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52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 用 格 式:F E NGT i n g,G EW e n,MAO H o n g y a n C o g n i t i v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 a n dP r e v e n t a t i v ea n dG o v e r n a n c eM e a s u r e s f o rA u t h o r i a lM i s c o n d u c t i nA c a d e m i cP u b l i s h i n gJ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2、i e n c e s,():冯婷,葛文,毛鸿艳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J甘肃科学学报,():d o i:/j c n k i i s s n 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冯婷,葛文,毛鸿艳,(甘肃省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兰州 ;甘肃科学学报 编辑部,甘肃 兰州 )摘要为调查作者及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以及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基于文献调研结果,从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责任者和审查者两个角度设计针对作者和编辑的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获得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作者和编辑对剽窃、伪造、篡改等

3、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有统一且正确的认知,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存在认知差异,且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学术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中,部分是学术不端行为,因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而被误判,体现出对相关规范制度了解不深刻;部分是学术不当行为,需要在出版中就学术规范性加强审核与引导.()造成学术不端行为最主要的个人因素是迫于科研成果产出、职称晋升、获取学位等的压力,最主要的制度因素是对学术不端、学术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界定不清晰,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学术研究中深受不良环境影响,功利主义、浮躁、夸大等现象普遍.最后基于调查结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提出建议,以期为防范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参考.关键词学术出

4、版;学术不端;学术不当;认知差异;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条件.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取得显著进步,学术论文的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中国成为了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但不可忽视的是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国际期刊对中国S C I论文的撤稿数量仍然很高,这不仅削弱了公众对学术和学界的信任,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学者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指出:“如果不加大力度解决学术不端,不仅会影响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科技创新事业

5、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求真务实、和谐有序的学术环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举措.出版作为学术研究的延伸,是对研究成果的记录保存、凝练升华,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传播交流和价值转换,科技期刊有责任守卫科研诚信和学术伦理的生命线,为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学术生态净化作出应有贡献.近年来,我国期刊界对出版诚信建设愈加重视,期刊编辑从宏观角度就学术不端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展开研究 ,并不断探索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出版作为科技成果发布的重要一环,其流程对于科学研究的全部环节和在学术界建立信任和诚信至关重要,但是从学术出版的主要环节就学术不端的具体表现开展的系统

6、研究较少,鉴第 卷第期 年月 甘 肃 科 学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i e n c e sV o l N o A u g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甘肃省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QN )作者简介:冯婷(),女,甘肃临洮人,编辑,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E m a i l:f e n g t i n g l i c c o m通信作者:葛文,E m a i l:g e w c o m于此,选取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责任者(作者)和审查者(编辑)作为调查对象,基于 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并结合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作者学术不规范

7、行为,围绕学术出版中的论文写作、投稿、发表、署名等学术不规范行为高发环节,通过文献调研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研究,以期寻找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分析造成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提出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措施.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作者作为学术出版的主体之一,是学术论文的创作者,肩负着主要的学术责任和学术道德义务.期刊编辑是学术出版的核心,是对论文进行学术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门槛,作为学术论文的“守门人”,重视出版伦理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选取学术出版中的两类相关主体 学术期刊的作者和编辑为调查对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研究.问卷设计目前国际上对学术不端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8、,虽然各种定义存在差别,但实质内容及基本要素大体相同,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的行为,主要指伪造(F a b r i c a t i o n)、篡改(F a l s i f i c a t i o n)、剽窃(P l a g i a r i s m)种典型行为,简称F F P.此次研究中涉及需要严格杜绝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及介于学术诚信与学术不端之间的、需要规范并引以为戒的学术不当行为.为使调查对象有统一认识,分别引用对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的定义,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学术不当行为是指“因缺乏

9、严谨治学的态度,或因研究水平和能力不足造成的错误和失误,违反一般学术规范,虽然不属于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在学术活动中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或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的行为”.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及评判中,作者及编辑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并不相同,此次调查分别设计面向作者和面向编辑的科技期刊作者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作者主要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参与调查,而编辑则是从审查的角度出发.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主要围绕调查人员基本信息、对学术环境的认知、对常见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认知、对论文写作及发表等环节中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的认知、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个方面展开.资料收集调查问卷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发放并进行回收.

