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Vo1.25,No.4Aug.2023第25卷第4期2023年8月旅游作为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与生态、文化互融相依。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强省跨越发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在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 中提出重点发挥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1。这一战略部署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示范区“生态、旅游、文化”三大战略定位、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实际行动。对核心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对发挥系统整体合力、
2、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具有深远意义。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形式2、旅游对生态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4。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有关研究5-8的基础上,着重解析旅游与相关要素间影响机理,并探究三元耦合关系9-12。耦合协调方面,苏智杰等分析了安徽省16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演变情况及其耦合关系,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13;厉建梅等就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4;戈冬梅等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15。综合来看,现有研究涵盖区域、省域乃至全国,研究视角从两两关
3、联分析扩展至三元关系的探讨,但对生态、文旅资源丰厚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耦合研究略显不足,尤其是针对其核心区的研究鲜见涉足。鉴于此,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所涉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旅游-生态-文化作为复合系统,考察三者间耦合协调关系,以拓展三元研究视角的广度,提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研究深度,以期为推动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发展提供参考。一、研究区概况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部分县区,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千米1。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研究纪凯婷(池州学院 地理与规划学院,安徽
4、 池州247000)摘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区域内4市20142020年旅游、生态、文化发展演变和耦合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市旅游、文化子系统发展指数整体呈倒“U”型,生态发展水平波动上升,黄山市各系统评价指数最高,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分别存在旅游、文化、生态短板。各市复合系统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黄山市(0.7856)池州市(0.6082)宣城市(0.5504)安庆市(0.5305),耦合等级介于“濒临失调”至“良好协调”之间。区域三大系统综合效益测算结果显示:生态(0.6073)文化(0.5437)旅游(0.4311),耦合协调类型由“勉
5、强协调”向“良好协调”过渡,发展类型表现为文化-旅游-生态交替滞后。关键词: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23)04-0036-07收稿日期:2023-03-07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20A0561)作者简介:纪凯婷(1990),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第4期并拥有长三角广阔的市场空间16,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和先行区。该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二、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一)
6、综合评价模型1.改进熵值法求指标权重改进熵值法是在对标准化公式改进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客观计算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既能避免主观因素对赋权的影响,又能防止数据的无效化。计算步骤如下所示13。(1)数据标准化为消除原始数据的单位及数量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利用极差公式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改进后的极差公式如下:xij=xij-xjminxjmax-xjmin+1(1)xij=xjmax-xijxjmax-xjmin+1(2)上式中:xij、xij分别表示第i年j指标标准化前、后数值,xjmax、xjmin分别为j指标原始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分别用公式(1)、公式(2)进行
7、标准化。(2)计算指标权重先计算指标信息熵ej,再计算权重j。ej=-1lnQi=1mPijlnPij(3)j=1-ejj=1n(1-ej)(4)其中,Pij=xiji=1mxij,Q=m n,m、n分别表示研究年份数、指标个数。2.用线性加权法算综合指数利用线性加权法公式(5)公式(7)计算各系统综合指数。f(x)=j=1nxijwj-1(5)g(y)=j=1nyijj-1(6)h(z)=j=1nzijj-1(7)上式中,f(x)表征旅游系统综合效益,g(y)表征生态系统综合效益,h(z)表征文化系统综合效益。(二)耦合协调模型1.耦合度模型耦合度是衡量系统间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在0至1之间
8、,值越大,系统间越协调;反之,越不协调。旅游-生态-文化系统耦合度C计算公式如下:C=f(x)g(y)h(z)f(x)+g(y)+h(z)333(8)2.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在衡量系统间协调水平的同时,还能反映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公式如下:D=C T(9)T=f(x)+g(y)+h(z)(10)上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旅游-生态-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为各子系统的权重,参考厉建梅等对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度的研究14,认同旅游、生态、文化三个子系统同等的重要观点,因此权重相等,赋值为1/3。3.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参照廖重斌17的研究方法对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分
9、级,如表1所示。表1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耦合协调度0.000.090.100.190.200.290.300.390.400.49协调等级极度失调类严重失调类中度失调类轻度失调类濒临失调类耦合协调度0.500.590.600.690.700.790.800.890.901.00协调等级勉强协调类轻度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优质协调类(三)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具体环境进行分析,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及数据可获性原则,构建研究区域旅游-生态-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数据主要来源于 安徽统计年鉴,缺失数据以地级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补充。此外,考
