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DOIDOI:1010.1358513585/ki.gxfdyxk./ki.gxfdyxk.20232023.0303.006006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增负效应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李立国1.3,蔡文伯2,王辉1(1重庆交通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重庆400074;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3新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摘要:信息技术使高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但也让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线上线下工作量叠加、休闲时间被挤占等系列问题。高校科层管理制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形塑引致“电子科层制”现象,信息技术应用的规划缺失导致辅导员工
2、作线上线下重复叠加,多场景的信息技术应用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挑战,信息技术应用的时空异化特性破坏了辅导员的工作与休闲界隔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消解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科层制度信息壁垒、合理规划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科学开展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加强辅导员工作与休息权益的制度化保障等方面入手,优化信息技术平台中的辅导员工作事项分配,提升辅导员工作获得感,增强辅导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落实辅导员工作保障制度。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导员;工作增负;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3-0037-06一、问题的提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
3、着大量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任务,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学界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晋升与获得感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1“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思考”2等研究从不同角度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调查发现,以智能手机APP为代表的技术工具已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标配”工具,每位辅导员都有3种以上APP用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异化与工作增负的隐患。由于科层管理的制度惯性,辅导员线下工作事项并未显著减少,而辅导员线上待处理的信息工作任务却同步叠加,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感骤增。学界对信息
4、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存在技术理性主义和技术批判两种主要观点。Janowski(2015)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工作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服务透明度提升的催化驱动效果3-4,表现出拥抱技术前提下创新探索的观点5-9,主张借鉴互联网思维优化学生管理10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11。技术理性批判主义提出科技异化问题,认为技术至上导致技术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对社会制度合理性提出了挑战12-13;认为技术“变成了一种把真理和科学体系等同起来的哲学”,导致信息技术普及所带来的学生工作“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乡村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72264033
5、);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大学生劳动教育工程训练平台基地建设”(220604171061853)。作者简介:李立国(1982),男,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讲师,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专题研究37专题研究中介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未产生;“技术更像是一种被执行的技术,它会受到制度的、社会的、文化的、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按照既定的环境进行运作,结果可能带来增负的效应。”14二、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对多所高校辅导员的各类信息技术工作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工作,发现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给高校辅导员队伍带来的不止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有工作负担增加、下班后闲暇时间被侵占等
6、诸多困扰。对此,本研究通过对87位辅导员和4名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谈,获得大量一手资料。调查对象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调查及访谈对象分布表调研对象基本情况性别行政职级职称类型补充访谈对象类型男女无行政职级或科员级副科或正科级副处级及以上助教讲师副教授及以上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数据45425520123048922类别占比51.72%48.28%63.27%22.45%14.29%34.69%55.10%10.20%50%50%(一)第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研究工作的底层逻辑构建阶段,借助原始资料语句表述不断进行初始的概念化抽象,通过分析比较初始概念间的关联来建立初级
7、概念群,并根据初级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对研究对象的范畴加以提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原始资料委托三位经过培训的同学各自独立编码,以使所选概念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经培训后,参与编码的工作人员的编码测试效果良好,经概念同义校正后,编码信度系数为0.832。根据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允许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选择职级和职称两个发展序列。基于该规定,深度访谈时对辅导员的行政职级与职务情况做了收集整理(见表1),划分为W(无行政职级或科员级)、K(副科或正科级)、C(副处级及以上)三类,以被访谈对象职称情况与访谈顺序进行编号,编号情况按Zi(Z代表助教,i为访
