轮颇具规模的研究热潮。大量优秀学术成果探讨了商业印信的文献特点和研究途径,论证了印信是中国商业史的核心元素,凸显了中国商业印信研究意义与研究状况的巨大反差。各地学者达成共识并开始分工合作,开展对比综合研究,梳理机制性的发展规律。尽管有上述成绩,但商务印信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重视商业印章实体的收集严格的商业印信研究,应有印章的实体,方能了解每

34、方印章的尺寸、钮式、印材、重量、文字、出58处和藏处,并对印章的内容、形制、风格进行考证和论述。而中国商业印章尤其是早期印章实物大沈晓鸣多已失,现存的少量印章实体,收藏于各地博物馆及民间人士手中,除了前述北京“晋商博物馆”较为集中收藏数千枚山西商人印章之外,其他地方的收藏相对分散,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等都有商务印章藏品,其他省市可见一斑,受管理制度和文物中国商业印信研究回顾与展望保护等因素影响,全面收集考证拍摄这些商务印章具有很大的难度。此外,这些印章如无同时代档案文献的印证,也无法令人信服印章的真实性,可谓是有章无文。如何辨识这些印章的真伪并系统归户,也有

35、很大难度。2.解决商业印章印迹的辑考中国商贸活动很早就开始使用印章,并且遗存在各种商业文书之上,因此今后的重点是发掘整理商业文献遗存的印章印迹(印蜕、印痕、印记)。目前发现的印信印迹多为传统篆书,又模糊于文献字体之中,印文的形式多种多样,辩识考证难度较大,涉及商业史、法制史、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民俗学、艺术学、博物馆学等不同类别的学科知识,对于课题组成员特别是年轻人具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具备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上述有章无文相比,这种有文无章也是缺陷,在无法实现有文有章的理想状态,考证印章的凭信意义,进而研究中国贸易组织、贸易体系、规则机制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作用,更是不易解

36、决的难题。3.平衡商业印章文献资源的不均近年来大量商业文书被发掘出来固然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分布并不平衡。从纵向来看,明代以前盖有印章画押的文书很少,中国商业印信各历史阶段的实物及史料疏繁不同,很难完整构建中国商业印信历史的进程。从横向来看,目前中国商业印信文献整理很不平衡,粤商、晋商和徽商成果较为丰富,但尚缺乏全面系统;冀商和闽商仅有少量文章,而其他区域商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今后仍需各地学者分工合作,开展对比综合研究,梳理机制性的发展规律,完成全面系统的中国商帮印信体系整理工作。4.探讨局部到整体的归纳总结由于全国各地契约文书印章签押格式大同小异,因此其相关研究一直以来具有同质性问题。近期商业

37、民间文书的收集热潮,又使商业民间文书的出版形成了重整理、轻研究的新问题。新整理出版的文书材料单一,契约占9 0%以上,并且呈“碎片化”“同质化”,在学术上很难对中国商业文献上“印章”“签押”与“戳记”等进行谱系化归纳,对中国商业印信规则传承变化总结分析,对商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展开深人的探讨。在封建土地制度及小农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之上,印信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及契约实践的产物,形成的契约法律精神及传统伦理特色之间的矛盾现象,都需要深人探讨。章铃契上,留有印迹;人行路上,留有足迹。希望通过更多学者对中国商业印信领域的关注和参与,能够进一步系统总结中国商业印信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索器物(印)、制度(

38、章)与精神(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确立商业印信搜集、整理和研究暨拓印图像、艺术处理、文本例证、学术叙事和学术介绍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序和学术规范;揭示商业印信蕴藏的中国商业机制和文化内涵;补阙商业印信板块,助力构建商业、行政、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国印信完整体系,提升诚信为本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冷僻的印章印迹,会导出研究之热点,爆出崭新的历史资讯,开创中国商业印信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新局面。(责任编辑:吴启琳)202359地方文化研究Review and Prospects of Commercial Seal Research in ChinaShen Xiaoming(Macao University

39、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o China,999078)Abstracts:Seals are prevalent in human civilization.They are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society and a typical symbol of Chinese society.They originated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developed in public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culture,and

40、 gradually formed three major fields:commercial seal,administrative seal andcultural seal.Each of them has established its own system,but meanwhile they are interconnected.They have their ownunique functions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history.In contrast to the rich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study of ad

41、ministrativeseal and cultural seal,there is no systematic documentation or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seal in China,which is both anomalous and inconsistent with facts.Combing the spurt of local literature on Chinese commercial seal andsummarizing its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shortcomings and trends i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scholarly communityto focus on and work towards.Key words:Commercial Seal;Contractual instruments;Local literature23年第一期(总第6 1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