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2023年 第53卷 第4期疫病防治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猪表现出败血症、肺炎、肠炎及脑炎等全身性临床症状,其病原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成员,属于沙门菌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培养时需氧或兼性厌氧,镜下观察可见两端钝圆的短小杆状菌体,大多数呈单个散在存在,偶尔可见2个菌体连接在一起,无细菌荚膜,但可以产生芽孢。沙门氏菌可以感染包括牛、羊、猪及鸡在内的多种畜禽和人类,可以引起感染宿主体温升高、腹泻、胃肠炎及全身性败血症等症状,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沙门氏菌抗原结构主要由菌体(O)、鞭毛(H)及表面抗原(K)3部分组成,其血清型主
2、要由O抗原和H抗原决定,已收稿日期:2023-04-20作者简介:成旭,农艺师,主要从事动物疫苗管理工作。E-mail:报道有2 600多个血清型,并根据其抗原组成不同可分为甲至戊组等不同亚型。我国常见血清型有292个。猪沙门氏菌的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异性,14月龄的仔猪较为易感,而6月龄以上的猪较少发病,且常与猪瘟病毒引起混合感染,导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其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发病猪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沙门氏菌可长期寄生于动物机体,当动物因环境刺激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后,沙门氏菌会迅速增殖导致动物发病1。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种耐药性沙门氏菌的出现使沙门氏菌病的治疗变得越发困难
3、,临床上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对磺胺类、氨苄一例新生仔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成旭1,赵红娟2(1.陇南市畜牧兽医总站,甘肃陇南746000;2.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南746000)摘要:2022年12月,陇南市某猪场的新生仔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仔猪呼吸困难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腹泻症状并伴有严重脱水,部分发病仔猪死亡。经饲养人员问诊后,作者前往养猪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猪圈卫生条件差,且仔猪免疫不完全,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攻击。根据发病仔猪临床症状、解剖后的病理变化及病原学检测,确定本次疫情是由猪源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疫病,并根据病原的药敏检测
4、结果建议饲养人员使用链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和丁胺卡那素4种抗生素中的23种进行联合给药和交替给药,同时对健康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最终有效控制了本次疫情。本文主要对疫情的诊治过程进行介绍,以期为后续类似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关键词:新生仔猪;沙门氏菌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23)04-0054-042023年 第53卷 第4期55疫病防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磺胺类药物的抗药性近100%,且部分菌株对不同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2。2022年12月陇南市某猪场自养新生仔猪突然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
5、退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病猪死亡,经诊断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疫情,有效治疗后大部分病猪痊愈。发病情况2022年12月,陇南市某猪场的自养新生仔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症状,饲养人员自行使用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未取得明显改善。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仔猪排出淡黄色或绿色的恶臭稀粪,部分死亡,病死率达18.7%。养殖户到兽医站问诊,经笔者实地调查后发现,发病猪舍卫生条件差,可见老鼠活动迹象,且当时多雨雪天气,气温较低,猪舍内阴冷潮湿,新生仔猪未及时进行常见传染病免疫。临床表现据养殖户介绍,发病早期病猪体温迅速升高至42左右,并伴有萎靡不振、食欲废绝等症状,部分病猪的耳根、胸部等处皮肤有
6、紫红色斑块。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猪开始腹泻,并伴有严重脱水、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发病猪发病34d后死亡。病理剖检笔者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后发现病猪腹股沟淋巴结、下颌淋巴结等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脾脏、肝脏及肾脏等脏器也出现轻度肿胀,且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胃部及肠道黏膜内出现大量出血及急性卡他性炎症。病原鉴定无菌采集发病仔猪脾脏,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去血液后制备脾脏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发现有大量单个存在的红色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与大肠杆菌菌体相似。无菌采集病猪脾脏接种于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中37恒温培养18h,挑取培养后的SC增菌液在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
7、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进行划线培养。37恒温培养18h后发现,血琼脂平板上长出不溶血的灰白色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半透明的浅橙色菌落,SS琼脂平板可见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中间呈黑色的单个菌落。随机挑选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与脾脏触片相类似的细菌培养物。生化鉴定为了确诊本次分离的病原菌,将纯化后的细菌培养物接种于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中,置于37温箱培养18h左右,参考伯杰氏手册对结果进行判断。生化鉴定结果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相一致,可以确定本次疫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猪副伤寒(表1)。生化项目结果生化项目结果葡萄糖+果糖+乳糖-鼠李糖+蔗糖-麦芽糖+山梨醇+卫矛醇+肌醇-
8、甘露醇+V-P试验-硫化氢+MR试验+注:+表示结果为阳性,-表示结果为阴性。表1病原分离菌的生化鉴定结果PCR鉴定为了对分离的病原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分离菌接种于SC增菌液,37 恒温培养18 h后使用提取分离菌的基因组DNA。参照相关文献及Genbank的基因序列3,使用Primer 3.0 Plus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送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表2)。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反应完成后,进行琼脂糖核酸电泳。琼脂糖核酸电泳结果显示,2对引物均扩增到预期562023年 第53卷 第4期疫病防治大小的目的片段,因此可判断本次分离的病原菌为猪沙门氏菌。血清分型为了
