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5-0020-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5.0060引言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1。乡村活力化是中国乡村未来的必要趋势,乡村面貌的提升和特色乡村建设迫在眉睫。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乡村公共空间依旧存在活力缺失、环境较差和建设服务对象不明等问题,活化公共空间成为当代乡村营建的重要切入点2。因此,本文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进行研究,分析乡村居民的行为需求,进行实际项目改进以探讨人群行为需求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探索乡村公共空间
2、缺失和建设服务对象不明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次研究作品已获得“仙海杯”2021年(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以及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优秀奖。1沉香村现状问题调研分析1.1沉香村现状沉香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距离绵阳市主城区10km,属于成都经济圈范围,紧邻仙海风景区、108国道,具有较良好的经济环境、交通环境。拥有游客集散、物流集散、后勤供应等能力或潜在能力。沉香村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沉香”二字来自沉香劈华山救母,通过历史文化宣传沉香风景区,以重现陈香铺历史古貌,营造孝道文化主题,展示秀美的仙海风光。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与中国其他地区众多乡村公共空间类似,虽
3、然沉香村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以及人文历史,但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图1。沉香村设施老旧,缺乏合理规划,没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旅游业发展,部分已有建筑不符合规范或不方便使用;建筑利用率低,整体环境缺乏管理与规划,小巷道中杂货堆积,原有村民活动中心单调并逐渐废弃变成停车场,导致当地村民娱乐空间减少;各项公共空间严重缺失,利用率低,村口入口简单,没有明确的标识以区分人车分流方向,村广场节点缺少休憩空间;乡村居民住房外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外露,立面缺乏美观性以及韵律感,村内建筑整体风格不同。1.2不同人群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需求1.2.1调研概况沉香村现有居民人口约460人,150户。团队于2022年12月针对沉
4、香村公共空间满意度进行了持续5天的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卫星图像、查阅资料等方法,针对公共空间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6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本文主要以实地访谈的部分成果,展现当地居民与游客对公共空间的满意度程度,为改善公共空间提供参考依据。1.2.2当地居民满意度调查从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走访、交流的综合数据来看(图 2),当地居民对现有公共空间的使用满意度较低。通过调研发现,村民在闲暇时间喜欢长时间在室外公共空间聚集活动或是坐在自家门口。因此对于公共空间的打造尤为重要。图2公共空间满意度(图片来源:作者自制)1.2.3游客满意度调查沉香村周边有仙海风景区作为主要游客聚集区。在实地
5、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沉香村内并没有游客,仙海风景区有部分游客,以年轻人和儿童居多,空间活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特色公共空间分析以沉香村为例冉启扬,邵兴志,肖宇恒,刘洋,张翔,何明(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成都610400)摘要: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不仅能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更是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乡村公共空间设施老化、利用率低、娱乐空间缺乏等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沉香村为研究对象,从人群行为活动和活化公共空间为出发点,运用道路规划、公共空间营造、因地制宜等方法来打造乡村公共空间,为其他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空间;活化作者简介:冉启扬(2001-),男,四川成都人,本科
6、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筑学专业。专业方向:建筑学。通信作者:何明(1991-),女,黑龙江大庆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讲师。专业方向:建筑设计及城市公共空间。基金项目:2021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特色公共空间研究以沉香村为例(S202114262132)图1沉香村现状(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20安徽建筑力较高。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访谈,最终针对5位游客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了他们不前往沉香村的具体原因,游客认为沉香村内的公共空间缺乏吸引力,部分空间体验感较低,且沉香村与仙海风景区的过渡空间并没有合理地联系起来,希望能够打造更加丰富
