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电子备课语文学科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课时划分: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 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基础性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会认读、书写本课五个生字“婆、邻、领、您、绿”,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盲、滋”提高性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体会导入1. 昨天,
2、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2. 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3.有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PPT出示:盲婆婆)。“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4这位盲婆婆,她看不见早晨初升的太阳,看不见窗外绿油油的小草,看不见蓝蓝的天空,也看不见她是多么地孤独、寂寞呀!可今天,瞧,她心情怎么样呢?注意她的表情和神态。5. 一直孤
3、单寂寞的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 听师范读课文,回答问题。这么吸引人的故事呀,迫不及待想读了吧。看清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轻轻打开书,开始读吧。2. 交流,检查。生字词。邻居 绿色 替 您 领 童年 难忘 喜滋滋 (1)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阅读情况了,敢挑战吗?哪位小朋友先来读,其他人可要认真听哦。(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3)重点区分“邻和领”这两个字字形很相似,但读音却有区别“邻”是前鼻音,而“领”是后鼻音。声母都是小棒“l”,跟老师读两遍。(4)下面,小朋友就把读得不熟练的多读几遍,看谁记得牢,读得准。
4、老师可以以多种方式指导读正确。如: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5)读了这么多遍,应该知道每个词的意思了吧,再读词语。重点读好“喜滋滋”。加上表情读这个词,定会更棒。跟我读。3. 读通课文。(1)这么难的生字都读会了,那课文也应该难不倒你们吧,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人读一个小节。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认真倾听哦!(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3)读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一起来跟老师读读,注意把准诗的节奏。三、指导写字: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作业设计:A:会在田字格中书
5、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B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基础性目标: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3、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 。”的句式想象说话。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 。”的句式想象写话过渡: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老师问几个问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1) 是谁送盲婆婆蝈蝈呢?(出示小男孩图片)(2) 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3) 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蝈蝈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一、
6、完成目标一、二(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1. 指读。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2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3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PPT出示第一小节。(PPT点:“乐呵呵”“喜滋滋”)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PPT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6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
7、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小朋友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1. 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2. 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3. 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文中哪句话告诉你了?“替”告诉你什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4. 他会做许多事来消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3小节1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
8、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读。2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3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4读到这儿,有什么疑问吗?总结: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就仿佛来到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清清的溪水在流淌5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呢?想一想,能试着填填吗?( PPT出示:歌声会_,看到_。歌声会,听到。歌声会,。)6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第4小节。1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
9、最后一自然段。2这里有六个点,(PPT点:省略号变黄)老师不明白,谁知道?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4师范读。 全文小结:1盲婆婆收到了小男孩送的蝈蝈,会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2、是呀,只要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快乐的人将会更多,世界将更加美好。指导写字: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作业设计: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B用“歌声会 , 。”的句式想象写话 教学反思: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可贵品质。反思自己30分钟的课堂,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0、:1、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课堂预设不够充分。“10+30”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点拨在学生的疑难处,学生的卡壳处。细细反思这节课,其实可以在初读课文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说说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书的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不能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情。文中的“清波”学生不懂,课前考虑不够充分,可以结合出示图片:你们看,小溪里的水怎么样?这清清的溪水就是“清波”。2、 重点段落应该浓墨重彩,细细品味。课文第2、3段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学时紧扣了“为什么
11、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这一问题展开,但处理不够细致,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在学生找出“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这句话时,我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替”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到平时我经常陪盲婆婆,再追问:“我”平时不上学会陪盲婆婆干什么呢?这样的引导,教给低年级孩子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第3段的教学太过仓促了,指导朗读也不够到位。应该先从语言文字入手,逐句理解,先抓住第一句,让学生理解仿佛看到溪水的清澈,并读出它的清;再抓住第二句,引导学生想象:她想起了童年的哪些欢乐?听着蝈蝈的歌声,盲婆婆仿佛回到了童年,多么幸福、快乐啊!这时再出示插图,观察盲婆婆的表情,走进盲婆婆的内心,体会到蝈
12、蝈的叫声带给她的快乐,再次朗读,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了。在课文的重点段落处,还是应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逐层深入地引导,才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3、语言文字训练应该体现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这节课上安排了迁移仿写练习,出示了“歌声会”这样的句式,但课上学生说的零零散散,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设计练习时还是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歌声会,看到。歌声会,听到。歌声会,。这样,学困生根据提示可以说一句,优秀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练习说一段话,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能我们有时备课太急功近利了,课文刚刚读了两遍就想着怎样设计教案流程,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总是在上完课后才能把教材吃透。以后的备课要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读教材上,只有把教材吃透,课堂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