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_刘丽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82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_刘丽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_刘丽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_刘丽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 ():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刘丽菲(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摘 要: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所蕴含的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沂蒙题材电影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大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向:一是从民族历史的视角,去展示沂蒙革命基因的红色中国形象;二是表现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乡村变革的改革中国形象;三是从家庭的角度出发,以家喻国、由微观至宏观地去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形象。在表述策略上,沂蒙题材电影通过真实故事改编的内容取材以及地域风貌、方

2、言运用等语言形式的艺术处理,建构起了传统与现代交织融合、刚柔并济的国家形象。关键词:新世纪;沂蒙题材电影;国家形象;表述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中国社会呈现出了独特又多样的文化图景。年 月 日,美国新闻周刊的专题是“中国世纪”,它提出,汽车、企业、电影和教育是四个作为中国世纪象征的事物,并认为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力代表并说明了中国的文化力量。国内外观众通过观看电影会形成对一国国家、国民、文化整体的有关社会状况、精神风貌、审美理想等的主观印象和总体评价。()沂蒙精神是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一种革命文

3、化形态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题材电影是以沂蒙地区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精神风貌等为表现对象,着力呈现有沂蒙特色、饱含沂蒙精神内容的影片。早在 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讲述沂蒙故事的经典电影红日(),之后相继出现了沂蒙山人()、红嫂()等影片。进入新世纪以后,沂蒙题材的影片更是不断涌现,如电影沂蒙小调()、

4、新沂蒙颂()、斗牛()、沂蒙六姐妹()、沂蒙人()、心碑()、铁血飞虎()、梦想沂蒙()、毛驴上树()、毛驴上树:倔驴搬家()、沂蒙之恋()、沂蒙红嫂祖秀莲()等。这些影片或向历史深处取材呈现革命故事,或向当代乡村基层取材,或是以家庭为中心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而在塑造国家形象时大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面向:一是表现 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奋起抗战的英勇斗争,勾勒出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丽菲,女,博士,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项目来源: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沂蒙精神研究专项项目“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齐鲁艺苑山东艺术

5、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国家存亡之际人们勇于抗争、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刻画出革命历史进程中的红色中国形象;二是表现新世纪以来在现代化转型中沂蒙山区摆脱贫困、基层干部鞠躬尽瘁推进乡村建设的故事,塑造了社会转型中的改革中国形象;三是将创作目光投向温情的家庭,从人的情感出发,在家庭关系中延伸出沂蒙山区特有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性格,在“家国同构”的模式中将传统文化传承开去,呈现出一个倡导家庭精神与人性之美的传承中国形象。这一方面说明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呈现出的国家形象在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凝聚力以及增强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沂蒙题材电影所体

6、现出的民族精神、对文化历史的尊重、对时代发展的探索创新,正让我们看到中国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一、红色中国:历史叙事与草根型革命精神沂蒙精神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始终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精神结晶。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扛起火线桥、多万群众拥军支前等事迹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车轮中。沂蒙人民不怕牺牲、不畏强敌的钢铁意志,藐视困难、艰苦奋斗、忠于党忠于祖国的革命情怀,“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大无畏精神,已成为沂蒙红色文化中最鲜明也最本质的要素。新世纪以来,以斗牛沂蒙六姐妹铁血飞虎沂蒙红嫂祖秀莲等为代表的

7、沂蒙题材电影通过讲述战争年代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将鲜明的平民立场与浓重的历史叙事相结合,以饱含深情而又平淡的笔触完成了对沂蒙革命文化的微描。影片重点开掘的一些个体记忆如平凡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厚重历史的集体记忆相结合,有力地建构起了红色中国的伟大形象。影片斗牛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沂蒙山区的农民牛二为守护八路军留下的一头奶牛,而与日军、难民、土匪、国民党军队等多重势力抗争的故事。影片并未使用大段的笔墨,展现日军进村残害村民的画面,而是通过牛二这一小人物的眼睛,带领观众进入这段历史。影片开头,牛二站在破旧萧条的村庄寻找同村村民,随即看到了已被日军屠杀的村民尸体堆满了山沟。破败的村庄与遍地的尸体

