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_杜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17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_杜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_杜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_杜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14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国家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需积极寻找有效解决对策。乡村振兴旨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对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新的思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存在会议召开难、矛盾化解难等问题,需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更好地破除发展困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从治理理念、会议方式、信息公开、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本文总结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2、。1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新农村的乡风、环境、产业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农业摆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科学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当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提出,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老龄化情况,在环境建设、综合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落后,与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为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推动乡村振兴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具有现实价值。2 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联系长久以来,基层治

3、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从内在逻辑关系来看,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导向和重要抓手,基层治理能力与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基层治理有效性越高,乡村振兴战略成效也更显著。同时,基层治理直接影响生产关系、生产力,与区域内各行业发展息息相关,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需予以重点关注。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应强化生产力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这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也具有现实意义。从整体上来看,基层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影响重大,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基层矛盾,全面推动农村健康良好发展。农村基层事务相对比较繁琐,涉及农民、干部、开发商等多方关系,如果基层治理问题

4、未得到良好解决,会直接影响当地农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需结合实际情况,平衡和协调各方力量,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平稳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求农民实现自治,还要强化政府管理,不断健全治理体系和制度,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更好地获取农民的信任,才能改善治理效果和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3 基层治理中的“三难”问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层治理需要构建科学、健全的体系,引入现代化方法和理念,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尤其是“三难”问题,即召集开会难、任职把关难、矛盾化解难,影响了基层治理

5、实施效果,需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基于潜在问题原因,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才能更好地巩固政权,解决区域全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3.1 召集开会难基层召开会议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农村地区,村民动员工作存在难度,而参会人数达不到相关要求,便会影响会议的顺利召开,导致相关政策无法有效落实,对基层治理效果造成负面作用 2。对此,部分地区开始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发放参与补贴等物质奖励,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召开基层会议非乡村振兴视域下 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杜琼(中共勉县县委党校,陕西汉中724200)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

6、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治理逐渐显露新的问题,包括会议召开难、矛盾化解难等,需深入挖掘潜在原因,落实针对性优化调整。为提升基层治理成效,要积极转变治理理念,充分发挥不同主体作用,同时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早日实现“治理有效”。关键词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三难”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3-02-07 作者简介 杜 琼(1988),女,陕西勉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145-常重要,是落实政策战略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惠农、支农等政策,中央出具文件后,各地通过各级会议传达、落实。由于基层会议召

7、开存在难度,相关政策信息无法及时、准确传达至农民,会严重影响政策推行成效,也会损害农民的自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基层情况,双方沟通存在阻碍,不能及时接收反馈信息,这对于有效治理、后续政策调整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农民不参与会议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耽误时间,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收入,这也提示目前的基层治理顶层设计存在不合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正常模式下,基层干部换届要通过多次会议进行民主选举,一般至少为五次,换届后还要召开多次会议进行民主监督和管理,整体流程比较繁琐,会议数量较多。虽然基层组织召开会议是出于工作需要,有一定必要性,但是部分农民认知存在偏差,并不愿意参与会议,即便能够

8、获取参会补贴,积极性也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没有过多经费进行发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2 任职把关难基层干部通常是由选举产生,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下进行特定的选举流程,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性、透明性 3。为保证基层治理的健康运行,我国规定了基层组织干部成员的选拔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把关难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基层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确定候选人时,并不能完全排除存在行为污点的人员,部分受过党纪处分、有违法违纪等行为的人员也参与干部选举,这不但是对法律权威的挑战,也是基层治理的潜在危险,会对群众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实现现代化治理。分析干部任职把关难的具体原因,从表面上来看,与选举方式有直

9、接关系,并无前置筛选关口,不能做到全面监督、考核,从而滋生了投机取巧行为,但是进行深入挖掘发现,这一情况的发生与法规政策有关,本身顶层设计存在局限性,而农村选举问题比较复杂,无法实现面面俱到,部分人员便会钻法律空子。与此同时,家族势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基层关系错综复杂,监督机制不健全且力度不足,家族势力容易造成干扰,导致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最终结果与实际民意不符。3.3 矛盾化解难由于利益冲突等因素,基层干部和村民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从角色方面来看,基层干部属于管理者,本身具有优势,开展工作时如果不能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良好区分,便容易发生以权谋私的问题,如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等,而部

10、分村民面对各种利益,习惯从自身角度出发,未满足其个人利益,便会引起冲突和矛盾,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会严重干扰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不断激化矛盾,导致管理陷入混乱局面,阻碍社会稳定发展。目前,部分群众会采用上访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与基层干部相关的上访案件数量较多,且化解难度偏大,严重影响基层的和谐稳定 4。基层干部和村民之间沟通不畅,存在一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激发并升级矛盾,尤其是在村务不透明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误会,群众对基层干部产生意见或者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基层治理的顺利开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政务公开并不单纯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保护、强化干群沟通的重要途径 5。目

