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导学案 徐素华
6、梦圆飞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深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揭题。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一遍,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并读两遍。
2.把生字词读给组内伙伴听一听。
3.展示质疑。
1.小组汇报质疑。
2.请每组六号同学朗读生词。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要多读几遍呀!
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分别用两字词语概括。
3.汇报展示,注意从朗读开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第一小组轮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2.思考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3.汇报分段情况,其他组相机补充。
(思考: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何处更合理?)
三、再读课文,制作卡片
1.再次朗读课文,你们对神舟五号一定有更深的了解,请大家读读活动三的要求。
活动三:三读课文,感知题意。
1.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题目意思,默读课文,找一找。
2.在组内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3.汇报。“梦圆飞天”的意思是:
2.请第三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相机补充。
【检测反馈】
1.听写5个生词。
2.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
中国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可以追溯到神话故事 。 (时间)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圆了 千年的飞天梦想。
1、 完成检测反馈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神舟飞船的有关资料,下一课继续学习。
6、梦圆飞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主学习活动一
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个梦(指板书)——飞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梦圆飞天。(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一:感受送行。
1.朗读课文1-5自然段,想想能体会到什么。
2.在组内朗读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
3.展示交流。
2、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齐读思考:“今朝”是指哪一天?(2003年10月15日)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二、感受 “发射”场面,聚焦飞天
活动二:聚焦飞天。
1.默读课文6-15自然段,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你的感受。
2.在组内朗读有关语句,交流感受。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是 ,
我感受到 。
3.展示交流。
1、过渡:“送行”的场面热烈而隆重,那“发射”的场面又是怎样的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呢?现在,让我们我们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 让我们聚焦飞天,开始活动二。
(1)指名读活动要求,说说如何开展活动。
(2)导:组内首先要讨论有那几个场面,再进行小组分工。重点是紧扣课文词句,读出感受。展示时要围绕这几个场面进行。
(3)发射即将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小组活动,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吧!
三、品读“问候” ,展示汇报。
活动三:品读问候。
1.朗读课文16-19自然段,画出杨利伟的话,练习读好。
2.在组内选择一处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感受。
3.展示交流。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当一回杨利伟叔叔,来读读他从太空中发来的问候。齐读活动三要求
2、小组研读时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展示。
四、总结全文,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1.读一读,回答问题。
烈焰升腾,大漠震撼。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内心感受到了 。
2.如果有可能,我想向杨利伟叔叔发送一条信息: 。
1、总结:神舟5号发射成功!从此,浩瀚的太空写下了——(引)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引)中国人的脚印。齐读——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2、拓宽:从这一天起,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继“神5”之后,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呢?
3、神5、神6飞天已成为了现实,那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将会怎样呢?请你来设想一下。
板书设计:
梦 圆 飞 天
2003年10月15日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教学反思: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已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有两个“孪生兄弟”。同学们知道“孪生兄弟”指什么人吗?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学家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交流火星与地球的资料。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一遍,画出生字词并读两遍。
2.把生字词读给组内伙伴听一听,说说生字音、形的注意点。
3.展示质疑。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汇报展示,扫清阅读障碍。
本课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较多,如:干涸、陨石、咆哮、孕育、裹挟、渺茫。 可以师生共同理解。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概括段意既要完整又要简洁哟!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 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第三段(第6-8自然段):
1. 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 交流: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三. 三读课文,感知大意。
活动三:三读课文,感知大意。
1. 默读课文,口头填一填:
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告诉我们火星和地球既 又有 。
2. 组内交流。
3. 全班汇报。
解决思考题:
(1)课文哪里为我们介绍了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用——划出来。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练习:用书上的四个“同样”和一个“甚至”来介绍一下“她们是孪生姐妹。
小结: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文章没有下一个结论,而是留给了我们以巨大的想象探索的空间。如果想知道这一切的话,还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也许,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检测反馈】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陨石(yǔn sǔn)裹挟(xié xiá) 峡谷(xié xiá) 钻孔(zuān zuàn)
2. 选词填空。
推测 推断
(1)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 )。
(2)科学家( ),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干涸、陨石、咆哮、孕育、裹挟、渺茫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把地球和火星称为 “孪生兄弟”的原因。
2. 培养自己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活动一:体会“孪生”的含义。
1. 为什么地球和火星是“孪生兄弟”呢?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2. 组内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3. 展示汇报。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了解两个星球的相似。
活动二:了解两个星球的相似。
1. 关于“兄弟俩”的水来源有哪两种猜测?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语句。
2. 在组内读读所画的句子。
兄弟俩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也许 ,可能 。这两种猜测都是有根据的,因为 。
3. 交流展示。
1、称地球和火星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两者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可边读边想象画面。
2、自读第2-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同样……同样……同样……甚至)
4、指导朗读,体会它们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像孪生兄弟。
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呢?它有几种来源?默读2——5自然段。
小组讨论,汇报。
第一种来源:
(1)抓住“不但……还……”“突如其来”“袭击”“彼此碰撞”“家常便饭”“最初的水”理解猜测的可能性。(解决课后第二题)
(2)指导朗读,想象天体中“撞击的画面”
第二种来源:
(1)课件演示火山喷发场面,书上是怎样写的?