9、确认本次分离的猪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笔者采用商品化的猪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将分离菌接种于SS琼脂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18 h后对病原菌进行O抗原测定。使用移液器吸取10 L沙门氏菌A-F群“O”多价诊断血清或无菌对照生理盐水,再用灭菌后的接种环接种适量细菌培养物与血清或生理盐水混匀,轻轻晃动后在1 min内观察试验结果。在阴性对照成立的情况下,出现凝集现象则判断为阳性,呈现清亮或者浑浊则判断为阴性。然后进行O单价抗原检测,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与O多价抗原检测方法相一致。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病原菌属于C1群的O6血清型,符合猪伤寒沙门氏菌的常见血清型。药敏试验为了
10、筛选针对本次分离病原菌的高敏感度抗生素,取200 L培养好的病原分离菌均匀涂布于MH琼脂培养基上,待平板干燥后使用无菌镊子夹取药敏纸片放置于平板上,每个平板4张药敏纸片,37 培养24 h后测量药敏纸片的抑菌圈大小,每个抑菌圈量取3次取平均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和丁胺卡那等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因此针对本次疫引物名称序列信息5-3扩增片段大小/bp16S-FAGAGTTTGATCCTGGCTCAG1 50016S-R
11、TACGGCTACCTTGTTAAGACinvA-FATGCCCGGTAAACAGATGAG610invA-RCGCCAATCAGTCCTAACGAT表2沙门氏菌PCR鉴定引物信息情,建议采用对链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和丁胺卡那素4种抗生素中的23种进行联合给药和交替给药,以防细菌产生耐药性。9防治方法一是对圈舍进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好猪群的饲养密度,并要保持好圈舍卫生条件,对饲养用地及其器具定期消毒,对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猪群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4。有条件的养殖场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必须引种时,禁止从涉疫地区引进种猪,且引进的猪群要隔离饲养,确定引进猪群健康后方可与
12、养殖场内猪群合群饲养。二是加强对猪群的观察,发现病猪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可疑病猪与健康猪群隔离,并对隔离区域进行专人专管、专物专用;对出现可疑病猪的圈舍及其饲养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排泄物等进行严格消毒5。三是对临床症状不严重的仔猪可以使用药敏试验中筛选的高敏感度或中敏感度药物进行治疗,如本次分离的猪沙门氏菌对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和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呋)高度敏感,因此可以选择其中的23种药物进行给药治疗。待全部病猪痊愈且没有新的猪只发病时,可以使用单价猪沙门氏菌弱毒苗对仔猪群进行紧急免疫,并给仔猪补充适量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经专业紧急治疗后,本次疫情仅有少量病猪
13、死亡,大部分病猪痊愈,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3年 第53卷 第4期57疫病防治10结论与讨论本次疫情是由饲养环境差、养殖场寒冷潮湿、新生仔猪体质差易应激及缺乏合理的免疫规程等多原因造成,因此养殖人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做好卫生清洁及保温工作,尤其新生仔猪体质较差,容易遭受多种病原微生物攻击,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提高仔猪免疫力。同时,养殖场要制定科学的免疫规程,对1月龄以上哺乳期或断奶的健康仔猪,应在断奶前后各免疫1次猪副伤寒弱毒菌苗,也可以使用口服疫苗对仔猪进行灌服,以提高仔猪针对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慢性型沙门氏菌病病猪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加之流行病学分析可以对疫病进
14、行初步诊断,但急性型病例病猪通常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便死亡,因此对于诊断疑似猪沙门氏菌病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虽然准确率高,但操作较为繁琐,检测周期较长,新兴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对病原进行快速诊断,还可以对病原的亚型进行快速鉴定,但该方法对仪器设备及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很难在小型养殖场得到大范围推广。本次试验中,笔者根据猪沙门氏菌16S基因和特异性基因invA设计了2对引物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合测序结果均可证明本次分离的病原菌为猪源沙门氏菌。但由于16S基因在细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与特异性基因设计的鉴定引物相比特异性较差,通常需要进行测序才能
15、确定病原菌种类。因此依据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invA设计的引物更适合于猪沙门氏菌的快速鉴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猪沙门氏菌不仅对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还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抗生物药物产生耐药性,表明猪沙门氏菌的耐药谱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与临床上兽用抗生素的滥用有密切关系。虽然本次分离的猪沙门氏菌依然对头孢类抗生素及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表现出高敏感性,但仍然要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具有抗病毒消炎类的中药制剂替代部分抗生素药物,如必须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就要进行药敏试验筛选高敏感度药物,并使用23
16、种高敏感度药物进行轮换用药或交替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1小结猪沙门氏菌是猪场内常见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猪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并能与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养殖户应重视猪沙门氏菌病,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有效降低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参考文献1加春生,毛泽明,王晓楠,等.猪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8):49-54+64.2李兰波,张秀峰,李艳,等.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耐药性消除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11):72-74.3徐翔飞,黄盼,崔雪梅,等.猪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957-963.4解恒振,王进华.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控要点J.畜禽业,2022,33(7):75-77.5康登,方希修,李生其,等.猪沙门氏菌病的防治研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12):26-27.(编辑:张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