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_李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22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_李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_李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_李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http:/2023年5月 第14卷 第9期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李靖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玉米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部分种植人员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差异,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技术经验,或沿用传统粗放型栽培管理模式,不但无法顺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目标,还容易出现减产情况。为稳步提升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科学播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

2、志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9-77-30引言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植区域十分广泛。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深入,逐渐减少了玉米栽培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技术人员应依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促使单位面积内玉米产量与品质得到提升。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农户应综合考虑地块条件与气候环境,科学开展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等工作。同时,农户应针对当地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依据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1玉米种植管理技术要点1.1品种选择现阶段,市场中出现了较多的玉米品种,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

3、特性与适应能力。因此,种植人员要将当地的种植制度、环境条件等纳入考虑范围,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保证所选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与高产稳产特性,且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符合当地栽培制度要求1。以四川省为例,当地适宜推广种植金玉666等玉米品种。1.2种子处理为保证种子的萌发率,种植人员应于播前7 d充分晾晒种子,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要避免在水泥地板上直接晒种,否则种子容易被灼伤。同时,要认真筛选种子,剔除坏种、杂物,严格控制种子的净度与纯度。若具备相应条件,种植人员可规范开展发芽率试验,对种子的发芽能力进行评测。1.3地块选择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为了提高玉米

4、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种植人员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科学选择种植地块。种植地块应具备深厚的土层、较高的地势、丰富的有机质量含量及良好的通风条件与排灌条件2。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易积水地块、土壤黏重地块种植玉米,以免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无法实现玉米稳产高产目标。1.4整地施肥科学选定种植地块后,种植人员应在播种前开展整地工作,为种子萌芽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现阶段,种植人员主要采用深耕机、深松机等机械翻耕土壤,控制翻耕深度在25 cm以上,有效打破犁底层。完成深耕作业后,精细耙地,清理石头等各种杂物,保证土壤处于细碎、上虚下实的状态。为满足玉米植株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种植人员应改善

5、土壤肥力条件,如可在整地过程中施肥,一般每 667 m2施用有机肥 1 0001 500 kg、磷酸钾复合肥3035 kg3。1.5科学播种在播种时间方面,种植人员应将当地种植制度、玉米品种特性等纳入考虑范围,科学确定玉米播种日期。四川省主要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播种作业。为作者简介:李靖(1977),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种植。77DOI:10.19345/ki.1674-7909.2023.09.017http:/2023年5月 第14卷 第9期提升播种效率,种植人员可利用精量播种机开展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工作。为保证播种质量,种植人员应提前调试机械设备

6、,保证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在播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合理控制行进速度,均匀播种,避免因漏播或重复播种而影响播种质量。种植人员应根据玉米品种与土地生产能力合理确定播种量,便于玉米后期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光、热等自然资源,保证玉米生长质量4。例如,针对早熟窄叶类品种,可依据每667 m2定植4 500株的标准控制播种量;针对晚熟宽叶类品种,可依据每 667 m2定植2 8003 000株的标准控制播种量。1.6间苗定苗播种7 d后,玉米会陆续出苗。种植人员应及时开展巡查工作,动态掌握玉米出苗情况。如果存在严重的缺苗问题,需要及时开展移栽作业,或补种经过催芽的种子,保证苗齐。一般在玉米34叶期开展间苗作

7、业,在56叶期进行定苗,依据“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原则进行间苗和定苗。1.7中耕除草通常情况下,种植人员需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开展两三次中耕除草作业。前两次主要采用浅中耕方式,避免伤及玉米根系。在中耕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其对玉米植株生长造成威胁。在第3次中耕作业过程中,要同步实施培土,为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若田间杂草生长较为旺盛,种植人员可采用化学防控技术。一般于玉米57叶期开展除草作业,可用50%硝 乙 莠去津悬乳剂250倍液等药剂,对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进行同步防治。1.8水肥管理在追肥管理方面,种植人员应结合土壤肥力、植株长势等情况,科学制订追肥方案。通常情况下

8、,在玉米拔节期,种植人员可每667 m2施用尿素1015 kg,为玉米植株生长供给充足养分;在玉米大喇叭期,可每667 m2追施尿素1625 kg,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玉米高产目标的实现;在玉米花粒期,可向玉米叶片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避免叶片出现早衰问题5。除玉米花粒期外,其他生长阶段一般采用开沟或穴施等方法开展追肥作业,尽量在雨前追施,以提升肥效。在灌溉管理方面,种植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地开展灌溉作业。其中,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玉米植株对水分需求较大,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则会对玉米抽穗、吐丝、受粉等产生不良影响,无法保证玉米产量。因此,

9、种植人员要将这些阶段作为灌溉的关键节点。此外,若雨水充沛,田间出现积水情况,种植人员应及时开展排水作业,避免因土壤湿度过大而影响玉米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2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2.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等,呈现自下而上的扩展态势。2.1.1病害特征。玉米大斑病一般先出现于下部叶片,逐步扩展到植株上部。玉米植株发生病害后,叶片出现灰褐色或黄褐色的长梭形病斑,相邻病斑逐渐相连。如果降雨天气较多,则会有灰黑色霉层出现在斑块上,导致植株叶片丧失光合作用功能,对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出现植株枯死情况,无法实现高产目标。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蔓延