11、前,各地已经对村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时间、流程、形式等,确保村民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事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行使监督权力。4 解决基层治理“三难”问题的对策为更好地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推动乡村振兴,要以当前发展难点为导向,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从会议形式、章程、政务公开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积极转变落后思维,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为基层治理奠定良好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治理能力。4.1 创新会议形式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基层治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具,切实解决基层开会难的问题 6。目前,

12、智能手机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借助网络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如线上投票、微信议事、视频会议等,能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降低会议召开的成本,便于群众快速、准确获取相关政策信息,提高上下沟通成效。如果必须现场开会,基层干部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删减不必要的流程,尽可能缩短会议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激励策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基层干部,要从群众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4.2 完善自治章程针对制度上的短板,需积极完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尤其是干部任职资格,杜绝劣迹人员参与选举,如受过党纪处分、贪污腐败等人员 7。与此同时,明确规定当

13、选有效和无效的标准,便于开展工作时有章可依。在这种模式下,群众的政治站位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共同发挥监督权力,杜绝劣迹人员进入干部队伍,有效保证组织的纯洁性,这也有利于提升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在干部选举方面,候选人应保持良好品行、奉公守法、公道正派,同时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从根本上减少违法乱纪行为。4.3 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为强化干群沟通,提升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杜琼: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三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乡村振兴-146-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需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根据相关规定标准,设立公开栏,实现标准化建设,同时确保内容的规范性,确保

14、公开范围、程度、流程符合标准,便于群众完整、准确获取信息 8。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相关事项的实际性质,设立月度、年度等不同公开形式,确保上下沟通的及时有效性。与此同时,政务公开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微博、会议通报、微信等途径,打造信息化平台,便于群众能够随时查询相关信息。此外,还需注重地点的公众化,设置公开栏时,坚持便捷的基本原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4.4 转变基层治理理念治理理念是影响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基层干部需积极转变陈旧思想,充分认识到干群关系实质上是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摒弃官本位、大政府等思想,积极落实家长制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和能力 9。在具体实践

15、过程中,要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强化干部的大局意识,真正沉入基层,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强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有效的工作方式,优化自身工作作风,真正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此外,为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可以适当转换治理形式,采用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教育普及工作,促使民主协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4.5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为更好地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10。目前,基层的人才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治理成效,需积极拓宽人才引入途径,强化培训力度,才能有效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保

16、留常态化人才招考的同时,开设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等各类人员引入通道,并完善考核制度,选拔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需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不断更新治理理念和手段,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为乡村振兴输送优秀人才。4.6 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由于多方主体的参与,实际工作时治理模式也要进行相应改变,避免出现多元主体培育弱小等问题。在基层治理中,要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引导群众行使自治权利,可以让当地精英人士发挥榜样作用,调动村民的热情。作为党支部领导,要保持大局观、全局观,解决方向性问题,将技术性、事务性问题赋权下级。此外,面对当前

17、新时代发展,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做好支持、辅助工作,引导各方主体参与自治,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此外,各级政府部门需正确认识民间组织的存在,确保其合法合规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建设、志愿服务等作用。4.7 加强法治化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重要保障,干部选举等各项工作都要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干部队伍产生的合法性、科学性,这也有利于提升干部的威信。为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做好法制指导,确保各项工作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引导全体村民树立法治理念。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规范标准,确保事务处理有据可依,各村级账目信息及时公开,充分尊重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村民会议决策重大事项。与此同

18、时,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并强化法律宣传力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信仰,纠正其错误认知,从而营造良好氛围,这也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5 小结在整个社会治理中,基层治理占重要地位,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基层治理逐渐完善,能够有效引导群众行使自治权利,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构建良好生活环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治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会议召开难、干部任职把关难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建设发展,需全面分析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三难”问题的发生与群众认知、制度设计等有直接关系,要积极转变治理理念,引入现代化技术和手

19、段,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才能够解决基层矛盾,提升整体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 王海娟.制度性自治: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村民自治创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6):104-113.2 何云婷.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资源下乡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5):72-79.3 石志琴.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19-22.4 金 帅,陈彩娟.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机理与实现路径J.

20、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23(5):83-92.5 范平如意.基层治理创新背景下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研究以泸州市叙永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9):146-150.6 孙强强.农村基层治理实验中的模糊性协商:概念框架、运行逻辑及其治理效应J.公共治理研究,2022,34(5):60-67.7 张新民,朱冠昊.“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型塑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5):29-38.8 陈 波,高学勇.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提升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2,24(9):10-15.9 吴 曼.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于浙江省S镇的田野调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1):114-122.10 乔舒雯,苏刘留,刘世杰.“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亳州市利辛县永兴镇调查分析J.南方农机,2023,54(1):115-118,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