10、通过在 甘肃科学学报 电子邮箱的自动回复中设置问卷链接,向 甘肃科学学报 作者发送邮件,在编辑工作群、培训群及期刊协会群发送问卷等方式邀请作答,并请两类目标人群转发身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或学术期刊编辑作答.问卷回收日期为 年月日月 日,面向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共回收 份,面向编辑的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问卷共回收 份.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从年龄、职称、从业年限、问卷作答时间、问卷答案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判断,删除不符合逻辑的调查问卷,最终获得针对作者的有效问卷 份,针对编辑的有效问卷 份.结果与分析基本情况对获得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作者的基本情况见表,编辑的基本情况见表.作者的人员构成中主要

11、以硕士研究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为主,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岁以下,学历以硕士研表作者基本信息汇总T a b l eS u mm a r yo fb a s i ca u t h o r s i n f o r m a t i o n调查内容选项人数/人比例/研究人员类别科研院所科研人员 高校教师 医疗机构研究人员 企业研发人员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其他 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岁 岁 岁 学历专科及以下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职称未取得 初级 中级 副高级 正高级 第 卷冯婷等: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表编辑基本信息汇总T a b l eS u

12、 mm a r yo fb a s i c e d i t o r s i n f o r m a t i o n调查内容选项人数/人比例/性别男 女 年龄 岁 岁 岁 岁 学历专科及以下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职称初级 中级 副高级 正高级 从事编辑出版年 工作的年限 年 年 所在期刊类型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其他 究生为主.参与调查的编辑人员中,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岁以下,学历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中级职称人员最多,其次为副高级和初级,调查对象中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编辑更多.对学术环境的认知问卷从对学术不端现状的认知、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对相关规范制度的了解情况、了解

13、科研诚信及学术规范的渠道以及认为国家、所在单位对学术行为的规范制度是否健全个方面对作者和编辑群体展开学术环境的认知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见表.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方面,多数作者认为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一般,占总人数的 ,认为严重和偶有发生的人数相近,分别为 和 ;编辑群体中认为严重和一般的人数基本相同,分别占 和 ,横向比较发现,编辑群体普遍比作者群体认为学术不端的现状更加严重.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作者和编辑均认为应该严厉打击.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范制度的了解程度方面,作者群体中了解和一般均占 左右,编辑群体中对制度了解的人数约占总人数一半,其次为非常了解,占

14、比为 ,显示被调查者中编辑群体比作者群体更加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范制度.在了解科研诚信及学术行为规范的途径方面,作者群体中占比最高的种途径分别为:网络、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宣传,单位(学校)开展的科研诚信教育培训,身边导师、同事、同学的言传身教;编辑群体中占比最高的种途径分别为:参加的学术会议、讲座,单位(学校)开展的科研诚信教育培训以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在我国对于学术行为的规范、制度是否健全方面,有 的作者认为有待加强,的作者认为健全;编辑群体中 的编辑认为有待加强,的编辑认为基本健全,的编辑认为健全;横向比较发现,编辑群体对我国学术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有更高的认可度.在所在单位(学校)对学

15、术行为的规范、制度是否健全方面,作者及编辑均普遍认为基本健全,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对常见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认知为更好地了解作者和编辑对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认知情况,汇总了 种常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在调查问卷中请调查对象以自己的认知对这些行为按严重程度打分,其中分为合理行为,分为学术不当,分为学术不端,分值越高表示性质越严重.作者及编辑对 种学术不规范行为打分的平均得分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趋势一致,说明作者及编辑对各种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认知大体相同,就平均得分来看,均认为这 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具体来看,对于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图片等,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侵占他

