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以前在教学中,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即使有时也放手让学生自学,也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引导学生。但当听了凤台小学马丽娟老师的课后,又似乎有了新的理解。马老师讲的是水这一课,当她激情导入后,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顿时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声此起彼伏。到了学生展示的时候了,每组小组代表一边操纵多媒体
2、,一边说体会,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这时迸发,当学生说到关键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就这样,一组又一组,踊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堂课就在这种气氛中结束了。 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充分探究思考,积极活跃,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在心情轻松、愉悦的同时,把知识学到手,同时在口语表达方面、思维反应方面、想象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引路人,把学生学习的智慧还给了学生。语文学习本
3、身就带有个体的独到体验,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人地位,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把老师讲的当做至理名言,而没有自己的参与,也就没有自己的体悟,独到的领悟。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文学的东西,没有学生自己的领悟,哪有文学素养的提高?所以,语文课堂要把学习的智慧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这样学生才有个性化的解读,才能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提升感悟能力。马老师的这节课学生见仁见智,丰富文本,对文本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得到了充分体现。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参与自信度,课堂由此变得更加活跃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所以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