8、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筑出大时代下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话语表述体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影片将牛二这一小人物的情感际遇放在首位,关注个体的生存困境和人生信念,用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大时代的变迁,完成了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这一时期形成的沂蒙红色文化的描绘。如果说牛二意外承担保护奶牛的任务是机缘巧合,那么他接受这个任务的内在动因,却是老祖爷答应在他完成任务之后把九儿嫁给他,他还时常把八路军留给奶牛的精粮喂给自己的小黄牛。牛二在几次与日军、土匪的战斗中都想丢下奶牛逃走,却又在看到八路军的保证书之后回去继续战斗。影片最后,牛二与奶牛共同在山上生活了七八年,在看到解放军时仍执拗地要把奶牛还回去。牛二这一

9、形象是真实可信的,他胆小却重诺、平凡又伟大,他的命运与时代的动荡息息相关,他是大时代中平凡无名的个体,是战争时期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牛二“斗牛”也指向战争年代的“大历史”与悲壮“小人物”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嫁接。影片站在个体生命的立场来看待这段历史,将普通人的人生经历与历史的革命进程交织在一起,通过人物命运的抗争折射出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样貌。电影沂蒙六姐妹将焦点对准了沂蒙山区的六位平凡女性,跳脱出了有关战争、历史的宏大叙事,以其鲜明的民间气息和平民立场,展现了“红嫂”群像。现实生活中的“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地区涌现出的女性英雄群体,指的是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张玉梅、伊廷珍、杨桂

10、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六位女性支前模范。“红嫂”也成为了最广为人知的沂蒙精神元素,在时代的发展中承载着更为厚重的含义。多年以来“红嫂”的故事被长久传唱并不断被重新讲述:世纪 年代的现代京剧红嫂;年代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红嫂;进入新世纪后,山东影视集团拍摄了电视剧沂蒙;各个地方戏剧如沪剧、豫剧也在推出红嫂剧目。“红嫂”作为一个艺术符号,指涉的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 刘丽菲是沂蒙女性坚强勇敢的优秀品格以及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电影沂蒙六姐妹以月芬与公鸡拜堂为开端,大片夺目的红色奠定了影片的革命基调。但影片却将焦点对准了人的情感世界,将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置于后景,讲述沂蒙山人民

11、、沂蒙女性勇敢支前的故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是平凡却鲜活的,美丽坚强的月芬在成亲的第二天就和婆婆、大嫂一起为前线部队摊煎饼,天真勇敢的秀儿和小鹤连夜搓麻绳搓红了腿,倔强善良的黑燕为多做几双军鞋挨婆婆的打,勤劳隐忍的春英把丈夫的阵亡通知书偷偷藏起来,坚强泼辣的兰花为宣传支前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影片着力展现这些支前的琐事,但表达的却是无边的大爱,片中的女性们不仅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亲人参军杀敌,也会在战事需要时义无反顾地参加担架队,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柔弱的肩膀架起火线桥。在后方医院急需输血时,她们也勇敢地站出来准备献血,而当医生要求男同志献血时,月芬一句“俺们沂蒙山的男人都

12、在前线呢”响彻大地,从侧面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沂蒙人民的无私与伟大。沂蒙红嫂祖秀莲也将“红嫂”的故事搬上银幕,通过细节描写聚焦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祖秀莲冒着生命危险救活了深受重伤的八路军侦查参谋郭伍士,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其买药、熬鸡汤,而郭伍士复员后也找到救命恩人祖秀莲,认其为母,为她养老送终。在铁血飞虎中,大飞、虎子和英子本是沂南县的平民百姓,大飞血气方刚还经常与同村村民打架斗狠,但在遇到八路军同志被日本兵伏击受伤后,他毅然决然地将其救回村子里。日本兵扫荡村庄寻找八路军的时候,全村人机智应对,合力剿灭了日本兵,大飞和英子最终也加入了八路军。可以看到,这些电影着力表现的是大历史背景下的小

13、人物,无论是牛二、沂蒙六姐妹、还是大飞、祖秀莲等,他们都是生活在沂蒙山区贫困村庄的普通百姓,但在战争来临时,他们选择了勇敢斗争、保家卫国,从某种意义上看,她们是“战士化了的群众”,呈现出的是一种“人民型”“草根型”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凝练而成的,与这些精神相比,只有沂蒙精神的承载主体侧重于人民群众,是沂蒙山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自觉自发的表现。()沂蒙山人不畏艰难、勇于战斗的价值取向和革命精神传达出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意味、充满责任与担当的红色中国形象,因而影片中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草根型的革命精神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审美价值。二、改革中国:基层经验与

