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用行动守护南京碧水蓝天_汪金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80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行动守护南京碧水蓝天_汪金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行动守护南京碧水蓝天_汪金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行动守护南京碧水蓝天_汪金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3 年 3 期 25http:/ 2021 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名单中,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李海民的名字赫然在目。他对自己的评价倒是很谦虚:“像我这样的执法人员,在执法局一抓一大把。”2022 年,是李海民参加环保工作的第 11 年,也是他在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第11年。正如他所说,像他这样的执法人员,十年如一日,坚守本职,不改初心,是广大生态环境铁军默默无闻奋战一线的一个缩影。不一样的是,在环境执法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上,李海民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自己的路。精准执法靠的是“火眼金睛”“在我的课上,没人

2、乱动!”李海民坐在对面,瘦瘦高高的外形,利落的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话语犀利,脸上却带着温和的笑意。在进入环保领域工作前,李海民就职于一所军校,负责教授大气科学专业,站上三尺讲台,台下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不规矩,犀利的目光马上精准地投射过来。李老师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久而久之,学生们都知道在李老师的课上最好别有小动作。在之后多年的环境执法工作中,这独一份的“火眼金睛”派上了大用场。2015 年,南京某水泥厂被群众举报,涉嫌排放废气超标,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南京市环保部门会同公安部门立即对这家企业的三台水泥窑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废气排放口的监测仪器数据和工控机上传输给市环保监测

3、平台的数据大相径庭,差距甚至达到近十倍。“从实时监测情况上看,它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但是传到环保部门的数据却正常,我们要查的就是他通过什么手段弄虚作假。”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海民就在检查队伍中。离开人群,他独自绕了一圈厂房,走到分析仪前的时候,定住说:“打开看看。”一打开分析仪,才发现后面有四根异常接入的线,沿着这些线“顺藤摸瓜”,在泵房办公桌的抽屉里,找到了一个可调控的电阻器,这个小小的电阻器可以随意调节氮氧化物数据情况,它也正是这场“数据造假”的关键。能将企业“小动作”抓个正着,并非偶然。从课堂上的李老师到执法局的新人小李,为了能尽快用行动守护南京碧水蓝天在守护南京

4、蓝天、碧水、净土的环保道路上,李海民、荣照辉、薛同超、徐向荣、石波、项华均、刘甦、张雪斌、端木皇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人的初心与使命。文/汪金宁李海民。26 环境教育聚焦 Attention 本期关注地跟上工作进度,他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扑在工作上,研究案例,寻找思路。正因为有了理论的积累,案例的分析,在执法现场的李海民才总能顺着线索的“藤”,找到存在问题的“瓜”。精准监管拼的是“推陈出新”“滴滴”清晨 6 点,电脑发出了警报声,一串数据在图表中直线上升,某纺织厂的 COD 小时数据从 82.60mg/L 不断上升到 95.00mg/L。一接到警报,屏幕前的李海民就立

5、即出发前往现场检查。将非现场监管的线索运用到日常执法中,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早已成为李海民的“必修课”。看着电脑中不断更新的数据,李海民说道:“目前,15 种违法行为可采用非现场执法的方式进行判断,已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在全市范围内查处了141 件案件。”在固定源非现场执法监测中,从污染源监控到配电监控,从水质采样到动态数据标记,非现场执法基本实现了全程监督,溯源管控。可以说,非现场执法已经成为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李海民的思考并不止于此。如何提升自动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是横在执法工作人员心中的一道坎,李海民和他的同事们就承担起“领跑”的责任。从规章制度的完善开始,李海民潜心研究各项法律条例,

6、结合一线的工作实践,其撰写完成的南京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于 2014 年审议通过,作为全市首部针对自动监测监控工作的管理办法,它的出台从法律意义上承认了使用自动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大大推动了非现场执法工作的进程。以此为开端,这些年李海民还参与了配电监管等规范化工作,他说:“实践经验的积累,法律规范的运用,这两者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我想做的就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面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李海民表现出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尽快发出第一张远程罚单,提高执法效率。”“远程罚单”概念的提出对非现场执法流程有着更高要求,他表示:“非现场执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用冷冰冰的电子监控代替法治原则,仍要坚持普通行