7、且能互相联系的公共空间以便前往沉香村游玩、娱乐。通过调研发现,公共空间不仅承载了更多游客娱乐的活动内容,还可以保证当地稳定的公共空间活力。1.2.4存在问题通过对当地居民、游客的访谈和问卷以及当地实地调研,总结出沉香村当地公共空间存在以下问题:村内缺乏宽阔的公共空间,导致很少有村民在公共空间休闲娱乐;对外,沉香村公共空间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少有游客前来。下文将具体从人群行为活动需求与活化公共空间出发探讨公共空间打造的方法。2沉香村环境改善策略2.1响应规划政策仙海风景区整体规划中意在打造沉香特色文化休闲街区,实际调研发现沉香村90%以上的建筑均为住宅建筑,缺少公共建筑和设施。故建设公共设施和
8、产业设施是沉香村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本课题在设计中进行的五项措施分别对应解决五项基本问题:仙海风景区配套设施完善(乡村民宿);产业建设(物流集散中心);旅游文化宣传及居民活动场地(文化教育中心);特色乡村文化产业(沉香村特色文化体验馆);景区及周边联动(观景塔)。其中乡村民宿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已有在建民居建筑,故此处不再单独设计民居(图6)。图3整体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制)沉香村地理条件优越,北接国道。在沉香村入口处,以物流中心为“眼”,设立物流中心逐渐向外发展。居民可通过便捷的物流条件,发展电商,还可与村内公共空间形成相互联系,形成以村内特色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产品等为中心的支柱产业,并与周边
9、风景区紧密联系。因此,在此处设置物流中心,不仅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也有利于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图3)。2.2道路规划沉香村建设于2010年,原本的道路体系相对完善且均为硬质路面,若重新规划道路将产生高额费用和巨大浪费。故在道路规划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分流的角度上。沉香村的道路主要为一条主干道和两条支线,支线相对狭窄且少有车辆通行,在初始规划时虽然是人车共行的道路,但后期使用更偏人行。将支线部分截断改为人行道路,对主干道进行拓宽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图4)。图4道路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通过清除道路两旁的绿化以及缩短人行道宽度来拓宽主干道。将原本道路两旁的绿化、垃圾桶等设施由多线排布变为单
10、线排布,并设置隐藏式垃圾桶,减少设施所占空间(图5)。次干道上搭建凉棚等设施,并由堡坎边缘为堡坎以下的住户开设入口、修建楼梯。在人群聚集较多、道路汇集的开阔场所设置雕塑、绿化等形成新的活动空间。图5道路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2.3微观空间设计2.3.1民居改造民居主体作为乡村的主要建筑,是乡村改造的重点。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在传统村落的保存活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老建筑改造做示范,引导其观念转变更有利于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也能帮助村民与村庄建立情感连接,促进其精神回归3。结合实际调研和测绘数据,发现部分房屋空间利用率低且布局混乱,使用原木制成的房梁和石棉瓦屋顶导致阁楼完全无采光,通风差,
11、使用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增加开窗、扩建阳台、新建屋顶和立面装修为主的改造策略对民居进行改造。保留原有框架、楼板和墙体,最大程度上减少改造预算和施工时间及难度,尽量回收拆除的材料再利用,以此减少材料开支。(图6)。图6民居前后对比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制)2.3.2沉香村文化体验中心沉香村特色文化体验馆建于相对空旷且具备填土方基本条件的民宿东侧,与其他建筑联系较为方便。建筑整体采用传统四合院式布局,主要使用材料为混凝土,结构为承重墙结构,主体一层,局部二层,内含游客体验馆、陈列馆、匠人工作室、仓库和纪念品商店等。通过两个天井庭院环绕而成,采用环形流线布局,员工流线和客人流线分离。内层小庭院
12、构成的小环为工作人员的使用区域;外层为游客使用区域。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分流,二者可以借由相连接的开窗进行视觉上的交流与沟通(图7)。2.3.3文化教育中心研究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既是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也是解决乡村儿童身心健康、安全、教育等各问题的重要手段4。老年人生活轨迹与儿童图7文化体验中心流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制)(下转第46页)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21安徽建筑小学部与中学部分开布置,有利于学校对在校学生的管理。体育场位于场地东侧,统一布置中间公共区域与体育运动区,起到了动静分区之间的过渡作用,也满足小学部与中学部的共同使用。整个校园功能规划分区动静明确,在强调明确空间功能的基础