10、虑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和重复性,去除旅游星级饭店数,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旅游星级宾馆数;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公纪凯婷: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研究 37黄山学院学报2023年共图书馆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等指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影响,经济相关数据以2014年为基期,采用平减指数法统一进行调整。表2旅游-生态-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子系统旅游生态文化一级指标旅游基础旅游绩效生态基础生态响应文化基础文化绩效二级指标旅游住宿客房数旅游
11、住宿床位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住宿和餐饮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造林面积人均水资源量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污水排放量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节能环保支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举办展览数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组织文艺活动数万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单位间张人亿元元/人元%m2/人%m2/人m/人%万mdB万元%个次册、件/万人%元/人%权重0.12660.16790.24190.16740.13930.15690.12510.10940
12、.10920.09810.11470.11070.07280.13970.07140.04890.20100.18990.15930.19130.11240.1461指标性质+-+指标体系中,旅游和文化发展水平分别从发展基础和发展绩效两方面进行表征,住宿资源和旅游人数能够反映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文化活动的举办及文化设施设备体现了要素资源供给,绩效以经济效益衡量。生态发展指标参考生态环境系统常用的“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生态压力以排污量、噪声值表征,生态状态以绿地、水资源、大气环境状况表征,二者概括为生态基础;生态响应以财政支持力度和污水处理率为表征。三、结果分析(一)市域子
13、系统评价指数分析采用改进熵值法、线性加权法计算得到20142020年宣城、池州、安庆、黄山4市旅游、生态、文化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数,如图1所示。图120142020年各市旅游、生态、文化子系统评价指数由图1可知,从时间序列来看,各城市旅游、文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基本符合“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生态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状态;从空间层面来看,黄山市各系统评价指数均高于其他城市。在旅游系统方面,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评价指数均值分别为:0.1344、0.4112、0.3008、0.6042,黄山市分别约为池州市、安庆市、宣城市的1.5倍、2.0倍和4.5倍,这是因为黄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
14、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的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 宏村”,以及太平湖、古徽州文化等。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等重要战略平台,黄山市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坚持旅游立市,不断推动旅游业发展。各市旅游发展指数在 2019年达到峰值,说明自 2014年示范区成立以来,核心区4市以黄山市旅游为首,池州市、宣城市、安庆市比学赶超,旅游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但2020年国内外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和旅游市场造成重大影响,旅游产业遭受重创,旅游发展指数呈现断崖式下跌。在生态系统方面,评价指数均值排序为:黄山市(0.6600)池州市(0.4800)宣城市(0
15、.4608)安庆市(0.2682)。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且自然资源保护得力,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价值转化,生态指数年均 38第4期增幅分别为4.58%、5.33%、4.32%。安庆市是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工业污染严重,生态基础薄弱,加入示范区后,利用大别山资源和生态优势,增加节能环保支出,建设大规模绿地,生态指数年均增幅18.48%,远高于皖南山区其他城市。在文化系统方面,黄山市(0.6091)、宣城市(0.5426)评价指数高于安庆市(0.3079)和池州市(0.2916)。黄山市的徽州戏曲、徽派建筑、新安画派是典型的徽文化
16、代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宣城市独具“文房四宝”“宣纸制作技艺”等特色文化资源,以文旅七要素促进文化传承。从增幅看,安庆市(18.00%)宣城市(8.94%)黄山市(4.41%)池州市(2.39%)。安庆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文化自信”战略的提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安庆市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挖掘自身文化潜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增速可看出,安庆市正以积极姿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二)市域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分析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142020年宣
17、城、池州、安庆、黄山4市旅游-生态-文化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如表3所示。从纵向发展看,20142020年各市旅游-生态-文化系统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耦合等级处于“濒临失调”至“良好协调”之间。具体来看,宣城市、安庆市、黄山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拐点均在2020年,主要原因是疫情对旅游业冲击巨大,导致旅游发展进度滞后。池州市耦合协调度呈现“降-升-降”变化,下降时间分别在地级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均值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均值20142015201620172018
18、20192020均值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均值C(耦合度)0.61090.66310.75460.91790.92110.91480.82070.80040.85810.89370.90120.99280.99690.99700.94690.94090.97910.99830.99390.98070.95400.99770.98120.98350.98580.99470.99800.99970.99850.99810.96440.9913D(耦合协调度)0.41450.44140.51440.57930.64240.66480.59560.55040.5679