7、政处罚必须坚持的公开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完善必要的技术审核和法治审核,必须于法有据,把住法律依据关,切忌为执法而执法为处罚而执法。”执法标兵凭的是“一直在路上”“漫步咸阳桥,灰尘满天飞。”李海民的手机里存着一首小诗,这是他在咸阳参加帮扶督察工作时所写。在咸阳督察期间,督察小组累计行程 1500多千米,检查区域覆盖十余个县区。“到咸阳的第一天就下大雨,一下就是十来天。晚上休息的时候一看,脚都泡白了。”对李海民来说,这已经是再小不过的“插曲”。为了检查企业废气排污口,他徒手攀爬到距离地面约 60 米高的废气排放口;为了找到企业私设的暗管,他和同事们“挖地三尺”只为找到源头。一次帮扶督察要

8、持续 20 多天,李海民一共参加过 9 次,最多的时候,一年有 100 多天他都在外地出差,他戏称为“工作在路上”。不仅仅是工作在路上,他的学习与思考也在路上。走航车的原理、无人机的运用、精密仪器都得会,专业知识都得懂,每一个都得从头学起,但这也只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李海民还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起“采样神器”,他们自主研发了水质自动采样器,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多想想,总能有突破。”李海民保持一贯的直率与犀利,对工作,也对自己。在全国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班上,李海民又一次站上讲台,面对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执法人员,动态演示南京通过自动监控平台实现精准执法,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非现场执法取证

9、等实操课目,展现了南京在精准执法和非现场取证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执法工作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目前,李海民正参与南京市非现场执法电子证据审核规定编辑工作,想更进一步规范电子证据的使用。工作 10 余年,李海民称得上是执法局的“老将”了,但面对环境执法工作,他仍保持着充足的热情。他说:“老将不老,只因探索者永远年轻。”荣照辉:站在奇迹背后“南京秦淮区的瑞阳街,这是一条上宅下店式的餐饮一条街,也就短短 100 米。前几年,老百姓投诉不断,最多的时候,1 年就有 400 多起。2023 年 3 期 27http:/ 2019 年 9 月至今,已经连续 18 个月零投诉。”20

10、21 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琦在讲到生态环境变化时,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这个登上两会的案例,在后续的媒体报道中被不断地提起,百米长的瑞阳街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至今,零投诉的纪录仍骄傲地保持着。很多人评价它为“奇迹”,而荣照辉就是站在奇迹背后的环保人。做回学生31 岁这一年,荣照辉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从商业到环保,陌生领域下的从头开始,对他来说,而立之年的转变并不容易。“年纪不是最小的,但是资历却是最浅的。”刚工作的那两年,快节奏的环保工作没多少时间留给这位“门外汉”焦虑与困惑。那时,荣照辉总

11、是站在检查队伍的边缘,随身带着纸笔。查什么?怎么查?如何整改?同事们的话被他当宝一样记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琢磨,直到逐渐领会。想成为一名专业环保人,光记笔记还是不够的。“多听多学多看,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荣照辉喜欢金庸小说中的令狐冲,一路走一路学成就了这位武林高手。或许是受他启发,他向老同志学成熟经验,向新同志学新兴想法,做回学生也是荣照辉的最佳选择。深夜的办公室,他勤学法律法规,一字一句背诵得流畅利落;环境检查的第一现场,他努力积累执法经验,不再总是徘徊在队伍的边缘。“聪明,学得飞快!”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很一致。“很快,我就开始独立接手环境执法工作。”回忆过往,荣照辉说得轻飘飘,一个转折就概

12、述了那些加班加点学习的日夜。这是他在环保工作中走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扎实、稳健,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显现。是面对面,不是对立面“2008 年,我接手瑞阳街。说实话,来得挺突然。”2008 年,荣照辉帮年纪大的同事“分担”走了瑞阳街的餐饮油烟治理工作。他看着这 100米长的街,提起了一口气。1 天时间,跑完了这条街上所有的商户,了解他们的餐饮业务、占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整改意见。话说到这里,事态似乎一片明朗,但荣照辉摇摇头,苦笑一声:“起不了作用。”当时,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而那些餐饮业主们也尚为了小店的生存苦苦经营,蓝天白云对他们而言多少显得有些无关痛痒。几次三番地登门“给意见”,让

13、餐饮业主们决定主动出击“应对”一下。“他们找了一个社会代表,带着一把锤子和一把刀,要和我聊聊。”荣照辉被拉进了这场旋涡中,站在他们的对面,听着他们带着愤怒的诉说。“他们与我谈生存,我和他们谈生活。我们可以面对面,但是绝不是他们的对立面。”他向餐饮业主们保证,“我们是来帮助你们一起解决问题”。没有胆怯,没有退缩,他做了分内的工作,但又远远不止于分内二字。荣照辉还是三天两头登门“拜访”,从标准讲解到油烟净化器的使用规范,他讲得清楚,看得仔细。“自打接手了餐饮油烟,我就没穿过皮鞋了。”荣照辉低头摆了摆脚,一双深色运动鞋,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铁脚板,是每一个环保人的“入门技能”。“荣队长,来得多哦!”在

