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360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与教师观当代基础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1教育科学研究重要吗?中小幼教师对教育研究价值认识的调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桑国元,2015调查发现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高。具体表现为:首先,接近一半的被调查教师“从未认真思考过某项研究发现”。其次,学历和职称不高的年轻女性教师不太重视研究发现。第三,被调查教师主要通过在职培训课程和专业学习课程获知相关研究成果。2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研究的不利之处:对教育实践不了解,过于注重理论探讨,所研究的各项成果,到实践中难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优势:教育研究项目来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实践密切结合,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

2、实践。3一、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价值(一)普遍价值有利于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不论是一所学校的整体改革,还是某个学科的一项局部改革,都包括许多方而,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等。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要想教育改革得以实施,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4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意味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教师自己通过教育研究,客观、准确地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措

3、施,进行周密的科学论证和反复的实践、验证,从而既使中小学教师对教改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使他们将一定理论知识带同到教改实验中指导自己的改革实践,可以说,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使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好途径。5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教师自己通过教育研究,客观、准确地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措施,进行周密的科学论证和反复的实践、验证,从而既使中小学教师对教改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使他们将一定理论知识带同到教改实验中指导自己的改革实践,可以说,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使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最好途径。6

4、(二)个体价值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教师个体实现自我的一个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自我实现心理学的创造者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7对一个教师来说,每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就是确立并努力追求实现一个具体、明晰的奋斗目标,每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实现认识的新的飞跃。在不断研究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一个有理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他们将因科研驱使而认真地思考自己在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己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8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思想在从事一个又一个的课题研究中,充分得到发挥

5、,一次又一次地开拓自身前进的道路,这样就能不断地廷用所有的才能、潜力、技能,努力发展潜能至极限”,不断出成绩、出成果,得到自身的发展和精神的满足。因此,从事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9二、师生观问题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是中小学教师的原点问题,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育研究应该持续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相关问题,解决教师在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着重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唯有如此,才能不至于让教育研究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也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10三、教师观与学生观(一)教师观与学生观的涵义教师观:即

6、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11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12(二)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历史发展13古代(一)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教师观和学生观1、学记里的教师观和学生观1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是礼记中的一篇。全文二十段,共一千二百二十九字,对秦汉以前贵族教育的本质,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作了系统的阐述。15为师: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

7、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16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优秀的教师施教,一定能使学生乐意跟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去奋进,去努力学习,坚定志向,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预期的效果。17“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教师的言语,简洁而通达,精微而完美,比喻少而意思明了。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讲解,语言一定要简练而透彻,说理必须深刻而精当,分析举例不宜过多,但要做到启发诱导恰到好处。18为学:“志学”“乐学”“善学”“进学之道”,其基本要求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必须“志学”,即建立信念,立志于学。其次是“乐学”。学者是否乐意学习。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乐学与否的关键,同样是学习成败得失的关键

8、因素之一。再次是“善学”。学者立定了志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便会加倍勤奋努力的学习。但光会努力下死劲,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最根本的还要善学。19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为学:“志学”“乐学”“善学”。为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为学:“志学”“乐学”“善学”。为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为学:“志学”“乐学”“善学”。20“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21雄辩术原理:昆体良作品,昆体良(约35约100年)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律师、教育家,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22为师:“教是为了

9、不教”他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23昆体良认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4提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他提出一个极有意义的愿望,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到初等学校去授课,以便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他强烈反对当时流行于罗马学校中的体罚,认为学生不学好,那是教育的过错,应该用竞赛、奖励、教师的关怀爱护和学科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去保证学童学习好。25昆体良的教师观:德才兼备,既教学生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对学生宽严相济。要有耐心,多勉励少斥责。懂得教

10、学艺术,教学要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26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所讨论的教育,教学原则,从公元1世纪到5世纪,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学校和教师所效法。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对快夸美纽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7学记、雄辩术原理这两部著作是世界和西方最早的两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的著作。两部著作都论述了教的含义,教师如何教学,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总体而言在传统教育中,更加重视教师的教。2829近代“一切生存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目的,都赋有达到那个目的的必要的器官与工具,并且还赋有它一定的倾向,使凡事不会不愿地和勉强地去达成它的目的,而

