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40455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一、历史上教师职业的功能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从历史上来看,经历了以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的演变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师职业功能的核心内涵就是: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几种论断教师是社会上传播文化知识的人这一观念形成以后,教师角色被用各种比喻性的说法来加以描述、概括和定位。较为流行的话语是:教师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观点被概括为“蜡烛论、

2、“工程师论”、“园丁论”和“桶水论”等.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在21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现代社会的教师应有多副笔墨。主要内涵有:1、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在课程改革中,尤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为之设计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2、教师是指导者和信息源。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展、如何创造、如何生活,要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养成现代社会所必备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发现和搜集信息、处理和使用信息,利用信息来达到学习和创

3、造的目的。3、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特别要关注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通过对他们个性的深入了解与把握来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学习设计,指明发展的路径。4、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尤其在今天大力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其他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使各项学习活动得以深入,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不仅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而且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4、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习伙伴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继续和深入,并维持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7、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教师不仅能传播知识,而且能通过自己的研究的发现来创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展与创造者。8、教

5、师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人有意将“教书育人”调整为“育人教书”,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领会与把握.只有注重了育人这个环节,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进而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潜力,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地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大中小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这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不同年代的不同教师均有不同的回答。教师的学生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育成效的显现。良好师生

6、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都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的学生观.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的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凝聚着几代人不懈探索的心血,以学科整合为主要标志的新课程应着素质教育的呼唤疾步走来.实施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改革考试制度是关键,建构评价体系是导向,提高教师素质是根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观问题受到了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实施新课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具有责权主体的人尊重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

7、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原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基于其作为人的这一主体存在,是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活生生的生命整体,是既享有一定权利也承担着一定责任的责权主体。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走进新课程的必要前提。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提问的权利;质疑的权利;寻找、追求理由的权利;批评的权利;行动自由的权利;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给予公正对待的权利等等。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色彩最斑斓、生命成长最迅速、生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教师应该明白:今天的学生

8、虽然知识很多,但他们的知识还是无序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头脑中许许多多无序的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使之科学化、有序化.面对这些“观其外表,貌似成人;察其内心,稚气未尽”的中学生,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体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9、,学会承担责任。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同时也要赋予责任意识,明确是自己要学习,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我做什么。例如我国中学生普遍回家要做家庭作业,因为这作业是老师布置的,如果老师不留,学生就不做,大家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在美国,如果你问学生作业不做老师会不会批评,他回答: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老师为什么要批评?只有有了“自己要学习的责任意识,学习才可能变得主动。新课程下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走路,自己去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责任,主动学习.二、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个性,是指个体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该个体同他人之间稳定特征上的差异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

10、上,又经过后天社会生活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现代科学表明,每个人的遗传基因都是与他人不同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砂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强制学生在成人安排好的圈子内活动,不能只引导学生在成人设计好的圈子里思维,而要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要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与成人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

11、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的速度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结果有不同,实施新课程应大力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这是教育最低程度的公平.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最大的缺欠是把知识性、甚至是强制性的知识学习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情绪以及个性发展的关注。实施新课程,教育的成功不能只是一部分人的成功,而应是所有学生的成功;不能是学生一时的成功,更应是学生一世的成功。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可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千差万别.其实,在新课程中

12、,这些差异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实施新课程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观,因材施教,使教学真正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等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教师必须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机会。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三、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

13、、音乐、运动、自我、交往等七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布鲁姆也曾指出,一般理智健全的儿童,完全能够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启示我们,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素质也将得以完善。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新课程提倡用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认识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同时应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活动应

14、顺应这些规律。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可能性的,作为教师不能对某些学生放弃这种发展的可能,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它要求教师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其每一个可能素质作出有效指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并促进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依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在理念上,教师应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行为。实施新课程,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

15、;教师要正视学生正在成长发展的特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不足;教师要认识和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从学生现有基础开始发展,重视学生现有的心智水平,重视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重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努力程度,关注未来潜力。要有这样的认识:学生只是现在不会,你不能由此推断他永远不会,他只是现在无能,你更不能由此断定他永远无能。教师只要用善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有力的行动去帮助学生,这样才会避免“赢在起点上,输在终点上,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四、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16、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因之,一位出色的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勤于培养学生开拓新领域、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反思中学教育现状,从学校、教师、家长到社会,普遍流行的

17、好学生的标准是:一言一行遵守规矩,回答问题整齐划一,在家从父母,在校从老师,考试照书本,答案合标准,考试获高分,否则就是“出格”、“不听话”、“调皮捣蛋”。有人形象地比喻,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到毕业时却像个句号。正是这样的学生观,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的通常是唯书、唯师、唯上、唯分的缺乏自信的学生。学生在某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完全有可能超越常规,超越老师,甚至超越某些权威。新课程下的教师切不可忽视这种超越性,因为常常是这种超越性,会撞击出灵感的火花.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独

18、创性.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大量事实表明:现在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已经超过了成年人,尤其是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而且,由于青少年思想解放,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所掌握的新信息往往超过成年人,在许多方面与成年人有了同等的地位,甚至高于成年人。他们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都为今天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创造是人的天性,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之举,它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意志力,可以尽力消除外在因素的不良干扰。新课程下的评价观“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

19、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这种评价作为选拔、区分学生的惟一手段,追求的是对所谓“适合教育的学生的选择性功能,是应试教育下产生的“怪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

20、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二、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三、在评价的方法上:(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3)由相对评价发展

21、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或“达标”的程度所作出的评价,也被称为“标准参照评价”。这种评价过于重视统一性,忽视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我们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