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_高培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28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_高培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_高培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_高培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行业思考70就业与保障2023.6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文/高培娟摘要:“专业集群”概念的提出源自产业集群,其实践始于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文章从专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入手,认为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应具有产业嵌入性、学科支撑性、专业融合性、动态发展性的特征,并从政策支持、目标明确、组织构建、平台搭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的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关键词:专业集群;应用型本科;“工业 4.0”;产教融合2015 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

2、见)强调了“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同时,提出“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的要求1。专业集群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明确建设思路和实现路径,对于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专业集群的研究概况(一)研究起源起源于德国的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是生产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中国制造 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 4.0”规划,其重点在于产业结

3、构调整2。政策引领及“工业 4.0”时代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化发展要求,促进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演化出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实现了群内资源的有效共享及高效运行,激发了群内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竞争力,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外部效应。(二)研究情况专业集群的研究始于高等职业院校,从发文数量来看,以“专业集群”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即 CNKI)学术期刊库进行检索,截至 2022 年 11 月,共得到相关文献记录 815 条,其中 197 篇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数据库,占总发文量的 24%3(见图 1),自 2015

4、 年后,发文量显著增加。关于专业集群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实践的阶段。图 1 CNKI“专业集群”发文趋势图(三)研究方向专业集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集群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例如:顾永安从产业链需求角度出发,认为专业集群是“对应产业集群上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的岗位(群)需求,按照群落状况建设的原则,以与主干学科关联度高的核心专业(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若干个学科基础、工程对象与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若干专业的有机集合”;聂劲松从形态结构上概括为专业集群是“专业(群)在一定时空中通过一定的方式,集结、聚合而

5、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群体或群落,是广义上的专业的集合或簇群,属于各种集群中的一种特定类型”;叶怀凡则从专业集群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方面对专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加以总结。二是对专业集群实践的研究。贾卫东以江苏大学“现代农机”涉农专业集群建设为例,针对新工科和新农科进行分析,并融合上述专业产生学科专业“新结构”,从而构建出工程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顾永安、张晞等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专业集群建设萌芽、培育、深化等阶段的探索与实基金项目:2018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业 4.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8SJA2198)。71就业与保障 2023.6践,提出应用型本

6、科专业集群建设要自觉做好顶层设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建立行业学院运行机制等建议。二、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的特性(一)产业嵌入性“专业”是指根据社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科门类,其本质体现了社会性和应用性。专业集群起源于产业集群,旨在针对某一支柱产业或其相关产业链,科学调整专业结构与资源,合理构建集群式、链条式发展模式。专业集群不仅体现了“专业”本身的面向社会、面向职业特性,而且也是相关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技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专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也得到了反向促进。为了满足区域产业链及创新链的技术发展和产品革新的需要,专业集群应当遵循市场导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协

7、同育人,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的产业嵌入性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二)学科支撑性学科性是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应用型本科与职业本科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专业集群的建设不能单纯以“与产业、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职业联系”为依据。不同于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兼顾行业需求,又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和引领,以建设基于学科基础或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的专业集群为目标。强调通过学科的支撑和引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集群。(三)专业融合性集群

8、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整合同类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特殊属性的事物,借助统一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协同调度,以达到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专业的融合不应简单拼凑或堆叠相近专业,而应以相关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打破专业间的壁垒,围绕核心专业,将服务于同一产业链,技术领域相同或相似的、具有内在关联的多个相关专业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共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四)动态发展性目前,高校建立的专业集群依托并服务于与之关联的地方区域产业集群。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高校并没有紧跟区域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专业集群,忽视了时效性,从而导致专业集群建设目标滞后于区域产业调整。这就要求高校要在精细化

9、调研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前瞻性视野制定专业集群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业态变化对专业规划与布局、教育教学资源、专业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结构等进行动态调整。三、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建设思路与实施路径(一)注重政策支持与保障产业集群的发展受行政与市场的双重作用的影响,因此,专业集群的建设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意见的颁布从国家层面为专业集群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发展方向,各省、市也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积极完善战略规划,如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计划、山东省的高水平应用型自筹经费立项建设专业(群)等,这些文件和措施都为专业

