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期2023年第ZhuChengJiYi|筑城记忆再来谈一谈贵阳的“九门四阁文/周胜贵阳民间流传甚广的“九门四阁”,究竟源自何时,找不到什么文字依据,就是口口相传而已,从一些阁建造年代推测,应是清代开始流传的。元代范汇所撰八番顺元宣慰司题名碑记说:“更贵州为顺元,屯驻城中。”可见贵阳在元以前就筑有城垣。不过,“九门”是指明代拓建的贵阳城垣,包括内城外城的九道城门。明洪武十五年(1 3 8 2)建的内城有五道,俗称大南门(明称朝京,清称迎恩)、次南门(明称德化,清称广济)、老东门(明称武胜、永安,清称昭文)、大西门(明称圣泉,清称振武)、北门(明称柔远,清称布德)。两百多年后,北门外店铺逐渐
2、增多,街巷次第形成,人口汇聚。出于军事防御和实际管理的需要,明天启六年(1 6 2 6)增修外城。外城有四道城门,称威清门、六广门、小东门、洪边门,到了清代,威清门俗称威西门,其他的称呼不变。清雍正四年(1 7 2 6),将外城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内城五门均有月城,外城仅威清门有月城。明初老东门修建时名“武胜”,万历十九年(1 5 9 1)巡按陈效题改“永安”,所以万历贵州通志城池称“东日永安”。至今老东门修复尚存,其余八道城门作为地片名存在。威清门0342023年第期筑城记忆IZhuChengJiYi当年这些城门的分布,有东南西北方位的因素,也有因驿道走向的考虑,如大南门、次南门、威清门、六广
3、门、洪边门。比如大南门,在明初筑城时就名朝京门,按说当时明朝都城南京在贵阳的东面,应该名东门才是,只是因为贵阳到湖广的驿道是从南门出去经油榨街、龙里往东,所以称朝京,清代称为“迎恩门”也是这个原因。威清门通往威清卫而得名,六广门因可经修文六广而通达水西领地命名,洪边门可往水东宋氏的洪边十二马头,故名。有的城门名称则有时代含义,如北门称“柔远门”,在今喷水池处。“柔远”即安抚远方,也就是安抚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1 9 2 7 年为修筑城内马路,贯通南北,将北门及城墙拆除。次南门在今文化路口,通往花溪、惠水等地,称“德化门”,要“以德教化”惠水一带的“八番”。次南门外有桥跨市西河,原名蟾宫桥,又名
4、乔家桥,讹为“桥架桥”大西门称“圣泉门”当然是因城西北的圣泉而名,城门在今交通巷口。北门小东门又称新东门,是为了新城东出方便,名气不大,在今黔灵东路与余家巷交会处。清末,刘良咏小东门联及注:“谷播元辰农雨,花探上已女如云”,意思是小东门外临近祭祀神农的先农坛,农历三月三士女纷纷由此门出城踏青赏花。刘良还有题咏九座城门的楹联并注,不过并没有刻在城门两侧。其咏大南门:“雄撑地极凌三楚,险辟天关镇百蛮”(原注:此路通楚省而控诸苗);其咏老东门:“楼蟾光先入座,山随龙势远穿城”(原注:省垣龙脉由此门而入);其咏六广门:“关雄北控三巴远;江险西围六广深”(原注:门以六广河得名,距城百余里而曲绕于西城,凌
5、大小二关,乃北入川省之孔道);其咏威清门:“蜂挺狮形争罢位,岭穿龙脉演乾交”(原注:门与狮峰相近,学宫龙脉系乾卦,过峡由此门而入);其咏次南门:“排阀双峰青对峙,绕城二水翠交流”(原注:有贵人二峰正对此门,后有二水合流城下);其咏大西门:“近听河声宜洗马,远窥山意欲搏狮”(原注:门临洗马河,山如狮形者三,适与城对);其咏北门:“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原注:门通内外两城,适据各市之中);其咏洪边门:“隔岭田耕乌党近,插云山拥鹿疃高”(原注:乌党俗呼乌当,鹿疃关适与门对)。民国1 6 年(1 9 2 7),省长周西成主持修建城内马路,将北门与城墙一并拆除。民国3 6 年(1 9 3 7
6、)拆除大南门月城,辟为广场。又封闭原南门,在其侧另辟一门,名为中正门,坊间仍然叫“大南门”。同年封闭大西门,在其一侧建一城门,取名中山门,老百姓仍然叫“大西门”。1 9 3 9 年日机“二四”轰炸后,为利于疏散城内群众,省政府决定增辟指月塘(今指月街)、忠烈祠(今忠烈街)、郭家湾(今虎门巷)、花红园(今永秀巷)、三块田(今龙泉巷)、飞山街等6 处城门,定名为指月门、忠烈门、虎门、雾云门、龙泉门、飞山门。嗣后,又增辟禹门路(今中山东路)城门命名东门,光复路(今延安中路)0352023年第三期ZhuChengJiYi筑城记忆城门名光复门,乐群路(今合群路)城门名乐群门,会文路(今护国路)城门名会文