11、能凭借自然的本能,如果加以阻碍就会招致痛苦与死亡”30“学生不可受到不适于他们的年龄、理解力与现状的材料的过分压谴,否则便会在事情上面耗掉他们的时间”。31夸美纽斯: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32夸美纽斯认为,世界能够保持稳定,得以维系,大到其整个结构,小到其细微末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一切事物都必须遵守其秩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因此人的教育也要遵守自然的秩序,即教育适应自然。33夸美纽斯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在教学方面,他强调“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主宰;他们的

12、责任在于培植,不在变换,假如他发现了某门科目对于某个学生的天性是不相和的,他就决不应该强迫他去学习”。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的教学观点。34夸美纽斯开始研究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及条件,提出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的教学观点。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开始凸现出来,仍是以教师为主。3536(三)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人们视为“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37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13、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38评价:培根曾将思想家分为三类,比喻成蜘蛛、蚂蚁和蜜蜂。有些人如蜘蛛自己抽丝编制创造,有些人像蚂蚁不加区分地只管收集,而另外一些人则尽力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新产品,如同蜜蜂采集各种花粉酿造蜂蜜。赫尔巴特则就像辛勤的蜜蜂,用人类的、自然的和经验的事实通过新原则的运用创造出崭新的产品。39“人的自然本性比作为一只大船,若要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能等待舵手去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了这种舵手的

14、作用。”“按照方法培养心智的艰巨任务,从总体上讲应留给教师”40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为此,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注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注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41赫尔巴特认为,管理、教学和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管理的方法,第一是威吓,第二是监督以及与此相连的命令和禁止,第三是包括体罚在内的处罚。42教学阶段论:1.明了(清晰)当表象以自身的力量出现在感官前时,兴趣处于注意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的专心.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讲解,

15、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联想(联合)由于新的表象进入意识,激起了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这时的联合是不稳定的,兴趣处于期待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自由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方法.43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的联合不是有序的,需要对前一阶段专心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所获得的观念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4.方法新获得的概念,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还需要巩固和强化,这就需要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44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阶段论,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教学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6、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教室教材45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来看,以教师的教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不同时代的教育家关注的是在在教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下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的研究。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教学。46现代约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47杜威的教师观与学生观: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

17、能力得以生长。481、把学生的发展视作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2、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要对学生多加干涉。3、最后他们又认为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492、学校即社会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503、从做中学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51教师呢?在强调“儿童中

18、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52据此杜威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53教师观:是儿童经验的改造者是儿童学习的参与者是儿童思维的开发者54教育教学发展到现代,出现了一个大的颠覆性转折,从教师中心转向了儿童中心。是人类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式转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这个转折里,学生的地位被大幅度抬升,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参与者而出现,而不是主宰者。55讨论: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有没有关注学生,有没有注重学生

19、的兴趣?还是绝对的教师中心?杜威的学生中心论是不是就不要教师,还要不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或是教师完全撒手不管?56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现在还适用吗?杜威的学生中心论是绝对正确的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关系?57我们的教学是完全按照这些教育界前辈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吗?58现实:“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59这种教学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方面,表现为照本宣科式的“呻其占毕”,满堂灌式的“多其讯言”,填鸭式的“及于数进”;在对待学生上,就是不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巩固

20、程度的“不顾其安”,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不由其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不尽其材”。60这种注入式教学由于违背了育人的宗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把学生当作纯粹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致使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就是说学生必然会害怕和厌恶学习而经常逃避学习,甚至埋怨痛恨老师,使师生关系进而视学习为畏途。最后“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这就是教育失败的根本所在。61由于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教育改革是一种常态,地球上的人们总是不断

21、的在进行的各种改革,教育也不例外。62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和教师观63新课程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64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65一、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662、学生是独特的人。

22、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助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67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

23、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68二、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的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成为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69(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2)激发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能力70将教师的角色从讲台上的主演变为配角,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才能培养学生

24、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712、教、教师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72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成为怎样的研究者?73(1)反思性实践者(2)以校为本的研究者所谓以校为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743、教、教师师是是课课程

25、的建程的建设设者与开者与开发发者。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75如何建立自己教师观、学生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教育研究?1、学习各个时期教育名家们的教育思想2、了解我国的教育背景3、了解新课程实施的背景、理念及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相应的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76不做盲目承袭传统或追随时代潮流的教书匠做有思想、有理想、有信念、有独特风格的教育家77谢谢大家!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