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效实施监控评价__提质线上课程思政_谢政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83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实施监控评价__提质线上课程思政_谢政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效实施监控评价__提质线上课程思政_谢政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效实施监控评价__提质线上课程思政_谢政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学报.年 月 .,:有效实施监控评价提质线上课程思政谢政伟(蚌埠学院 文学教育学院,安徽 蚌埠)摘 要:当前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已向线上延伸拓展,加强对线上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特点及现存问题,提出就课程思政育人强化监控评价的相应举措,以便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提质增效。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监控评价;育人质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研究”();年安徽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作者简介:谢政伟(),男,湖南衡阳

2、人,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广告文案。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高校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线上教学并非一路坦途,“对线上教学质量的担忧,是继线上教学管理的恐惧之后的又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对线上教学的终极考验”。线上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包括课程思政及其示范课程建设在内的线上教学质量已成为日益关注的话题,对高校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实施线上课程思政质量监控评价的重要作用“课程是学科知识性和思想教育性两重属性的统一体。”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能有效弥补课程教学中“思想教育性”这一属性的缺失。“课

3、程思政不是取代各类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是系统化开发其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与功能。”线上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线上教学既为互动育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为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及潜在的问题。在线上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及重点内容,准确把握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差异、优劣及发展趋势,有效发挥线上教学在育德育人中的重要载体及渠道作用。同时要深刻审视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师对线上课程育人资源的挖掘度,以及学生在线上育人环节中的自主性、互动性及参与度和

4、线上育人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处理好线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关系。要以质量监控评价为强力抓手,抓严抓实线上教学管理,促进线上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其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重视挖掘课程知识蕴藏的育人价值,增强育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确保线上育人不掉线、不缩水、不变味;二是有利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向线上纵深拓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学习及运用能力,激发线上互动育人的优势与活力;三是有利于聚集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质量监控合力,促进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育人共同提质增效,有效解决线上课程教育与思政育人“两张皮”等问题,助推高

5、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二、线上课程思政质量监控评价呈现的特点线上与线下课程教学都能发挥出重要的思政育人功能,二者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又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和融合性。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各高校对线下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视,大力鼓励广大教师就相关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及模式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创新与实践,高校对线下课程育人质量的监控评价逐渐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化及长效化。但“线上教学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相比,环境、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因此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理念、途径、手段及方法等与线下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不断探索与

6、创新实践。高校对其育人质量的监控评价也需要根据其发展特点顺势而变、因异而变,这也给线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带来更多的难题和挑战。(一)监控难度加大线上课程教学将“三全育人”阵地从传统的线下课堂转移至线上平台,对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的监控途径、方式及手段等也随之相应地发生改变,隔空监控的难度明显加大。当前高校线上教学还面临着诸多“制约性因素”,就课程内容实施思政育人时常会因网络卡顿而导致教学声画不同步、师生互动不同步等不稳定因素,且线上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样化。有的教师考虑到网络等因素,就学习任务设置了相应的学习时间段,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弹性,难以完全保障师生同时在线、同步互动。这些复

7、杂多变的因素给线上实时监控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难度,既会降低监控管理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质量。(二)监控手段多变当前线上课程教学呈现平台选择多元化、教学过程复杂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伴随线上教学而实施的大数据平台监控使教学质量监控方式更为灵活、手段更为多样。在实施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时,既可线上实时听课、巡课,也可通过延时、错时查看教学过程回放,还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集成的数据加以分析诊断。高校要加强线上教学管理、切实保障课程育人质量,就应结合线上教学的复杂多变性而相应地调整隔空监控措施,在人员监控的基础上,科学运用数字化监控管理手段。(三)监控重心面临调整线上线下课程教学互有优势

8、,各有利弊。线上课程思政育人资源更直接丰富,教学方式更开放灵活,互动育人潜能更具发挥空间。但线上教学随时可能面临一些突发状况,难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流畅性及完整性,会出现教学时间缩水、互动卡壳、效果打折等问题,给课程思政育人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线上课程教学隔空监控的重心也应发生相应调整,要紧扣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任务,重点聚焦线上课程思政的推进程度、线上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整合及研发利用、线上课程思政互动的频次及效果、课程思政育人呈现出的线上特点及优势、线上课程育人质量的保障及检验等方面。(四)评价更具开放性相对线下而言,线上教学更具开放性、开创性、灵活性,这些特点使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可塑性

9、更强,不同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方法等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因此高校对线上课程育人质量的评价不能完全照搬线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而应体现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引导性,要有效运用线上平台大数据监控结果,在评价时要将严格规范与容错纠错有机结合。重视对教师线上课程育人的大胆创新、有益实践进行正向激励,尤其要通过评价鼓励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内容等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方法,使符合线上教学发展规律及特点、利于新时代人才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使有利于线上育德育人的创新做法推广应用。(五)反馈更具动态性基于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及其使用平台数据的动态变化,高校对其育人质量的反馈方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10、、因平台而异,要不断动态调整、灵活对待。针对线上课程思政落实情况,教学督导可通过线上隔空交流与线下面谈相结合等方式,就督查教师某一次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情况即时点评,也可综合某一时段情况进行反馈;可结合局部观测点加以重点交流,也可就整体情况加以综合反馈。在教学过程及效果反馈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利用数字化监控平台,就相关数据深入梳理分析,使反馈更显直观性、对比度,更具针对性及实效性。高校针对线上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应边督查、边反馈、边整改,及时补差补缺,实施动态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增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三、加强线上课程思政监控评价的主要措施当前“高校、师生、社会和家庭对线上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高校线

