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_王学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06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_王学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_王学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_王学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专栏:合作生产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王学军*发端于西方的合作生产(Co-Prodution)理论延拓了协商民主、参与式治理等理论范畴,为理解行政实践中的治理网络和价值共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视域,也为应对公共服务失败构建了新的理论想象力。作为后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开展政策设计、执行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实践手段,合作生产被视为激励公众参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及公众满意度的公共服务新模式,在国际公共管理领域掀起了极具启发性、变革性和创造性的新兴理论思潮。合作生产的概念最早由奥斯特罗姆等学者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用以描述政府和公众为了保证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而共

2、同做出的资源贡献(Ostrom etal,1978),而后,合作生产的主体和模式从政府和公众互动的“用户合作生产”向多元主体共治的“网络合作生产”拓展。随着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合作生产逐步成为一种超越公众参加(Participation)和参与(Engagement)的新研究范式(Bovaird,2007),在协调多元主体的价值诉求、整合治理网络内的不同资源、推动公共服务绩效改进和公共服务创新,以及减少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公众不满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合作生产概念的提出重构了公共服务价值链,公众不仅是公共服务使用者,也扮演了公共服务设计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的角色,政府和公众共同决定着公共服

3、务的类型和生产供给模式。尽管不少学者从合作生产的主体、动机、过程和绩效等不同视角对这一领域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但从文献看,合作生产研究依然有很大亟待拓展的空间:一是合作生产的发生与实现机制并不清晰,合作生产的主体关系、激励机制、结果和价值创造等问题虽然被提出,但仍未得到明确的回答;二是大多数研究立足于“过程 事件”视角对合作生产进行定性阐释,合作生产领域的许多基本问题仍有待实证研究的反思和证实;三是合作生产研究深受西方话语体系的1*王学军,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影响,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如何发生、带来哪些后果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性研

4、究,合作生产概念和学术理论体系的中国化表达尚未形成。近年来,行为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复兴,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从行为视角深化合作生产研究的可能性,并在学界衍生出对中国情境下合作生产研究的微观叙事和理论构建的讨论。行为公共管理学旨在借鉴行为科学的理论视角,弥补公共管理研究“致广大有余而尽精微不足”的不足,将“行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公共管理现象与心理过程的共有部分,研究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过程中与行为相关的问题(张书维、郭晟豪,2021)。从行为公共管理视角切入开展合作生产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借鉴行为科学的概念体系和研究工具,从合作生产主体的态度与行为层面透视和厘清合作生产的发生

5、与实现机制,夯实合作生产理论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行为公共管理在为合作生产领域提供崭新研究视角的同时,也为激励外部主体积极参与合作生产,推动合作生产向价值共创转变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方法支撑。在现实需求驱动与理论研究创新要求的背景下,公共行政评论本期专栏围绕“合作生产”这一议题,刊发了三篇相关文章,试图从行为视角对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进行探索。公众参与合作生产的动机图谱及其影响 价值共创视角下的混合研究一文聚焦公众这一主体,探讨了在价值共创的新视角下如何理解公众合作生产的动机与行为问题。研究发现,公众的利益权衡型动机、互动体验型动机、价值引领型动机是促使公众参与合作生产的关键动机归因,不同动机

6、之间的相关作用也会影响公众合作生产行为的尺度和水平,特别表现在参与型合作生产和公民型合作生产方面的差异上。政民接触对公务员合作生产态度的影响机制 公务员对公民信任的中介模型一文则从公务员视角出发,以接触假说和政治信任理论为分析基础,从政民接触视角探讨公务员合作生产态度形成的前置因素。研究发现,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的“接触性不信任”假设,政民接触不仅直接影响公务员的合作生产态度,还会通过公务员对公民的信任间接促进公务员合作生产态度的形成。前两篇文章更多从单一主体的心理层面揭示合作生产得以发生的“前因”,应急治理中的合作生产何以有效?以中国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实践为例一文则聚焦合作生产的“后果”,从主体

7、能力与主体间关系的整体性视角探讨影响合作生产有效性的主体因素。他们发现,关系性因素(信任和凝聚力)与能力性因素(领导力和学习能力)均对合作生产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能够强化领导力与凝聚力对合作生产有效性的正向作用。2公共行政评论20232三篇论文虽然在研究旨趣、核心问题、分析视角等方面各不相同,但都指向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合作生产并非是自然演化的社会现象,它的发生与实现需要不同主体具备相应的动机、态度和共同努 力 的 行 为(Steen Tuurnas,2018),但遗憾的是“行为公共管理层面的合作生产研究是公共服务系统框架中最不完善的部分,需要进行重大改进”(Osborne et al,

8、2022)。哪些主体会进入合作生产,为何会愿意或参与合作生产,合作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主体表现出何种行为,不同主体如何进行合作与博弈,何种因素影响了不同主体的合作生产意愿和行为等问题的研究都有待从行为视角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合作生产理论向价值共创发展转向的背景下,合作主体的行为研究与服务管理、协同治理和公共价值等不同层面理论体系的对话和互动是构成完整的公共服务生态系统的基本路径。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有助于从行为互动的视角剖析不同主体在公共服务系统中参与各类合作生产和价值共创活动的微观过程,进而以此为基础,为构建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公共服务系统提供理论支撑、政策依据和管理指南。未来研究要着眼于中国情境下的典

9、型合作生产场域,进一步加强合作生产研究与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等知识和理论的对话,将情境实验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在合作生产研究的行为研究中,在对既有合作生产知识框架加以改善与调整的同时,充分挖掘行为科学知识和方法对促进合作生产理论创新和知识增长的巨大潜力,推动合作生产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在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参考文献张书维、郭晟豪(2021)行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公共组织行为问题:最新代表性研究及探讨 公共管理评论,3(3):160 184Zhang,S W,Guo,S H(2021)esearch on Public Organizational B

10、ehavior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al PublicAdministration 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eview,3(3):160 184(in Chinese)Bovaird,T(2007)Beyond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User and Community Coprod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PublicAdministration eview,67(5):846 860Osborne,S,Powell,M G H,Cui,T,Strokosch,K(202

11、2)Value Creation in the Public Service Ecosystem: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eview,82(4):634 645Ostrom E,Parks ,Whitaker G Percy S(1978)The Public Service Production Process:A Framework forAnalyzing Police Services Policy Studies Journal,7(1):381 381Steen,T Tuurnas,S(2018)The oles of the Professional in Co-production and Co-creation Processes In BrandsenT,Steen T,Verschuere,B(Eds),Co-production and Co-creation:Engaging Citizens in Public Services(pp 80 92)New York:outledge3专栏导语:从行为视角深化中国情境下的合作生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