14、瑞阳路开了 10 余年餐饮店的刘老板和荣照辉打了 10 余年的照面,他有最直观的评价:“他站在我们的立场上,为我们考量,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给数据一点温度在秦淮生态环境局的一间办公室内,硕大的荣照辉。28 环境教育聚焦 Attention 本期关注屏幕占满了一整面墙,屏幕上一个个点位清晰明了,滑动滚轮,数据逐渐详细具体。“不断波动的数据就是实时油烟排放。”荣照辉站在屏幕前,盯着那些大大小小的数字看得很专心。这条“智慧”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有两个难题,一是心理关,二是技术关。”这么多年的交流与走访,荣照辉很明白餐饮油烟业主的处境,在自家厨房安装油烟在线监控压力何其大。“是不是油烟大一点就会被罚

15、?是不是 24 小时都有人看着我们?”这是他们最多的担心和质疑。除了这些,油烟在线监控的技术关也很难突破。“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只能监管,不能量化,这是一道鸿沟。”荣照辉理了理思路,他将项目的第三方开发公司叫到一起,准备将这个系统一点点“磨”出来。“可以将执法经验融入软件开发中,让这些数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一瞬间的超标需要警报吗?”“如有超标可以先对餐饮企业进行提醒吗?”“数据能够量化到问题吗?”“出现超标情况,是否能自动生成督察工单?”荣照辉提出的一条条建议,让这个油烟在线监控的开发和升级变得“有迹可循”。如今,智慧环保餐饮油烟全流程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以小时平均值为计

16、算标准,以秒级的速度对油烟排放浓度、净化设施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提供数据,如出现油烟排放超标、净化设备损坏等情况,后台将及时推送警示信息。除此之外,借助智慧环保餐饮油烟全流程在线监管平台,不仅能够快速找到片区餐饮油烟污染源头,还能对餐饮油烟污染排放动态掌握了然于胸,实施精准执法。平台能够通过计算得出餐饮店异常问题,自动生成督察工单,同时通过手机短消息提醒餐饮业主采取措施,及时加以整改。“目前,秦淮区已有 2500 家餐饮企业安装了智慧环保餐饮油烟全流程在线监管设备。只要是方法到位,大家都是支持的!”即便有了“千里眼”,荣照辉还是和以前一样跑得很“勤”。他努力提高平台的应用度,也始终恪守自己的职责。

17、“我报不出这家店的特色菜,但是我一定知道这家店的净化器是什么!”他说得很有底气。从业的第 17 年,荣照辉笑说最多的时候一年接受 70 多次采访,话题都是关于餐饮油烟治理,媒体赋予他的标签也越来越多。看向他,似乎浓缩着同时代大多数环保人的缩影。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数字应用不完善的时期,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地“跑”,不停地“学”。当面对时代大潮,他们也没有被遗忘在沙滩上,多年的执法经验温暖了冰冷的大数据,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人性化、服务化、专业化,17 年来,荣照辉一如既往。“我准备了一份 3000 字的发言稿,到孩子的学校参加家校活动。”荣照辉的孩子还在读小学,这是他作为父亲第一次参加家校活动,他

18、的题目是:“荣睿宁爸爸说环保。”对荣照辉来说,他身上的标签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环保人。薛同超:全能战士,全情投入,全力以赴1996 年,刚满 20 岁的薛同超赶上了最后一波工作分配的时代大潮。“我满腔热血地选择了环保。”到今天,这份热情伴随他走过了 26 个年头的环保岁月。这 26 年里,中国环保事业飞速发展,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薛同超不但有幸见证了,还作为亲历者真真切切地参与其中。“早”“薛科长来得特别早。”胡伟是六合生态环境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和薛同超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别说迟到,甚至很少有同事来得比薛科长还早。”到得早,是薛同超从 20 岁开始养成的习惯。几乎很多环保人的起点都是监测站

19、,薛同超还记得自己初到监测站时的模样,“就是一个紧张到直搓手的农村小子。”站在前辈身边,第一次看着他们用滴管提取样本,再仔细地放入培养皿中,薛同超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环境监测有一半的工作地点在室外,爬烟囱、下污水是基本操作,可以说,每一次出任务都是一场技能考核。每天早上6点,薛同超就已经到单位,扫好地、烧好水,然后就趴在实验桌前,仔仔细细过一遍采样流程。没人问他,家住这么远,几点起的床,几点出的门。当然,他也从不说苦和累。韧劲,好像是这个年轻人特有的天分。2023 年 3 期 29http:/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我国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继成立环境监测处和各级环境监测站,那时候