11、上教学仍处于线下往线上平移的阶段”。一些教师既未充分考虑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的差异,也未有效释放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活力及潜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线上课程教学是育人的新的“沃土”。要促进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提质增效,就必须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控评价手段,督促引导教师充分发挥线上独特的优势,强化课程思政意识,丰富课程思政手段,增强思政育人能力,从而提升育德育人质量。(一)锚定价值导向,细化监测指标开展线上课程教学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无疑是实施线上课程思政质量监控评价的重要标尺。要通过有

12、效监控评价这一抓手,使广大教师明确思政育人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要严格对标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将包括线上在内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及长效化,不断增强线上课程思政育人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充分挖掘课程知识蕴藏的思政功能及育人价值,“自觉、主动地将课程中具有教育性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要大力引导学生在汲取课程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同时,从中探索科学真理、领悟人生价值、勇负责任担当、坚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凸显出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时要强化标准意识,细化监

13、测指标。高校要紧扣线上教学特点、发展趋势及常见问题等制定质量监测指标,既要体现指标的前瞻性、指导性及差异性,避免简单地从线下照搬照抄至线上,又要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引导线上课程思政育人向纵深拓展。同时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能力与水平,聚焦线上育人过程的关键环节及重点要素。总之,要重点监测教师对课程知识蕴含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挖掘力度、思政育人元素隐性渗透的时机、角度及深度、课程思政教学的特性及育人效果等。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规划书,也是行动指南”。要“注重教育内容设计的逻辑自洽和内涵延展,显隐结合、以隐为主”。要促使教师重视思政育人元素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及备课笔记

14、等资料中的隐性渗透及融入力度,密切监测课前预习、互动交流、答疑解惑、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环节中隐性育人功能的体现。(二)借力优质平台,强化衔接联动线上教学平台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当前高校使用的各类教学平台在教学运行质量方面存在不少的差异,监测管理功能各显繁杂,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也良莠不齐。如有的平台仅能对学习签到率、在线人数及互动次数、完成任务点等粗略统计,学习效果、互动质量等难以量化,具有隐性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更是难以监测评价,未能有效满足线上育人的多元要求。广大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选用会影响课程思政育人的方式及效果,也会给质量监控带来一定的复杂和困难。因此高校要有效“应用大数据,实施网上

15、学习痕迹的抓取,实施教与学的双重监控”,将平台的选用情况纳入质量监控评价的重要参考。要结合平台监控大数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及意见反馈等,综合分析各平台在知识传授、课程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制约因素,为促进线上教学优选平台提供重要依据,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教与学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这样,既可利用其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为质量监测提供决策依据,又能从繁杂的数据中诊断出线上教学存在的不足;既为线上育人的互动活动数量、活跃度等提供数据支撑,又可对线上行为深度洞察,为具体的课程、师生个人等“画像”,给监控评价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要借力优质平台,发挥好线上教学平台在监控评价中的作用,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性质及特

16、点,差异化优选教学平台,丰富优化平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差异化、个性化的育人方式,在课前预习思考、课中教与学、课后拓展及作业等都有效渗透育人元素。要结合平台优势精准施教、创新求变,不断通过“互动答疑、随堂测验、难点解答、研讨交流、汇报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互动度及体验度等,增强思政育人的情境化融入,避免与线下教学“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减少师生空间分离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要聚焦线上育人环节中的衔接及联动效应,开展跟踪式、全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以持续有序推进育德育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一是通过衔接形成前后呼应的育人局面,引导教师做好课前、课中与课后以及先开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有机

17、衔接,体现育人的阶段性、层次性、纵深度及系统性,避免育人过程的脱节割裂;二是促成线上线下有效联动、同频共振的效应,引导教师凝聚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合力,通过线下夯实线上,借助线上丰富线下,实现找差补缺,互促互补。同时把握好适度原则,避免用力过猛、施力不均等问题;三是重视“课程思政跨学段、一体化建设,协调推动不同学习阶段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育人的一体化、整体性。通过多方衔接联动,从而实现思政育人方式的创新拓展、育人效果的深化升华。(三)在隐性中评优劣,于分类中求精准高校要将监控评价作为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促使教师把握好育人价值向度。基于“课程思政的形式是隐性教育”这一特点,要引导教师

18、深谙隐性教育的特点及规律,聚焦育人的痛点和堵点,找准育人的触点和融点,就课程内容有效挖掘其内生的育人价值,确保课程教学中融“学科知识性和思想教育性”于一体,力戒生拼硬凑、硬植强塞、简单重复。同时使用好思政育人的标尺,准确运用线上课程育人方式,强化师生线上互动频率及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营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及感染力的现场感,实现“育人于细节,润物于无声”的效果。高校要运用线上平台创新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效果评价,评出课程思政育人的特色及亮点,总结好典型的育人教学案例,发挥出监控评价的激励、鞭策等作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独特的育人内容和方式”。高校对线上课程思政育人