14、变动的乡村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有关扶贫工作的沂蒙题材电影层出不穷,展现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基层经验,有力地呈现了当下乡村变动的真实图景,传达出乡村振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新的时代呼吁新的国家形象,以心碑梦想沂蒙毛驴上树毛驴上树:倔驴搬家为代表的影片,从讲述乡村生活的变革出发,以严肃的艺术探索精神和牢牢把握现实的努力,完成了对沂蒙山区乡村社会、基层变迁的微描,呈现出了一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现代化改革中国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被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考察中,就十八洞村的脱贫工作,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 字方针。也正是在这一年,讲述“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电影心碑上映。这部影片是根据临沂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选派到费县粱邱镇下河村任职“第一书记”的王贤圣同志的真实事迹改编。影片讲述了王书记与肖书记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深入群众、不畏艰辛帮助库河村老百姓解决吃水问题、道路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故事。史昂导演的影片毛驴上树同样改编自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的真实事迹。第一书记林大为刚到云蒙崮上任就经历了一系列波折,特别是遇上了从城市创业失败归来又游手好闲的毛二贵后,这个人称“微笑书记”的“第一书记”与外

16、号“毛驴”的人见人躲的二流子毛二贵在“斗法”过程中“大显神通”,最后,林大为不仅帮助二贵找到工作,还用真诚和智慧打动了云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崮村的村民,帮助贫瘠的山村走向了致富的发展道路。影片以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充分挖掘喜剧因素,以鸡毛蒜皮的乡村小事逗笑观众,又用真切的笔触呈现了沂蒙农村的巨大变化。电影毛驴上树:倔驴搬家在延续第一书记的视角呈现脱贫攻坚故事的基础上,聚焦“扶贫搬迁”主题,充分把握住了乡村振兴工作中村民的思想改造这一落脚点,以搬家故事的“小切口”,反映了基层干部的“大担当”、乡村改革的“大变化”。第一书记于丹阳在神仙村开展扶贫工作期间,与不愿搬家的“老

17、倔驴”“大肥驴”“小野驴”斗智斗勇、频出奇招,最终用真情和智慧帮助他们顺利搬家,也从思想上彻底扭转了他们不思变革的“倔驴”劲头,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脱贫”。电影呈现了神仙村山上的破旧老村与“神仙新村”这一新农村社区的对比,“神仙新村”整洁宽敞的道路、窗明几净的房间,让观众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影片还加入了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年轻人创业问题、女性情感问题等贴近生活的故事元素,充分挖掘了时代主题,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当下平凡人物的时代责任与文化精神。高一功导演的影片梦想沂蒙更是假借云蒙崮、沂河湾为主要地理空间,通过粱嘉喜冲破各种阻碍在沂河湾村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躬身带领家乡人民发家致

18、富的事迹,以一个普通村庄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为缩影,回溯了改革开放 多年来沂蒙乡村社会的变迁。影片借助梁嘉喜之口意味深长地讲出了乡村基层建设的困境:“各方面都搞上去了,但是党员凑不齐,年轻人去城里打工,人心散了村里没有了年轻人、没有了人心,未来是非常可怕的。”粱嘉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多年来为村里捐钱捐物,以“人不能忘本”的初心坚守,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生活条件,践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影片还运用回忆式影像,回溯了梁嘉喜祖父那代人为建设家乡而进行的一针一线的捐助,也再现了梁家喜父亲为给村里集体搬迁艰难修路却生病去世的事迹,巧妙地将个体理想与社会责任,乡土情怀与政治使命缝合在了一起。不同于以往电影中反

19、映社会巨大变化时的“大人物、大事件、史诗范儿”的宏观视角,这些影片从小处入手,从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一个个朴素感人的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折射出时代的转变与改革风貌。难得的是,在这些影片中,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第一书记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寡情少欲的扁平理念的化身,而是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生命追求的鲜活个体。心碑中的王书记肩负组织的重托,但在工作开展中却屡屡碰壁,不仅受到村支书、村民的重重刁难,也背负着无法在病重的父亲床前尽孝的痛苦,他也曾暗自对着沂蒙的高山绿水苦叹:“这山,这水,这绵绵秋雨,你听到我在对你说话吗我是第一书记,坚持、坚持、再坚持。”毛驴上树同样真实地表现了林大为从茫然