20、技术不足,人手也紧缺。”20 岁的薛同超无法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遥感监测、走航车等一系列高科技环境监测工具。他站在环境监测的先锋队中,为了能得到更精确的监测数据,靠的是不怕高,40 米高的烟囱,在没有防护装置的情况下说上就上;拼的是不怕累,冬天刺骨的河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下去 4 次;比的是不怕苦,繁杂的监测流程,一遍遍温习回顾,直至烂熟于心。“见证者”20岁到30岁,有人称它为人生的“黄金十年”,薛同超是在监测站度过的。同事换了好几批,称呼也从“小薛”变为“薛站”。还没等他在岗位上从容多久,一张调令将他调入生态科,开始着手筹备国家级生态区的创建。“1995 年开始,全国先后建立了省、地、县级

21、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生态示范区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理念传播,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2010 年,六合区也加入建设队伍中。”紧急受命的薛同超查阅了有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所有资料,接手创建台账的收集整理汇编、技术报告的审核把关。“灯光下经常看到他在资料包围中忙碌的身影。”那一年,薛同超的孩子还在读小学,却已体察到父亲的辛劳,还在作文里描写了父亲在工作中忙碌的状态。台账资料和技术报告中的所有信息,薛同超需要一个个调研,一个个核对。“实在是累得够呛。”回忆的时候,薛同超情不自禁地摆摆手,神情中写满一言难尽。不过,时隔多年,他仍清楚地记得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考核命名时,他抱着儿子在

22、六合龙池湖旁跑了好几圈。在晚霞的映衬下,孩子灿烂的笑容和龙池湖的荡漾碧波一同深深地印刻在薛同超的脑海里。直至今日,他或许已记不清那些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但是这些工作背后的意义却在心中变得清晰和明确。2012 年,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环境保护工作被视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发展战略。六合区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也都归由薛同超负责。这一路走来,他见证了生态背后的意义在逐渐地被深化、扩展。从城镇到乡村,生态文明理念也在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努力地从书里走进人们心里。一路前行今年,46 岁的薛同超又来到了新的部门法规宣教科。“这栋大楼里的办公室,我几乎都待

23、过了。”他坐在新的办公室里,感叹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装满枸杞的杯子旁放了一摞环境法规的书籍,和 20 岁时一样,不会就学,不明白就钻研,将韧劲发挥到极致。“我最近正在研究生态修复基地。”在南京,生态修复基地的创建仍处在探索阶段,从法规的学习到实践的推进,都反映在他笔记本里的圈圈画画,跑鞋上的泥土点点。努力跟上环保事业的进步,薛同超比谁都认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季度立案件数创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他在工作报告中写上这样一句总结,这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让我们手牵手净化我们的家园,让我们肩并肩打造美好的明天。”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中,薛同超参加了环保人之歌的节目表演。一向内敛的

24、他拿起话筒,一字一句,唱得认真又动情。或许,这份歌词里藏着属于他的环保故事。徐向荣:当“老兵”成为“铁军”“治大气,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在工薛同超。30 环境教育聚焦 Attention 本期关注地见到徐向荣的时候,他正头顶安全帽,手抓监测仪,绕着工地查看每一个治污装置。任凭工地负责人在一旁“喋喋不休”,该检查的他一个也没有放过。进入环保领域前,徐向荣是部队里不折不扣的老兵。“铁军”徐向荣从 23 年的军旅生涯一直走到了环保队伍里。在治污攻坚工作中,困难在他面前总是带着胆怯的问号,而他给予的回应永远像在部队里那样,是坚定又响亮的肯定。不了解?学!在接手攻坚任务之前,徐向荣在环境监测大队干

25、了 8 年,从部队营房到监测大队,他刚刚完成一次“初级进化”。在环境执法工作中稍有些从容的时候,又进入了新的岗位,开始了新的角色。“在家里,女儿学拼音认字,我学大气治理。”捧着一摞书,下班后的徐向荣成了一个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大气污染防治各类专业知识,是他近阶段的目标。犹豫从来都不是老兵的性格。一天不落地学习,一天不落地进步,让他迅速跟上了攻坚的步伐。2021 年 4 月以来,建邺区 NO2、CO 持续升高,区域臭氧污染极为严重。为有效破题,徐向荣连续4 个月对奥体中心重点区域及周边 3 千米污染排放企业和交通移动源规律进行跟踪分析,摸排统计全区夜间施工情况,发现夜间 NO2有两个高峰值,与