(2)抓住“潜藏”“火山爆发”“分离”“释放”“飘散”“落下”反复朗读
(3)用上以上词,解说火星水的来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出的?
三.了解两个星球的差异。
活动三:了解两个星球的差异。
1. 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火星上的水原本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默读第三段(第6-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 组内口头填空:火星的致命缺陷是: 。火星气体是这样逃亡的: 。
3. 推选一位代表介绍一下吧。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默读第三段(第6-8自然段)
1、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读第七自然段)
2、哪些词重要?火星“大逃亡”,从哪逃到哪?用“因为……所以……”说说火星没能留住水的原因。(解决课后第二题)
四.总结课文,了解表达顺序、方法
1、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先提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推测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最后阐述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
2、同学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
3、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呢?
(举出实例,层层推论,承上启下,过度自然,设问、拟人的运用)
【检测反馈】
1. 本文是______题材的文章。全文围绕 这一中心安排材料。
2. 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 。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孪生 相似 相异
教学反思:
8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步了解课文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了解什么叫克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活动一。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一遍,读完画出生字词并读两遍。
2. 组内互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
写错的生字。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 展示质疑。
1.小组交流。
2.朗读词语,注意易错字词。
3、展示汇报
二、再读课文,研究分段。
1.组内交流活动,研究分段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 课文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组内讨论:
第一段(第 - 自然段):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第 - 自然段):许多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都可以克隆。
第三段(第 - 自然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3. 全班交流。
2.概括段意
3.全班交流。
三、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1.指名读活动三要求。
活动三:了解含义,体会“神奇”。
1. 什么叫克隆?默读课文,找出答案画下来。
2. 组内围绕对克隆的理解,讨论克隆的神奇之处。
3. 全班交流。
2.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3.拓展延伸,感受克隆的神奇。
1. 选字填空。
例 列 ( )举 ( )如 陈( ) 事( )
诱 透 引( ) ( )明 ( )惑 ( )导
署 薯 ( )名 ( )条 官( ) 番( )
2. 填空。
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繁殖后代,叫 ________;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叫____________,也称克隆。
四、检测反馈。
1. 组内讨论,研究答案。
2.组内互评。
8、 神奇的克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从小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植物是如何克隆的?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
活动一:了解发展,体会“神奇”。
1. 默读3-5自然段。口头填空:
植物的克隆方法主要有 、 、 、 等。一些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方法是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
2. 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组内研究填空。
3.全班交流。
二、研读课文,感受“神奇”
活动二:研读作用,感受“神奇”。
1. 自由读6-9自然段,思考:
①这部分内容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的?
