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江三中周考政治
(考试时间:50分钟,老林编辑)
一、选择题:各4分,共48分。
十八届三全中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回答1~4题。
1. 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红利,支撑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至2012年的11.5%。市场化改革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原因在于
①市场能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②市场机制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③市场竞争是企业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④市场能自觉对资源利用作出合理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本次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又一次重大创新。这体现了党
A.发挥核心作用,制定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B.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对经济的管理水平
C.坚持科学执政,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D.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3.下列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 B.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消除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C.实施宏观调控应该以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为前提 D.二者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是
①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②确保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市场地位平等
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④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亚当·斯密指出,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权利。把这种权利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的人,是再危险也不过了。斯密的这一观点
①认为集中决策不能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②主张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
③揭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④反映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 ②观念的更新是人们实践创新的基础
③科学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省政府在“努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采购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前提下,要优先购买本省产钢材、汽车、建材、烟酒、家电等本地产品”。回答7~8题。
7.该省政府的这一规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A.干涉了企业经营管理 B.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C.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 D.干扰了公平竞争环境
8.要克服类似行为,政府应该 (
A.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 B.主动接受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C.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公正文明执法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回答9~11题。
9.下表是2012年我国部分产业产能利用情况
产业
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
船舶
产能利用率
72%
73.7%
71.9%
73.1%
75%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危害有
①市场需求增速趋缓 ②企业恶性竞争加重 ③银行金融风险增大 ④能源资源瓶颈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有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①降低产品价格,刺激市场需求 ②鼓励技术革新,引导转型升级
③严格要素供给,遏制重复建设 ④创新政府管理,减少市场干预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11.国务院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表明国务院
①强化问责机制,推进依法行政 ②加强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政令畅通 ④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因为一笔储蓄,你正在银行的洽谈室与客户经理讨价还价,客户经理列举着本行的优势,而你却在为选择信誉度高还是利息更高的银行而纠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下列对此正确判断的是
①增加了储户选择余地和存款实际收益 ②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大
③银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增强竞争能力 ④利率将不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材料一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无论商品还是资源要素价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而非主要由政府管制;其二,市场需求决定和引导投资,要防止因政府干预而导致低效和无效投资;其三,企业应在市场平等竞争中获得生产要素和实现优胜劣汰,政府主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应厚此薄彼,干预企业行为;其四,政府,使各个市场主体在公平的舞台上平等竞争。
(1) 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应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0分)
材料二 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大幕。根据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观察和计划经济弊端的分析,我们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逐渐建立和完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思想创新的。(8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仍需深入推进,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0分)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党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下表反映的了这一认识发展的历程。
时间
会议
主要观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1982年
十二大
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
十八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在认识和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历程中是如何遵循矛盾规律的?(12分)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有限的和有效的政府,为市场的有效运行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和提供市场所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12分)
专题二试题训练一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各4分,共48分。
1. A 2.C 3. C 4.B 5.A 6.A 7.D 8.D 9.D 10.C 11.A 12.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①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活力。(3分) 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4分) ③完善价格、供求、竞争三大市场机制,让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3分) ④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运用多种手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分)
(2)①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2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和长处。(2分)③思想运动推动文化发展。大力解放思想,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2分)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2分)
14.(1)①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推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③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④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提供支持。⑤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各点2分)
(2)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从实际出发,不同时期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的界定不同,使改革稳步推进。(4分)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同时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又根据具体情况赋予二者不同的地位和作用。(4分)
(3)①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能,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包办一切。政府应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推动政企分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点4分)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