26、渣土车作业高峰完全吻合。在锁定污染源后,徐向荣大胆提出重点区域施工工地渣土白天外运的方案,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渣土白天作业运输路线、土场等问题,确保按时推进重点区域渣土外运,为建邺区争分夺秒抢回空气质量指标争取了时间。没成效?想!“东西窄而南北长,西靠长江,地势低洼。”在地图上圈圈画画,徐向荣拿出了部队里学的本事,用一种要“冲锋陷阵”的气势分析建邺区的地形走向,决心要和大气污染拼出个高下。夜晚、周末,任何一个空隙都可能是攻坚的转折点。面对严峻的大气形势,徐向荣常常连夜调查建邺区各个时段污染产生原因和规律,彻夜不眠进行攻坚调度,摸清污染来源。“先要摸清楚原因,再想方法对策。”结合调度信息,融入 8

27、年环境执法的经验,徐向荣编写出街道环保人员巡查参考手册和治污方案。“这就像是给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个靶子,咱们瞄准靶心,共同发力!”“我是学信息化出身的,不论工作多少年,专业知识我也不敢抛之脑后。”利用信息化专业特长,他将生态环境各类在线系统和软件进行整合,创造性地开发出生态环境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24 小时全时段攻坚调度。与此同时,徐向荣还创造性地提出工地扬尘治理新思路,把问题整改为全时控尘,使用高空喷淋压制工地内扬尘,在不停工的基础上有力改善空气质量,推动PM10改善率达到全市第二;创新性地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门禁试点,成为全国首创,为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28、撑不住?拼!大气治理难就难在反复性。“每天一睁眼,所有的数据从零开始。”徐向荣的这项工作要的是蓝天白云,靠的是久久为功。“谁都不想太辛苦,但呵护生态环境就是需要苦干。”这个黝黑的汉子用“呵护”一词表达了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让 PM2.5下降哪怕 1 微克,他愿意放弃所有的休息时间,一遍遍地分析分类污染源数据;为了让环境违法案件减少哪怕 1 件,他躺在病床上也不舍得关闭工作电话;为了让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尽快解决,一年365 天,他的每日工作调度从未中止。徐向荣。2023 年 3 期 31http:/ 15 件、移交环境违法案件数 10 起那些不眠不休的夜晚也许不曾被记住,但这些数据

29、却真真切切地见证了徐向荣的汗水。数不清的工作调度日志,定期编发的日报、周报、月报,对中央、省市交办的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整治工作推进,对各个部门工作进展进行督办,进手术室前也不愿意关闭手机的徐向荣很清楚,全区污染防治工作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他是一个螺丝,一个齿轮,而他的职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冲上去!拼下来!”在部队 5 千米奔袭中,徐向荣常常背着硕大的包裹奔跑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地喘息、前行。在那条怎么也望不到头的路上,拖着疲惫和绝望,他也想过心一横躺进泥里。每当这时,班长响亮又亢奋的声音就会响起,不断地重复那六个字:“冲上去!拼下来!”在攻坚队伍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这六个字都涌动

30、在徐向荣的血液里,奔涌翻腾,让他不曾停下守护蓝天的脚步。石波:仍在一线“乘风破浪”石波现任浦口区环境监测站现场监测室主任,1992 年参加工作,今年是她工作的第 30 个年头。她的声音很温柔,笑起来眼睛弯弯。就算被问到有关监测技术的专业问题,她也没有因为对方是“门外汉”而敷衍回答。学着看,看着学19922011 年,石波在综合业务室工作了 20年。但最初在被分配到环境监测站之前,石波对环境监测一无所知。她解释说:“我不是学环境出身的,只好在工作中补习。”每天醒来,一桌子的验收材料、数据信息、环保简报“小山”似的堆积在她的桌上。“学着看,看着学。”刚开始的那几年,石波没有周末甚至没有下班的概念,

31、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用来恶补环境专业知识。石波展示出她的笔记本,厚厚的一沓,页面有些泛黄了,但笔记还是清晰明了,工工整整地记录着每一个学到的知识与总结的经验。“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呢?”有人说,“70”后是沉默且永不服输的一代,我想石波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这股子倔劲很快就出了工作成果,2006 年石波参与编制的浦口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2005年度),获南京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评比一等奖。19922006 年,14 年的光景,这或许不是她参加工作的头一份荣誉,但这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打通工作的“任督二脉”“编制报告书的时候真的太忙了,顾不上孩子,凌晨的时候抬头一看,女儿在办公室的桌子上

