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一名“夏洛式”学生? 秋雅还是马冬梅?杨伊或是蔡菠?一个是学生时代万众青睐的“女神”,气质出众,翩若惊鸿;一个是其貌不扬的“女汉子”,痴痴地恋着一个原本不爱她的男人。这一番选择,似乎本不该令港囧与夏洛特烦恼这两部时下热映大片中的男主角犯难。但是,在一路“将错就错”的人生大道上,结局却又峰回路转在校园生活结束的多年后,女神虽然依旧风姿绰约,却要么在艺术王国里孑然一身,要么嫁给了“伯父”级的老男人。而夏洛与徐来,则收获了原本他们并不看好的马冬梅与蔡菠。 平心而论,我们对这一类喜剧电影的情节早已熟络,我们也知道大多数搞笑或者煽情的设定只是“情节需要”,但却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瞬间,它会像一粒小石子投入
2、平静的水面,泛起你内心深处的一两朵涟漪。毕竟,有些情怀与梦想,是可以跨越现实与电影之间的那道鸿沟的。 打着“情怀牌”的大众电影,大多都会展现一段青涩的校园生活经历。而做一名“夏洛式”学生,实则寄寓了不少“80后”乃至中年人年少时的激情与渴望。 谁的学生时代记忆里没有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只是,在情感懵懂的青春期,有几人敢于当着“女神”的面为她唱起亲自为她写的情诗?所以,当夏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秋雅深情一吻时,当他无所顾忌在校园广播里为秋雅唱响“一次就好”时,校园里一片哗然,电影院里亦有掌声响起。“爱,就勇敢去爱”,夏洛的勇气多少弥补了那些将曾经的爱意深埋于心的人内心的一丝缺憾。 谁的学
3、生时代记忆里没有一个可恶的“王老师”?那个一心偏爱“三好学生”,动不动体罚“差学生”,收受学生礼品的“势利眼”,我们也曾遇见,但大多数人要么选择默不作声,要么随波逐流。当夏洛挥舞着拳头向王老师冲去时,被压抑已久的同学也跟着帮腔。尽管夏洛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他敢于反抗不公平待遇的精神,多少令曾经受到欺辱的人胸中激荡快意。 谁的学生时代记忆里没有梦想的痕迹?在写多了如我的梦想是一类的作文后,大多数人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内心里无数的憧憬,都最终回到摆满各科作业的书桌上。谁能像夏洛那样,喜欢音乐,他就扛起吉他,在校园里放声歌唱;为了梦想,勇敢地赴“那姐”之邀。哪怕他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也从未被认为是“好学生”。而最终,夏洛在音乐的道路上成就了自己的梦想,而当年所谓的“好学生”,却沦为一事无成的渔夫。 当然,为了获得戏剧性效果,电影里这些元素的表现多少有些夸张,但不应否认,对爱、自由与梦想的追求,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怀。像夏洛那样去做学生,趁着年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许是每个人“另一个自我”的念想勇敢去爱,勇敢去反抗,勇敢去追求哪怕最终只是黄粱一梦,那也将见证一个人无悔的青春。 (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