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今年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各地经济稳步复苏,但在持续极端天气、用电紧张、局部疫情零星散发等多重因素干扰下,经济基本面依然承压,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表现带来负面扰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关键词】风险防控;资产质量;全面风险管理一、引言面对疫情不断反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逐渐复苏,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努力保持资产质量的总体平稳和较为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1.加强信用风险防控今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做好信用风险监测
2、,滚动开展隐性风险管理。严格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原则,切实做好贷款风险分类。完善底层信息数据维护治理和数字风控体系的搭建,强加数智赋能风险管控,推进风控工具数字化升级。统筹把握呆账核销和后续管理,提升已核销贷款清收处置水平,增强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不断夯实资产质量。进一步加强银法合作,有效提升处置效率。2.加强市场风险防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拓展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做好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提高宏观经济预判分析能力,优化资产定价方式,持续分析市场发行现状,加强市场优质资产的跟踪与挖掘,不断丰富资产储备,稳步提高资金营运效率,综合运用多种交易策略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各银行业金融
3、机构进一步加强头寸管控,减少汇率风险。同时,协调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的关联性,定期开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3.加强利率风险防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定价方法及系统,定期开展利率缺口分析,努力提高对利率风险的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能力,积极创建科学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产品及结构,大力发展财富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调整业务结构向轻资本型业务转变。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胡梦茜作者单位: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杭州管理部91 6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4.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监
4、测,定期做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对业务结构和风险情况进行透视和分析,加强流动性期限缺口监测分析,不断提升数据分析和业务模式精细化水平。以现金流前瞻分析机制为抓手,强化流动性预判和管理,提高结算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流动性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经营效益。严格执行大额资金预报制度,防止资金头寸不足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不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调整投融资业务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控制杠杆水平,保持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对称性,兼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5.加强操作风险防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强化制度防线,深化合规建设。加强员工行为管理,运用员工合规管理系统,实现员工行为动态网格化管理。开展
5、多维度、多形式、常态化的合规文化培训教育。将员工行为排查常态化,强化内部检查和审计监督,尤其是加强对信贷、运营等重点业务、岗位、人员等重要环节的动态排查,切实加强整改力度,严肃违规问责。抓好反洗钱管理,持续开展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等工作,积极开展账户排查、涉案账户排查,可疑交易排查。6.加强声誉风险防控河南村镇银行事件以及农商银行破产事件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潜在的声誉风险影响。今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声誉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投诉化解及溯源管理,提升重点领域日常督查和常态化公众宣教活动效能,强化声誉风险全流程管理。深化培训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有效提升员工合规
6、意识,严抓员工行为管理。加大声誉风险排查力度,针对重点岗位、业务环节上可能存在的声誉风险隐患进行排查,识别和筛选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三、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1.关注类贷款指标关注类贷款作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分水岭”,极易迁徙为不良贷款,基于关注类贷款的未来向下迁移性,关注类贷款指标已成为衡量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资产质量趋势的指标之一,成为防止不良贷款反弹的重要“闸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关注类贷款风险管理,强化关注类贷款的精细化管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日常监测和分析,提高风险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推进迁徙分析结果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2.对公和对私不良指
7、标对公信贷业务是银行发展的基石,是通过交叉营销实现零售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相比零售业务,对公业务专业度高、流程复杂,对安全性、合规性等要求相对较高,且科技公司尚未在对公业务领域实现抢滩登陆,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然而对公信贷风险一旦发生,涉及金额更大,造成的风险也更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对公信贷业务的发展,做好对公不良防控,优化风险识别工具,完善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3.房地产开发贷款指标目前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风险释放阶段,房地产政策正在逐步调整,维稳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房地产开发贷款始终面临较大的行业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房地产行业上