②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边读边写下自己的看法。
2. 组内讨论。
3. 全班汇报。
1.指名读活动二要求。
2.自由读,思考课文结构和写作技巧。
3.组内研究展示内容。
4.展示汇报。
三、展望前景,想象“神奇”。
1.齐读活动三要求。
活动三:展望前景,想象“神奇”。
1. 关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你有哪些希望?联系资料或生活实际在组内介绍。
2. 全班交流。
2.畅谈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3组内明确汇报人选,提出建议。
4.展示交流
三、检测反馈
1. 从 世纪开始,科学家在动物的克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直到 年, 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2. 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它可以 ,可以 ,还可以 ,前景无限广阔。
1.组内研究检测答案。
2.交流。
3.完成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神奇的克隆
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
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教学反思: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表示“看”这一意思的多个词语辨析、运用,领悟推敲词语的重要性。
2.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活动一。
活动一:辨析积累。
1. 默读“语文与生活”第一部分, 要求:
①做做动作,并说说“紧盯”与“看”有什么不同。
②我还能举出跟“看”意思相近的词语,如:
2. 组内讨论。
3. 分工汇报。
2.说一说如何展开讨论。
二、组内自主学习。
1.小组交流。
2.朗读词语,体会不同含意。
三、展示汇报
四、学习运用,组间抽测。
1.组内交流活动,准备抽测材料
活动二:学习运用。
1. 默读“语文与生活”第三部分。
①读一读词语,弄清意思;仔细读每一句话后选词填空。
②读一读,检查是否恰当,并能说出为什么选用这个词。
2. 小组交流。
3. 代表汇报。
2.全班展示
3.组间抽测。
五、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如果拿不准,可以查查字典哟!
1.指名读活动三要求。
活动三:感受词汇的丰富。
1. 默读“语文与生活”第四部分。
①圈出表示“看”的字眼。
②想想圈出的字字形上有什么特征。
2. 小组交流。
3. 代表汇报。
2.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1. 找出句子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看看改成哪个词更合适。
老师环顾了一下全班,开始讲起课来。( )
我和爸爸一起收视有关成语的电视动画片。( )
2. 写出几个有关“看”的成语。
、 、
3.拓展延伸,感受汉语魅力。
五、检测反馈。
1. 组内讨论,研究答案。
2.组内互评。
练习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诵读积累,加深感悟,丰富词汇。
2. 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成语是文化的积淀,让我们来诵读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吧。
2.指名读活动一。
活动一:诵读成语。
1. 大声朗读成语。
①第一遍,读正确。②第二遍,读流利。
2. 组内互相听读,纠正读音。
3. 展示朗读。
也可说说由此想到的某个人。
二、小组交流学习
1.自由诵读,品味成语。
活动二:积累成语。
1. 讨论成语的大概意思。
2. 小组交流大概意思后自由背诵。
3. 代表汇报。
①大体理解了哪些成语?与大家分享。
②展示背诵。
2.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全班汇报
三、钢笔书写比赛
1.指名读活动三。
活动三:写好钢笔字。
1. 看清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然后描红。
2. 组内互相欣赏一下吧。评选出本组最佳作业。
2.小组交流书写诀窍。
3.各小组初赛
4.全班展示
四、检测反馈
1.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 )( )奕奕 ( )( )翩翩
( )( )大方 相貌( )( )
2. 用“——”画出恰当的词语。
①爷爷虽然年近古稀,但他依然(气宇轩昂 神采奕奕)。
②三国人物中,诸葛亮(温文尔雅 仪态万方),关羽(风度翩翩 威风凛凛),张飞(威风凛凛 温文尔雅)。
③地震发生时,王校长(处之泰然 习以为常),沉着地指挥师生撤离。
1.组内交流,研究答案。
2.组内互评,全班抽测。
练习二(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发挥大胆想象,畅想世界未来。
2. 有理、有序、声音洪亮的讲述世界未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让我们展开想象,畅想未来吧。
活动一:明确要求。
1. 默读要求
2. 推选代表读读、说说要求。
二、结合本单元课文,畅谈未来世界
小提示:联系看过的动画片、科幻片。
活动二:尽情畅谈。
1. 我是最具想象力的。在我的头脑中:
未来的世界是 。
未来的衣食住行 。
未来的我 。
……
2. 小组成员间各自汇报,相互给予
3. 组长组织大家汇报。比比哪个组想得奇妙,讲得精彩。
启发、补充,要比刚才说得具体点。
1再读课文,.组内交流。
2.组内汇报,准备展示。
3.全班展示
三、检测反馈
1. 小练笔《畅想未来》。(可以只选择一个方面或一个人。)
2. 可以给你写的内容配上插图。
1.组内梳理小练笔内容。
2.交流。
3.练笔。
教学反思: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