32、趴着睡着了,那时候她才上小学。”没有再说下去了,她嘴角还是挂着笑,但更添了些作为母亲的感慨与无奈。2007 年她参与编制的浦口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再一次获南京市“十二五”优秀环境质量报告书二等奖。就像是一下子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石波对综合业务工作开始因为熟悉了解而变得游刃有余。3 年后,刚刚在岗位上从容些的石波被调到了监测室,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正式迈向一线监测队伍。加班加点是常态,爬烟囱、下污水也成了基本操作。“80米高的烟囱,我想监测同志都爬过。高空中,只有设备和我,大动作都不敢有。”石波说得轻描淡写,但坐在对面的我已经把监测人想成环保队伍中的“特种兵”,炎热的

33、夏季除了毒辣的太阳,还有排污设备的热气。冬天在烟囱上接受寒冷的西北风“洗礼”,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也没有测不上的数据成了他们的使命。说起这些故事的时石波(右)。32 环境教育聚焦 Attention 本期关注候,石波没有一句抱怨,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大家都一样。”乘风破浪,自在向前2019 年石波被评为浦口生态环境局优秀共产党员,2020 年、2021 年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从菜鸟到师傅,石波在监测站度过了漫长又宝贵的青春岁月,履历表中的数项奖项或许可以概括她这些年来的工作成果,但 30 年在环保工作中的付出却是廖廖数语所写不尽的。聊了许久,每每说到工作故事,她眼神里总是闪烁着压抑不住的光彩,那是

34、一种活力与冲劲。看着她,总让人不禁想到曾一度成为国民话题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那些在舞台上肆意发光的女性有多半也是“70”后。她们的大胆与自信背后是人生阅历的加持。如果要给乘风破浪下个定义,我想那是敢于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我,是坚守本职岗位、不怕艰难不怕累。石波完全符合这个定义,我相信,在未来,她仍能激起精彩的浪花。项华均:从“蜘蛛侠”到“治气人”“60 米高的烟囱,不能往下看,更不能往回退!”从烟囱上下来,满脸黑乎乎的项华均就收获了一个新外号“蜘蛛侠”。从 2004 年进入环保领域,项华均在江宁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工作了11 年。直到 2018 年,他被调入污防科,成为一名新晋“治气人”。其

35、实,监测人苦在一线“寒冬的凌晨,要去桥边测水质。盛夏的中午,要爬上烟囱测污染物。”项华均坐在对面,瘦瘦高高的外形,文质彬彬的长相。如果他不说,你不会把他和爬上 60 米高的烟囱建立起联系。环保专业出身的项华均,大学毕业后进入江宁生态环境局。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面临的第一项考验就是“采样”。水的位置、深度,污染源的定位,对于采样人员来说,这些参数一个都错不得。在一线采样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天气状况,让本就稚嫩的新人更加手足无措。“那时候老站长带着我,他就是我的师傅。”在郁站长的指导下,项华均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通过观察水色和嗅辨,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状况。去得多了,污染源头找得更快,操

36、作的流程也更熟练。”除了勤奋和努力,项华均还特别能吃苦。七八月的南京,他前往铸造厂进行采样,铁锈掉了他一身,伴着汗水粘在皮肤上。那次采样结束后,项华均全身过敏,起了一个月的疹子。即使这样,他也没有请假,“不管是常态化工作还是紧急任务,指哪儿打哪儿,绝不推辞!”项华均说道。2010年,当年的新人也成了监测站的“老兵”,项华均担任起江宁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站长。在监测站工作的 11 年里,项华均总爱强调“准”,采样要准,分析要准,数据更要准,他说:“环境监测工作要严守数据质量 生命线,这样才能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在2018年,这个一直守着治气数据“生命线”的“监测老兵”正式成为一名“

37、治气人”。原来,“治气人”牺牲在点滴大年三十,项华均在山东老家,母亲做的水饺刚端上桌,他就拿着手机匆匆地躲进了卧室。“国控点的数据波动异常,要赶紧联络网格员,排查出问题。”对项华均来说,吃了一半的饭,辅导了一半的作业,看了一半的电影已经成了生活的常态。进入污防科以来,没有什么能比大气数据更重要了。2021年,对项华均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江宁区 PM2.5浓度值由年初的“不降反升”变为同比下降 4.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连续两年达 80%以上。在这背后,项华均所在的污防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总结、检讨、开会研究、一线走访。”为了能让大气质量提高,他把能想的法子都用上了,把能做的努力

