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74223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刘芳 2011-9-2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补充资料] 1.鲁迅简介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 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2)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 2.《山海经》简介 :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3.阿长简介: 阿长,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圃大门溇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他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知识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 一辈子老妈子,平常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因羊角风而死。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解词。 2. 谈谈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例如:对“阿长”这一人物的印象如何;也可提出你的疑问,大至整篇课文的内容、写法,小到一个具体词、句表达;可以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甚至也可以就这篇文章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向鲁迅先生质疑。) (二) 合作探究 1. 如何评价阿长的为人?(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2. 通观全文,找出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变化的语句。 3. 题目能否改为《我与阿长》,写阿长为什么要写《山海经》? (提示:可结合阿长为鲁迅买山海经处进行理解) 4.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申总结] 分析处事方式,探究他人态度 ——《阿长与〈山海经〉》助读 有的记叙文,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中,往往要写到有关人物的几件甚至多件事,这些或大或小、或详或略的事件,其作用都是为了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最终为全面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回答有关“人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之类的问题,都要考虑这种处事方式对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在这类记叙文中,作者还常常写到他人(包括“我”)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其目的也是从侧面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下面以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设题,训练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1.从首段“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的“憎恨”,到对她“喜欢切切察察”的“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以及想到阿长种种繁琐的“规矩”时的“非常麻烦”,再到后文发生“空前的敬意”,“发生新的敬意”,以至结尾的深情怀念、衷心祝福,可见“我”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感情变化的? 思路点拨:要从两个方面“理解”这种感情变化,一是“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否真如前文所述是“憎恨”、“讨厌”等,如果不是,又为什么要写它;二是从写法上分析,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对塑造阿长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第一段写道,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呼她为“长妈妈”,“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联系全文想想,这样的“客气”是出于尊重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这个问题要从“母亲和许多别的人”以及阿长双方考虑。从下文看,“长妈妈”并不是她自己的名字,她只是别人的替代品,这样的称呼似乎没什么尊重可言;但为什么这里又说是“客气”呢?恐怕得从“母亲”和“别的人”的身份思考了。 3.作者在写了有关阿长睡相不好的事之后,在第六段开头写道:“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继而转写阿长的种种“规矩”。“但是”是表示转折的,你觉得其间有着怎样的转折关系呢?“但是”前后的两件事,对塑造阿长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思路点拨:表示转折的“但是”说明前后两件事之间有一种互为矛盾的关系,而这种“矛盾”的根源,就是阿长的性格特征;所以,根据前后两件事分析出阿长的性格特征之后,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4.“元旦吃福橘”一事中,阿长为什么那么在乎“我”对她说“恭喜恭喜”?又为什么非“强迫”“我”吃那“所谓的福橘”呢? 思路点拨:可从阿长这么做的目的和阿长的身份出发,考虑这一情节对塑造阿长形象所起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