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的困扰青少年厌学 导读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厌学情绪的困扰有人说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上的断乳期,思想认识上的幻想期,日常行为上的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情感热烈,容易接受外界新事物。但往往心理脆弱,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起伏大,为人处事容易走极端,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及成长。而重点中
2、学的学生心理除了具备一般中学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骄傲自满、盲目自大等。这里对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厌学心理的类型作简单概括,并提出一些浅显的解决对策,以期引起同行共鸣,共同关注高一这一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顺利完成三年高中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常见厌学心理类型高一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因为他们都经过了中考的洗礼和选拔,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更是历经了残酷的中考选拔才走进了重点中学。所以刚刚抛却繁重的中考压力,而高考又暂时还很遥远,学习上一时处在了失重状态,这便给了许多影响因素以可乘之机,导致学生的心理波动,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部分
3、学生的成绩还有大幅度的后退,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具体表现如下:1.骄傲自满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从小学开始其成绩就一直非常优秀,中考更是以高分考进了重点中学,所以自认为在学习上无所不能,目空一切,再加上家长及老师的重视,更滋长了这种不良心理的膨胀。但是由于轻敌麻痹,对高中学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学习不踏实,态度不端正,太自以为是,好高骛远,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2.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型这类学生往往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来学习,还美其名曰知足常乐。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头脑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笨的,处在中间状态,向上看,只能追着别人跑,还有一大帮人跟着自己;努力是这样,不努力也
4、是这样,再加上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他们的确已经尽力了,成绩只能如此了,所以在学习上他们缺乏向上的动力,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日子过的坦然而踏实。3.自卑型这部分学生是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努力才踏进了重点高中的。他们的努力程度可能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当他们走进了新的班级后发现还有很多人的成绩比自己优秀,甚至优秀得多时,于是他们的心理有些不平衡了:自己是通过付出了十二份的努力才跨进重点中学校门的,本以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己的成绩无论如何还说的过去,但和好学生比起来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差距,看来是自己太笨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在做无用功。于是在心理上可能就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学习
5、上则开始放弃了。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入学后努力过一阵子,但自己的成绩并未有明显提高,与好学生的差距也未缩小,甚至还有拉大的趋势,于是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结果往往可能是放弃努力、自抛自弃了。4.兴趣型这类学生其实是指存在偏科倾向的学生。由于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部分学生偏文科,部分学生偏理科,甚或是单科成绩突出。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总体成绩不理想,但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在成绩上则有一定的优势,甚至是一支独秀。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他们的眼光也比较长远,即在分科时放弃自己不感兴趣的的弱势科目,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强势科目。这种心理的存在,使他们在高一时对待学习就非常实际,即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
6、高考科目上,忽视自己非高考科目的学习,甚至有些极端的学生是完全放弃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这就导致了学科发展不平衡,背离了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初衷。5.投机型之所以用投机这个词是因为的确存在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时总体而言学习并不认真,成绩也不理想,只是在中考前由于家长及老师的高压,自己进行了一番恶补,所以中考成绩还算理想,侥幸跨进了重点高中的校门,但入学后学习态度仍未转变,仍然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亮的心态,平时学习不踏实,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能混则混,能抄则抄,期望再在考前进行一下冲刺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其实这种投机的心态是源于对高中学习规律的不了解,忽视基础,忽视平时的积累,以为自己还算聪明,考前猜
7、题压题,希望凭借投机而取得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成绩。说到底,是拈轻怕重,不肯吃苦,懒惰的的表现而已。6.出人头地型出人头地这个词是引用了学生的原话。这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基础较差,他们是搭上重点中学分数线末班车而入学的,他们自感在学习上低人一等,无法和优秀学生在成绩上竞争,因而导致了厌学情绪,但他们的自尊心又比较强,不愿被人瞧不起,使别人忽视自己的存在;同时,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社会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由于社会上暴力文化泛滥,传媒片面宣扬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而这部分学生又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力,所以在行为表现上往往会通过暴力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别人不敢看轻自己。这样他们自
8、感在同学中间很有威信,很有面子,再也没人敢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看不起自己,达到了其所谓的出人头地的目的。当然,以上只是具有典型性的厌学心理的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实际中可能还会碰到更为复杂的情况,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面对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走出心理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二、走出厌学心理困境的方法和途径1.自我暗示法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如我能行、我一定会取得成功等,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防止无意之中把沮丧、失落、挫折感放大。同时,在学生沮丧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正视现实,正确评价自己,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度的期望值,因为往往
9、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一而再,再而三,学生往往会失去信心,所以建立适度的期望值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逐步提高。在通常情况下,切合实际的自我暗示能够驱散忧郁,克服怯弱,使学生能很快地恢复乐观与自信,进入健康的心理状态。2.沟通交流法俗话说,水可导而不可堵,心理亦然。当学生学习不专心,心有旁骛时,当学生心情郁闷、苦恼甚至失落悲伤时,通过与之平等交流,让其一吐为快,可以使之尽快走出心理困境。这种交流既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周记。这样既可以释放淤积情绪,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班主任在工作中,尝试引导学生写周记,鼓励他们说心理话,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面对学生的诉说,教
10、师一个简单的评语,一次倾心的交谈,学生常常激动不已。这无疑对净化学生的心灵,增进师生的信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内因转化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因此,通过努力,使学生依*自己的力量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对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从周文王到吕不韦,这些人物,无一不是困境中,在人格上备受屈辱、心理上备受煎熬的时候,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彪炳千秋,光耀古今。所以,学生处在心理困境的时候,班主任要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自
11、己及事物,特别是要正确地评价自己,要有一颗奋发向上的恒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满怀信心地面对现实,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挑战,走向未来。4.活动转移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如果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物体,其视野就会越来越窄。同样,在心理上总是纠缠于某一事物,其心胸就会越来越狭隘。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学习成绩不如意,往往会产生烦恼,进而焦虑,甚至无法自拔,于是有的同学就会通过其它途径来发泄自己,有时违反纪律也在所不惜。其后果是这些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问题产生后如果班主任不及时发现解决的话,他们会在问题上越陷越深,形
12、成成绩不如意-烦恼-违纪-批评(处分)-厌学-成绩继续下降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面对这些学生时,班主任可以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参加某些活动,如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等,甚至可以在父母或关系比较融洽的同学陪同下,利用课余或节假日进行郊游、登山等,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烦恼中转移开来,去体会生活的乐趣,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尽快走出心理困境,不至于通过其他途径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能够健康正确面对学习。可见,不少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情感和情绪变化不稳定而导致了成绩的下降。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和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正确地认识自己,尽快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