38、都做到了。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项华均针对江宁区重点区域污染源数量多、污染负荷大的特点,组织专家开展多轮次排查及深度治理,进一步降低污染负荷。在强化监管、实施深度治理的基础上,他对站点周边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组织实施居民楼油烟净化器安装、路灯云微雾等精细化提升工程。每天组织开展专项督察,每周通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制定空气质量控制目标。通过自动站、微站、走航监测及污染源监控等数据的综合分 2023 年 3 期 33http:/ 年下半年,他转入攻坚办。从那时起,刘甦不仅要负责综合组、曝光组、平台组、蓝天办、餐环办的主要工作,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状况。“在综合组里,我要做好年终总结和各项考核工

39、作;曝光组要按照市攻坚办要求进行每周曝光;平台组要对省纪委的投诉工单进行二次整理;在蓝天办,我要负责污染天气的应对;在餐环办,我要面对油烟治理的难题,对辖区餐饮企业进行摸底。”多部门的工作内容,多项目的统筹管理,在刘甦这儿,都列举得很清楚。“此外,秦淮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销号要求。”面对已销号的环境问题,刘甦并不止步于此,他主动对接街道负责人,采用“回头看”的方式进行复查复检,形成工作闭环,真正确保老问题不死灰复燃,新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多项任务的堆积并没有压垮这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反而增长了他的斗志。2021 年,刘甦编写了 45 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周报;积极组织应对 43 次

40、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曝光的 119 条区内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均已落实整改。刘甦总说自己干的只是些“杂事”,可他所谓的“杂事”都是环保工作中最重要的螺丝钉,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助推着整体工作稳步前进。不分昼夜,和和气气的“夜查君”叮叮铃铃几声响,凌晨 3 点,还在值夜班的刘甦接起了电话。“这里噪声超标了,这个点儿你们还能来处理吗?”“您放心,马上到!”接到群众的投诉电话,刘甦立刻赶去投诉现场。对老百姓来说,凌晨 3 点执法人员能不能上门,是个问号。但作为生态环保人,刘甦的回答一定是感叹号!“我们局值夜班的工作主要由男同志承担,从晚上 6 点到第二天早上 9 点,第二天正常上班。”项华

41、均。刘甦(左二)。34 环境教育聚焦 Attention 本期关注这个不停歇的工作狂人,如今也会默默感叹年龄不饶人。“刚工作的时候,熬一宿还是很精神。现在,还真是老了。”他总是调侃自己年龄大了,但是却从未落下过任何工作。值大夜班的时候,刘甦一晚上会接到好几个电话。有时,会遇到群众“业务抽查”,询问环保业务相关的具体法条;有时,会遇到细心的大爷,从解决方案到整改措施都得盘问个清楚。电话那头,群众的需求千千万万,电话这头,刘甦能够提供的是耐心和专业。他总是温和回答,迅速出动,将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刘甦常说,自己不是一线“治气人”,然而在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有他奔波的身影。今年,是他进入环保领域的

42、第 13 年,十来年如一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环保人的初心与使命,守护着这片蓝天白云。张雪斌:环保“三好生”的工作秘籍如果生态环境是一所学校,每一个生态环保人都是学生,每一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都算作考试,那么鼓楼区湖南路街道的张雪斌绝对算得上“三好生”式的模范标兵。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的年度考核中,湖南路街道环保工作连续两年取得了鼓楼区第一的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背后,张雪斌有自己的工作秘籍。管,巡查不打折近两年,湖南路地区因中心片区出新、绿地紫金等大项目建设,在建工地多,工地扬尘、噪声等管控任务重。不仅如此,辖区内大型餐饮企业多、机关事业单位大型食堂多,油烟管控难度大。与此同时,湖

43、南路街道临近山西路国控点、辖区内有 1家省控大气自动站和 2 家市控热点微站,环境保护压力大。面对严峻的工作形势,张雪斌严格落实环保工作要求,织密横到边、纵到底的污染防治工作网。在街道辖区 6 个重点工地,他带领街道环保工作人员坚持白天巡查与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结合工地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巡查值班表,每日 900、1400、2200 分三个时段进行巡查。抓重点工地,抓重点时段,“好学生”张雪斌总能划到重点。在城市中,旺盛的餐饮业展现着温暖的烟火气,在鼓楼湖南路街道辖区内餐饮单位有 420 家。为了只留下烟火气,不留下油烟味,给百姓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张雪斌带领环保工作人员加大对辖区餐饮单位巡查力