16、人学术成果,对外泄露应该保密的学术成果或事项这种学术不规范行为,作者及编辑赋分的平均值相近,说明在这些行为上作者和编辑有较为统一的认知,且分值较高,说明这些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已达成共识;对于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以及对论文中数据的正确性核实不足导致出现错误的种不规范行为,作者和编辑对其赋分的平均值存在较大差异,且作者赋分的平均值均低于编辑赋分的平均值,说明部分作者并未正确识别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对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的认知论文写作及刊发是学术出版中不规范行为的高发环节,在工作中发现部分行为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及对相关规范制度不够了解而在不经意间发生.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表作者和

17、编辑对学术环境的认知T a b l eC o g n i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调查内容选项作者人数/人比例/编辑人数/人比例/目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您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范制度是否了解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科研诚信以及学术行为规范您认为目前我国对于学 术 行 为 的 规范、制度是否健全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单位(学校)对于学术行为的规范、制度是否健全非常严重 严重 一般 偶有发生 不存在 严

18、厉打击 警示教育为主 依造成的影响区别对待 没有必要深究 非常了解 了解 一般 稍有了解 不了解 没有系统了解 自主学习 单位(学校)开展的科研诚信教育培训 参加的学术会议、讲座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网络、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宣传 身边导师、同事、同学的言传身教 其他 健全 基本健全 有待加强 缺少相关规范制度 健全 基本健全 有待加强 缺少相关规范制度 注:A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B伪造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图片等;C篡改他人研究成果;D侵占他人学术成果;E在自己的研究结果中,篡改原始数据、实验记录、调查结果等;F在自己的研究结果中,只选取对自己期望结论有利的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G买卖、馈赠论

19、文;H论文代写代投;I 虚构同行评审专家或者评审意见;J 不当署名;K一稿多投;L重复发表;M违背研究伦理;N团队成果未经成员同意擅自发表;O对外泄露应该保密的学术成果或事项;P对论文中数据的正确性核实不足,导致出现错误图作者及编辑对常见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赋分情况F i g A s s i g ng r a d e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 f o rc o mm o na c a d e m i c i r r e g u l a r i t i e s第 卷冯婷等: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因此,在参考文献 的基础

20、上,结合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在此部分就论文写作、发表等环节中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对作者及编辑展开调查,以期寻找认知差异,为有效治理学术出版的不端行为指明方向.()涉及论文写作的学术行为归纳整理出论文写作中种主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A摘抄他人的研究 成 果、数 据、图 片 等 并 未 指 明、引 用 或 致谢;B不改变其本意地概括、简化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却不加引注;C简单翻译他人的研 究成果、数 据、图片等以 不同语种发表;D大量引用本人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重合比超)且未注明.作

21、者及编辑对论文写作中相关学术行为的认知情况如图所示.图作者及编辑对论文写作中学术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b e h a v i o r 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 i np a p e rw r i t i n g分析图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学术行为A、C,两个群体的认知比较接近,均有更多被调查者认为其属于学术不端;对于学术行为B、D,更多被调查者认为其划分为学术不当较为合理.就学术行为B而言,虽然其进行了调整语序、改变表达方式的“再创作”,但其实质

22、仍然属于抄袭,业内通常称之为“洗稿”,且文献 中将其明确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就调查数据来看,很多作者和编辑并未认识到这是一种侵权的不端行为,不仅体现出部分调查者对文献 中罗列的细节并不十分了解,同时也体现出该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学术行为D,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一般来说,作者会将学位论文中某一核心内容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凝练,然后将相应成果向期刊投稿,但是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不应大量重合,在学位论文通过答辩之后再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应该将学位论文以参考文献形式标注,做到规范引用.()涉及投稿的学术行为归纳整理出投稿过程中种主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A将自己的会议论文未经修改或少量修改(修改内容不足

