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胶济铁路的研究与思考_姜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30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胶济铁路的研究与思考_姜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胶济铁路的研究与思考_姜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线性文化遗产视角下胶济铁路的研究与思考_姜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北京规划建设 63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THEME 话题(承上页)市、地区或国家之间传递历史、科学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工业遗产也具有共享遗产的特点。正因此,滇越铁路人字桥可以被称为共享活工业遗产,并考虑有一天将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参考文献1 Cf.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e lIndo-Chine et du Yunnan Socit de Construction de Chemins de Fer indo-chinois,Le Chemin de Fer du Yunnan,Ed.Imprimerie G.Goury,P

2、aris,1910,Tome 1,p.123.2 Ibid.p.162.3 Ibid.p.164.4 Ibid.p.164.5 Cf.MEISTER Otto,In den wilden Bergschluchten widerhallt ihr Pfeifen,Ed.Limmat Verlag,Zurich,2014.6 Cf.op.cit.pp.124-125.7 Cf.AFFI Info-La lettre de lAssociation Ferroviaire Franaise des Ingnieurs et Cadres,No 19,janvier 2012,pp.2-3.8 DU

3、FOUR Albert,Cours de Chemin de Fer,Ed.Lon Eyrolles,Paris,1922.9 Cf.https:/ 徐敏慧 王琦 64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图1 胶济铁路在山东省的位置关系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2 历史脉络图1(德日占领时期1898-1922年)图片来源:笔者自绘淄博段、济南段,各段主线首尾相连呈东西连续的线段式分布,其中潍坊段规模最大。淄博段由张店站向南延伸,作为胶济铁路支线,构成南北向轴线。胶济铁路济南段位于西端,铁路总长度69.2公里,该段自开设至今共设有站点15处。胶济铁路淄博段位于中部偏西,

4、济南与潍坊之间,铁路总长度130.8公里,该段共有站点20处。胶济铁路潍坊段位于中段,青岛与淄博之间,铁路总长度169.6公里,该段共设有站点30处,其中以中部的坊子站保存最为完整。胶济铁路青岛段位于东端,铁路总长度78.4公里,是全线最早开建的路段,德日时期共设有14处站点。胶济铁路青岛段自青岛站始发,由南向北至城阳站向西延伸,途径青岛、即墨、胶州三地,是胶济铁路最为重要的区段之一。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主要性质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在文化遗产类型中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工业遗产中属“铁路遗产”。胶济铁路见证了山东百余年的近现代历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带动了沿线城镇

5、的经济发展,是串联山东省风景名胜区、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线性遗产廊道。综合上述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遗产主要性质为:呈线性分布的、具有多重历史见证价值及功能属性的特殊工业遗产。北京规划建设 65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THEME 话题胶济铁路现状胶济铁路各分段建构筑物现状胶济铁路沿线建筑整体情况尚好,但是仍有一批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们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导致建筑损毁或拆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胶济铁路现存建筑环境现状2016-2018年山东建筑大学曾对胶济铁路站房建筑进行田野调查和评估,共调研胶济铁路站房及周边的近现代建筑

6、560余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建建筑居多。周边建筑中健康度类建筑占65%,类建筑占22%,类建筑占7%,不详占6%。说明周边建筑普遍质量较好。胶济铁路周边建筑中建筑风貌与近代建筑风貌基本一致的占32%,相协调的占42%,不协调的占15%,极不协调的占11%。说明周边建筑大多数风格与近代建筑一致或相近,但是仍有26%的建筑影响、破坏了胶济铁路沿线铁路遗产的整体风貌。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在建筑位置、规划格局、建筑形式方面基本保持现状。在选取的73处代表建筑中,真实性A级占47%,B级占38%,无法评估的占15%。真实性较高。图3 历史脉络图2(北洋、国民政府时期1922-1949年)图片来源:笔者自

7、绘图4 胶济铁路全图 图片来源: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自藏图5 胶济铁路分段分布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6 胶济铁路全线遗产分类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66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图7 胶济铁路青岛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残损现象普遍存在,木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开裂、腐朽、蛀蚀等,砌体结构常见残损现象为风化、酥碱、墙体开裂等,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残损现象为开裂、屋面与墙体开裂渗水、钢筋锈蚀等。在对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建筑进行现状修缮时,部分建筑的使用单位改变了原有建筑的格局及门窗样式,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使其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

