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角形的边.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75989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角形的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 三角形的边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2.内容解析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三角形也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在以往的学习中,“等量”是学习中最常见的关系,学生对等量的认识和运用较为熟练,这也就使学生在面对不等关系时有了一定的迷茫。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怎样的环境中运用这种性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概念及分类;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具体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目标(2)是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探究三角形分类问题,困难在于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分类讨论思想.教师可以给出分类标准予以引导. 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要引导并启发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说明结论的正确性,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推理的严谨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具体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建筑的图片,让学生从常见图形入手,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入课。 问题1: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找到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发现三角形,有的发现四边形等. 【设计意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三角形的构成,探索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你能画出三角形吗? 师生活动: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直观感受三角形的构成. 问题2:结合你画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汇报结果: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追问1:下面的几个图形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1) (2) (3) (4) (5)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然后汇报结果:只有第(1)个是三角形,其他的都不是. 追问2:什么叫三角形? 师生活动:有的学生答的“由三条线段组成”;有的学生纠正.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只是结合图形说明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但在这里要进一步严格定义,特别要强调“首尾顺次相接”. 所以本环节设计了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动手画图、回顾旧知、观察区分、归纳总结四个过程,在追问1中,要使学生明白,(2)(3)(4)不是单一的三角形,而是三角形与线段的组合图形,在归纳总结时,要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思考和归纳,教师也要适时进行引导和强调. 2、自主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分类 A 问题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三角形中,什么叫做边?什么叫做内角?什么叫做顶点?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C B (3)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ABC? (4)如何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ABC的三条边? 师生活动: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果: (1)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都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 (4)△ABC的边AB为顶点C所对的边(∠C所对的边),可以用顶点C的小写字母c表示,同样,边AC可用b表示,边BC可用a表示. 问题2:如果将三角形分类,按照边的关系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的关系又如何分类呢?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得出结果,教师分析总结: 三角形按照边的相等关系分为: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照角的关系可以分为: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C B A 问题3:如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来,并指出AB、AD、CD分别是哪个三角形的边. 师生活动:有的学生找重找漏。教师总结方法: 图中共有三个三角形,分别是△ABC、△ABD、△ADC;其中 D AB是△ABC的边,也是△ABD的边;AD既是△ABD的边, 也是△ADC的边;CD是△ADC的边. 【设计意图】对于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所以只要理解它们的意义即可,不要求背定义,在表示方法上要注意强调,在表示△ABC时,三个顶点字母A、B、C的顺序可以改变,所以△ABC、△ACB、△BAC、△CAB、△CBA表示的是同一个三角形,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用符号表示,目前只有角和三角形可以分别用“∠”和“△”表示. 对于三角形的分类,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类时,只要分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了解“分类思想”. 问题3虽然比较简单,但通过这个练习,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找三角形的规律. 3、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C B A 问题1: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 师生活动: (1)小组交流得出: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2条线路: ①从B→C,即线段BC的长; ②从B→A→C,即线段BA与线段AC长之和BA+AC. (2)学生动手:经过测量可得BA+AC>BC,所以这两条线段的长不一样. (3)师生共同分析:根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说明BA+AC>BC. 追问1:联系三角形的三边,从问题1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2:用三条长度分别为5、9、3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得出:用三条长度分别为5、9、3的线段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5+3<9.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探究问题1的时候,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要引导并启发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说明结论的正确性,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推理的严谨性,我们知道,由“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的结论,这种变化要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追问2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同时要强调,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必须满足这个结论,这也是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范围. 在解答时,学生有时会只因为5+9>3错解为能够组成三角形,所以教师要强调对于这三个长度,只有在任意两个长度之和都比第三个大时,才能组成三角形,为了使判断方法简便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得到只要检查较小的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 三、典型例题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5; (2)5,6,11; (3)5,6,10. 【设计意图】理解运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若较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保证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例2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理解运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四、课堂小结 1、本节主要学习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本节涉及到的思想方法是分类思想. 3、注意的问题: (1)在三角形的概念中要注意两点:①不在同一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用较小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做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学生回顾复习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4页练习1,2题。 六、目标检测设计 1、三角形是指( ) A.由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B.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直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C.由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直线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D.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2、如果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5,第三边是偶数,则第三边边长可以是( ) A.2 B.3 C.4 D.5 3、下面各组数中不能成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0.2 ,0.6,0.7 B.5k,7k,10k(k>0) C.6,5,10 D.1,1,33 E 4、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为 . 5、小明想要钉一个三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现在他只有两根分别 长4cm和5cm的木条,那么第三根木条的长度可以是 . (写出所有可能) 6、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用它们作顶点可以组成 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从基础出发,加深认识。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