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那一抹闪过的灵动榔坪中心学校 帅梅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 ,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的弹性预设的同时 ,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 ,才能达到学生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绽放和个性的张扬。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亮点,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挈机,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智慧的头脑,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 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变得
2、开放而有弹性,但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意外,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一次,我在上课时,突然有一只蜻蜓“闯”进了教室,而且一直是在教师所处的讲台周围盘旋飞翔,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刷”一下子全转移到了它的身上。我苦于无法将它驱逐出境,突然想到,学生之前学过的昆虫中没有蜻蜓这一单词,何不有效利用呢?于是,我把蜻蜓的单词dragonfly写在黑板上,然后问:有谁知道黑板上单词的意思?学生门马上把目光转移到了黑板上,但没有一个学生知道。这时我便提醒道:这是一种昆虫,现在正好在我们的教室里。立即就有学生回答:是蜻蜓。我立刻表扬道:you are rig
3、ht ,very good.然后我就教学生们读dragonfly这个单词。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一次不曾预料的“意外”就被化解为一次美丽的“生成”。 通过这一节课,我充分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具备有效调控课堂生成的能力。民主和谐的氛围,真诚耐心的倾听,必将换来学生的百花齐放,课堂因此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时刻在向教师的智慧挑战。教师要能察言观色,敏锐机智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节外生枝”既不能熟视无睹或简单否定,也不能毫无原则、随意生发,要善于根据实际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那些无法当堂解决的生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探究,不要无谓地浪费有限的课堂
4、时间;对那些在认识上有偏差、价值观上有问题的生发,教师要及时纠错,不能一味表扬“呵护”;只有那些有价值的生成,教师才应抓住不放,做足文章。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研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应“增删”。 在课堂中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需要教师“抓在出现时 ,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时 ,用在可用处。如何可以“临危而不乱”,如何可以“意外变精彩”这些都需要教师承认变化、发现变化、抓住变化在变化中找资源 ,在变化中找方法 ,在变化中求发展。当思维迥异、个性纷呈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情感碰撞、生命沟通时。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出现空前的、丰富多彩与复杂多变的生成。此时,作为教师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和“生成”,机智而巧妙地应对生成问题。唯有如此,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