19、质量同样要实施多元分类评价,确保评价标准多维、人员多元、方法多样、监测技术工具丰富等,避免空泛笼统、复杂化,以便为育人质量精准把脉。要聚焦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结合不同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及特点,引导教师突出课程育人的阶段性、层次性。要针对线上隔空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分类监控措施与相应的评价细则,体现出质量监控评价的差异性与灵活性,引导教师个性化、特色化的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要将定量和定性结合,改变惯性的量化思维,克服用完成任务数量来机械评价教育效果的错误倾向。”教学督导要对教师线上课程育人质量作出客观判断及评价,不能简单依赖平台统计数据,同时要掌握师生

20、对线上教学的体验感、满意度。要突出分类评价的专业化、精细化及精准度,充分发挥其“指挥棒”作用,评出育人得失,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并对照差距、补齐短板,激发出更多的线上育人潜能及活力,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四)抓反馈促改进,筑保障增成效加强线上课程思政监控评价并非最终目的,关键要通过反馈及时纠错改进,实现“建评改一体化”。高校要将监控评价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既要肯定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有益尝试及有效做法,也要深刻剖析相关不足及突出问题,倒逼教师重视线上育人质量,改进线上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引导、“或生搬硬套贴标签、内容空洞;或不惜破坏学科知识学习的完整性,生拉硬扯为思政而思政”

21、等不良倾向。针对问题清单,督促制定定期整改台账,真正使监控评价形成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落细落实、见行见效。育德育人是一项牵涉面广、注重长远的系统工程,高校除了实施有效的监控评价,还离不开有力的质量保障。二者形成组合拳,并发挥催化效应,才能共同筑牢育人基石。这既需要一线教师的身体力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将反馈的问题尽可能清零,也离不开高校管理层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全盘统筹和通力协作。尤其要针对线上教学强化重点环节的保障建设,多方发力补齐保障短板:一是推进教学条件保障。针对教学条件保障不力问题,高校要加快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力度,要根据全校教师平台的选用情况,系统总结各平台优劣,推选优质教学平台,落实平台的优

22、化及及时维护,助力打造理念先进、功能完善的质量反馈信息化系统,助推信息化监控评价系统建设及推广应用。要定期举行线上教学培训活动,使教师全面了解相关平台的属性及使用功能,熟练掌握线上教学特点,提高线上教学突发应急能力,确保教学直播、教学视频、屏幕共享等活动平稳运行,避免出现人为的线上教学故障,将技术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师生使用的效率和满意度;二是提升教学能力保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夯实思政育人质量基石,尤其要对照监控评价结果查漏补缺,助推教师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专项培训,使教师掌握课程思政建

23、设重任及发展规律,提升精准解决课程思政痛点及难点问题的能力,在专业知识、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精于师道、敢于示范、善于引导,自主自觉地投入到课程思政育人中去。尤其是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优势及活力,深挖线上育人“活水”,精于课程设计,巧于课程育人。要鼓励教师通过线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活动,组织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整合开发优质的育人案例库,推广宣传优秀典型的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教师对线上育人的关注度、投入度。高校要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打造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室,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学研究,遴选教学名师,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之举,营造

24、良性向上的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氛围;三是健全过程管理保障。要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具体要求,高校质监部门要强化落实教学全过程管理,持续加大对线上教学的常规检查及专项督查力度,将课程思政质量作为重点监测内容,并有序统筹学校、二级学院及基层教学组织三级监控评价机制,避免出现育人“真空”,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既有效利用线上平台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又不能唯数据论而忽略教师线上育人的个性化、创新性做法,做到监测有始有终、评价有依有据、结果有奖有惩,确保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真正重反馈、抓整改、促落实、增成效,从而以质量保障为重要抓手,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四、结语总之,高校逐步推进的课

25、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重要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当前各高校线上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及时对其跟进监控评价是保障线上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要紧扣线上教学发展特点及趋势,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达成度,针对现存的线上课程思政育人问题,多方施力、多措并举,加强实施扎实有效的质量监控评价手段,促进教师线上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厚植线上育人“沃土”,释放育人活力和潜能,助推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参考文献:贺星岳,邱旭光线上教学给高职带来“痛”与“变”光明日报,()陈建华走出课程思政“水与盐”的思维误区中国教育报,()焦洁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育

26、中国社会科学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彭巧燕地方普通高校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构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左惟趋势与变革: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胡泽民,朱帅玲,秦竟芝,等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中国教育报,()丁义浩课程思政重在协同育人光明日报,()廖祥忠,秦瑜明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实效经济日报,()徐兴华,胡大平推进课程思政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大学教学,():郑晋民,吴晶育人于细节 润物于无声光明日报,()周叶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人民日报,()黄文祥,李亚东,张喜生我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评价及建议中国高等教育,():(下转第 页)“”“”(,):,“”“”,“”,:;【责任编辑:卿小莲】(上接第 页)(,):,:;【责任编辑:卿小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