8、的影响。如山东铁路公司旧址、锡乐巴住宅旧址、城阳站邮局旧址等。还有部分建筑因使用单位利用需要,对近现代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改变,如黄台站、北关站等。周边的历史环境改变较大,视觉通廊受到影响,天际线景观有较大改变,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山东建筑大学还对胶济铁路周边用地性质进行评估,胶济铁路沿线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所在区域,用地性质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一般农用地,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中心城区也有部分商业用地,沿线部分工业用地处于废弃状态。胶济铁路线路现状整体评价胶济铁路沿线工业遗产完整性尚好,原有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其中坊子建筑群的完整性较好,淄博淄川矿务局保存情况尚好,济南段部分站点保存较差,济

9、南站、女姑口站、胶州站、南流站被拆除;整个区域因双线改造、电气化改造的建设活动对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的完整性产生了影响,长期发展必将彻底破坏其完整性,导致其历史风貌消失。在文化层面上,保存较完整的近现代建筑能够展现山东近现代在胶济铁路沿线开发的历史脉络及风貌,但是历史环境的改变和丧失使越来越多的沿线近现代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防止沿线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被孤立,工图8 胶济铁路潍坊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1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北京规划建设 67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THEME 话题业遗产的整体保护迫在眉睫。胶济铁路遗产价值历史价值“三性”久远性:从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算,胶济铁路

10、仅比中国最早的吴淞铁路晚了23年,属于中国最早建设运营的铁路之一。唯一性:胶济铁路是山东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比津浦铁路早了8年,迄今为止依然是山东省内连接东西的唯一铁路。纪念性:胶济铁路的建造和运营历史与山东近现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紧密相连。最有历史纪念性的是:1919年4月29日,巴黎和会协商及参战国对德国和约之山东条款:决定将应归还中国的德国在山东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一切特权奉送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这使得胶济铁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和纪念碑。社会价值山东近代历史变迁的见证近代胶济铁路的修建改变了山东原有的经济格局,使山东的经济重心东移,即由运河沿岸转移到

11、胶济铁路沿线,带动沿线农工矿业的发展,促进山东近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胶济铁路见证了山东沿线城市的兴衰史。沿线城市都有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近代铁路遗产的杰出代表。技 术 价 值 近 代 铁 路 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建筑设计、建造水平的实证高施工质量:胶济铁路的施工质量和标准代表中国当时铁路建造的最高标准。它是中国第一条使用钢枕的铁路,其平均寿命预设周期达到30年甚至更长。高时速:胶济铁路全线设计最高时速为60公里/小时,将青岛至济南的路程从之前的10天缩短至12小时,是当时整个华北地区最快的铁路,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京奉铁路以60.82公图9 胶济铁路潍坊

12、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2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10 胶济铁路淄博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1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11 胶济铁路淄博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2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68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里/小时的微弱优势超越。高水平团队:胶济铁路是欧洲代表先进水平的德国技术团队30多年数次深入细致调研论证下的规划成果。其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当时世界顶级水平的德国,全部轨道、桥梁材料和设备都购自德国,而这些材料设备由德国著名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企业提供。同时期的中东铁路除了技术人员来自俄国之外,大部分的铁路材料和设备都购自美国和比利时。高技术研究价值:胶济铁路工业

13、技术遗存类型全、数量多,涵盖机车维修车间、机车车库、机车转盘、铁路桥梁、仓库、站房、煤台、涵洞和水塔、给水所等10类55处,占总铁路遗产总数目73%,具有很高的技术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反映近代工业建筑面貌的杰出实例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定义为:“宪章在工业遗产中减少了对艺术价值的要求而增加了建筑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价值,这里面的建筑价值主要指建筑艺术价值。胶济铁路站台建筑从早期的德国古典主义、德国青年派到中西合璧风格到后来的现代主义风格都有涵盖的山东近代建筑的主要风格,并且这种外来的建筑风格随着

14、胶济铁路的延伸影响到山东内陆城镇。胶济铁路沿线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以青岛为核心包括大港、高密、胶州、坊子等站房建筑多采用德式建筑风格,其中青岛站及大港站采用了德国浪漫主义风格;第二种是以中式屋顶作为主要设计元素,采用西方建筑立面处理方式,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成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如潍县等站房建筑;第三种是以济南为核心的站房建筑形式则受当时济南开放的城市图12 胶济铁路济南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1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13 胶济铁路济南段建构筑物现状评估图2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图14 胶济铁路全线综合评估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北京规划建设 69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

