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要求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让学生进行改题、编题、变题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跨世纪教育的一项重要任
2、务。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创新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
3、,一离开水、阳光、和空气,人类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讨论等过程来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其二、要多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 互相合作学习是当代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和发展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共同操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来促进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
4、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创造精神,产生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5、其一、满足“学生渴求知道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兴趣来源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比较恰当的问题,比如,提出“让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东西”之类的问题。当然,问题难易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分简单,这样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信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问题而思考,并提出新疑问,便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境界。 其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和求知欲望。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得胜,学生对学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如果在学生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
6、功的喜悦,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开展“对称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外讲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或数学家的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明白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让学生多说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探索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先不要急于评价,得出结论,而是主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应以辩证的
7、观点,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爱“插嘴”,教师应从正面思考,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而不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并当场表扬学生的思维敏捷,要求全体学生向他学习。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给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多表示一些赞许。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
8、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 五、鼓励学生敢于求异、质疑和总结。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尤其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六、
9、抓好双基训练、开展创造性活动、训练发散思维,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知识越多越熟,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就越高。如果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能转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能运用自如时,就能扩大思维的发散面,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双基教学。例如:在同类项概念的教学上,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练习练习(1):某种数学练习本每本x元,王强买5本,张花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5x+2x),上述结果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2)、数学教学中,在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基础上,也要训练发散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我们要经常精心选择习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型和开放型等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尊重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求异、敢于质疑和善于总结。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