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赤壁赋》:适意无异逍遥游.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56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适意无异逍遥游.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赤壁赋》:适意无异逍遥游.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赤壁赋》:适意无异逍遥游.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材研讨2023/08赤壁赋:适意无异逍遥游O山东/范开迎摘要: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赤壁赋一文中有“三个”苏轼游于赤壁,即“本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超我”的苏轼。“本我”的苏与自然山水交融沉醉,“自我”的苏轼忧思萦绕,“超我”的苏轼以佛家和道家智慧劝慰“自我”的苏轼。从“自我”的忧思缠绕到“超我”的乐观旷达,苏虽“不言其中有至乐”,但“适意无异逍遥游”。关键词:逍遥;本我;自我;超我赤壁赋空旷高渺,出尘绝俗。赏读赤壁赋,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同游之客是谁?对此众说纷绘,有人说是秀才李委,有人说是道士杨士昌,有人说不确指某人。还有人认为客之所言其实是苏轼的内心独白,苏子与客

2、的对话就是两个苏轼间的对话,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反映。其实,即使同游之客确有其人,那么此人也是苏轼的知音,是另一苏轼的代言人。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这部著作中将人的心理分成自我和本我两部分,在自我中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自我与自我的典范,并将后者进一步明确为超我。他认为,本我“是最原始、无意识的”,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受唯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从本我中发展而来,受知觉系统影响,它代表理性和常识,遵循现实原则,在现实中指导人们合理地实现各种欲望。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包含人们通常所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代表着道德标准和

3、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说赤壁赋一文中有三个苏轼游于赤壁,即“本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超我”的苏轼,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了文章跌的情感波澜。一、本我:飘飘欲仙的逍遥元丰二年(1 0 7 9 年),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于次年(1 0 8 0 年)春,被朝廷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这实际上形同流放,是从一个逼爪的监狱走向一个寒廓的监狱。赤壁赋创作于元丰五年(1 0 8 2 年)。此时,苏轼已经4 5 岁,正是一个士大夫报国酬志的黄金时期,却空怀伟志,碌碌无为。这对想一展鸿志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人生困境和重大打击。他只能纵情山水,渴望在

4、山水自然中消释因理想破灭而产生的痛苦。赤壁赋开篇营造了一幅逍遥之境。“王戌之秋,七月既望”,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月明之夜,苏轼与客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清、月明、水静,不染一丝世俗尘埃,自然的赤壁安详宁静,好像一位圣洁的慈母,迎接疲惫归来的游子。“月出于东山之上,于【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1 年度江苏省南通市教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2袁圆.学习支架在整本书阅读微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J.中学语文教学,2 0 2 1(3).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文学读写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5、,课题立项编号为XZ2021011】作者简介:陈小红(1 9 7 9 一),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立发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谨文教学友-17-2023/08斗牛之间”,月亮缓缓傍东山升起,不急不躁,持含羞,一如佳人之深情款款。“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清冷冷的水光连向天际。苏轼,这位久经仕途颠簸的文人身心暂时得以安歇。此时此刻的苏轼“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饮酒乐甚,扣而歌之”。苏在劝酒、饮酒,在吟诵,在扣而歌。一小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苇之上,凭虚御风,飘飘欲仙。有酒属客,耳得歌声,目遇风景,足以极口腹

6、之欲和视听之娱。此时此刻,微的苏轼置身于赤壁水天一色、月夜朦胧的美景中,恍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但是,苏轼的痛苦真的完全消释于赤壁胜景了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两个“如”字,其实是告诉读者苏轼没有完全迷醉,他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冯虚御风”“遗世独立”,只是一种恍的错觉,一种短暂的抚慰,现实的人生困境和苦恼仍然存在。赤壁赋开篇描述的苏子与自然山水交融的沉醉状态,是“自我”的苦痛和创伤被山水抚慰,是“本我”的逍遥,原始的和本能意义上的逍遥。二、自我:生之忧思的羁初读赤壁赋,会认为苏轼游乐情绪渐趋高涨,待有洞箫声起,文本情感才由乐转悲。其实,苏轼在此的

7、逍遥只是表象。内心深处,从苏轼两处诵歌开始,“自我”的苏就已经“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两处诵歌共同营构了“怀者人)”的抒情模式。两处诵歌中的“美人”不能仅仅视作单纯意义上的佳人,更应将其视作一个微妙的隐喻。在传统文化的语典和语境中,“美人”隐喻为贤主明君,对美人的追求象征着对贤明君主的渴求,求而不得往往会陷于怀才不遇的痛苦之中。后一首歌词里的“桂”“兰”既指材质芳馨的花木,又暗喻苏轼高洁的情操;“击”“溯”写奋力划船逆江水而上,也是苏轼教材研讨为上下求索、积极用世的象征;最后一个“望”字,突出了作者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悲伤。由此看来,从赤壁赋开头两段苏轼诵唱的“美人歌”中,我们可以窥见苏轼在