15、践|THEME 话题文化环境影响,建筑类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采用传统的德国古典主义的设计手法,建筑体量和设计都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元素。综上所述,胶济铁路沿线站房建筑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研究基础及反思胶济铁路研究工作回顾山东建筑大学长期关注胶济铁路的相关研究,原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润武教授早在1991年便开始对黄台火车站开展测绘工作。1998年姜波参与清华大学董晓晶的硕士课题中国近代铁路站房建筑及其保护再利用初探,由此开始对铁路站房进行调查,搜集资料。在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上,姜波发表的山东坊子近代德式建筑的现状与保护一文成为国内最早关于坊子工业遗产的论

16、文,并在会议上首次提出对胶济铁路遗产进行保护。2016-2018年两年半时间内山东建筑大学调研团队对胶济铁路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参与调研的国内外教授、学者、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师生共计50多人,调研胶济铁路近现代建筑560余栋,本次调研引起了媒体的强烈聚焦,受到省市、沿线地区及社会上的广泛关注。2018年4月在山东建筑大学的努力和学术各界的支持下,“首届中国铁路遗产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建筑大学成功举办。同时,山东建筑大学亦正式成为“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铁路建筑遗产研究基地”。2019年姜波、慕启鹏等撰写对策建议稿胶济铁路历史遗存为沿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提交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

17、室,得到时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关志鸥和副省长于杰的批示。2022年5月“再回胶济起点第二届铁路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建筑大学和青岛两个会场同时在线上召开。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张杰等八位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向研讨会致辞,来自国内二十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线上会议进行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专家点评。本次会议获取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国家文物局网站、中国文物学会网站、新华社、新华网

18、等主要媒体进行了关注和报图15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历史照片 图16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现存照片 图17 城阳站历史照片 图18 城阳站现存照片 70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赓续: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之保护实践道,一周内阅读量达到300万+,会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胶济铁路研究反思胶济铁路作为山东近代史上的第一条铁路运输线,在山东乃至我国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2018年1月27日,胶济铁路已经与唐山铁路、中东铁路、滇越铁路、京张铁路和宝成铁路等一起被列入由中国科协颁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说明我国已经意识到了铁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9、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野上需要不断拓宽。从可以看到的研究成果来说,以文化线路为研究视角的文章在整个铁路遗产研究中不仅数量较少,而且以该理论对胶济铁路遗产研究也只是以某一个区段或者建筑本体作为研究对象,大多围绕铁路遗产单体进行,而通过全面性、整体性的实地调查对于胶济铁路遗产进行整体多层次的研究仍在少数。二是研究方法上有待创新深入。现有的胶济铁路遗产研究,研究者大多侧重于胶济铁路遗产的历史建筑保护、遗产保护策略、工业景观等方面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领域,虽然在胶济铁路研究中聚集了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力量的参与,但多数学者仍从各自学科角度进行探讨,缺少多学科

20、交叉理论综合指导下的胶济铁路遗产研究。三是研究基础薄弱。与国外铁路遗产研究相比,2005年,文化线路理论才正式进入我国学者研究视野,因此,应用于铁路遗产研究方面的时间仍比较短,理论基础薄弱。另外,国内从事铁路遗产研究的人员相对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铁路遗产研究深入化都是不利因素。小结胶济铁路是山东大地上第一条铁路,遗存丰富。胶济铁路的开通极大改变了山东近代社会,其发展与变革历程牵动了近代山东的工业化进程。胶济铁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受外部入侵与内部多重力量的相互角力下的建筑文化交融与变化,作为铁路线性遗产的重要研究对象,我们在系统调研胶济铁路遗产类型及遗产特征基础上,突破以往过多

21、关注胶济铁路某一节点的点性研究,以文化线路视野实现对胶济铁路遗产的整体性思考,并通过对胶济铁路遗产的历史过程、构成特征和价值构成与认定,进行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参考文献1 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南方文物,2006(03):2-5.2 俞 孔 坚,奚 雪 松,李 迪 华,李 海 龙,刘 柯.中 国 国 家 线 性 文 化 遗 产 网 络 构 建 J .人 文 地理,2009,24(03):11-16+116.3 姜波.山东近代工业建筑遗产及其保护初探: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2011C.清华大学.4 孙畅,慕启鹏.基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胶济铁路保护和利用策略J.中国文化遗产,2022(03):64-69.作者单位:姜波,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徐敏慧、王琦,山东建筑大学责任编辑:文爱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