7、门。这些所谓城门实际是“有口无门”,老百姓似乎连名字也没有记住。民国3 3 年至3 6 年(1 9 4 4 一1 9 4 7),依照贵州省政府第9 4 8 次会议决定拆除贵阳城墙,仅老东门尚存一段古城墙。九门中的剩余八门至此全部消失。新东门“四阁”是指文昌阁、皇经阁、玉皇阁、灵官阁。文昌阁位于东门月城上,是四阁中仅存的一阁。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 5 9 6),后因年久失修塌妃。清康熙八年(1 6 6 9),巡抚佟凤彩认为以文教为治,培振文风,须重建文昌阁。总督卞三元“正与捐货经营之,未果”。继任总督甘文混“力赞之”,于是“不伤财,不劳民”,七个月时间重建工。佟凤彩并撰写重建昭文门文昌
8、阁碑记。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题联:“盛世车书环斗极,遐方文物应奎垣”。后又多次重修。文昌阁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揽尖顶阁楼,这种造型,全国仅此一例。刘良咏文昌阁联亦云:“蟾窟幽香披九面,螺峰远翠扑双眉”,有“橡柱九楹,制美他阁”之美誉。文昌阁附近的历史遗迹较多,有华家阁楼、电台街、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原高家花园)、民生路上的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贵山街的贵山书院旧址,省府路上的贵山大酒店是明都察院、清巡抚衙门、民国省政府所在地,十九中处是唐家花园旧址,中山东路王家烈公馆虎峰别墅,二中处是清末将弃学堂,今民生路(旧称晋禄寺)还有贵州近代教育家白铁肩在宣统元年(1 9 0 9)创办的光懿女
9、子小学堂。位于电台街的老东门小学,是清代浙江会馆,曾改为聚群小学。沿东门城墙往北行不远即君子亭,清代建筑,亭系长方形,占地5 0 平方米,周遭以8 根石柱支撑,形制古朴。惜今仅存建筑构件。亭前原有荷花池,故此地又名莲花坡。附近的九华宫,是江南会馆。省府路东头的忠烈街,清代称学前街,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所在地,明初为宣慰司学,清代为贵筑县学,故名。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铃的祖父与父亲曾居此,曾任云南、江西、广西布政使刘春霖亦居此,刘氏支祠尚存。东段曾是清代万寿宫,供奉皇帝万岁牌之所在,又称皇殿。辛亥革命后,改为忠烈祠,街名也因此改为忠烈街。皇经阁位于现在的省府路小学处。乾隆贵州通志载“皇经馆一在府
10、城中巡抚署右,一在城外南关”,四阁中的皇经阁是指巡抚署右的“皇经馆”。道光贵阳府志“城廓图记第四”载:“大抚坊街(今省府路),起自大街(今中华中路),东行达珠巢井(今富水北路)、金井街(今富水中路),街之左有皇经阁。”有人认为皇经阁是因收藏中原典籍而得名,其实是专门收藏皇经(全称为皇极经世书,宋朝邵雍撰),故名。皇经阁修建年代不详,有一说法是明朝时建。嘉靖贵州通志“祠祀”有这样一段记载:“玄武祠,在都察院总司风化坊前,嘉靖年间布政司建。”从位置推0362023年第筑城记忆|ZhuChengiYi测,很可能是皇经阁的前身。刘良亦有咏皇经阁联:“皇极躬建民绥福,经世文敷天宣聪”(皇经二字冠首)。上
11、世纪五十年代,笔者就读省府路小学(那时大门外墙上还留有志道小学四个大字)四年级时,教室在最后一进的二楼,上面第三层的楼梯封闭,不准学生上去。从楼板缝看上去,还有神像在,不知是否玄武大帝像。省府路小学南面的铁局巷,是北洋大臣陈夔龙的出生地。铁局巷东头与正新街之间,是贵阳有名的绅商于德楷的住宅和同济堂创办地。清代咸同年间,黄辅辰、黄彭年一家曾居于今正新街。黔军总司令卢焘宅在金井街(今富水中路)上。金国楠先生金筑山歌之一云:“春朝出门看春联,长短雅俗不一般。卢宅联出千金手,方苍劲未虚传。”诗后注:“卢焘有女善书法,每届新春,书新联贴出,喜书法者均往欣赏。卢宅在金井街。”省府路小学北面的勇烈路,曾经建