23、)后转投期刊;B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C在约定或法定回复期内,将论文再次投给其他期刊;D在未接到期刊确认撤稿的正式通知前,将稿件投给其他期刊;E将只有微小差别的多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期刊;F在收到首次投稿期刊回复之前或在约定或法定期内,将论文作稍微修改后,投给其他期刊;G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将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经发表的论文原封不动或做少量修改后再次投稿.作者及编辑对涉及论文投稿的学术行为的认知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更多的作者和编辑认为这种学术行为认定为学术不当更为合理,仅在学术行为G的认知上,更多编辑认为其属于学术不端;就两个群体对同种学术行为的认知而言,均是编辑认

24、定为学术不端的比例高于作者.这种学术不规范行为中,除学术行为A之外,其余均为文献 中指出的属于一稿多投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提到一稿多投,均有多数作者和编辑认为其属于学术不端,但是具体到一稿多投的表现上,很多作者和编辑就不能很好地甄别,说明作者和编辑均对一稿多投的具体表现形式缺乏认识,同时也说明这些行为较为常见,并未引起作者及编辑的重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对相关规范不够了解而在无意之中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图作者及编辑对论文投稿中学术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b e h a v i o r f r o ma

25、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 i np a p e r s u b m i s s i o n()涉及论文发表的学术行为归纳整理出论文发表过程中种主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A简单翻译后将自己的论文以另一文种直接投稿;B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摘取多篇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拼接成一篇新论文后再次发表;C不加引注或说明地在多篇论文中重复使用同一次调查或同一个实验的数据等;D将实质上基于同一实验或研究的论文,每次补充少量数据或资料后,多次发表方法、结论等相似或雷同的论文;E合作者就同一调查、实验、结果等,发表数据

26、、方法、结论等明显相似或雷同的论文.作者及编辑对有关论文发表的学术行为的认知情况如图所示.涉及论文发表的这种学术行为中,BE为文图作者及编辑对论文发表中学术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a c a d e m i cb e h a v i o r 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 i np a p e rp u b l i s h i n g献 中已确定的学术不端行为.由图可以看出,更多的作者和编辑认为这种行为属于学术不当.对于学术行为C和E,两个群体的认知基本相同;对于学术行为A,作者

27、认定为学术不端的比例高于编辑,分析原因可能是部分编辑考虑到了可被接受的二次发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举需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的期刊的同意;对于学术行为B和D,编辑认定为学术不端的比例高于作者.以上的学术不规范行为有可能涉及重复发表,在学术出版中应引起作者及编辑的重视.学术期刊是原创成果的发表平台,使用属于自己版权的成果且注明出处是合理规范行为,但将已发表成果作为新成果再次发表则属于不道德行为,不仅干扰以论文作为指标的人才评价和科研绩效的公平性,而且会造成科研经费和出版资源的浪费.()涉及署名的学术行为署名权是著作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术出版中应尊重原创人员的学术和劳动成果,按照对论文的实际贡献率进行署

28、名或作者排序,同时,也要认识到在论文上署名需要承担学术、道义和法律责任.但是受职称晋升、科研评价、奖项申报等利益诱导,署名中出现了很多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且发生率非常高,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员反映有同行在研究论文上不当署名.归纳整理出论文署名中种常见的学术不规范行为:A将对论文无实际贡献的人列为作者;B将对论文有实际贡献的人未列为作者;C作者署名顺序未按实际贡献排序;D录用后的稿件无正当理由调整作者署名顺序;E录用后的稿件无正第 卷冯婷等: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当理由更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F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署名;G将未对研究工作提

29、供支撑的单位(机构)列为作者单位.作者及编辑对有关论文署名的学术行为的认知情况如图所示.图作者及编辑对论文署名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p a p e ra t t r i b u t i o n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由图可以看出,作者和编辑认为涉及署名的这种行为属于学术不当的占比较高,显示出两个群体均对不当署名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当署名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常因不当署名比较常见,且往往被认为是小问题而不以为意,多数不当署名是作者著作权观念不强以及受利益诱惑

