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
2、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
3、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以成绩高低为标准的,好学生往往就是那些学习好的
4、学生,差学生则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所关注的绝大多数是那些所谓的好学生,有什么好事总是想着他们,甚至连看他们的眼神都是温柔的;对待那些差生则是大相径庭 ,平日里很少过问他们,经常是班级出了什么问题,有谁犯了错误,这些平日里少人关心的人,才被想起。持这样学生观的教师往往是唯成绩论者,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考试分数高就可以不参加劳动,就可以不参加班团活动,甚至犯了错误也能给找出各种理由。同样是学生,那些享受不到这些关爱的学生们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学生观的指导下,师生关系很难融洽。另外,由于教师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往往使那些教师们关爱的“宝贝们”从心里也与教师保持距离。人是生来平等的,
5、不能因为分数的不同在师长那里享受的待遇就不同。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需要教师耐心挖掘,不是分数高的就一定是好学生。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运动会中为班级取得了很多的荣誉,组织活动时他们的热情高涨,为班级出板报他们积极出谋划策。当前的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把无私的师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著名的特级教师丁有宽说的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圣洁的、真诚的、无私的,是教师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第三,传统的学生观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是绝对不允许挑战的,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听不得不同的声音,最喜欢的是听到学生齐刷刷的众口一词,答案是唯一的,标准是规范的,甚至连写作业的格
6、式都要整齐划一。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对待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见解,在课堂发表见解的学生几乎都是认真动脑思考的,此时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直接让学生闭嘴或者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因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需要保护的,如果被教师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很容易使他们心灰意冷,丧失学习兴趣,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师生关系恶化,产生对立情绪。 凡此种种,这些有待改进的学生观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幸好,我们恰逢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借新课改的东风,让我们革新理念,重新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学
7、生观。 要想真正树立起新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学生观,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新的学生观需要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知识的,也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教学不应该围绕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不再把教案中的东西直接全盘抛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进步的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主体。 那么,我们在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 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课改所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课堂上“一言堂
8、”、“满堂灌”的状况。教学过程也不应该是对教案讲义的照搬照抄,不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的拥有者。因为在当今条件下,尤其是在网络等先进技术设备普及的情况下,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老师,也就是说老师知识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领域应该是比学生强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许多要向学生学习的东西。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新的学生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认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和灵魂。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开发知识宝藏的学习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
9、。教育者应该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其次,要树立生生能成材的学生观。传统的学生观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分数论英雄。新课程条件下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虽然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并不突出,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单凭这一点就能说他们不是好学生了吗?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发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教师要改变分数至上的观点,用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就会惊喜的发现那些所谓的“调皮鬼”也有可爱的一面,那些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学生,在各种
10、社团活动和大型活动中有突出的表现,作为教师不能说他们就不是好学生了。历史上很多伟人在学习上似乎不全都是学习上的尖子,甚至有的考试都不及格,更有甚者要被留级。但是,翻看史书,他们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啊!每个人都有他的可贵之处,需要为人师者长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古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愿在新课改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有更多的伯乐型教师,作为学生如果有幸遇到了这样的师长,真是人生中莫大的幸事。 第三,学生是有尊严的人,应该树立一种充满师爱的学生观。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应该从神坛走向生活,对待学生首先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的,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对待学生不能只是简单的批评、否定
11、,尤其是对待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出疑问、发表见解的学生,不能只是用一两句话敷衍了事,或者直接把学生给否定了。虽然课堂教学的整个节奏有可能被打断,但是教师也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课堂上的疑问,并且善加利用就可能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感情是细腻而脆弱的,需要教师小心的呵护。亲其师然后才能信其道,教师应该无私的把爱让每个人享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的学生观更要求教师能有贯彻始终的师爱。尊重每个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允许他们发表意见,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善待他们的莽撞和过失行为,为学生撑起一片无雨的晴空。在课堂中,教师要像一个故事家,像朋友,像家长,像裁判,但更多的要像一个合格的观众,去欣赏学生,去赞美学生,把舞台和灯光还给课堂中真正的“主角”。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这里借用一下,观念决定一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持什么样的学生观,直接影响到他的具体工作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能说新课程出现后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也不应该对传统的学生观一概否定,本着辨证否定批判继承的态度,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争取做一个有思想有魅力的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