8、自由的游乐里,仍然“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可以想见,在逍遥的“本我”之下,儒家士子的济世情怀一直紫绕在苏轼内心深处。第三自然段中苏轼借客的身份,由自然的赤壁转人人文的赤壁,渐次揭示了另外的生之忧虑,揭示了“自我”苏轼的内心世界。山川壮丽一如往昔,孙刘联军与曹军战之地仍在。曹操当年“舶舱千里,旗蔽空,丽酒临江,横架赋诗”,可“一世之雄”的曹操如今已经不在。这是人生虚无的忧思,此其一。这样的人生感概无疑是对渴望得遇明主、以酬心志的回应:建功立业又如何,生命“终期于尽”,辉煌的功业不是终归虚无吗?这种忧思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忧思。接着一个核心的忧思出现了:“伟大如曹操者尚不能永恒,况我等

9、打鱼砍柴之人呢?”“我”的生命像一只朝生暮死的寄托在天地之间,像范茫沧海中的一粒粟。哪像滔滔江水永远奔流不息?何如一轮皓皓明月永悬于苍穹?这是人生短暂与自身渺小的忧思,此其二。“我”追求“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与天地同在,摆脱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但“知不可乎骤得”。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此其三。凡此种种,不能不令人悲从中来,难以排解,只能“托遗响于悲风”,“自我”的苏轼陷人悲伤的泥淖。三、超我:人而仙者的逍遥者一美人(夜古代的文人中,有两人得到了“仙人”的评价,一个是“诗仙”李白,一个是“坡仙”苏轼。叶嘉莹认为李白是“仙而人者”,苏轼是“人而仙者”。“什么是仙而人者?我们说,李

10、白生来就属于那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可是他不幸落到人间,人间到处都是约束,到处都是痛苦,到处都是罪恶,就像一张大网,紧紧地把他罩在里边。他拼命地飞腾跳跃,可是却无法突破这个网罗。因此,他一生都处在痛苦的挣扎-18-设文教学友教材研讨之中。”“而苏轼呢?他本来是一个人,却带有白”,忧思既去,心无羁,躁动的心灵复归于大几分仙气,因此他能够凭借他的仙气来缓自然永恒的宁静,这是“人而仙者”的逍遥。从解人生的痛苦。”“自我”的苏轼忧思郁结饱胀,“自我”的忧思缠绕到“超我”的乐观旷达,苏轼“超我”的苏轼该如何劝慰“自我”的苏轼呢?虽“不言其中有至乐”,但“适意无异逍遥游”。首先,从“变与不变”展开。作者借

11、“水与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精神活动过程中,月”引入“变与不变”的论题,“未尝往也”和“卒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能莫消长也”突出了“不变”的一面。“自其变者量系统,始终处于相互矛盾和相互融合的状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态。如果三者发生严重的冲突,无法协调,则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以超会使整个人格能量系统陷人紊乱状态,人就会达和智者的眼光看到了“变”和“不变”的辩证精神失常。赤壁赋一文中,最初的苏轼其人关系。“超我”的苏轼劝慰“自我”的苏轼不要格结构是不稳定的,当“自我”的苏轼和“超我”感人生短暂、自身渺小,要将个体投放到一的苏轼在动态冲突中达到静

12、态的快乐平衡,“自个更大更广的时空体系中进行多维的观照和我”和“超我”融合为“自我”,“本我”和“自我”思考。我们会发现人类是代代相承的,是伟大、握手言和,苏轼的人格结构和能量系统和谐稳永恒的。“自我”的苏轼正是因为介怀个体的定,这是苏轼最终致于逍遥的心理基础。消亡,为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而忧思,没有现代翻译家傅雷在罗曼罗兰的小说约想到“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类因整体的存在而翰克里斯多夫“译者献辞”中说:“真正的光永恒。庄子德充符有言:“自其异者视之,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楞所掩蔽罢了。”换而言之,真正的逍遥绝不是永伽经有云:“自其异者观

13、之,则生灭者,相与流没有忧思的羁,只是永不被羁束缚罢了。注耳,藏识无关也;自其不易者观之,则皆一佛在物质匮乏和精神遭受踩的双重挤压下,苏性耳,无所谓生灭也。”由此看来,苏轼的“自其轼以他的才情和睿智找到了救赎“自我”的良变”与“自其不变”亦深得佛家与道家经理而方,疗愈了伤痕累累的灵魂,实现了“自我”的别有阐发。超越和逍遥。接着,以“不取与取”展开。解答了如何面对人生有限的问题之后,苏轼需要解决个体如何破除“执念”,即如何追求的难题。苏子从“不取与取”的角度,为迷茫苦闷的“自我”指明了出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几句暗合了“顺天应命”的道家思想,告诉人们要懂得

14、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面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放下。接着用随缘自适的佛家智慧,告诉人们面对自然万物,可以主动“自适”,做一个快乐的“适者”。作者在赤壁赋一文的文末写道“客喜而乐”,这是由内而外的快乐,也是内外交融的喜悦,“超我”的苏轼战胜了“自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解开了生之羁。“不知东方之既2023/08参考文献: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9.2叶嘉莹.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5.3庄子.庄子今注今译 M.北京:中华书局,2009.4王春.东坡的阳谋:重读赤壁赋 .中学语文教学,2 0 1 2(2).5张传开,章忠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9.6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9 9 8.作者简介:范开迎(1 9 7 6 一),男,山东省日照市海曲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谨文教学友-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