30、导致的,有些以自己的署名侵占他人成果的行为则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作者应加强著作权意识,编辑则需要加强署名方面的审核,不能因为对不当署名习以为常而放松警惕,忽视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涉及基金标引的学术行为自从 年中信所将基金论文比纳入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来,国内各大数据库也陆续使用该指标来衡量期刊的学术质量 ,这就使得基金论文大受欢迎,导致有些编辑部采取绿色通道、优先发表等措施吸引基金论文,而部分作者为了提高稿件的录用率、能够让论文快速发表而使用过期基金、无关基金,更有甚者伪造虚假基金,这就导致论文的基金标引中出现了违反学术准则和学术规范的行为.归纳整理出基金标引中种常见的学术行

31、为:A基金项目的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相关;B任何作者均不属于基金项目成员;C基金项目结题后年内进行标引;D基金项目结题超过年仍进行标引;E在论文录取之后增加新申请获批的基金项目;F伪造虚假基金.作者及编辑对有关基金标引的学术行为的认知情况如图所示.图作者及编辑对基金标引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 f u n d i n d e x i n g 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由图可以看出,除认为伪造虚假基金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占比较高外,其余行为均是认定为学术不当的占比最高;对于学术行为C

32、、D、E,认为其属于合理行为的占比超过了,说明不少作者和编辑认为只要基金项目真实且与论文内容有关即可,而对于项目与成果产出的时间关系考虑不足.由于研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且成果发表通常存在时滞现象,因此少数基金项目在结题后的短期内仍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在引用,对于这种情况需要从多角度具体判断,而对于项目结题超过年仍在引用的行为就需要加以规范引导,避免过期基金标注.从基金项目的流程来看,应该是先立项,后有成果产出,因此论文录取之后增加新申请获批的基金项目不符合正常的流程,此举可能是作者为新获批的基金项目增加成果产出而刻意为之,而有些编辑部为提高基金论文比也默许此种行为,但这导致学术成果重

33、复计算,违反了学术行为准则,扰乱了科研秩序.综上,为体现基金项目的价值,正确评估基金项目的投入产出,应避免基金标引中的不规范行为.()涉及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行为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同时也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尊重.但是,参考文献引用中通常出现一些不规范引用的行为,不引起重视将有可能被认定为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归纳整理出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中常见的种学术不规范行为:A引用他人的文字表述、数据、图片、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未列为参考文献;B将没有实际参考的文献列为参考文献;C将与论文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列为参考文献;D引用自己

34、已发表文献(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的文字表述、数据、图片、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未列为参考文献.作者及编辑对有关参考 文 献 引 用 的 学 术 行 为 的 认 知 情 况 如 图所示.图作者及编辑对参考文献引用行为的认知F i g C o g n i t i o no f r e f e r e n c eb e h a v i o r f r o ma s p e c t so fa u t h o r sa n de d i t o r s由图可以看出,这种行为均是认定为学术不当的占比最高.对于学术行为A,如果不加以纠正有可能被认定为抄袭,因此在引用他人的数据、图片、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时需要

35、以参考文献形式对其进行标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区分.学术行为B和C中,所引用文献并未对实际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撑,使得参考文献失去其本质的意义,这两种行为均为假引,应予以纠正.就学术行为D的描述来看,不少人认为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可非议,无需标明引用来源,但其实质却是自我抄袭,违反科研诚信,更有可能侵犯版权,应该在学术工作中避免,作者在引用自己的已发表成果时应指明出处,规范引用.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要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就需要深入剖析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从个人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个角度出发,就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面向作者和编

36、辑展开调查,结果见表.表造成学术不端行为原因的调查结果T a b l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r e s u l t s o f c a u s e s o f a c a d e m i cm i s c o n d u c t调查内容平均综合得分作者编辑个人因素迫于科研成果产出、职称晋升、获取学位等的压力 学术能力不足 缺乏自律 对相关规范制度不够了解 其他 制度因素相关规范中对学术不端、学术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界定不清晰 监管制度不完善 惩戒制度不完善 学术评价制度不完善 学术审查制度不完善 其他 环境因素学术研究中功利主义、浮躁、夸大等现象普遍,深受不良环境