10、受土壤肥力、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若地块肥力较差,则会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发育,降低玉米植株的抗病害能力;若玉米生长期内经常出现降雨天气,土壤湿度过大,则容易发生与传播该病害;部分种植人员在收获玉米时没有及时清理田间残茬、病叶,也容易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导致该病害发生。2.1.2防治方法。为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种植人员应综合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在农业防治方面,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轮换种植不同玉米品种。同时,要严格落实轮作倒茬制度,利用宽窄行种植取代以往的等行距播种模式,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条件。此外,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科学确定播种日期

11、,合理施用水肥,增强植株长势,降低玉米大斑病发生概率。在化学防治方面,种植人员要先摘除玉米植株基部黄叶、病叶等,减少病原菌,而后选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喷雾防治6。通常情况下,要连续喷施两三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可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2.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茎秆、苞叶等,易使玉米叶片出现干枯死亡等现象。2.2.1病害特征。玉米叶片遭到病原菌侵染后,叶片两面均会出现淡黄色小斑,之后转变为黄褐色、红褐色疱斑。进入病害后期,病斑附近会出现黑色疱斑。若田间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整张玉米叶片会布满锈褐色病斑,苞叶、果穗与雄穗也

12、会遭到侵染。玉米锈病多发于高温、多湿季节。此外,若地块排水不佳,加之种植人员未能合理控制植株密度,或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偏施氮肥,也易出现严重的玉米锈病。2.2.2防治方法。玉米种植要避免连作,否则会78http:/增加玉米锈病的发生概率。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严格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通风透光条件,进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此外,种植人员应提前疏通排水沟渠,保证能够及时排除积水。在收获环节,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且深翻土壤,减少土表越冬病菌。当田间出现病害后,要及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物喷施植株,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喷施次数。为保护田间生态环境,可将常规药剂

13、替换为 20%苯醚甲环唑微 乳 剂 1 500 倍 液、40%氟硅唑乳油 6 000 倍液等绿色药剂。2.3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穗病主要发生于玉米苗期,属于系统性病害。2.3.1病害特征。玉米黑穗病的典型症状一般在抽穗后显现,病株难以正常吐丝。与健康植株相比,病株十分矮小。种植地块土壤中病原菌残留数量、土壤温湿度等是影响该病害发生严重程度的直接因素。不同玉米品种对此病的抗性不同,若长期连作,则易严重发生病害。2.3.2防治方法。种植人员应种植抗病品种。播种前,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开展药剂拌种。同时,提前深翻土壤,将病残组织深埋土中。若施用粪肥,要保证其完全腐熟。做好间苗、定苗工作,及时剔除病

14、弱苗、畸形苗。待病株出穗后,需要及时割除病雄穗、病果穗,并及时带出田间,以达到遏制病害蔓延、减少受害田间病原菌数量的目的7。2.4玉米螟玉米螟在玉米田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会对玉米苗株生长及最终产量造成严重影响。2.4.1虫害特征。玉米螟主要在玉米心叶期出现,其成虫具有较强的飞翔能力与扩散能力。初孵幼虫主要取食玉米嫩叶的叶肉,大龄幼虫会啃食植株茎秆,导致植株的养分运输受到影响,无法保证最终产量。2.4.2防治方法。玉米出现虫害后,种植人员可在田间设置放蜂点,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抑制虫口基数。或在玉米植株心叶中撒施白僵菌拌炉渣颗粒,也可在玉米穗期用Bt乳剂200倍液对雌穗花丝进行

15、滴灌。玉米螟成虫趋光性较强,种植人员可根据害虫基数,在田间设置适当数量的黑光灯诱杀成虫。2.5玉米黏虫玉米黏虫是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害虫,具有极大的危害。2.5.1虫害特征。玉米黏虫取食量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开展防治工作,会显著降低玉米产量,甚至出现绝收情况。幼虫主要啃食玉米叶片;若害虫基数较大,则会吃光玉米叶片。成虫昼伏夜出特点明显,具有较强的飞翔力。当害虫吃光玉米叶片后,会向另一块田地迁移。2.5.2防治方法。黏虫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较为明显,种植人员可在田间设置杀虫灯、糖醋液或性诱捕器,降低成虫产卵量与田间虫口密度。若田间虫害较为严重,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20%灭幼

16、脲3号悬浮剂1 000倍液等药物喷雾防治。3结语玉米适应能力较强,栽培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若栽培管理不够科学,则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难以保证玉米植株生长质量,不利于实现玉米稳产增产目标。因此,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当地耕作制度与环境条件,科学制订玉米种植管理方案,准确把握各阶段的管理技术要点。同时,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地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参考文献:1 李萌,宋彦涛,宋建燕.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9):52-53.2 陈海燕,刘玉杰.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J.种子科技,2022(14):42-44.3 王建华.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3):32-34.4 李作国.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南方农业,2022(4):23-25.5 杨俊明.玉米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村科学实验,2022(7):46-48.6 王德民.青贮玉米的种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J.现代畜牧科技,2022(2):56-57.7 张治国.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21(6):48.李靖.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