8、谈序号)、Jj(J代表讲师,j为访谈序号),Fk(F代表副教授及以上职称,k为访谈序号)划分,类别、职称与访谈顺序共同构成访谈对象编号,如KJ03-02表示受访对象为科级讲师辅导员中第3名受访者原始材料精炼后得到的第2条概念化语句。此外,将参与补充访谈的4名非辅导员受访对象原始材料编码为 B01、B02、B03、B04,用于辅助了解信息技术给辅导员工作增负的形成机制,例如,概念化语句编码B01-02指的是第一位补充访谈受访者原始访谈资料中的第2条概念化语句。为保障开放性编码过程的客观、准确,对初始编码产生的概念群中存在的语义矛盾、编码一致性不足等问题,进行合理删减与概念再整合,得到175个有效
9、概念。随后,针对这些概念的类别归属情况,进一步抽象提炼和进行范畴类别划分,形成多个共属范畴的概念群,对每个范畴进行命名,在范畴化38专题研究确定时,将出现频次低于2的初始概念进行删减,得到群工作信息泛滥、电子打卡制度化、工作留痕、多部门管理考核、工作时间延长、工作空间侵占等76个初始范畴。开放式编码部分内容见表2。表2开放式编码原始资料初始范畴化(部分示例)类别代码WKCB初始范畴W1:电子打卡制度化;W2:工作勤勉度要求多;W3:多部门信息技术数据考核K1:信息技术工作要留痕;K2:工作同时应对多个任务;K3:线上集中处理任务量大;K4:线下交流减少C1:信访常态化;C2:工作群多;C3:疫
10、情加剧工作强度;C4:师生信任度降低;C5:多部门管理考核B1网络信访回复工作量大;B2学生维权意识提高;B3学生信访常态化原始语句(概念化)WZ01-02:存在一些工作指标性考核,例如深入学生寝室有进寝室的次数和时间要求;WZ03-01:在工作群里发布任务后,要及时回应,回复不及时会产生不良工作印象;WZ03-02:多个职能部门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深入寝室、进教室打卡听课是重要的考核依据CJ03-01:我们学院每周都有辅导员晚点名,需要拍照入群汇总备份;WZ01-01:感觉工作时间碎片化,工作中经常被各种群信息打断;CF02-01:各种APP经常让我们遇到多个任务同时处理的情况;KF0
11、2-03:原来没有这么多APP,大家线下工作、生活交流很多,现在都在线上办公,办公室比较安静,交流很少CF01-03:我们的工作QQ群和微信群超级多,至少要创建或参与学工部、学院和学生3类工作群,我常用的QQ和微信工作群大概20个左右;CF01-01:处理学生信访工作任务呈常态化趋势;KF01-01:许多信访问题是由于学生误解或信息公开不足导致;WJ10-01:疫情期间,对各地返校同学通行绿码核实工作量增加;KZ02-01:无效信访说明学生对学校或辅导员工作的信任度不足;WJ08-01:学院、学工部、就业处、校团委等通过校园APP、微信群或QQ向辅导员发布的数据收集任务B01-01:职能部门收
12、到处理辅导员相关问题的信访或投诉量增加;B02-01:现在的大学生维权意识都很强;B03-01学生信访频率提高;B04-02:信访内容主要涉及评优评先等关涉学生利益的诉求(二)第二级编码:主轴式编码确定主范畴根据访谈原始资料形成的初始范畴进行整合,开放式编码共形成76个初始范畴,经重新编码整合后共形成63个“精炼”初始范畴(用ai表示,i为编码序号)。针对范畴间在逻辑上呈现离散、随机的弱相关情况,再次凝练与聚类,在初始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更具逻辑相关性的26个副范畴(用AAi表示)。最终确定出10个主范畴(见表3)。表3主轴式编码A1:纵向工作流程任务量增加A2:线上工作要求提高A3:
13、信息处理工作量增加AA1:执行任务重AA2:进程要求高AA3:考核指标多AA4:执行标准高AA5:线上考评参数多AA6:网络参与要求高AA7:线上任务类型多AA8:信息处理内卷AA9:重复劳动AA10:疫情任务增加a01:执行要求高、a02:工作流程任务多a03:工作勤勉度要求多、a04:工作参与度要求高a05:量化考核指标多、a06:管理考核部门多a07:目标达成标准高、a08:进度标准要求高a09:线上工作要求多、a10:线上工作满意度a11:网上活动频繁、a12:线上工作完成度a13:网络会议、a14:任务达标要求泛化a15:线上任务层层下达a16:质量精益求精、a18:工作竞争加剧a1
14、9:职能部门间数据不共享、a20:相同材料多部门索取a21:重复收集相同材料、a22:线上与线下同步工作a23:疫情提高工具应用频率、a24:疫情加大任务量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39专题研究A4:数字形式主义A5:工作承压大与热情衰退A6:突破工作与休息时空界隔A7: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多A8:网络舆论影响复杂化A9:线下工作异化A10:应用能力要求提高AA11:应用形式主义AA12:材料形式主义AA13:心理压力大AA14:投入度不足AA15:工作时间延长AA16:工作空间侵占AA17:工具类型增多AA18:群信息泛滥AA19:信访常态化AA20:舆论压力大AA21:线下交流不足AA22:师生关系
15、弱化AA24:便利性不足AA25:降低工作效率a25:工作留痕、a26:电子打卡制度化a28:纸质与电子材料双要求、a29:电子资料格式要求a30:担心信息回复不到位、a32:担心有未处理信息a33:信息回复麻木、a34:工作精力消耗a35:同时处理多个信息工作、a36:下班后回复手机消息a38:在家处理工作信息、a39:假期校外处理工作信息a40:工作群多、a41:APP应用多a43:群工作信息泛滥、a44:发布时间随意a46:学生信访常态化、a47:学生维权意识提高a49:及时回应避免信访舆论事件、a50:互联网评论影响a53:师生线下互动减少、a54:网络疏远了师生关系a55:信任度降低
16、、a56:线下关系冷漠a59:信息文件格式不兼容、a60:APP应用切换频繁a61:文娱APP影响工作效率、a62:“公”“私”信息混乱续表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备注:限于篇幅,本表仅呈现部分初始范畴编码。(三)第三级编码:理论性关联核心范畴理论性关联核心范畴编码旨在运用主范畴进行逻辑构建,围绕研究主题解读并确立核心范畴。本研究确立的核心范畴为“信息技术给辅导员带来工作负担增加的影响因素”,围绕该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逻辑关系来构建理论解释“故事线”。通过对10个主范畴的深度比较和逻辑关系分析,形成了由“形塑电子科层制度”“应用规划缺失”“时空渗透异化”构建的“信息技术多维度嵌入引致辅导员工作负担加
17、大”的“故事线”:信息技术应用嵌入高校治理体系形塑出“电子科层制”管理结构,反过来制约了高校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管理的改善效果,导致辅导员工作强度增加。信息技术的泛化使用增加了辅导员回复压力,使辅导员在信息化参与度、考核内卷化和工作重复性等方面工作压力加大。信息技术在任务处理中异化为辅导员工作压力传导载体,侵占了辅导员工作休闲时间和空间。(主范畴典型关系见表4)表4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典型关系结构制度形塑压力传导领域泛化数量增多能力挑战难度提高应用异化困扰增加涵盖主范畴A1:纵向工作流程任务量增加;A4:数字形式主义;A8:网络舆论影响复杂化A2:线上工作要求提高A3:信息处理工作量增加A7:信息
18、技术应用场景增多A10:应用能力要求提高A5:工作承压大与热情衰退;A6:突破工作与休息时空界隔A9:线下工作关系结构异化关系结构阐释信息技术重构并形塑高校基层治理结构为“电子科层制”,增加了辅导员工作压力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泛化使辅导员工作陷入多重任务泥淖,增加了辅导员工作量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要求带来能力挑战,增加了辅导员工作难度信息技术应用异化打破了辅导员工作休息时空界隔均衡与工作心理承压界限,给辅导员带来工作、生活困扰在“故事线”基础上,结合表4所阐释出的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出“信息技术给辅导员带来工作负担增加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图1所示),通过补充访谈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19、,未发现新范畴。40专题研究+E+C7N#图1信息技术增加辅导员工作负担影响机制模型三、研究发现根据国内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和工作实践调查,结合本研究获得的材料和扎根理论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如下情况:辅导员工作压力传导源自高校科层管理模式形塑了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制度”与“技术”错配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加。“制度”方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工作和职责界定的要求,是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制度基石。在“技术”方面,辅导员信息技术执行效率提升有目共睹。但“制度”惯性对“技术”的形塑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使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加主要来自线上线下任务叠加,导致高校科层治理模式为辅导员工作凭添了