8、下游产业链公司众多,加上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推迟了风险暴露,未来房企及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对公贷款将持续承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市场和政策研究,提高信贷管理的前瞻性。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经营理念稳健、动作规范、储备项目区域分布合理的大型优质客户,审慎介入楼面地价大幅高于周边可比在售项目或二手房价的高成本项目,从严把控商业用房开发贷款。要加强集团客户甄别,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定是否纳入房地产集团客户管理,严控内部关联企业之间保证担保,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同时,也要认真开展风险排查,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4.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标在新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国家在
9、房地产领域提出“去库存、去杠杆”的发展理念,尤其是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致使很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大幅下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须对其潜在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并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带来的风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政策、严格审核首付款资金来源和偿债能力。严格把控新按揭楼盘和二手房中介的准入,对开发商的资质和实力进行调查评估,对有问题的开发商和中介机构不予准入。5.延期还款指标92Financial金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多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出台各类应急响应政策,落实应延尽延、应续尽续、应贷尽贷。根据监管要求,实施延期的贷款
10、在延期过程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此类贷款仍归为正常或关注类贷款,且未纳入隐性不良。若这部分贷款延期后出现无法正常还款的情况,尤其是延期企业出险,对各行风险防控会有较大影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延期还款贷款要做好跟踪,及时识别潜在风险。6.资金市场业务指标地缘冲突、疫情反复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仍将持续影响,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自营和理财投资业务时,对风险要保持前瞻性的清醒认识,要审慎防范市场风险,及时关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在运用杠杆策略和久期策略增厚资金业务收益时,合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警惕宽松趋势下的流动性阶段性收紧与利率走势反转。要审
11、慎防范信用风险,实时跟踪标的舆情信息和财务风险,警惕利率下行趋势中,信用下沉所带来的发行主体违约风险以及投资区域过度集中风险。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分析和行业甄别,严格把控好资金的具体投向。要审慎防范流动性风险,持续监测资本结构,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合理配置流动性储备,加强期限错配管理。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兼顾流动性,避免投资资产无法及时处置的困境。要审慎防范声誉风险。四、下一步工作举措1.推动全面风险管理纵深化精细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始终保持道路自信和战略定力,走好稳健发展道路,坚决防止内部经营方向偏离和道德风险。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避免存量业务“暴雷”,防止增量业务“踩雷”;紧扣形势
12、加强研判,及时防范化解可预见风险,要高度关注外部的经济周期和金融环境风险,深化落实高风险领域的重点监测,提升自查排查和风险识别预判能力;提高数智赋能管控水平,要加快风险管理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深化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优化和完善风险模型,完善偏好限额指标检查体系,探索多部门间的业务风险关联性,加强多数据引用,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提升风险治理能力为核心,加强智能风险管理等系统模块融合应用,丰富风险判断维度,提升风险识别分析能力,增强风险管理的统筹性和有效性。2.推动依法合规经营常态化长效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紧盯业务风险背后“人”的问题,保持高压态势不动摇,坚持合规案件“零容忍”
13、,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和问责办法。常态化、全覆盖开展依法合规教育,实现案例警示教育常态化、合规微课体系化、合规测试多元化,提升员工廉洁风险案防意识,构筑“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长效机制。以夯实合规经营基础和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为工作目标,加强不良贷款处置中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要事项的监督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领域廉洁合规风险,推动业务合规健康发展;创新消保教育形式,铺设全方位宣传教育网络和投诉处理渠道,建立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调解队伍建设,提升纠纷化解能力,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3.加强不良资产流程管理针对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反弹压力较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加
14、强不良资产流程管理,规范不良资产处置行为,促进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避免不良贷款化解过程中风险扩大、错失时机等问题,建立健全不良资产尽职调查、价值评估、制定处置预案等全流程管理;加大不良贷款和已核销贷款的清收力度,提升贷后管理质量。建立不良贷款催收管理系统,对于不良贷款产生到收回进行全流程管控;积极与法院对接,推动电子督促程序落地,进一步扩宽诉讼途径。做好与相关公司的合作,与法院对接批量申请电子支付令业务,实现批量生成电子支付令,提升诉讼效率,弥补互联网法院在案件受理效率上的不足。参考文献1 陈玺.长安银行 S 支行对公贷款全流程风险管理研究 D.西北大学,2020.2 米映静.新冠肺炎疫情下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研究 D.山东财经大学,2022.3 陈励滨.苏州银行 DHL 支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 D.吉林大学,2022.4 曲经国.LS 银行对公信贷业务数字化战略优化研究 D.山东财经大学,2022.5 潘琦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策略 J.现代金融,2018(8).6 汤雁.关注类贷款亟待“关注”J.银行监管研究,2022(8).7 杜王坤.商业银行该如何管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 J.中国外贸,2021(12).93 6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