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体和正方体重难点突破 阜纺小学 刘彪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认识长、正方体特征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重点研究“棱”的特征。学生在第一学段已接触过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及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都能很快地概括出来,而对于“棱”及它的特征则是第一次接触,因
2、此,应将对“棱”的研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发现长方体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分为三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等,并由此引出长、宽、高概念。 (2)重视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正方体沿棱剪开、展开,在展开后的图形上标上“上”“下”“前”“后”“左”“右”,便于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每个面一一对应,这样把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与表面积的概念教学相结合,不仅加强几何直观,更利于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体积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
3、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含义。 (3)本单元体积、容积单位的认识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单位的含义,更要关注实际表象的建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棱长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也要让学生建立1 cm3、1 dm3、1 m3 、1 L、1 mL等单位的实际表象。同时,还要重视活动体验。如容积与容积单位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将一瓶矿泉水倒入纸杯,看看能倒满几杯,估计几杯水大约是1 L等活动,体验500 mL、200 mL、100 mL、1 L的液体大约有多少,建立起容积观念。 2以概念理解为支撑点,探究表面积、体积计算方
4、法,理解计算公式的意义。 表面积、体积的概念,是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如表面积计算方法,应着眼于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基于这样的理解,学生在自主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时,自然想到把6个面面积相加,也可以根据长方体特征,求出其中一组三个面的面积再乘2。有了上面的基础,学生就不难理解这一公式: ,不仅仅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而是图形特征的具体体现。 同样,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应着眼于体积概念的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1 cm3的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观察所摆
5、长方体体积与其长、宽、高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来解释体积计算公式的含义,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为什么用“长宽高”,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3结合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对所学概念、公式的理解,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练习资源,巩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如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设计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计算小卖部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等练习;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练习等等,在练习中学习不仅巩固、加深了对所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