20、、不适应到融入驻村、走进村民的心路历程。毛驴上树:倔驴搬家则从女性情感的视角讲述了余丹阳作为一名母亲,在离开城市来驻村时面临的家庭与工作之间的艰难平衡。梦想沂蒙里的梁嘉喜更是面临着资金短缺、亲情、婚姻等种种问题,但他们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帮助乡村脱贫致富。国家意志的代言人与鲜活的社会个体的双重叠合,使得这些形象立体可感,具有非常高的可信性。同样,作为主体人物的普通群众,也不是被公式化、简单化地呈现的。心碑中的老羊倌尽管贫穷困苦,但朴实自强 “老汉我有手有脚,不是咱的咱不要。”毛驴上树在表现村民质朴热诚的同时,也不回避他们身上迷信、爱贪小便宜、缺少契约精神等局限性,如村民把二虎患了尿毒症的原

21、因,归结为修路触犯了鬼神,不顾林书记集体出售葡萄的协议而私自进行买卖等。梦想沂蒙里,春丽忍受不了经济与精神的压力想要离开云蒙崮,经过梁嘉喜的再三挽留,才决定继续留村工作。正是因为这些群众形象的多样性、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使得影片在反映基层改革的推进与乡村艰难变动的现实情况时,显得尤为饱满与真切。而反思这些村民身上“小毛病”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年来沂蒙山区农村的落后与封闭。而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民间文化也愈发生机勃勃,沂蒙题材影片对这一主题的观照,展现出了一个积极奋进的改革中国形象。正如毛驴上树中,林大为在面对省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

22、及其表述策略 刘丽菲城的白总将村民斥责为“刁民”时,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当下沂蒙山村的变化:“我希望您有空真的能到我们村子里去看一看,看看我们村子里到底是像您说的那样穷山恶水,还是真正的青山绿水,看看我们村子里的那些人,到底是您说的那些泼妇刁民,还是最朴实的老百姓。”相较于表现战争故事的沂蒙红色叙事,这些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乡村变化的影片紧扣时代脉搏,勇于反映并回答时代课题,是新的历史使命下沂蒙精神的现实书写。这些影片借助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主人公,助力乡村振兴,将沂蒙地区曾经破败不堪的石头堆砌成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将崎岖不平的山路,改造成了平坦的康庄大道,将无人问津的穷山沟

23、,改造成了游客源源不断的特色旅游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封闭落后的个体小农意识,向先进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转变,沂蒙人民的居住空间与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改观。影片中第一书记们对于乡村改革的介入“不仅代表着物质层面上的变革的到来,还象征着现代思想观念与党和国家思想精神的降临与烛照”()。正如心碑中老羊倌在送别王书记时唱的山歌 “党和人民心连心”。这些新时代扶贫壮举与表现乡村变动的影像书写,呈现的是一个奋进的改革中国形象,它顺应了时代潮流,既是国家实力的自述,也丰富了当下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这些影片已然契合了当代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观,巧妙地实现着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价值转换。三、传承

24、中国:家庭叙事与人性之美历史地看,从中国电影诞生之日起,家庭就是非常重要的叙事空间,家国一体、以家喻国是中国电影典型的文化特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电影在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家庭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莱考夫曾从人类共同的经验解释家国关系:“我们用家庭的理想型()来建构政治信念并非偶然,我们最早关于被治()的体验是在家中获得的。这影响了我们日后 看 待 社 会 的 思 维 模 式 的 深 层 框 架()。因此,在政治领域,我们会把家的结构投射到国,而把国视为家。”()沂蒙地区作为儒家文化生产的重要地理空间,其文化特质更是受到了家国同构观念的影