19、0.54110.53610.62240.66100.69120.63790.60820.41000.44640.49490.55190.58000.63800.59200.53050.71280.75680.76750.78630.82600.85720.79280.7856耦合协调类型濒临失调类濒临失调类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轻度协调类轻度协调类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轻度协调类轻度协调类轻度协调类轻度协调类濒临失调类濒临失调类濒临失调类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轻度协调类勉强协调类中度协调类中度协调类中度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良好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f(x),g(y),h(z)关系
20、f(x)g(y),h(z)f(x)g(y),h(z)f(x)g(y),h(z)f(x)g(y),h(z)f(x)g(y),h(z)f(x)g(y),h(z)f(x)g(y),h(z)h(z)f(x),g(y)h(z)f(x),g(y)h(z)f(x),g(y)h(z)f(x),g(y)h(z)f(x),g(y)h(z)f(x),g(y)f(x)g(y),h(z)h(z)f(x),g(y)h(z)f(x),g(y)g(y)f(x),h(z)g(y)f(x),h(z)g(y)f(x),h(z)g(y)f(x),h(z)f(x)g(y),h(z)h(z)f(x),g(y)h(z)f(x),g(y)h
21、(z)f(x),g(y)h(z)f(x),g(y)g(y)f(x),h(z)g(y)f(x),h(z)f(x)文化(0.5437)旅游(0.4311)。其中,生态系统在 2018 年之前保持在0.500.55,2019年之后急剧上升;文化系统在2018年之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9年增速开始放缓,随后小幅下降;旅游系统自 2015 年起增长幅度显著,2019年达到峰值后断崖式下降。由此看出:其一,立足生态和文化资源,核心区旅游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二,旅游和文化基本同频发展,而与生态呈现拮抗效应。分时段看,三大系统综合效益在20142016 年分别提升 0.0295、0.0365、0.234
22、2,在20172019年分别增加 0.2521、0.1912、0.2708。对比可知,党的十九大后各系统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从耦合关系看,不考虑 2020 年突发疫情的影响,耦合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过渡,发展类型为文化-旅游-生态轮番滞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以来,黄山市等核心区城市充分利用自身生态和文化优势,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三者间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示范区成立之前,由于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研究初期表现为文化滞后型。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生态功能、提升文化内涵等措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20162017年旅游系统仍滞后于生201420152016201
23、7201820192020均值旅游0.30980.27420.33930.50240.61400.75450.22370.4311生态0.50270.53360.53910.52120.54610.71240.89630.6073文化0.15100.26640.38520.56730.81760.83810.78060.5437C(耦合度)0.89210.94690.98060.99870.98540.99770.85060.9503D(耦合协调度)0.53530.58230.64270.72780.80600.87560.73410.7005耦合协调类型勉强协调类勉强协调类轻度协调类中度协调
24、类良好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发展类型文化滞后型文化滞后型旅游滞后型旅游滞后型生态滞后型生态滞后型旅游滞后型 40第4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说明此阶段旅游业发展离不开生态和文化带动。2018年以后,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以及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开始出现滞后。三者交替滞后,说明在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既要考虑文旅融合发展,也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降低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推动三者协调发展。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在各城市子系统发展水平方面,旅游发展指数基本符合倒“U”型变化趋势,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影响显著下降,宣城市远低于其他城市;生态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状态,黄山、池州、宣城3市
25、明显优于安庆市;文化发展指数大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安庆市和池州市相对较低。总体来看,4市旅游、生态、文化均有一定发展,黄山市表现最为突出。在各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方面,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耦合等级介于“濒临失调”至“良好协调”之间。横向比较,黄山市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7856,池州市、宣城市、安庆市依次降低,分别为0.6082、0.5504、0.5305。发展类型上,宣城市表现为旅游滞后型,池州市主要为文化滞后型,安庆市和黄山市由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滞后型。黄山市旅游-生态-文化子系统发展指数及协调水平较高,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分别在旅游、文化、生态上短板明显
26、。在区域层面,三大系统综合效益均值排序为生态(0.6073)文化(0.5437)旅游(0.4311);耦合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过渡;发展类型表现为文化-旅游-生态交替滞后。(二)建议1.以生态为基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既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也要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规避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安庆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在复合系统中所占权重较高,应尽快补齐生态短板。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大别山资源,发挥自然山水优势
27、,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2.以文化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民族的命脉。围绕安徽省文旅发展“一个工程”和“七大体系”18,核心区应充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徽文化(新安江文化)、长江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文化内涵;探索传承利用新途径,做强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与特色彰显。通过发挥文化驱动作用,推动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3.以旅游为载体,坚持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核心区建设应围绕“休闲度假”和“旅游目的地”主题,聚焦休闲度假、医养康养、商务会展等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旅游与自然资源、文化、体育等多业融合,重点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