20、“电子科层制”的管理压力,催生出工作留痕、电子打卡制度、线上信息回复等多类数字形式主义15的管理要求。工具多样性与工作内容多元化契合失衡的矛盾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加剧了辅导员工作负担。信息化时代,高校对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加,如评优评先、满意度考核等方面要求线上线下同步完成。线上工作完成度、网上活动频繁等信息载体泛化侵占了辅导员线下工作任务空间,辅导员线上任务无序和泛化现象突出。同时,面向市场的信息技术在功能设定上与辅导员工作契合度不高,辅导员陷入信息技术应用多样性与工作任务要求多元化的矛盾之中。技术工具应用场景多元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出挑战。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增多和运用技能要求高衍生
21、出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水平要求的提高。技术工具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工具应用市场的竞争和辅导员工作需求的分散化,如工作群多、APP应用多等应用场景复杂化局面。辅导员工作内容发布呈现的信息泛滥、时间随意、信息混杂等乱象,其原因在于高校基层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功能匹配度不高。在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克服技术工具使用便利性不足、工作效率不高或技术熟练度不足等困难,尽快掌握娴熟的工具运用能力。应用场景和技能要求给辅导员带来信息技术应用难度提高的挑战。信息技术应用的时空渗透异化,破坏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与休闲界隔,降低了辅导员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获得感。技术工具应用异化使高校辅导员在工作预期和实践体验之间
22、产生落差,带来诸多工作心理感受困扰,产生了工作时间延长和生活空间被侵占等时空界隔破坏效应,使辅导员的个人和家庭生活空间被挤占,需要承受较多工作压力,带来线下互动减少、工作交流减少等破坏师生关系的后果。41专题研究四、结论与讨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本研究通过对辅导员在信息技术使用中产生的工作负担问题的系统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消除信息壁垒,打破由于高校科层管理带给辅导员的信息屏障。信息技术的介入无法成为突破高校科层制度障碍的主动力量,要实现辅导员“去中心”“去中介”的“扁平化”管理目标,需要破除科层管理带来的信息屏
23、障与层层加码式任务传递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平台共享的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联合作业机制。第二,合理统筹安排,应提前规划和合理布局辅导员全年工作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平台上的优势,消除辅导员多头管理、任务泛化等弊端,创建“任务提交审核统筹规划落实”的辅导员任务发布新模式。第三,注重能力培训,提升辅导员信息化场景应用适应能力水平。在合理化统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应着手布局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一体化,同步开展辅导员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高校辅导员信息技术一体化工作平台开发应用,创建真正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工具应用场景。第四,减轻基层负担,合理平衡辅
24、导员工作与闲暇休息时间的安排。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工作“发展与培训”相关规定明确了辅导员享有工作、生活时空的权益保障,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灵活处理,使保障条款落到实处,为辅导员提供更为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工作制度环境,从“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角度出发,注重减少或避免信息技术在非工作时间影响辅导员生活,合理保障辅导员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权益。参考文献:1 陈向明,王富伟.高等学校辅导员双线晋升悖论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J.教育研究,2021(2).2 黄立清,林竹,黄春霞,等.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3 J
25、anowski T.Digital government evolution:Fromtransformation to contextualization 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5(3).4 Irani Z,Kamal M.Transforming Government:Peo-ple,Process and Policy EB/OL.https:/doi.org/10.1108/TG-03-2015-0014.5 刘宏达,许亨洪.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与工作创新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6 付丽,吴珩.网络
26、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7 那贵玲.“互联网+”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8 方芳.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9 陈晓东.云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思维范式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6).10 潘中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转型 J.高教探索,2019(2).11 吴铭,阮望舒.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时滞现象及策略基于移动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视角 J.当代青年研究,2018(2).12 张成岗.马克思技术问题观的文本学研究 J.清华大学学
27、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3Weerakkody V,Omar A,El-Haddadeh R,et al.Digitally-enabledservicetransformationinthe public sector:The lure of institutionalpressureandstrategicresponsetowardschange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6(4).14 钟伟军.技术增负:信息化工具为什么让基层干部压力重重?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J.电子政务,2021(10).15 陈新.注意力竞争与技