37、影响 学术道德教育缺失 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随波逐流 其他 第 卷冯婷等:作者和编辑对学术出版中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差异及防治措施由表可以看出,作者和编辑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认知比较一致.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因素中,迫于科研成果产出、职称晋升、获取学位等的压力是主要原因,其次为学术能力不足及缺乏自律,最后是对相关规范制度不够了解;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因素中,平均综合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相关规范中对学术不端、学术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界定不清晰监管制度不完善惩戒制度不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不完善学术审查制度不完善;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环境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术研究中功利主义、浮躁、

38、夸大等现象普遍,深受不良环境影响,排在第二位的是学术道德教育缺失,最后为身边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随波逐流.结论选取学术不端的主要责任者和审查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学术环境、常见学术不规范行为、学术出版中论文写作、投稿、发表、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高发环节中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展开认知方面的调查,并通过文献调研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展开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对常见的 种作者学术不规范行为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作者和编辑对于剽窃、伪造、篡改、侵占学术成果等行为有统一且正确的认知,而对于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团队成果未经成员同意擅自发表等行为作者和编辑的

39、认知存在差异,显示出对相关规范制度的普及不足,科研诚信教育仍需加强.()对论文写作及刊发环节中学术不规范行为具体表现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作者和编辑均对部分学术不端行为缺乏判断.这些学术不规范行为中部分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因存在一定的隐蔽性而被误判,体现出对学术不端相关规范制度的普及推广不够,今后需要从细节着手加强普及规范,而另外一部分是学术不当行为,需要在学术出版中就规范性加强审核与引导,在论文刊发之前纠正不规范行为.()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发现个人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迫于科研成果产出、职称晋升、获取学位等的压力,制度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对学术不端、

40、学术不当行为的具体表现界定不清晰,环境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学术研究中功利主义、浮躁、夸大等现象普遍,深受不良环境影响.因此从这些方面出发提出治理措施将会对治理学术不端、改善学术环境起到积极且有效的促进作用.启示与建议学术不端的防范治理是一项要长期坚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出版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也需要学者的自我约束.在此,针对学术不端防治提出以下建议:()从主观故意和客观危害出发认定学术不端行为.在国外,被认定为学术不端会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影响,年N i e l sB i r b a u m e r由于研究数据不完整被认定为

41、学术不端,后因此失去工作和科研经费,但在 年月,其研究团队在N a t u r e子刊发表论文,证明了之前研究的正确性.在国内,虽然认定为学术不端导致辞职或失去工作并不常见,但是仍然会对当事人的学术声誉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需谨慎对待.建议从主观故意和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出发认定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具有普遍认知的剽窃、伪造、篡改、侵占学术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而对于一些因认知差异和能力局限造成的无意识的差错应该持宽容态度,以教育引导为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普及学术规范常识,增加学者的自律意识.作者和编辑在学术出版中的角色和分工不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和了

42、解程度也存在差异.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编辑群体中对学术规范制度非常了解的占 ,而作者群体中非常了解的仅占,作者群体中甚至存在不了解学术规范的人群,反映出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提到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这些行为,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其属于学术不端,但是具体到这些行为的表现上,就不能很好地辨别,说明部分作者和编辑对学术不端相关规范的内容了解不细致、认识不深刻,体现出对学术不端现有制度文件的普及推广不够,科研诚信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就现有制度而言,除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之外,对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学术不当行为进行界定并非易事,所以在学术不端的防治中还要将自律与他律兼顾,以预防为主,防治