25、响。电影沂蒙小调沂蒙之恋就是从家庭的角度出发,通过家庭的情感变迁与历史波折来涵纳整个社会的风云变幻,并从中体现出了沂蒙精神的历史与文化传承。电影沂蒙小调讲述了归国华侨到沂蒙山区寻亲的故事,以祖孙三代在沂蒙山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时代潮流下沂蒙山的优美风情画。影片塑造了多样的人物形象,如有着拳拳报国之心的华侨陈子建、美丽热诚的山村姑娘红叶、醇厚朴实的农民刘大山、善良温婉的母亲王玉兰、回乡奉献教书育人的女大学生秋云等,在他们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与山清水秀的山区环境中,吟唱出了一曲讴歌人间真情的当代“沂蒙小调”。陈子建在沂蒙山结识了温婉的王玉兰大娘一家,感受到了沂蒙山人的无私与大爱:玉兰大娘收养了红

26、叶并视其为亲生女儿,大山不遗余力地保护未婚先孕的红叶、不图回报地养育着红叶的女儿。对王玉兰与大山来说,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他们的文化血液里抱持的是传统的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对秋云来说,她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回乡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她代表的是对沂蒙山人质朴无华的善与爱的传承。从电影文化传播的角度讲,陈子建这一人物具有身份的复杂性与意指的含混性。陈子建作为受到沂蒙山人热忱善良的性格影响的子辈,在美国收养了中国孤儿安妮,守护的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精神,而作为一个成功的归国华侨,他又有着一双代表着西方视野的眼睛,他看到的是由个人至国家、由微观至宏观的发展中的中国在全球视野中的位置。影片正是透过

27、他的这双具有中国之根的“西方之眼”,讲述了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在陈子建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沂蒙山人的不图回报之精神,使得现代中国变成了具有全球和人类视野的主体,这种人性之美随着时代一起脉动,具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他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家乡在变,山区的经济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有一点始终没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有变,那就是沂蒙山人的心没变,沂蒙山人的情没变,他们还是那么淳朴,那么善良。”而秋云在面临选择自己的华侨生父与农民养父时,斩钉截铁的态度,更进一步展现了当下中国的文化自信:“俺要的就是沂蒙山这个穷爹!”电影沂蒙之恋以一个大

28、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回顾历史、呈现当下,并选用新旧两个时代、两个家庭三代人的记忆,拼接完成了对沂蒙山区亲情、爱情的呈现。在以家喻国的叙事模式中,家庭的离散与国家的动乱,家庭的重组与国家的安定,是互相隐喻不可分割的叙事手段。影片讲述了军官易南和大学生娟子两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人利用假期来到临沂寻找父母救命恩人的故事,他们看到了临沂革命老区进入新时代之后的新气象、新面貌、新作为,也在回忆过去父母的故事时,回望了革命战争年代“舍命崖”的历史,二人最终不但找到了父母的救命恩人 太奶奶,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太奶奶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既是战争年代的亲历者,直面了战争的残酷与家庭的离散,也是和平年代伟大的沂蒙精

29、神的体现者,她默默捐助了二十几个孩子读大学,以无私奉献的大爱,造就了一个个开拓奋进的青年。影片结尾,太奶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院子里种菜、吃饭、唱歌,家庭的团圆与和谐隐喻的正是国家的和平与安定。片中临沂号军舰落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奶奶的书蒙山沂水为什么这样红的出版、娟子的歌曲再唱沂蒙家乡美的传唱,更体现出了至诚至坚的沂蒙乡情。中国沂蒙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就是它与民族、与国家、与人民命运的休戚相关,展现人性之美的沂蒙精神,正是老一代传递给青年一代的精神火把,也是一个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影片将家庭伦理叙事与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进行巧妙的嫁接与融合,汇聚为深刻、感人的人间大爱,更为顺畅地呈现出

30、丰富的、有内涵的父慈子孝、代代相传的炽热情怀。事实上,除了在沂蒙之恋沂蒙小调等侧重从家庭伦理角度取材的影片里得到了鲜明而有力的传承之外,在斗牛沂蒙六姐妹等取材历史及梦想沂蒙心碑等体现基层改革的影片中,沂蒙精神也是代代相传的。斗牛中的老祖爷是马牧池村的精神领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身上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性(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克夫灾星、人神共愤”等话语驯化村民),但他始终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 知恩图报、重诺守信。在领养奶牛时,他教导村民“按了手印,就是借了脑袋借头为盟,绝不反悔”。马牧池的村民也信守诺言,把奶牛藏得非常隐蔽,甚至全村村民都被杀害,而奶牛却仍安全活着。可以看到,这种重诺守信的