13、上又形成了密切的联系。4.3.3交通组织达到人车分流,保证学生安全校园交通动线规划组织实现人车分流,避免人车交叉的活动轨迹。学生进入校园,通过主入口人行道部分进入中心广场,入园车辆则由东侧次入口行驶进入。校园停车场位于地块东南角,保证校园大部分区域禁止通车。交通组织规划实现学生流线与车行流线互不干扰,达到人车分流,保证了学生安全。校园后勤动线规划由东侧次入口直达餐厅、厨房区域,完全避开学生较多的教学区与活动区,减少对正在上课和活动学生的噪声影响。4.3.4景观与绿化设计为学生提供大面积的景观绿化空间合理利用基地的自然环境,以校园外围景观为衬景,将内部绿化空间区域做规模化整合,让校园绿带贯穿整个
14、校园轴线。将校园广场、花园与建筑内部庭院的形态表现出来,实现最大化的绿色模块覆盖。从公共至半开放,共同形成完整的景观空间体系,绿化景观结合建筑底层架空形式,塑造渗透性、多层次的丰富绿化景观效果。小学部、中学部教学楼前各自独立的室外活动区域结合绿化带整体规划,建筑庭院围合景观,强化校园对外的整体形象和对内的校园氛围。重视立体绿化的营造,合理利用围墙、拐角等边缘地带,各个区域之间的架空连廊等都可与藤本植物搭配,以立体绿化的形式丰富校园绿色活动空间。校园场地东侧的运动操场视野开阔,其景观效果与东侧、北侧城市绿地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使整个校园围绕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观环境中。绿带环绕校园,学生的蓬勃朝气
15、与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在绿色生态共享的方正格局中为师生提供更为优美宜人的生活交流空间。5结语学校建筑规划设计需要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并理解学校的传承和其核心思想。“善德志和”重在“礼”之传承,“精工铸艺”重在“技”之发扬,传承治学精神、发扬精湛技艺9。在规划与建筑风貌上,将校训精神文化融于规划与设计之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在学校建筑规划中,所有元素各具特色却能够融为一体,使校园中的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学校教学功能更加完善。参考文献1张奕.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南京外语学校方山分校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27):70-73.2唐怀全.合肥
16、市新庄小学建筑规划与设计理念的探索J.安徽建筑,2021,28(08):21-22.3覃智泽.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建筑节能型校园建设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84-185.4张丽娜,陈建华.浅析地域文化在校园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演绎: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03):90-91.5耿逸昕.新形势下住宅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40.6叶青.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27-28.7葛明,崔愷,汤桦,等.校园模式、空间类型、建筑
17、营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规划与设计研讨J.建筑学报,2020(Z1):99-111.8刘宇波,纪绵.新建大型校园规划布局中的空间尺度思考:以河北联合大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为例J.当代建筑,2021(08):29-32.9孙阳.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76-77.类似,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得知,沉香村老年人及孩童居多,多数喜欢在户外活动,但却缺少固定地活动场地。通过将村委会前的空地进行合理利用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图8)。图8文化教育中心(图片来源:作者自制)文化教育中心中间布置环形步道连接南侧展示中心以及休息长廊,内部使用草坪和水利工程模型
18、让周边游客感受仙海风景区特有的水利文化。在满足游客普及水利知识以及休息的同时也将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动场地。3结语乡村公共空间在当代乡村建设中经常成为建筑师、规划师关注的设计重点2,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乡村公共空间本质不仅仅只是一个提供休憩的场所,更是寄托当地村民乡土气息的“纽带”。本文从宏观的区位分析、人群需求分析、整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出发,再到中观的道路再规划,最后到微观的公共建筑改造以及改造部分民居以及公共空间等方面出发,解决传统乡村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以当地自然环境为基础,顺应自然的同时满足当地不同人群的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乡村真正充满活力以及影响力并适用于其他传统乡村。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2杨广荣,黄华青,顾天奕.基于PSPL调查法的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安徽宏村 为 例 J.美 术 大 观,2021,400(04):128-131.3张东波,陈顺和,蒋莹莹,等.传统村落保存与活化策略研究:以永泰庄寨的改造为例J.南方园艺,2020,31(1):40-43.4严莉,梁爱丽,刘婷,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儿童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南方园艺,2021,32(2):45-52.(上接第21页)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