28、旅游目的地、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廊道,加快开发皖南世界遗产之旅、古徽州文化体验之旅、“三山三水”之旅等旅游路线,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改进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围绕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拓展产业增效空间。参考文献: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EB/OL.2022-02-23.https:/ J,Sakhre S,Gupta V,et al.Geospatial assessm
29、ent of tourism impact on land environment of Dehradun,Uttarakhand,India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Assessment,2018,190(4):181.3Konan D E.Limits to growth:Tourism and regional labormigrationJ.Economic Modelling,2011,28(1):473-481.4Shaheen K,Zaman K,Batool R,et al.Dynamic linkages between tourism,en
30、ergy,environment and economicgrowth:Evidence from top 10 tourism-induced countrie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9,纪凯婷: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研究 41黄山学院学报2023年26(30):31273-31283.5秦宗财,从菡芝.我国文化带文旅融合升级研究:基于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测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49-59.6殷为华,刘楠楠,鲁飞宇.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空
31、间演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2,31(5):1009-1020.7程遂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协调发展水平差异归因与路径优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6):19-26,152-153.8石燕,詹国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数建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65-172.9杨玉欢,贺建雄,张新红,等.中国农文旅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肌理J.干旱区地理,2023,46(3):448-459.10尹芳.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科技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10):43-47,52.11荣慧
32、芳,陶卓民,刘琪,等.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280-285.12王兆峰,黄冬春.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3,46(1):100-108.13苏智杰,赵中秋,祝培甜.安徽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空间演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3(3):115-122.14厉建梅,单梦琦,齐佳.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22,42(10):201-207.15戈冬梅,陈群利,赖志柱.中国省域旅游、经
33、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J.生态经济,2021,37(4):132-139.16李忠峰.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大黄山建设N.中国财经报,2022-10-20.17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76-82.18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EB/OL.2022-01-02.http:/ on Tourism-Ecology-Culture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 theCore Area of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De
34、monstration ZoneJi Kaiting(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Abstract: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are use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coupling of tourism,ecology and culturedevelopm
35、ent in four cities in the zone from 2014 to 2020.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development index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subsystems in each city shows an inverted“U”shape,and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fluctuates.Huangshan City has the highest evaluation index of each system.Xuancheng City,Chiz
36、hou City and Anqing City have shortcomings in tourism,culture and ecology.Thecoupling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in each city is high.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Huangshan City(0.7856)Chizhou City(0.6082)Xuancheng City(0.5504)Anqing City(0.5305).The coupling level
37、is between“near imbalance”and“good coordination”.The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in the zone:ecology(0.6073)culture(0.5437)tourism(0.4311);the typ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transitions from“reluctant coordination”to“good coordination”;the development typ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lternating lag of culture,tourism and ecology.Key words:tourism;ecology;culture;coupling coordination;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