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美术家 ARTIST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形态、结构与表现冬日的树梢创作有感曹司胜疫情三年,我基本上都在南方度过,2021年回老家也没多住,倒是在上海崇明的弟弟家待了些时日,每天散步经过小区外的一条马路,看着两旁的树木早已繁华落尽,尽显冬日的萧瑟与孤寂。这些落尽树叶的树梢,在失去浓密荫葱的外表之后,向大自然展现出了自己峻峭的身姿,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视觉新体验,纯粹化为纵横交织的点、线、面,似乎是皴擦点染在或湛蓝或灰暗的天空上,呈现出抽象之美。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古人诚不欺我,具象的树枝幻化为抽象的线条,极具形式感。于是我带着速写本,每天画一张,不知
2、不觉中画出十几幅。我前后大概写生了一个月,画了一组素描作品冬日的树梢,尽管不是每张素描都觉得满意,但是能看出我在绘画过程中造型表现的情感是充沛的,画得轻松自如。我将这些关于树梢的素描带回来装裱在一起,竟成了工作室里的一张“大”画。通过本文,我试着从艺术创作实践的角度,结合这组冬日的树梢谈谈对作品造型的形态、结构与表现问题的思考,阐释我的观看之道与现代主义造型观。先谈作品的造型形态问题。南方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树木花草总是郁郁葱葱,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秋冬与春夏季节更替在视觉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树木花草的枯荣。夏与春,树梢上有绿叶,与远山、蓝天、白云一起,点缀成为美丽的“风景”。但是到了冬天,树梢在
3、寒冷中裸露出自己嶙峋的筋骨,却获得了悲怆与崇高之感,给人一种萧瑟、清癯、孤高的审美体验。这种视觉审美感受来自它的造型形态,繁密且粗细不一的枝条从树冠向四面八方散发,它是清晰的、抽离的、赤裸的,各具形态又集合成一个整体树的肖像。在写生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树梢形态的观察,试图通过构图上的变化,将透视角度的变化表现出来。有的枝丫弯曲如龙,有的树干处处瘤结,有的树梢还有残留下的树种,这些给树的形态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层次与肌理,构成了许多抽象的点与点、线与线、点与线的密集交织,树演变成了一种抽象性的艺术形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树梢的形态从远看是平面扇形的,枝干交错穿插,形态造型呈现出平面化的效果,形成长
4、短、精细、疏密的节奏感,这时写生用笔要有耐心,要有条不紊地处理。我站在树下仰看树梢,树梢的形态就是一个伞形,枝干遒劲有力,充满力量感,此时特别适合使用粗重的用笔来表现,在整体造型的基础上,寻求一些形态上的、层次上的变化。因此,对于画面的整体形态,我主动将自然真实的立体空间弱化,尽量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强化画面疏密繁简的形式,注重整体形态,同时也讲究局部的、细节的表现力。通过并置不同的树梢形态,冬日的树梢的现代性视觉表达变得十分强烈,一花一世界,生命之形态就在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再谈作品造型结构的问题。我认为,一件绘画作品,除了造型形态的趣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一种画面结构关系的建构了。现代绘画
5、就是打破了一种传统的近观的、清晰的观看视角,从而获得了造型结构的解放。“远看”使目光不再陷入对对象本质探微的执念,而是从对物与物的观照出发来表现。画面结构关系、形式因素是抽象的、纯粹的,如何获得、建构好这种形式和结构关系,需要训练有素的实践。通过艺术实践,或者说在艺术实践上体会一种素材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一种材料的表现力与意想不到的偶然性效果,一种黑白、强弱、疏密等形式构成美感的呈现,这些都是我在工作室乐此不疲地探索艺术种种可能性的动力所在。冬日曹司胜 冬日的树梢之二 纸本素描 5237厘米 2021157美术家 ARTISTS心路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的树梢
6、是以线面的方式来结构画面,以线造型,落笔行笔必须要肯定果敢,我一般不把木炭铅笔削得很细,而是保留着粗圆的笔尖,画的时候侧锋行笔,这样笔头越来越尖锐,既能保证线条的力度,同时又会感觉比较松,不拖泥带水,松的话就有变化的可能性,往往在某个结构转折的地方以及特别需要肯定的地方,略微转动笔锋,用磨平的侧锋着重表现一下,就能形成既轻松且节奏变化丰富又肯定有力的视觉效果。形态观察是从整体上对于对象的把握,而结构表现就是画面节奏与秩序的关键,木炭铅笔是硬笔,线条表现效果不同于毛笔,但是表现力的不同在艺术技巧上都是一个道理,就是要心中有数,下笔要稳、准、狠,不要畏首畏尾太多顾忌。形态在胸中,结构明确到位,哪怕
7、有一些错乱的地方,也会化险为夷。最后谈谈艺术表现,艺术作品表现力的获得必然来自真诚。艺术风格是历史的,但每一种风格的背后是艺术家最为真挚的个体情感的反映,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无不如此,比如珂勒惠支的作品,表现了痛苦、坚强、苦闷、压抑等人的情绪,能够引起人的强烈的情感共鸣,给人以力量感;而法国巴比松画派米勒的作品则细腻温暖,尽管田间劳作非常辛苦,但丰富的色调与柔和的光,给人一种田园式的诗意与宗教的静穆庄严,令人动容;凡高的作品又能带入一个艺术家的细致、耐心、执着的精神世界;蒙克作品中透露出那种惊慌与不安,是人类某种病态情绪的生动表现;此外,莫兰迪、席勒、伦勃朗等一大批艺术史上的巨匠,通过他们造型
8、的表现力,我真切感受到个性鲜明独特的人的情绪与情感,艺术表现不是对风格潮流的追捧,而是来自艺术家本真的追求。我画冬日的树梢,其实并无深沉的所谓情感的倾诉,也无特别的象征性,就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个体生命的一种共鸣。正如郑板桥画竹,见“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遂有画意酿之于胸中,发诸笔端。师造化,被自然感动,出现审美意象,情动于中,就会有表现与表达的需求。画竹、画梅、画菊等,在传统艺术表现中有所指,所指与隐喻的是文人的某种精神品格,但是冬日的树梢并无这样的诉求,甚至于连树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我只是单纯地对这种极具形式美感的物象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写生的冲动。那么,作品的表现力从何而来呢
9、?首先,艺术就是要试图去勾起人的一种情绪,获得某种知识,抑或是唤起一种人生的思考,绘画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以慰藉人的心灵作为旨归,绘画是直观的、视觉性的艺术表达,冬日的树梢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既是一般的,又是一种陌生化的视觉经验的呈现,因为容易引起共鸣。其次,是采用波普艺术的表现方法,将一幅幅不同视角的作品有序地并置在一起,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但秩序感却越来越强,在构成上也越来越丰富,远观近看皆有“看头”。最后,就是线条的表现力,我以近于书写性的速写式方法和线面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树梢的造型形态。我注重写的感觉,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准确、完整,只描不写,似乎不足以表达出一种写生的即兴感觉。总体来说,冬日的树梢更注重的是造型空间的平面化、纯粹化与简单化,既不是具象写实的技巧表现,更不是后现代或当代的观念性的表现与表达,仍然是属于一种现代主义的审美理想,它给观者带来的可能也是一种经验、感情上的认同与审美认同。(本文为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高校设计素描的专业指向性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GXJK489)曹司胜 1978年生,安徽巢湖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曹司胜 冬日的树梢 纸本素描 5237厘米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