31、精神,早已深深根植在沂蒙山人的心中。在沂蒙六姐妹中,月芬的丈夫、大哥、公公都在战争中牺牲,月芬也用脆弱的肩膀勇敢支前,坚强地扛起了火线桥。影片结尾处,当月芬和嫂子春英支前回到家后,却看到家中支起灵堂 “满门忠烈,浩气长存”,悲壮的沂蒙山小调响起,支前归来的村民们,纷纷跪倒在了门前。在表现新时期建设的梦想沂蒙中,父亲为给村里修路而倒下,梁嘉喜为了给村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而努力奔波。心碑中的王书记,因父亲住院无力分身,而想要放弃做第一书记时被父亲严厉训斥。可以看到,影片中所呈现的沂蒙精神,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代人的血液里。无论是向历史深处取材,还是呈现现代化建设的当代景观,影片所重点开掘的厚重历史

32、、基层改革、家庭故事及沂蒙文化精神,其实背后皆蕴含家国一体、代代相传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以影像的形式,有力地建构出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正面形象。四、从内容到形式:沂蒙题材电影如何建构国家形象无论是反映历史,还是聚焦当下,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都不是一个虚无而宏大的存在,也并未停留在没有说服力的空洞口号中,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特色的故事,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国家的意志。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地域性,还具有世界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注重文化输出,它们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就是讲故事。沂蒙文化具有极强的叙事化,在这片沂蒙大地上发生过很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故事,为沂蒙精神叙事化传播打下了创作基础。”()关注红色历

33、史叙事的影片将革命战争新世纪以来沂蒙题材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 刘丽菲时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镌刻在人民的心中,关注当下人民生活变化的影片,巧妙地完成了沂蒙精神的当代诠释。使影片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更具说服力的是,上述诸多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并非毫无依据的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真实事件改编的基础上。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来源于沂蒙老区真实涌现的英雄事迹;斗牛的拍摄,缘起于山东农村一个口传心授的故事;毛驴上树是以众多第一书记的真实案例为原型数易其稿打磨完成的;心碑更是根据“第一书记”王贤圣的真实事迹改编。这些故事原型的存在,让沂蒙精神的体现更加立体可感、具有说服力,也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从散落的历史深

34、处浮出了社会现实的水面。除故事层面外,沂蒙题材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其特有的视觉影像形式。电影影像是与地域景观共生的,同时也受到地缘关系的限制,也就是说,电影讲述故事所存在的空间环境是影片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用以承载所要叙述事件或故事的活动场所。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地理风貌,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它们作为电影艺术的土壤,也和电影艺术互相反映,呈现出地缘文化的多样性。()对沂蒙题材电影来说,沂蒙山区特有的地域风貌是其作品产生、发展的根基所在。斗牛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祖秀莲铁血飞虎等影片,在呈现战争状况时,将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聚焦在山区崎岖不平的道路、低洼的山沟、耸立的高山之上。一方面,这既是

35、 世纪三四十年代故事发生时沂蒙山区人民真实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得创作者充分利用山区地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情感。如在斗牛中,牛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日军的围困中逃脱,却在大山中听到了被捕的奶牛声嘶力竭的呐喊,回声响彻天地,牛二于是返回村里解救奶牛。沂蒙山的山区地貌,在片中成为兵家必争的有利地形,同时也解释着牛二的行为动机。沂蒙地区特有的“崮”这种罕见的地貌类型,使得影片更具地缘特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环境设定在孟良崮地区,一方面,这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另一方面,“崮”所具有的荒凉之美,丘陵、山头尖角、落叶斜阳所带给人的自然之美,养育了沂蒙人民的性情,一身红衣的月芬在美丽的沂蒙

36、“崮”群中等待丈夫归来的身影,更成为了观众心中一抹难忘的“革命之红”“战争之红”“人性之红”。而在梦想沂蒙毛驴上树等影片中,改革开放前被称作“挂满勋章的乞丐”的沂蒙山区,早已旧貌换了新颜。片中的沂蒙山区从破旧、萧条的村庄,变成了青春焕发、神采飞扬的田园综合体,沂蒙烈士、红嫂的住地原址得到了合理的改造,这些场景空间的变化暗含的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基层农村的变化,为塑造改革中国的形象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些影片还多次展现沂蒙地区特有的民俗,如煎饼卷大葱、纳鞋垫、做军鞋、推碾转磨等,这些物质性的元素和符号,不仅是沂蒙山区人民朴素生活方式的体现,也象征着其美好的性情、淳朴的民风,构筑起了沂蒙山区