43、结合.因此重视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教育,多渠道、多措施普及宣传学术规范,加强作者及编辑在学术出版中的规范意识,提升学者的学术素养,引导科研人员回归科研初心是科研诚甘 肃 科 学 学 报 年第期信建设的必要举措.()完善学术评价机制.调查数据显示,迫于科研成果产出、职称晋升、获取学位等的压力是造成学术不端的主要个人因素,不少调查对象指出学术不端的盛行与现行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以论文数量为指标的评价机制容易造成学术不端,扰乱学术环境.因此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形成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成果 评价体系 是提高 学 术 诚 信 的 重 要举措.()健全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的机制.首先,制定清晰的认定标准.复旦

44、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的学术不端之所以难以监管,定义模糊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此次调查结果亦显示,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对学术不端、学术不当行为的表现界定不清晰.目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多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相应的量化指标,并且对具有普遍认知的属于学术不端的抄袭、伪造、篡改、剽窃等行为如何界定缺乏细化的依据和标准,对作者和编辑而言均存在学术不端和合理使用的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促进学术界、出版界、相关管理部门等有关机构的探讨交流,在学术诚信守则上达成共识,并协调各方意见,制定与国际规范兼容的可行性规则,清晰学术不端及学术不当的内涵界定和认定标准,形成明确的制度保障.其次,

45、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目前我国没有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机构,一般是被侵权者向违规者的单位或上级部门举报,由于担心名誉受损或失去科研基金,部分单位通常不愿意调查被曝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相关部门与单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逃避、漠视、不作为成为了学术不端行为持续滋长、屡禁不止的温床,因此成立科学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既能保证审查客观公正,又能提供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受理渠道.最后,惩罚机制要切中要害,打击最恶劣的行径.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偏低,对已曝光学术不端者过于宽容、处罚过轻,导致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代价太小.因此建议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管理和审查力度,

46、制定明确且严厉的惩戒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形成全社会、全行业零容忍以及科研人员不愿有、不敢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环境与职场显规则.参考文献:肖玥,翁彦琴,王治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建设现状评估及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部:中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E B/O L()h t t p s:/w w ws o h u c o m/a/_ 科研圈上半年中国S C I论文撤稿 篇,位居全球第一E B/O L()h t t p s:/m p w e i x i n q q c o m/s/u t VWK Z j QO p V P w G P_O n T Q张英丽,戎华刚 年国内学术不

47、端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 学 术 不 端E B/O L()h t t p s:/n e w s s c i e n c e n e t c n/h t m l n e w s/s h t m朱邦芬中国科技期刊要守卫科研诚信和学术伦理的生命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期刊中常见学术不端现象分析与思考J编辑学报 ,():郑晓梅,张利田,王育花,等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及其边缘行为的界定、防范和处理认知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王育花,童成立科技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对学术不端的认知及其防

48、范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吴宁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剖析J科技传播 ,():,期 刊 编 辑 部 在 做 好 出 版 伦 理 防 控 中 的 责 任:L i g h t:S c i e n c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期 刊研究,():高霏,张光,徐佳亿,等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与伦理制度建设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 Y/T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A n g e l aC o c h r a n,K a r i n W u l f E d i t i n gi s

49、a tt h e H e a r to fS c h o l a r l yP u b l i s h i n gE B/O L()h t t p s:/s c h o l a r l y k i t c h e n s s p n e t o r g/e d i t i n g i s a t t h e h e a r t o f s c h o l a r l y p u b l i s h i n g/c o mm e n t 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E B/O L()h t t p:/w w w m o e g o v c n/s r c s i t

50、 e/A /s /m o e_ /t _ h t m l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复旦大学学术规范(试行)E B/O L()h t t p:/w w wa c a d f u d a ne d u c n/b/c a /p a g e h t m 钟建林学术论文洗稿的判定困境及治理体系J出版广角,():严燕,顾冠华“基金论文比”:一个欠科学的期刊评价指标J东南大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舒安琴,罗瑞,张耀元,等科技期刊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失范现象的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L iT a n g F i v e W a y sC h i n a M u s tC u l t i v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