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武汉市小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常规管理自查评分表 学校(盖章):填表人:总分:97 2015 年 11 月 19 日 指 标 分 值 评 价 标 准 得 分 备注 1、教学工 作 计划 及 总结 10分 1、教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项目标明确;根据学校历史和现实特点,深入开展“高素质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 分)2、学校建立了高效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1 分)3、各级各类计划齐全,能符合上级行政部门要求,有月安排,语言简洁,措施具体,操作性强,有审批制度和点评记录,能保持整合一致;(2 分)4、反馈与调控及时,组织实施有效;(2 分)5、总结
2、能对应计划的完成情况,以专题形式体现,肯定成绩,找准差距,改进措施针对性强;(2 分)6、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每年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工作会,全员参与。(1 分)9.5 2、课程计 划 的执 行 与落实 10分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更改课程或增减课时;(2 分)2、执行课程计划有管理制度,有落实记载,有评价反馈;(2 分)3、“四表”安排符合要求,合理科学,总表与分表内容一致,严格落实,有课程执行记载,有教师调课代课管理记录,检查有反馈;(2 分)4、重视综合学科和兼任学科管理落实,课程落实有质量,加强地方课程管理,有执行记载,有研讨记录,执行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管理到
3、位;(2 分)5、领导课程意识强,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日”校本课程,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2 分)10 3、学生课 业 负担 的 调查 与 控制 10分 1、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有关规定,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作业量均符合国家教育部要求;(2 分)2、严格执行江岸区小学“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办法,严格资料管理,严禁向学生推销或组织学生集体购买教辅资料,严禁教师代学生购买资料;(2分)3、注重适应性作业设计,加强长时作业与体验式作业研究,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拓展假期实践活动,增强作业的实效性、适量性、适度性、层次性、趣味性、发展性、开放性,体
4、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家长反映好。(3 分)4、学校对学生课业负担有调查研究,有减负的措施并收到一定实效。(3 分)9.5 4、流程管 理 的质 量 要求 与 检查 15 1、学校行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要专题研究学校教学工作 2-3 次;(1 分)2、积极参与教育联盟片及校内的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联盟片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探究,尝试联盟片内教学活动联合策划,教学质量联合监测等活动,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小专题研究,有研讨过程记载,有研讨效果呈现;(1 分)3、学校领导要参加和检查集体备课,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参加集体备课一学期不得少于 8 次,指导正确,有记载;(1 分)4、学校有完善的听课制度,校领导
5、要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校长一学年听课次数不少于 30 节,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少于 45 节,其他领导不少于 20 节,教师听课节次不少于规定要求。听课记录规范、完整、全面,评价正确,反馈及时;(1 分)5、建立班级教导会制度,定期召开班级教导会;(1 分)6、课堂教学体现了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有效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常规课优良面达 80%以上,9.5 2 无差课。(1 分)7、教师工作手册、教学常规管理记载本使用规范,评价反馈有详尽记录;(2 分)8、学校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完善,教导处每学期不少于2次检查或抽查教师备课,对集体备课有明确的管理措施和指导要求,对教学各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6、有检查反馈,能跟踪落实;(2 分)9、重视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带倾向性问题,采取措施,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组织管理有序,教研活动记载完整,校本教研活动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1 分)10、作业的布臵做到精选、适量、适度,有层次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作业批改规范,坚持“全批全改”和“双轨”评价,教导处有检查反馈(2 分)11、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规范使用学生成长记录册;(1 分)12、建立过程管理项目资料目录信息库,实施过程目标管理。(1 分)5、学生学 习 过程 的 要求 与 检查 10分 1、注重对学生学习习
7、惯的培养,认真研究执行“江岸区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按年段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1 分)2、对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考试的要求符合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各科教师能认真贯彻和指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2 分)3、积极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日诵日写”亲近母语、“阅读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学生学习习惯有成效;(2 分)4、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与分析,帮助教师把握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要求,改进教育的方式和方法;(2 分)5、争取家长积极配合,注意总结推广先进的经验,为学生终身学
8、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习惯良好率一级指标达 80%;二级指标达 65%;三级指标达 50%。(3 分)9.5 6、培优补 困 工作 的 组织 与 实施 5 分 1、培优补困有计划,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能落实,有实效。(1 分)2、加强个别辅导,建立典型学困生个体档案,对其个性要有全面分析,有教育方案,有全过程记载,有实效。(2 分)3、不及格面控制在 2%以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2 分)9.5 7、学生质 量 的监 控 与分析 10分 1、学校有期末考试工作方案,实行等级评价,注重平时考核,注重单项考查和延缓评价,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评
9、价。(1 分)2、学校成立了期末考试领导小组,严格规范考试管理,认真组织期末语、数学科考试和其它学科的考核,命题符合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份量适当,难易适中。考风正,考纪严,考试成绩真实可靠。(1 分)3、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学习有方案,有过程;控制考试次数,能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把握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分)4、有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工作方案,有工作落实的过程资料。重视各年级质量把关,有年级责任领导,有衔接活动计划,有相关活动记载。(2 分)5、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制度,各学科成绩记载规范,数据统计正确;以三结
10、合三为主为原则,认真进行管理质量分析和学科质量分析,质量分析能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把握成绩和问题,有指导,有评价,有改进措施,各级质量分9.5 3 析有对应性和针对性。加强考核的信息反馈,认真进行教学管理的质量分析,调节和改进教学工作,有实效。(2 分)6、学生单科成绩一级指标:合格率达 100%,均分达 85 分,优秀率达 50%;二级指标:合格率达 99%,均分达80 分,优秀率达 40%;三级指标:合格率达 98%,均分达 75 分,优秀率达30%.(1 分)7、学校积极开展“两基”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多样性研究,重点在综合素质的测查内容、标准、方式上有所突破,将评价方式与方法向中年级
11、延伸,探索学生学业评价与习惯评价的有效方式,努力构建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 分)8、教师队 伍 的建 设 和管理 10 1、学校有三年师训规划,从师德、师能、师学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有校本培训方案,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案,建立了科学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教师制定了符合学校要求的三年个人学习计划。(3 分)2、深入推进“两个关注”行动,不断丰富“两个关注”内涵,大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合理的定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2 分)3、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增强师德修
12、养,落实师训规划和校本培训方案有方法,能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教师学习提供条件,为教师成功构建平台,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教育行为。(3 分)4、关注教师教学习惯,在教师中推行江岸区小学教师教学习惯评价标准的学习实践活动,做好教师良好教学习惯的调研,加强教师教学行为修养的培养。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构建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教师习惯良好率一级指标:达 90%;二级指标:达 85%;三级指标:达 70%。(2 分)10 9、教研活 动 的组 织 与实施 10 1、能用科学的现代课程理念指导学校课程改革,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有浓郁的教研氛围,有教研活动经验,能促进教
13、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分)2、深入推进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三化课堂”评价标准的学习,推进“三化”课堂学校个性化的实践探索,能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开展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讨活动,活动主体明确、有检查,有总结,有实效。(2 分)3、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做到有学习培训,有研讨过程,有研究成果;(2 分)4、能面向全体教师,定期开展专业基本功评比活动,积极参与教育联盟片及区级专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一定成绩。(2 分)5、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老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促进教法与学法的变革。(2 分)10 10、教学科 研 的计 划 与实施 10 1、能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组织管理科学严谨,学校有总课题,有专人负责,按学科或年段分解子课题,责任落实到人,有详实的研究过程;(3 分)2、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展开,有专题总结,教科研开展形式多样,活动记载规范。(3 分)3、以科研促进学校管理,以课改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有成果,有实效,成果能在校内(外)运用或推广。(4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