37、人民吃苦耐劳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观众在感知电影叙事时,除了依靠其呈现在画面上的形象,也依赖于影片独特的声音运用,两者的结合才能够使得观众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沂蒙题材电影中,方言与音乐的巧妙运用与影像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得直观呈现的影像,获得了一种内在的情感性。作为历史积累、文化底蕴的方言是地缘文化的载体,承托着强烈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价值。()斗牛中牛二的山东方言,象征着他土生土长的沂蒙人身份;九儿一口陕北风味的方言,代表的正是她的“外姓人”身份。这为九儿被杀后牛二将奶牛称之为“九儿”提供了身份的合理性,因为这头来自荷兰的奶牛也是“外来户”。沂蒙小调里,秋云的山东方言与他的华侨生父陈子建的普

38、通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涉的是乡村与城市的不同,也暗含着全球化视野下沂蒙山人民的美好品性。几部电影中音乐的巧妙运用,同样建构了影片独具特色的叙事空间,使之具有更加厚重的内涵和巨大的张力。沂蒙六姐妹中的送郎参军歌里,唱着“哥哥你参军去前方,我在后方生产忙”,表现的是战争中女性的强大力量;心碑里老羊倌唱的共产党好共产党亲里的“党和人民心连心”,表达的是对国家对党的感谢,同时也是对乡村改革的认同;沂蒙小调里的红叶和秋云反复吟唱的沂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蒙山小调,体现的是恬静清幽的沂蒙山水养育出的美好人性;沂蒙之恋里娟子创作的歌曲再唱沂蒙家乡美,唱出的是沂蒙山的巨大变化。在这些

39、音乐中,观众听出了影片中所彰显的厚重沉稳、与时俱进的沂蒙精神,也赋予了中国形象以柔性的情感力量和价值关怀。电影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并不是一个社会政治概念直接演绎的视觉变体,也不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里国家概念的翻版,而是指通过电影的叙事逻辑建构的具有国家意义的影像本文”()。可以看到,沂蒙题材电影通过对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的艺术处理,在不同的故事取材中,建构起了一个传统与现代逐渐交织融合、刚柔并济的中国形象。根植于沂蒙山区这片红色的沃土之上,沂蒙题材电影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与独特的地域特色恰当地将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两个空间融合了起来,并在全球化的视野中逐渐获得了观众的历史认同和国家认同。结语电影作

40、为文化产品,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建构国家形象、把握国民心态的文化职能,沂蒙地区丰厚的文化资源,给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激发了他们的艺术灵感。在新世纪以来的沂蒙题材电影中,既存在着从民族历史的视角,去展示沂蒙革命基因的红色中国形象,也存在着展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农村变革的改革中国形象,还有从家庭的角度出发,以家喻国、由微观至宏观地去展现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沂蒙题材影片中的家国情怀,在战争书写中表现的是不畏艰辛、共御外敌、保家卫国,在和平时期演变为回乡奉献、建设家园的责任与担当,这种充沛的中华文化认同

41、感,让创作者看到了它的价值,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特别是在全球化视野下,电影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国际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价值关怀和家国情怀的现实主义电影更加受到青睐。因此,中国电影需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尤其是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理想价值与体系。文艺是时代的反应,也是时代的号角,应该“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弘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复杂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境遇,需要我们对沂蒙故事推陈出新,将更多的沂蒙人民、沂蒙山水的故事讲

42、给观众,用沂蒙精神去丰富电影创作的内涵,去传达既有厚重历史,又正在变革崛起的鲜活中国形象。参考文献:新华网美新闻周刊描绘的“中国世纪”():范志忠,熊颖俐,徐辉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与传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陈永莲,孙海英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比较临沂大学学报,()李百晓空间逻辑与文化使命 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创作研究电影艺术,()徐翔重审儒家的“家国”观 从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说起开放时代,()叶霞沂蒙精神在齐鲁文化“走出去”中的对外传播研究出版广角,()钟惦棐钟惦棐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石航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下沂蒙题材影视剧的美学特征电影文学,()贾磊磊中国主流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及其表述策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电影艺术,()(责任编辑:叶 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