44、度,保持每周巡查餐饮单位30 家以上,每月处理各类电话投诉信访案件近 20件。“百姓的投诉少了直到没有了,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说起工作,张雪斌说出了他最大的希望。治,监测不打折工地喷淋开了吗?裸土及未硬化部分全覆盖了吗?每天定点定时张雪斌总能出现在工地的现场,一个个查过去。从雾炮车定点喷淋到施工面湿法作业,他查得仔细又认真。白天在工地总能看到他手持监测仪,利用科技手段对辖区内工地每日进行检测检查,对噪声污染一查到底。“这个工地旁边两栋楼就是鼓楼医院的住院部,噪声和扬尘污染绝不能有。”张雪斌现管辖的鼓楼医院地下车库工程,由于正处核心区,又靠近住院部,对噪声和扬尘的管控成为他心尖上的事情。

45、除了日常巡查,高科技的监测仪一样都不能少。拿着噪声监测仪,张雪斌时刻关注数据的变化。“数据稍高一点,他就马上问为什么。”工地的负责人对张雪斌极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印象很深。在他的狠抓之下,辖区的噪声扰民和扬尘污染投诉举报下降了 62%。让百姓满意,就是他工作的最大成果。在生态环境保护这张考卷上,张雪斌总希望能做到最好。对污染,他总希望少一点,再少一点。对工作,他总是多做一些,再多一些。做环保,做让百姓满意的环保,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端木皇隆:一直行走在路上“今天写信是为了感谢南京市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端木皇隆、孙明尘、臧浩等几位同志。”2021年 6 月,这封落款为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义

46、安小学的感谢信寄到了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不过百字的感谢信背后是一段长达 12 年的暖心故事,端木皇隆是其中一位主人公。2023 年 3 期 35http:/ 年,我 28 岁,旅游时在大别山看到了这所小学。一年级一共只有 7 个人,整个学校只有5 位老师。”端木皇隆回忆起初见的场景,每一幕都很清晰。这所藏在大别山区深处的学校承载了当年周边所有适龄儿童的上学梦想,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和远在城市打工的父母连见面都成了奢望,教育成为他们有些艰难的梦想。“这所学校是当地学生上学的唯一选择,虽艰难,但有近一半的学生是从这里出发考上全国各地全日制的大学。”老校长的话中,有自豪也有无奈。“我们以后每年都来

47、。”就是这个承诺,让这个年轻人和这所山区小学一起走过了12 年的时光。从那以后,每一年端木皇隆都和他的同事、朋友带着书籍,如约来到这里。从最开始的两辆车,慢慢增加到十几辆车。“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孩子仰着头问。“我们就是一群热心肠的南京网友。”摸摸孩子们的头,端木皇隆给出了一个答案。不知道什么单位,不知道什么名字,这群南京来的“网友”就这样默默无闻帮助了一年又一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2014 年,安庆市电视台关注到了他们,在采访中,这些坚持了一年又一年的人在镜头前显得有些局促。这一年,他们的名字和单位才第一次被大家知道。留下他们足迹的,不仅仅是义安小学,还有青海玉树希望小学、贵州的织金县

48、希望小学等。12 年,从第一台电脑到第一个电脑房,从第一本图书到第一个图书角,操场上孩子们有了新的篮球筐、有了新的足球门,这些大山里的学校实现了蜕变。端木皇隆行走在路上,守着一颗初心,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温暖。这颗初心,也深深融入了他的日常工作中。雨花台生态环境局的普法宣教工作可以算得上是南京环保宣教的标杆,这背后离不开端木皇隆的努力与奋斗。作为南京市生态环境法宣系统中的“名人”,他其实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外来“和尚”。2004 年,端木皇隆在原雨花台区宁南街道城建科负责拆迁补偿工作。和群众打交道久了,听取诉求,巧妙调解,化解矛盾,他驾轻就熟。也正是在街道工作的这一年,端木皇隆深刻认识到普法和宣教

49、工作的重要性,“有时候,法宣工作做在前、做到位,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较高的群众满意度,一年后,端木皇隆被调入雨花台生态环境局,协助监测和信访接待工作。想在前,动在前,成为他的工作准则。这是一个守着初心的党员同志,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生态环保青年。这些努力背后,是他对党的承诺。青春如火,初心如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句话,他铭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初心”这个词,在新华字典第十二版中被收录,意为最初的心愿、信念。对每个人来说,“初心”一词自有它的定义,可能是在浮华世界中坚守的那份淡泊,也可能是在心底始终保留着的那份干净又热血的少年气。而这群老将用多年的勤恳与专注,把“初心”诠释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作者单位: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张雪斌。端木皇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