28、术执行:数字化形式主义的反思及其超越 J.社会科学战线,2021(8).(责任编辑:路丙辉)42The Increase in Workload of Advisors Due to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searchBased on Grounded TheoryLi Liguo1,3,Cai Wenbo2,Wang Hui1(1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2 Teachers College of Shihezi
29、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0;3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17)Abstract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ollege management work,but it also causescollege advisors to fac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overlap of on
30、line and offline workload and the en-croachment of leisure time.The phenomenon of electronic hierarchy caused by the shaping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 applications by the university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the lack of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leads to the repetition a
31、nd overlap of advisor work online and offline;the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ultiple scenarios brings challenges to college advisors work;thespace-time alie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ave destroyed the separationbetween advisor work and leisure time.T
32、hes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roblem.To optimize this situa-tion,it is necessary to dissolve information barriers in the work of college advisors,rationally plan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 work,scientifically carry out train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y advisors,and st
33、rengthen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for advisors work and rest rights.Key words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Advisor;Increased workload;Grounded theoryAn Ethical Review of Digital Technology-Enabl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ong Zhishao(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
34、1)AbstractAbstract:Digital technology paints a new pictur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promote its digital transformation.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iz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echnology evolves from proxy t
35、o replica to other,whichto a certain extent impacts established ethical rules.The ethical risks of digital technology-enabl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subject disqualification,relational disorder,and cognitiveimbalance.Technology exists with alien power while serving
36、 education and teaching.Based on an onto-logic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thical oughtness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ifying the return to humanism,the goodness of technology,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or-der in order to seek a mirror for their healthy
37、 integration and benign development.Key words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thics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Enduring Mechanism of Model Workers Entering CampusLi Hongwei(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Beijing 100048)AbstractAbstract:
38、From the emergency type in the early 1950s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the early 1990s,andthen to the systematization in the new century,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onstructing the enduringmechanism of model workers entering campuses,but it is still far from peoples expectations.Based onthe
39、needs of the school and the internal purpose of help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combination of external promotion and internal driving,with internal driving as the main factor,is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nstructing an enduring mechanism for model workers entering campus.Key wordsKey words:labor education;model workers entering campus;enduring mechanism高校辅导员学刊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