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汪家塬:红色老堡寨教育“第一村”_辛怡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95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家塬:红色老堡寨教育“第一村”_辛怡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汪家塬:红色老堡寨教育“第一村”_辛怡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土6968汪家塬:红色老堡寨,教育“第一村”撰文、摄影/辛怡丽汪家塬,吴忠市同心县张家塬乡的一个小村,位于大山高处的塬上。虽然身处偏远之地,却声名远播。它是一个拥有深厚红色底蕴的地方,西征红军曾经从这里进入宁夏。它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走出宁夏第二位中科院院士。1936 年 6 月,西征红军就来到这里;同年 11 月,彭德怀把司令部设在汪家堡寨的上下院里。当年红军还在墩儿梁插上进入宁夏的第一面红旗。这段红色历史,被塑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塑,摆在村史馆供人瞻仰。户籍人口近 2000 人的汪家塬村同时建有自己的村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汪家塬村尚存古堡十多座。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 6 座,

2、仍有住户居住,其中油坊塘 3 座、汪家塬 3 座。汪家塬村曾汇聚过 9 省 36 县人,艰难岁月中,大伙儿守望相助,抱团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打开了闭塞山村的“眼界”,让这里孕育出浓厚的耕读文化。改革开放后,汪家塬村走出 1 名院士、17 名博士、28名硕士、1000 名大学生。有着“文化教育第一村”的美誉。7 名年均 73 岁的汪家塬村老人编纂、村民集体参与出版了汪家塬村志,这本集萃了民国至今百余年乡风传统的村志,被村里的长辈们当成“传家宝”,送给在外打拼的孩子,叮嘱他们要以先贤为榜样,勤俭苦读传家,孝亲敦厚做人。2015年,汪家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多年来,汪家塬村成为人们口口相

3、传的一个“传奇”,却又因为山高路远很难为外人所知,这里闪烁着太多的“朦胧美”。2021 年 6 月,张家塬乡提出“偏远也是生产力”,要充分做好“远文化”,并推出“旱塬秘境”主题乡村旅游。历史留存的文脉让汪家塬村政善村新、民康物阜,这里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长久地浸润着后来人。(部分图片由同心县委宣传部提供)青龙山方神庙墩儿梁汪家塬村村史馆及其陈列远眺吴忠市同心县汪家塬村本土6968汪家塬:红色老堡寨,教育“第一村”撰文、摄影/辛怡丽汪家塬,吴忠市同心县张家塬乡的一个小村,位于大山高处的塬上。虽然身处偏远之地,却声名远播。它是一个拥有深厚红色底蕴的地方,西征红军曾经从这里进入宁夏。它是

4、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走出宁夏第二位中科院院士。1936 年 6 月,西征红军就来到这里;同年 11 月,彭德怀把司令部设在汪家堡寨的上下院里。当年红军还在墩儿梁插上进入宁夏的第一面红旗。这段红色历史,被塑造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塑,摆在村史馆供人瞻仰。户籍人口近 2000 人的汪家塬村同时建有自己的村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汪家塬村尚存古堡十多座。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 6 座,仍有住户居住,其中油坊塘 3 座、汪家塬 3 座。汪家塬村曾汇聚过 9 省 36 县人,艰难岁月中,大伙儿守望相助,抱团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打开了闭塞山村的“眼界”,让这里孕育出浓厚的耕读文化。改革开放后,汪家塬

5、村走出 1 名院士、17 名博士、28名硕士、1000 名大学生。有着“文化教育第一村”的美誉。7 名年均 73 岁的汪家塬村老人编纂、村民集体参与出版了汪家塬村志,这本集萃了民国至今百余年乡风传统的村志,被村里的长辈们当成“传家宝”,送给在外打拼的孩子,叮嘱他们要以先贤为榜样,勤俭苦读传家,孝亲敦厚做人。2015年,汪家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多年来,汪家塬村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传奇”,却又因为山高路远很难为外人所知,这里闪烁着太多的“朦胧美”。2021 年 6 月,张家塬乡提出“偏远也是生产力”,要充分做好“远文化”,并推出“旱塬秘境”主题乡村旅游。历史留存的文脉让汪家塬村政善村新、民康物阜,这里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长久地浸润着后来人。(部分图片由同心县委宣传部提供)青龙山方神庙墩儿梁汪家塬村村史馆及其陈列远眺吴忠市同心县汪家塬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