12、有清代名将朱射斗的祠堂,故名。勇烈路西边路口是元代顺元城的北门,建有土城楼。明代成化年间在其废址建“谯楼”,又名“钟鼓楼”。勇烈路还是李端菜故居所在地。在全国有影响的文通书局创办地也在这里。民权路,原名颜家巷。颜家最著名的要算颜嗣徽,能诗善书,颜家大院建成于道光三十年。临近的慈善巷,清代名车家巷,于德楷在此办有资善堂,严修任贵州学政时筹办的官书局就设在堂内。清末乐嘉藻在资善堂开设女子初等小学堂,民国续修贵州通志局也设于堂内,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则在巷的西段。贵阳第一所基督教教堂“车家巷福音堂”,在慈善巷“对门”福音巷,慈善巷往北,就是明初的宣慰司署所在地。灵官阁在今普陀路旁建国巷里。道光贵阳府志
13、记:“灵官阁一,在新城洪边门内,又名祥林寺。”灵官阁建于清代,祀王善,俗称王灵官,据说是玉帝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因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类似佛教的韦驮,所以大的道观都建有灵官殿,单独供祀的则称灵官阁。普陀路,清代称灵官阁街,又称洪边街。明代在此建有白鹦庵,供奉观音菩萨,观音道场为普陀山,普陀路因此得名。这一带很早就有烟火气,明代坊市就有洪边巷口市。贵阳名小吃“恋爱豆腐果”亦发于此地。临近的和平路上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北天主教堂,有些文章用清末贵阳南京街的老照片,指一阁楼为灵官阁,其实那是北堂的钟楼。红圈处为北天主教堂的钟楼玉皇阁,顾名思义供奉玉皇大帝。贵阳城区曾有两处玉皇阁,一为
14、马棚街(今新华路)的玉皇阁,当时算是在贵阳城外,二是在今城基巷原城基路小学,现云岩中学内,又名永福观。道光贵阳府志载:“永福观在府新城威清门内。一名玉皇阁,康熙时建。乾隆三十三年谭士楷增建文昌殿。嘉庆九年重修。”乾隆年间,对道教进行了严格的管束与制约,谭士楷大概是以培植文风名义增建文昌殿。嘉庆时有所放宽,故而年久失修的玉皇阁得以重建。玉皇阁附近还曾有炎帝宫(今贵阳五中)和五显庙,周西成的世杰花园。八路军贵阳交通站运输站也曾设在不远处的“宋家小院”。1 9 5 8 年左右,玉皇0372023年第期孟瑜校对:ZhuChengJiYi|筑城记忆阁被拆除。过去在贵阳范围内还修了不少玉皇阁,青岩、四方河
15、、麦架、艳山红、乌当、孟关、朱昌、小河均有。红圈处为玉皇阁其实贵阳城内还有其他阁楼,如尊经阁、奎光阁、万年阁等,为什么人们单单喜欢念叼文昌阁、皇经阁、玉皇阁、灵官阁这四阁呢?仔细琢磨一下,一是可能四阁中有三阁为三层揽尖顶阁楼,皇经阁为三层三檐歇山顶,高出城内其他房屋,地标明显,而玉皇阁的气势,在贵阳老照片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明显高出周边建筑;二是四阁均为道观,其分布有点“名堂”,位于贵阳老城的东、西、北、中,唯缺南边。其实南城内六洞桥边,还有一座明代天启年间建的斗姆阁。其他如马棚街的玉皇阁,甲秀楼的观音阁,雪涯洞的来仙阁,都在城外。为什么城外的不算?为什么不说“九门五阁”呢?有一种说法是“九门四
16、阁”本来是指“九门四角”,但是贵阳老城是椭圆形,没有“角”,所以按贵阳话改成“阁”。这样一来,只能凑城门内的四“阁”了。如果按城内东南西北的分布,四阁就应该是东文昌阁,南斗姆阁,西玉皇阁,北灵官阁。不过皇经阁是道教的重地,高耸城之中,较为显眼。斗姆阁的形制只有两层,在六洞桥边的永祥寺、三圣宫、吉祥寺、黔明寺、华严寺、天后宫等一堆寺庙里,并不显得突出。大概是这个原因,就委屈斗姆阁了。有人说,东面有一座华家阁楼,西面还有一座三元宫的明文阁,为什么不算进去?主要是这两阁修建时间太晚了。大西门外市西河畔的三元宫,祀天、地、水,其明文阁建于民国六年(1 9 1 7)。三元宫乐善堂碑记载:“辛亥民国政变,愚氓毁庙弃神,置贡院魁神于河干,诸善士不忍神道废坠,斯文将丧,丁已(民国6 年)特建一阁,高出云表,名日明文,祀孔圣、文昌、魁星于其上。”命名明文,含有挽救阐明斯文之意,所以除了祀文昌、魁星,还增加了孔夫子。华家阁楼还要晚一些,建于1923年,是华之鸿的私家佛阁。明文阁多一句嘴。“九门”作为地片名尚在,贵阳老城区还有保存完好的四座阁楼,即文昌阁、华家阁楼、明文阁和翠微园的拱南阁,其实蛮可以称为“新九门四阁”呢。责任编辑:吴再忠审核:刘瑞祥傅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