10、集群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具体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集群的建设上,应注意整体协调,统筹制定专业集群建设规划,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和办学定位为导向,规定和明确专业集群建设标准、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等,避免无序无效建设,防止重复浪费。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还应平衡“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保持政府部门、产业与学校多方之间的高效协作,形成共建共享共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二)明确目标定位明确目标定位是专业集群建立的首要任务。产业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转变既有观念,打破思维定势。面向新时代新要求,在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调研专业集群及其相关产

11、业的基础上,对当前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对区域产业进行综合分析。其目标对象不仅是萌芽发展中的先进产业,还应关注传统产业的重组与再造。以需求供给为出发点,明确产业的真实需求,有预见性地把握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确定专业集群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优势,充分挖掘自身亮点,重组各方资源,通过对接产业链,统筹设计和布局专业集群,使其着力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契合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耦合与联动,有效发挥集群的群聚作用。(三)优化组织架构专业集群的产业嵌入性将直接或间接地引发高校组织架构的调整。这就需要打破高校原有的“校院专业”组织结构,探索学校指

12、导下的专业集群建设模式。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多数学院将原来以专业为基础的二级学院转为以专业集群为基础的行业学院(二级学院),以此提高集群内专业资源的利用和协同,不断提升专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的合理性和秩序性。专业集群的专业融合性要求专业集群的建设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整合,而是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跨越学科和专业,横向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集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关联学科知识或技术领域、教学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专业集群网络。集群内各个专业能否相互融通关系到专业集群整体成效的发挥,是专业集群建设的关键。因此,专业集群的组织与构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集群内专业应有统一的目标定位,并结合围绕特定产业的需求,其总体建

13、设目标能根据高校发展和产业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二是集群内各专业间应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关系,以优势专业为核心,行业思考72就业与保障2023.6关联专业为支撑。这样既可以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提升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促进各专业的交叉融合,又能通过支撑专业实现辐射与拓展功能,带动专业集群整体实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社会经济及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

14、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丰富实践表明,产教融合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驱动轮与助力器,是专业集群建设的切入点,产教融合平台能否搭建好、利用好已成为衡量专业集群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产教融合平台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应注重平台资源的整合,通过具体的项目建设,统筹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共同建设集教学、实训和研发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应注重平台辐射范围的拓展,尽可能选择龙头企业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单位作为产业合作伙伴,积极顺应行业的发展态势,使辐射范

15、围不仅覆盖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覆盖关联的企业行业,并主动对接其他平台,使不同平台既各有侧重又能全方位地支持专业集群建设;三是应注重平台运行机制的优化,建立科研与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平台建设要打破原有专业、学院及行业之间的孤立关系,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教育与产业协调共生,实现“产学研用”有机统一,从而促进专业集群的定位、规模及内部组织结构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变化趋势相匹配。(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集群的课程建设既要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又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挖掘内在联系。根据集群内部各专业协同发展的特性,将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统筹规划,

16、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课程结构,立足职业岗位需求规划课程内容,依托生产工作实际安排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同时,课程体系建设要注意课程的共享。“工业 4.0”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某一个专业已不能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势必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挖不同学科间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提供跨学科专业、模块化的共享课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跨学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应用型本科共享课程的建设也

17、应立足于共同的知识基础,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围绕专业集群建设方向,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课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此外,可以通过增加专业互选课等方式设置弹性选修课,让课程设置既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集群的建设离不开一支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内培外引”,鼓励自有教师积极参与和深度融入到专业集群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中去。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定期组织专业能力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进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跨学科专业技术攻关等方式,促使教师针对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及时转变自身定位,促进教

18、师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邀请相关行业骨干和教师加入专业集群的建设,采用共同教学、协助教学及互动教学等多种模式,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高校教师与产业师资之间增进合作交流,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专业集群的优势作用。四、结语加强专业集群建设既符合新时代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迫切要求。从已有的专业集群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的建设已出现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一些实力强大的高校在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实践中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一定规模,但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较弱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存在“重形式轻内涵”“为建而建”的现象。因此,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找重要的突破口和抓手,围绕核心专业,以点带面,打造符合区域产业链发展和自身特色的专业集群。(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参考文献牟延林,李克军,李俊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集群建设 J.高等教育研究,2020(3):42-50.聂劲松,刘春艳,聂挺.专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及其治理专业化 J.现代教育管理,2021(9):106-113.贾卫东,周脉乐,袁寿其.新工科新农科融合的涉农专业集群建设 J.中国高等教育,2021(5):10-12.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